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行三国 > 第四十二章 养子抱颈成顾命

第四十二章 养子抱颈成顾命

    洛阳东门,于臬站在城门楼上,看着驶出城外的燕王曹宇的马车。从任命为排名首位的辅政大臣、大将军,到一纸诏书贬回封地,时间不过三天。这三天的变化实在太过戏剧性。

    “报告将军,燕王出城时,面色平淡,没有任何悲伤迹象。”亲卫长潘举走上城来,对于臬说道。

    于臬摆了摆手,道:“算了吧。你不觉得,燕王在大起大落中保持这样平静,也是难能可贵吗?”

    潘举笑了笑,道:“我这人脑子不灵泛,哪有将军想得这么深。”于臬笑了笑,道:“这样吧,现在曹大将军是首席托孤大臣,你在我这里,恐怕进步没有那么快,你找个时机去拜见曹大将军,也为以后进身找对门路。”潘举道:“那哪能呢?能做于将军的亲卫长,也是我的福份呢。”

    于臬道:“此时也不忙下结论。燕王回到封地了。但曹大将军的担子可不轻。我想,下一步,应该是写诏书让司马太尉速回了。”

    潘举道:“不错,就在昨天下午,诏书才刚刚颁布,尚书仆射司马孚就连夜派人送书信出去了。”

    于臬淡淡地说道:“应该不是诏书吧。”潘举道:“应该不是,诏书出城,我们是看得出来的,这是他的家仆出城送信。”

    于臬道:“我且问你,尚书仆射司马叔达如此急切派人送信,为的是什么?”潘举道:“无非是想将朝中局势告诉太尉罢了。”于臬道:“多的我不说了,我只想告诉你,你以后是肯定跟着大将军的,做什么,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忠心,知道了吗?”潘举道:“属下知道了。”

    幽州,正带领部队返京的司马懿,先是接到了司马孚送来的密函:“天子突然病重,望兄尽快返京。”

    在出征问对前,司马懿就发现魏明帝境况已大不如前了。只是,他没想到,天子病重,来得这样快。司马孚发来这样的内容,说明情况紧急,容不得他半点拖延了。

    “牛金,传我将令,加快行军速度。”牛金下达了急行军的命令,说道:“太尉,如今马上进入冀州地界,再过几天,就可以进入河内了。”

    司马懿道:“时间怕是不够。这样吧,轻骑随我前进,重甲和步兵后面赶来。”

    然而,不出七天,司马懿收到了三弟的第二封手书:“天子已命燕王曹宇和曹爽、夏侯献、曹肇、秦朗辅政。”

    看着司马孚的来信,司马懿绝望了。“看来天子并不将我列在辅政大臣之列。”于是,司马懿下令,放慢了行军路程。

    第二天,司马懿又收到一封诏书,要求自己改道入雍州。司马懿的心如同这腊月的天气一样,冷得打哆嗦。“传我将令,关中事关重大,改小道,从轵关向西回到长安。”

    跟随司马懿的各将领们很是奇怪,一下急行军,一下又改变行程,朝中,一定发生了大事。但谁也不敢问。

    行到了河内汲县,离洛阳四百里,司马懿望向洛阳方向,心情灰暗。从这里,向西,经河内郡西边的轵县,过轵关,经弘农郡到长安,向西南,过黄河,经成皋,就可以进洛阳。

    多年的政治经历,司马懿敏锐地觉得,这里面肯定存在什么问题。至少,在辅政人员的安排上,就存在很多疑问。既然直接改道去长安,那就慢慢地走吧。也许有什么变故也说不定。

    才一天时间,司马孚的密信到了。“天子罢曹宇等人,独留曹爽,二哥成为辅政大臣。刘放、孙资功不可没。”

    这几天的变化,可谓用戏剧来形容,司马懿心情大起大落,虽然在诸将面前没有表现出来,但以他多年的官场经验,立刻意识到,自己的机会到了。

    “牛金、胡遵,你带诸军从轵关回长安,老夫要即刻去洛阳。”牛金对司马懿如此安排,也是摸不着头脑,问道:“司马公,没有天子诏书,你一个人去洛阳,适合吗?”

    司马懿笑了:“这个你就不要问了,会有诏书的,给我准备追锋车,要快!!!”牛金等诸将一头雾水:“司马公为何就知道会有?”司马懿道:“速去准备,违令者,斩!”

    牛金吸了口凉气,命人去准备。追锋车是古代一种轻便的驿车,因车行疾速,故名。追锋车还没到营门口,传诏的小黄门就到了:“盼公速至,入京后即见朕。”

    司马懿接了诏书,赏了来使。这时,第二个传诏的来了,诏书内容大致相同。

    司马懿谢了来使,将军中大小事务安排妥当,正准备登车,第三个传诏的又来了。三诏相传,不知道是出手魏明帝之手还是刘放、孙资之手,但司马懿当机立断,果断舍弃了大军,坐上了追锋车,连夜狂奔,向洛阳而去。此时,司马懿已经六十岁,这样不顾身体,在古代的驿道上狂奔,动力只有一个:保住权力。

    卯时,洛阳,天还没有亮,但洛阳宏伟的城墙却在巡城军士的火把下显得特别伟岸。

    这一天,是景初三年正月初一。“快开门,我是当朝太尉,奉旨入宫见驾!”

    走了一下午一夜,司马懿根本不要驾车人呼喊,亲自在城门外叫了起来。

    于臬就在上东门的城楼上。听了司马懿的呼喊,于臬不由得苦笑了一下。一个六十岁的老头,竟然在一夜一下午的时间内,狂奔四百里,于拂晓之时就到达了洛阳。这速度与执著,让人不得不服。

    “原来是司马公,快请进,来呀,备热茶。”于臬亲自到门口迎接。

    “德揆,你,你现在担任城门校尉了?”司马懿有些意外。

    “好教世伯得知,小子也是几个月前放的城门校尉。听闻朝廷召世伯入宫,所以小子在此日夜等侯。迎接世伯。”

    司马懿喝了一口茶,道:“如此,德揆有心了。我这就入宫去。”

    于臬道:“此时尚早,请世翁吃点东西,再进城也不迟。”说完,于臬命人献上各式热好的点心和干果。司马懿吃了一些,道:“事情紧急,我先走了。”说完,又上了追锋车,往城内而去。

    当司马懿坐车来到司马门时,第一缕晨曦破晓而出。司马懿下了车,向皇宫疾奔而去。

    嘉福殿内,魏明帝躺在御床上,出气多,进气少。在他旁边,是陪侍多时的曹爽,还有8岁的太子曹芳。

    魏明帝吃力地说道:“昭伯,朕拜你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朕又担心你武略不足,所以特命孙礼为大将军府长史,辅助于你,还有一事,我要向你说明。”

    曹爽哭道:“臣静听陛下金口玉言。”魏明帝道:“朕以前罢浮华,确实是有一些人空谈误国,不能大用,朕百年之后,对那些浮华党,你要远离虚妄之人,而用尚实之人。另外,还有一人,朕就不任命了,但你要用。”

    曹爽道:“敢问是何人?”魏明帝道:“于臬。此人文武双全,朕早就想用他,但朕要留给你,由你任用,这样,他就会感你的知遇之恩,为我大魏效力了。你记住了吗?”

    曹爽痛哭流涕:“臣必不负重托!谨记陛下教诲!”

    魏明帝看着有些胖的曹爽,恍惚间想起了曹真。当初,曹真也是这样向他保证的,难道,朕这样安排,还有哪里不妥吗?……一阵倦意袭来,魏明帝闭上了双眼。这一段时间,换辅政大臣,发诏书,安排身后事,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生命,他要留着最后一丝力气,去应对这最后的难关。

    “陛下,陛下,司马太尉,他,他来了。”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黄门走了进来。他身后,司马懿带着一股冷风奔进嘉福殿,跪倒在曹叡床前:“陛下!老臣,老臣来迟啦。”

    司马懿与曹爽并肩跪着,曹爽不由自主地往边上让了让,低垂着头,一句话都不敢说。

    魏明帝睁开了眼睛:“司马公,您可算赶到了。”魏明帝说着,伸出枯瘦的手来,司马懿连忙握住。魏明帝道:“吾以后事嘱君,君与曹爽辅少子。死乃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司马懿不由挤出老泪来。只是痛哭。

    曹叡又指了指一旁的曹芳,道:“司马公,就是这孩子,朕把他托付给您和曹爽,请一定悉心辅佐。芳儿,你过来。”

    曹芳走到司马懿身边,死死抱着司马懿的脖子不放。司马懿一边叩头,一边泣不成声:“陛下您难道不记得了吗?当初先帝也是这样把您托付给臣的啊!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悉心辅佐。”

    魏明帝看着曹爽低头不语,竟然还往边上让司马懿,内心感到了不安,曹爽去审于臬,处处落于下风,自己这样安排,曹爽把持得住吗?魏明帝看了看曹爽,又看了看司马懿,最后又看了一眼曹芳,他还想再说什么,但却没有力气了。他感觉到生命之力正在消失殆尽,正欲举起的手,无力地落了下去。景初三年正月初一,曹叡驾崩,在位十三年,年三十六岁,是为魏明帝。

    史载,魏明帝深沉刚毅,聪明敏捷,但纵情任性。能够择别官吏的事功和能力,排除虚浮不实。每次发兵出征,讨论决定大事,谋臣将相,全都佩服明帝的远大谋略。记忆力极强,虽然只是左右卑微小官,但档案中所记有关的禀性行为、主要事迹和经历,及家中父兄子弟的情况,一经过目,终身不忘。魏明帝也能察纳雅言,包容进谏的臣子,不失为一代明君。

    不过,也有人认为他骄奢浮华,滥行制作宫殿,导致国力大衰。不过中国的宫殿形式,特别是南北走向设计,也是曹叡确立的。

    想当初曹丕设计的三省分权治事,设中书省分了尚书台的权力,没想到十几年后,刘放和孙资却在这短短数天之中,翻云弄雨,改天换地,一番谏言和一纸诏书,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总结历史,很多人认为一个王朝的灭亡和开国皇帝设立的制度有关。想来确实如此。

    曹丕为保江山,限制藩王并极力打压,燕王曹宇为自保,推掉了辅政大臣的职务,保身而亡国。当初曹丕重用士族,打压藩王,本意是确保江山永固,没想到的是,他自己短命,曹叡一样短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真理。从这时候开始,臣权与皇权,将展开长达十年的角逐,最后,以皇权的失败而告终,如果曹丕地下有知,不知做何感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