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余世仙 > 第三章 猛虎拦路金银窟

第三章 猛虎拦路金银窟

    南唐立国至今六百余年。

    开国烈祖李昪,原本姓徐,至于为何后来姓了李,那就不得而知。

    不可否认,此人为一代大才。于乱世之中称帝立国,其后励精图治,将南唐打造成数十国版图中最大的一个政权。

    但就在南唐蓬勃发展,李昪之名如日中天,已隐隐成其势可席卷天下时,烈祖停下战事,改为休养生息。

    其“息兵安民”之策,让南唐百姓得以抽身战乱,国富民强,以至于有“儒衣书服盛于南唐”一说。可见在该时该国,民众生活颇为无虑。

    可惜英年早逝,有同为帝王者赞称,若再给他三十载,天下未必不一统。

    其子李璟,得其志而不得其法。虽励精图治,又与邻国多年征战,却是打着打着,四面树敌,差点把国号也给打没了。

    后来心灰意冷,干脆关起门来,称自己为“江南国主”。

    一晃六百余年,到了如今的这一代国主李煜,“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的那个煜,意指光复南唐昔日鼎盛。

    继位才两年,“煜”没“煜”,暂时没能看出来,不过此人文采倒是好的很。

    头一年,便有诗词从宫里流传出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后来又有“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等诗句。

    老百姓反正也听不大懂什么意思,有人说好,那就好。

    有人说不好,必会被一群儒士儒生在文坛上狠狠口诛笔伐,那就还是好吧。

    至于好坏,看看流民四起,草寇横生。

    镛州地界也是一般光景,州城之内有守城将士和巡逻卫士往返,一般人断不敢造次,草寇匪徒自然不会踏入此间。

    但在镛州城以外,山林之间,就会有些流民落草为寇。官府也曾遣人剿匪,可收效甚微。

    凡能被抓捕的多半是些“新寇”。

    所谓“新寇”,不是刚入寇流之人,而是那些饥荒难民走到某个地方,驻扎入草无奈做了寇。这些人多只有把子气力,没有武艺、不会刀剑更不会谋略,所以称为“新寇”。

    真正的草寇之流轻装来去,没个固定地方。官兵来了,他就走,官兵走了他又来。官兵不是草寇,动兵则需粮草、备精甲,往往进山剿一次匪所花的费用巨大。

    几次三番后,劳民伤财却收效甚微,如此官府出兵次数也就逐渐少了。

    再说回那林间道上的车夫,如今只有自己一人搬石铲泥,浑身污水,好不辛苦。

    但到底是个身强体壮的武夫,约莫两炷香的功夫,已经将道上的泥石搬运的七七八八,估摸着还有半个时辰应该能清理出一条道,让马车通行过去。

    那车夫望向马车,叉腰舒缓一口气,想着总算快要能离开此地,待到进了城便好了。

    不料此时,于山林之间,口哨声,一声接一声,声声不绝,声声四起。

    车夫暗道不好,几个纵跃,跳上马车,拔出佩刀,横于胸前。

    再一个跳跃,飞身掠上车顶,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马夫双眼如焗,看向所来众人。

    来人共有双手之数,领头之人环眼圆睛如吊客,圈须乱扰似河奎,手提精铁大环刀,刀刃血锈盛锋芒。

    此人是这一带有名的匪首,绰号“山头虎”,相貌丑陋,易于辨认,其悬赏画像布满镛州城及周围几座城内大街小巷。

    城内无论老幼,都对此人面貌心惊胆颤,端的是个天生的匪寇相。

    一众草寇停下身来,与之遥遥相对。

    匪首“山头虎”见车夫身怀功夫,右手一招,有三草寇从身后掏出弓弩指向车夫,对而不语。

    车夫一眼便认出带头之人,眉头紧皱,若只是一般流民组成的新寇倒是不麻烦,除了看着凶狠,留下些银钱也就走人了。

    但这“山头虎”不是流民出身,落草为寇多年,所犯之事累累,行凶有度,分工明确,官府至今也拿他没有办法。

    这十个草寇显然是有备而来,应该还有若干人埋伏于暗处,专事冷箭投毒之流。

    若自己独身一人,是走是留皆有可为,只是如今有二小姐在车厢之内,断然不能舍弃而去。

    既然草寇未曾直接动手,便是有的谈。谈什么?谈买卖,无非就是山下的买卖放到山上去做罢了。

    车夫收起刀,拱手道:“道上的英雄,可是那镛州第一人‘山头虎’?”

    是不是第一人倒不好说,反正悬赏的金额倒的确是第一的,所以车夫称其为镛州第一人,自然也有一份客气的意思在里边。

    “山头虎”冷哼一声,“不错”。

    那车夫已是收起刀兵,而这匪首依旧举刀遥遥对峙,一副吃定自己的模样,他倒真是长了一副好胆色。不悦神色一闪而过,车夫又道:“英雄是求财,还是拿命?”

    “山头虎”哈哈一笑,“自是求财,只是不知你这一车货物够不够我们兄弟分的。”

    草寇们自然知道车内多半有人,却决口不提,只说货物。言下之意,若是今日收获不能满意,那么就当车里之人也是货物,分了就是。

    车夫脸色一黑,几个草寇真是胆大包天。

    不过时下不宜耽搁太久,赶路要紧。复开口道:“我主仆二人赶远路去那镛州城,所剩盘缠不多,身上只余百两银票一张和些许碎银。今日有幸识得各位英雄,奉上区区百两之数,当作与各位英雄结识一番。”

    言罢,从怀中取出一张银票,双手一捏、一甩,薄薄一张纸却飞旋出去七八丈远。

    光是飞旋出去,还不算什么,那银票带出呼呼风声,宛若铁器一般,径直插入一侧树木之上,只留下一角尚在外。

    这一手不止是功夫,还用上些许巧劲,没有二三十年功夫的打磨做不出来,既是投石又是示威。

    若是那匪首收了钱财就此退去,还自罢了,若是依旧纠缠不休,也休怪我手中宝刀。

    那“山头虎”提拎大环刀,噌噌作响,收了银票仍是不肯罢休,“既是有幸识得我等英雄,车上主人家,怎么也该下来一见”,身旁一众匪寇附和喧闹。

    车夫自然是不肯的,双方又僵持片刻。

    不一会,兴许是那二小姐不想再纠缠下去,车厢内丢出一摞银票,冷声道:“这是一千两,给他们,让他们别再多做纠缠”。

    车夫听闻突然脸色大变,这二小姐果然还是出门少,经验浅。须知财帛动人心,恶向胆边生。一百两银子刚刚好,多则生变。而二小姐又是女子身,这帮歹人龌龊的很,财色双收的事做的还少么?

    果不其然,那“山头虎”辨得声音,必是闺阁里的俏娘子,眼中神采奕奕。嘿嘿笑后一声令下,众草寇非但没有就此退去,反而分散逼近马车。三人一组,其中两人持刀在前,一人持弓弩在后,井然有序。

    那“山头虎”再不废话,一跃而起,环刀直直劈落下去。

    电光火石间,那车夫很是了得,不避反进,拔刀出鞘,只听哐的一声,两刀相交,各自退后。

    一击过后,匪首“山头虎”心头一沉,只此一击未能伤到对方,却在环刀口上留有一道浅浅缺口。显然对方兵刃不俗,功夫不弱,若鱼死网破,想留下他实非易事。

    而那车夫心里也是暗暗叫苦,一刀相迎,便知对方势大力沉,又有那环刀相助。刀芒过后环上暗劲来袭,一刀之威两刀之力,好生霸道。

    “且慢”车内女子高喊一声,随后咳嗽不断,一众草寇也在匪首示意下再次停手。

    女子自车内递出一物,车夫回身接过物品后,微微一愣,朝那匪首丢置过去。

    那一物是个令牌,金色一面,刻有一个大大的金字,银色一面刻有一个大大的银字。虽两字都是古篆,但这半金半银的样式,只在一个地方有。

    金银城。

    城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金银城里金银万万千”,俗话说“财可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都是从那座城里流传出来的糙话,但话糙理不糙。

    而那第一个“万”字是个姓,金银城里的“万姓”,也是那座城里的第一大姓。

    因此当匪首“山头虎”看到令牌上落款处的“万”字印记后,哪里还敢动荡春心,有的只是后脊发凉,冷汗嗖嗖。

    权衡一番后,拱手便要退去。

    做草寇的,能审时度势才能长久,银子哪有命重要。

    车夫见草寇终于不再动手,才反应过来,继而对车内二小姐佩服不已。

    初时车夫给予那匪首百两银票,确实如他自己所想,钱财不多也不少,不会引起那一众草寇的贪婪,也算是给他们一份脚程钱,不能白来。

    但草寇多是贪得无厌之辈,总要有些口舌纠纷,耽搁时辰,所以那二小姐用了自己的方式。

    一千两银子给出去自然会让这帮草寇心动,抢了这么大笔银子又怕惹祸,会怎样?心生歹意,杀人灭口。

    不过你敢杀么?我把脖子放在你刀上,你敢动一下试试?

    金银城是什么地方,也是你们敢拦的,不怕尸骨无存么?

    所以二小姐的做法很简单,先将一众草寇的所有贪婪引诱出来,然后彻底打散了事。

    财帛动人心没错,可当财帛与性命分立踏板两端,只可得其一时,会怎么选?

    得财而失命,得命而失财,多少人为财而丢命,所以会去选财?错了错了,那不过是因为得了财后未必丢的了性命,故会铤而走险,拼死一搏罢了。

    若知必死,会有哪个蠢货还去选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