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只今惟有鹧鸪飞 > 【第六十一章】海棠不惜胭脂色

【第六十一章】海棠不惜胭脂色

    “陛下还真是有趣,听闻太子殿下风寒,他都波澜不惊的,怎么听说皇后殿下不吃饭,他反而那么着急?”清婉饶有兴趣的把玩着手中的长枪,在空中比划了一招,颇有兴趣的转身去看贺兰敏之。

    “姨母脾胃虚弱,休说不按时吃饭了,就是吃得生冷些她都会犯胃疾,陛下想来也是怕这个,所以才勉强解了李弘的禁足吧。”敏之却似乎兴致不高,提起李弘,他的眼中反而染了一丝阴霾。

    “陛下和殿下当真恩爱,着实令人羡慕。”清婉看着敏之的样子,若有所思的踢着地上的石子,惹得敏之不禁回头看她,露出轻松的微笑。

    “不必羡慕别人,”趁着无人发觉,敏之环住清婉的腰,“终有一日,我会让你也被人这般羡慕的。”

    清婉心下欢喜,却依然装作满不在乎的摆起一副高傲的神情,“但愿吧”。

    她挑眉笑着走下台阶,足下欢快的脚步早已暴露了她的心思。

    敏之饶有兴致的看着她,赶忙跟上前,在风扫落花的庭院中,在清婉明媚朗然的眉目间落下一吻。

    未时,守门的仆人见清婉一袭藕色袍衫自马车而下,不由得晃神。

    什么情况?二娘子从来不爱坐马车。

    一位侍从对身旁的人挤眉弄眼,而后识相的跑到跟前去,扶着她的手缓缓而下。

    “二娘子可是哪里不舒服?”

    “没有,就是昨日一不小心扭了腰。”清婉含糊其辞的敷衍着,却不料听见车帘内传来一声低笑。

    那声响并不引人注意,但清婉听得真切,她含怒含怨的瞪了车帘内的人一眼,双颊染了一缕薄红。

    “我错啦,”

    贺兰敏之透过车帘旁的小缝,对清婉比了比口型。

    下次还敢。

    想起昨夜的种种,她的神情亦有些恍惚,进门时险些被门槛绊了一跤。

    “清漪阿姊不在这?”

    清婉一回府,四下寻找都未见清漪的踪迹。

    “没有呀,”沅芷不明所以的端着茶盏,“那日,您出去之后,清漪娘子便再没回来过了。”

    清婉心下一惊,连忙带着沅芷,穿过竹林往曲府去,却只看见曲府紧闭的门扉,和尘封的贴条。

    一道娇俏的女声自她身后传来,清婉这才发现,身旁不知从哪来了一队官兵,抬着一箱又一箱的珍宝绫罗,自曲府的角门穿行而过。

    “仔细些,这都是穆娘子的宝贝,弄坏了可怎么好?”

    她回眸,此人正是穆清漪身边常跟着的侍女,好像是叫,月白。

    只见她盘着螺髻,溜着头发,身着一袭浅绯色锦衣,襦裙曳地,发间金红掩映,步履翩翩行至曲府前。

    非但不如其名雅致,甚至多了几分俗气。

    不远处,一顶堪称华美的轿辇大摇大摆的停在曲府门前,金银彩缎交织掩映,清婉略略望去,这轿子足有八人抬,她回眸的瞬间,一位女子轻挑门帘而望,娇媚的冷哼了一声。

    “月白,你怎会在这?”清婉一时有些恍惚,她不明白月白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更不敢去想,那轿辇中是何人。

    “哦,这不是恒阳县主吗,有失远迎,”月白挣开清婉拉住她的手,抖了抖上面的灰尘,“我来替穆娘子拿些衣物饰品,您有何事?”

    语气中七分凉薄,三分不屑。

    清婉眸中疑惑更甚,为什么短短数日,清漪不知所踪,而原本唯唯诺诺从不多言的月白却对她颐指气使,似是从未相熟。

    只见身后那人掀起帘子,自身旁两位侍女的搀扶下缓缓起身,清婉定睛望去,只见清漪身上的衣衫并不称得上得体,一袭丝绸隐约勾勒出纤细的腰肢,胭脂鲜艳明亮,眉间花钿点染,唇点朱红,她轻佻一笑,引得看客无数。

    “你为何……”清婉一时有些失语,“你郎君新丧,你为何穿的这般……”

    “怎么了,恒阳县主?您是从未见过我这身装束,一时看傻眼了?”清漪掩面轻笑,眼中是志得意满的张扬,“曲小郎君新丧,我深以为憾,恒阳县主这话我倒是听不明白了,我新丧的郎君,他身在何处?”

    清婉并不明白清漪话中的意思,只当她是伤心过度,一时激愤,才穿上了红绸,嫁作了旁人的新妇。

    她原本不是这样的人。

    “你在说什么?那日你与曲弘逍山盟海誓,你们合卺……”

    未等清婉说完,穆清漪反手给了她一个响亮的耳光,只那一瞬,清婉攥紧了手中的长枪,才忍住一枪刺去的冲动。

    “我与曲郎君不过萍水相逢,何时有过合卺交杯,何时有过洞房花烛?你怕不是记错了,我穆清漪自仙乐坊而来,曾委身于贺兰府,被贺兰郎君当做玩物,险些丧命,不得已从他手中逃出。而你,不愿意嫁给曲弘逍,迫使我委身于他助你逃脱苦海,如今他死了,那是上天垂怜于我,你又凭什么来做我的主?”

    穆清漪的一番高谈阔论惹了不少路人前来围观,清婉虽一向机敏,但应对穆清漪突如其来的发难,她还是震惊多过沉稳。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清婉不可置信的看着她,脑中嗡嗡作响,根本听不到身后众人的指点。

    “我当然清楚,我如今,是右卫将军府上的贵妾,虽为妾室,也比这寻常人家素面朝天的娘子强的多,”说罢,她冷冷的睥睨了清婉一眼,起身回轿前,朱唇勾勒出一丝娇媚的弧度,“恒阳县主,看在我们从前的交情,今日我便不与你计较。但若是来日,你再乱嚼我的舌根,休怪我对你不客气。”

    “所以你从一开始,假意与曲弘逍周旋,做出山盟海誓誓死同归的样子,就是因为你笃定了贺兰敏之心善,知道他必定会放了你,甚至会为你烧了身契?”清婉虽震惊,但她自幼习武,自知用兵最忌忙中出乱,所以面对如今性情大变的穆清漪,她面上也依旧从容。

    清漪的神情凝滞了片刻,随即冷笑颔首,“不错。”

    “后来,你与曲弘逍恩爱非常,也只是图他在朝为官,图他给你的正妻之位?而事实上,你却早已埋好了武将军这枚跳板,曲弘逍离世之后,你便投怀送抱到武将军门下?你当真就一点都不愧疚?一点都不怀疑,曲弘逍的死会不会与……”清婉步步紧逼,试图看清穆清漪平素温柔的容貌下藏着的是怎样的心思,但她还没说完,便被清漪打断。

    “自作孽,不可活,是曲弘逍负我在先,我有何可愧?又有何可疑?恒阳县主,事到如今我不得不提醒你一句,人还是勿要自作聪明的好。”清漪用厌恶至极的眼光狠狠打量了清婉,随即冷哼一声,在武将军府上家仆的搀扶下,清婉冷静中暗藏惊愕的目光里拂袖而去。

    “清漪阿姊怎会……”回府后,清婉将这些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清欢,清欢正坐在案前煎茶,听完后只闷闷不乐的摇着蒲扇。

    “前些时日,清漪阿姊还来问我,何处盛产洋金花,还四方打听,附近哪家药店有卖,当时她还一心想救曲郎君,怎么如今就变了?”清欢杵着手肘喃喃自语,一时未注意到,盏中的香茶都溢出许多。

    “人心自是难测,或许当日,穆清漪让你们相助于她,只是为了保住自身的荣华,而如今,曲弘逍含冤而死,她便即刻改嫁,对曲弘逍弃如敝履,想来,她多半也是为自身计,不为其他。”萧徽音快步走进屋中,将清欢面前溢出的茶壶移开,取来帕巾替她擦拭着衣袖。

    “阿娘,”清婉见萧徽音来,忙起身去迎。清欢面露愧色,默默替她解下外袍,乖巧的坐在萧徽音身侧。

    “媆媆这茶煎得极好,火候得当,入口醇香。”萧徽音先是斟了一盏茶细品,才在她们姊妹间缓缓坐下。“我今日,便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故事的主角,是我祖母的长兄家,幺儿的妻子,随她出嫁的庶妹崔氏。崔氏的母亲出身微寒,家里想着往后也难找一门好亲事,所以才将她一同嫁到萧家来做媵妾,不过三年光景,便难产去世,唯独留下一个女儿,这个人,就是后来的萧淑妃。”

    公元644年,初春。

    “如云,这是阿娘找人给你新裁的衣裳,是京中最时兴的式样,你瞧瞧如何?”萧如云的生母崔枫晚,拎着一件彩衣交给十六岁的萧如云,只见如云微微皱眉,似是不太喜欢这件彩衣。

    “你若不喜欢,也别丢了,叫如玉去试试,这次太子殿下选妃,你和如玉都中了选,这么好的料子,丢了怪可惜的。”崔枫晚冷哼一声,语气中尽是不屑。

    “阿娘,”如云似是对母亲的话习以为常,只无奈的说,“我有那么多庶出的姊妹,何必总是与如玉过不去?如玉性情柔顺,我看倒还不错……”

    “你还是年轻,看不懂人心。”崔枫晚放下手中的绣品,抬起明艳俏丽的眼眸,眸中寒气逼人,“她娘亲崔霜月,是我庶妹,当年,便就是由她母亲做主,硬生生要给我塞来做媵妾,又百般讨好你阿爷,试图撼动我的地位。如今,崔霜月早逝,焉知不是那时种下的苦果。”崔枫晚的眼中笼罩着一丝阴霾,转头碰上如云一知半解的神情,才意识到是自己说的太多。

    “你还小,你不明白,萧如玉也不是什么善茬,多提防些总是好的。”

    看着如云远去的背影,崔枫晚轻轻叹了口气。

    不远处,残花落尽的栏杆下,她将这母女俩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

    她并未做声,听见如云渐近的步伐,熟稔的从唇边拈来一丝淡笑,和侍女嬉笑着快步穿过回廊。

    “如玉,这是我阿娘给你拿的衣服,你看看这样式是你喜欢的吗?”萧如云心虚的赶忙叫住她,如玉闻声回眸,淡笑着拂至她身前驻足。

    “是我喜欢的,多谢阿姊。”萧如玉笑吟吟的接下了衣料,眸中笑意明媚,倒显得如云束手束脚的模样小家子气。

    不要白不要,她不动声色的挑了挑眉,算盘打得直响。

    “不必多谢,一件衣裳而已。”如云故作温柔的笑说。

    原也不是要给你的。

    “过几日便到了相看的日子,如玉自幼知书识礼,想来,太子殿下定会喜欢你。”

    那算什么知书识礼?萧如玉微不可查的挑眉,心想道,还不是你年幼不爱去书塾,才叫了个书童跟着?

    学礼仪的时候,你还拉着我一同去,你学不会被嬷嬷责罚时,都拉我出来给你垫背?

    即便如此,萧如玉仍然装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阿姊别说笑了,我一个庶女,怎么能入的了太子殿下的眼呢?”

    萧如云似是信了,心下稍安,又想试探如玉是不是做了什么准备,如她所料,诗词歌赋,萧如玉可谓是一问三不知。

    她志得意满的笑了笑,转身而去后,如玉鹰一般锐利的眼神攀上了她雪白光滑的脖颈。

    她当然是装的。

    如云虽为嫡女,容貌只能称得上寻常,性情温顺却不比如玉伶俐。

    相反,如玉的相貌随了她娘亲,若是精心打扮一番,再加上这些年做陪读学来的本事,也未必不如她这个嫡女。

    至少如玉是这么想的,这次面见太子,便是她唯一可以飞上枝头的机会。

    大选那日,别家的娘子聚在偏殿闲聊,等着召见,唯独她,趁着没人偷偷溜进了太子的宫苑,跑到东宫书房边,在桃树下伸手够花枝。

    片刻间,一只骨骼匀称的手自她身旁掠过,替她将桃花枝摘下。

    “你今日怎么跑来东宫了?”那人的声音虽年轻,却已不失威严。

    直到萧如玉转身的那一刻,她能明显感觉到,面前这人的眼神微微清冷了几分。

    “你是何人?东宫禁苑,胆敢擅闯?”

    来人正是当时的太子李治,萧如玉在画像中见过。

    他生的剑眉朗目,隆准高挺,气质不怒自威,萧如玉半是惊慌半是窃喜的连忙俯身行礼,楚楚可怜的央求着,“太子殿下,妾冒犯了。妾只是见这桃花开的极好,便想走到近前看看,不料扰了太子殿下的雅兴。”

    李治微微皱眉,神色平缓了几分,望向远山云雀时,目光难得染了一缕柔和,“你与她倒是有些相似。”

    李治说的人,当然是阿昭。

    去年这时,阿昭想要折些桃花来做点心,一时兴起爬到御花园内的桃树上,穿的也是这般棠梨色织锦的衣裳,发髻略显松散,看得太液池畔的李治心头悸动。

    一时间,竟也没看见当时路过的杨贤妃,还有她眼中昭彰的怒意。

    “下来!你这是做什么,你阿娘在家中就是这般教你的?”

    “我只是见这桃花开的甚好,想摘些回去做点心……”

    “这是宫里,容不得你这样胡闹!”那时的杨妃刚刚失宠,一时气极,便将阿昭自树上拉了下来,还好那树不高,只在脚踝处磨破了皮。

    说罢,她折了一段树枝,叫宫人狠狠抽打着阿昭的手心。

    眼见着原本白皙的手掌被抽打出了道道红印,阿昭微微皱着眉,哪怕眸中闪着细微的泪水,也是一声都不吭。

    李治见状,忙跑上前去劝慰,“贤妃安好,这春日里桃花盛放,才人难免贪玩,略施小戒便罢了,何必如此动怒?”

    三言两语间,看在李治的面子上,杨贤妃倒也不好再说什么。

    杨贤妃走后,李治又折了许多桃花枝,趁着没人瞧见,悄悄递到阿昭手上。

    “手疼吗?我瞧瞧,”李治说罢,想去扯阿昭的衣袖,被阿昭躲开了。

    “我没事,”阿昭环顾着四周,见四下无人,才对他展颜一笑。

    “这些足够你做点心了,”李治心下稍安,眉间渗着细汗,眼中却闪烁着明媚的笑意,“我东宫苑内还有许多,你若是得空,我找人悄悄带你过来折。”

    他以为,来人是阿昭。

    看清了容貌之后,才知道是自己空欢喜一场。

    不过,这人无论是身段还是脾性,竟都有几分像她。

    至少这时,他是这么认为的。

    “你,是今日参选的娘子?”李治低眸,看见了萧如玉腰间别着的令牌,“你是谁家的女儿?叫什么名字?”

    “自此,萧如玉便成了东宫太子府的良娣,在东宫盛宠优渥,后来陛下登基,碍于郑贵妃的家世,萧如玉又不在五姓七望之列,还是庶出,却给了她淑妃的位分,也算是殊荣了。”萧徽音喝了口茶,又想起后来的种种,忍不住感慨。

    “陛下一向便是爱出格的,只要他愿意,当年王皇后在位时,他便破例封了萧淑妃的孩子做雍王,后来,又将在感业寺祈福,如今的皇后殿下接回宫中,拜为二品昭仪。可见,真心喜欢的时候,只盼着能给她最好的,一旦厌弃了,又只求生生不见,但若清醒过来细细回想,山盟海誓之时又有几分情真,恐怕只有陛下心中最清楚吧。”

    清欢听了萧徽音的话,又想起后来萧淑妃的凄惨,一时悲从中来,毫不避讳的说了这么一句。

    “话虽如此,只是萧淑妃也是咎由自取。她三番五次暗害当时的李忠太子,求其名声败坏,与王皇后在朝中分庭抗礼,搅得阖宫不宁,如今这归宿,也怨不得旁人。”萧徽音没想到清欢会有如此见地,眸色微惊,清婉扫视着面前的两个人,淡淡的抿了口茶,并未答话。

    “娘娘,其实,若非陛下授意,萧淑妃再大胆,也不会与当时的皇后作对,更不能明里暗里的勾结朝臣。所以,媆媆以为,萧淑妃落败,不仅是为她胡作非为,更是后来她让长孙相拿住了把柄,太原王氏反而毫发无伤,陛下看她毫无用处才将她弃如敝履。”

    “罢了,如今再提她生前的功过,也没什么意义。只是媆媆,娘娘此番言辞,便是想让你和绾绾看清时局,总有人从一开始便是不怀好意的接近我们,萧如玉与萧如云便如是,穆清漪待你们,可能也是如此。”

    萧徽音话音刚落,清婉便将点心搁在一旁,拎起手边的长剑,大步跨出庭院。

    “我去找师父耍段枪,不必等我回来吃饭了。”

    清婉背对着她们摆了摆手,清欢与萧徽音相对而视,笑中尽是无奈。

    杨清婉便就是如此,很多事情她心下清楚得很,却总是装出一副无所谓,无所知的样子。

    穆清漪那些事,她如今也不愿多想,忘了便忘了。

    人嘛,活在当下才是最要紧的。

    如今陪在贺兰敏之身边的人是她,得爷娘相伴,有良友相知的人也是她。

    一味追求圆满,才是庸人自扰。

    人总要丢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活的更坦荡。

    故而,有人生而经风雨,依旧心如赤子。

    贺兰敏之亦是如此,但是此刻,他一脚踹开了武三思府邸的大门。

    毕竟,不在意归不在意,欺负人归欺负人。

    武三思肆意传播如今穆清漪是他府中贵妾的事,又赐了清漪敏娘子的号,明里暗里的和贺兰敏之较劲。

    “武三思,给爷滚出来!”贺兰敏之立在将军府门前高声喝道。

    武三思早知道敏之会来,他得意的接过清漪递来的葡萄,放在口中细细咀嚼。

    “有些酸了,”武三思虽这么说,但还是笑吟吟的去讨下一颗。

    “酸了可别吃了,妾去捧些新的。”清漪忙不迭的起身,推开门扉,却看见贺兰敏之站在府门前,两人遥遥相顾,年前相见时言笑甚欢,如今再见,却似已别经年。

    “主君……”她下意识的将贺兰敏之认作主公,而武三思以为她在叫自己,忙凑上前去看如今的美景。

    面前唯有贺兰敏之铁青的脸色,还有他手上拿着的,详刑寺来俊臣特意捧到他面前的曲弘逍的供状。

    “怎么了,害怕了?知道他从前待你不好,如今你是我的人了,我护着你。”

    武三思戏谑地勾了勾清漪的下颌,将她揽在自己的臂弯里,淡淡扯起嘴角,“表弟,别来无恙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