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韬略 > 第733章 短寿基因

第733章 短寿基因

    对于太平公主远嫁,武媚娘是舍不得的,丁瑜洲自然也是舍不得的。

    武媚娘有些着急,但在大殿之上吐蕃使者突然提出,她一时又找不到理由来拒绝,惊慌失措之下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丁瑜洲,希望丁瑜洲能够为其解除当下的危机。

    如此外交事件,对于掌握了史书记载的丁瑜洲而言,那可是小菜一碟,毕竟这件事情在史书当中是有记载的。

    丁瑜洲便按照史书的记载,将救急之法脱口而出道:“感谢吐蕃使者的诚意十足,但是实在不巧啊,我们的太平公主殿下不能下嫁。”

    吐蕃使者一听当朝宰相如此,脸色瞬间拉了下来,哼了一声。

    丁瑜洲见状,丝毫不惧怕,解释道:“不是我们大唐没有诚意,而是我们太平公主如今为外祖母丧事出家尽孝,做了女道士,按大唐伦理法律来定,出家人是超越世俗之人,不受伦理之限制,就是不能结婚的,所以无法完成和亲使命。”

    丁瑜洲这句话一出,武媚娘顿时暗露喜悦之色,也忙随声附和道:“不错,公主的封号就是取自她的道号太平,她很小就出家了,她深受外祖母喜爱,恰好本宫的母亲前几年去世,太平便出家做了女道士,所以丁大人所言不虚,实在是不好意思了,恐怕你们求娶太平公主的请求是不可能了。”

    那吐蕃使者听到大臣和天后如此说,便也信以为真,后来又见大明宫中修建出了一座道观,愈发信服,知道看来此言不虚,也只好打消了念头。

    在这件事上高大楞虽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但是前前后后,接见吐蕃使者着实耗费体力,高大楞虽然已经认为自己的身体恢复,可是折腾来折腾去,着实让高大楞深感疲乏,身体似乎有种被掏空的感觉。

    为了能够留住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在身边,武媚娘特意给太平公主在长安城内寻找了婆家。

    为了让太平公主获得一辈子的幸福,武媚娘让太平公主自己在长安青年才俊中挑选驸马人选。

    经过千挑万选,层层选拔,最后,太平公主自己挑选出了一位出身尊贵,相貌极好的美男子,名字叫薛绍。

    根据史书记载,薛绍已经结了婚,实际上确实如此。

    丁瑜洲参与了这件事,他知道其中的内幕,觉得有些残酷,却还是那样做了。

    毕竟这是自己女儿的婚事,是女儿自己选的夫婿。

    为了让女儿太平公主婚后生活幸福,武媚娘大手一挥,排除千难万险,下令让薛绍与原配和离,原配不愿意,后来以死明志。

    薛绍敢怒不敢言,只得任由天后摆布,娶了太平公主,有种被强迫的感觉。

    他们结婚以后,夫妻感情格外相亲相爱,也算是让丁瑜洲、武媚娘二人深感欣慰和放心,虽然这件事与高大愣也没多少关系,太平公主又是丁瑜洲和武媚娘的孩子,和他高大楞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是名义上的父皇,所以不得不好好表演一番,累得他直喘粗气。

    其他所有事宜都无需过问,也不需要他问及。

    太平公主与薛绍的大婚典礼是大唐长安城内的一桩宏大场景,可谓国之盛典。

    盛典共有两对主角,除了太平公主和薛绍之外,还有当朝太子李显和他的太子妃韦氏。

    这两对新人在大唐长安城内举办了非常隆重的婚礼,在这婚礼的过程中,繁琐的礼节太多,进进出出有十来趟,假天皇高大楞在这个过程中受尽了苦楚。起早贪黑让高大楞着实没法养病,接受朝拜让高大楞体力透支,以至于在大婚典礼之后,他的身体状况变差,又开始出现了咳嗽的症状。

    天皇带病拖着最后一口气亲自安排了太平公主以及他其他子女的婚姻大事。在外人看,他想拖住这最后的一点时光完成未尽的心愿,这是一个老父亲深沉的父爱,而实际上这些都是武媚娘一人导演的好戏,全然是武媚娘自己拿定的主意。

    高大楞只是无形之中受到了被动波及,其实还远远不止这些,高大愣的身体虽然经过治疗觉得有些轻松了,但是那种疲乏之感仍然挥之不去,除了遭受前面这几桩太平公主的大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折腾。

    紧接着,武媚娘突发奇想,颁发懿旨,从长安搬到了洛阳居住。

    这次的紧急搬离长安理由很充分,武媚娘对群臣说她是要前往洛阳封禅嵩山,向天地祈福,祝祷天皇龙体康健。

    高大愣一开始是反对这件事,毕竟他的身体已经吃不消了舟车劳顿。但是当他听到此事是为自己身体,便毫不犹豫地忙答应了下来。

    天皇天后达成一致意见,其他大臣也不会在说什么,只好收拾行囊,听从帝后命令,骑上飞快的“小摩托”,一路舟车劳顿,浩浩荡荡从长安搬到了洛阳宫。

    这搬来搬去之间,假李治的身体又出现了反反复复的变化,原本静卧静养或许能够保持一种健康的状态,但是这样三番五次的折腾来折腾去,对于高大楞的身体而言着实吃不消。

    这些事情一一经历过去之后,丁瑜洲的心中暗暗惊叹,仔细掐算着时间,因为这些事情过去之后,天皇的末日也就快到了。

    李治的身体已然如油尽灯枯,即将走向衰亡。

    武媚娘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全然准备开始一场影响范围更加广阔的运动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让更多的臣民了解到她。

    在外人看来,天皇李治已经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虽然大家都不敢说,但是大家心知肚明。

    对于天皇的动向,群臣全都是看在眼里头,着急在心里头,感慨天皇虽然仁义天下,但是终究躲不过命运的追讨,。

    与此同时,群臣对于李唐王室不够长寿的基因,也表示出一种感叹,比如李治的母亲长孙皇后三十六岁仙逝,李治的父亲李世民五十三岁驾崩,姐姐长乐公主才二十二岁,妹妹晋阳公主寿命更短,只有十二岁。

    李唐皇室这种短寿的基因,在一个又一个成员的身上被传承,这次同样被传承到了李治的身上。

    臣民们哪里知道,他们的天皇其实早就灰飞烟灭了,现在的天皇是假冒的!

    还在找"大唐韬略"免费小说?

    百度直接搜索:""看小说很简单!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