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行三国 > 第二十四章 升迁石苞怒仲达

第二十四章 升迁石苞怒仲达

    洛阳,太傅府。王肃将整理好的家传《易学》呈给了司马懿。

    此时已是正始六年(245年)农历十二月。在司马懿的运作下,邓飏得到加官侍中,王肃也落得清闲,整理家传《易学》。到了年底,他整理的《易学》终于完成,需要司马懿上奏朝庭,作为太学的官方教材了。

    “子雍,你整理的家传《易学》,确实很有见地。老夫仔细看了此书可谓是集众家之长。向者子上也曾向你透过,老夫想将你的家传经学作为太学教材,由此来看,这本易学完全可以供普天之下的学者钻研学习。”

    王肃和王朗毕生的夙愿,正是将自家的学术理论教授给天下学子。所谓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并且教的学子,学习的正是自己的学术理论。他听了司马懿的话无比欣慰:“若如太傅所言,那一定可以告慰亡父在天之灵了!”

    司马懿摆摆手,道:“子雍,将你整理的家传易学作为太学教材,上奏时,还要用点心思。我等下就要子上去联系太尉蒋济,司空高柔,还有卫臻、王观等人,要他们在朝堂上为我们说话。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王肃连忙称谢。

    其实司马懿这样大力争取王肃的经学进入太学,也有他自己的考量。一方面,王肃是经学大家,自己和他联姻,也是看中他巨大的学术影响力。更重要的方面,是因为王肃的学说,提倡的无为而治,正和曹爽正始改制针锋相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通过掌握话语权,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也属于意识形态之争。

    魏正始六年十二月初五,在司马懿和一班老臣的力推下,魏主曹芳下诏,以故司徒王朗所作的《易传》,作为五经课试学者的官方指定经学用书,送进了太学。

    北国的冬天有些阴冷,在彤云笼罩下的洛阳城,似乎要下雪了。但在曹爽大将军府内,铜制的火炉内,炭火正旺,与外面的世界相比,又是另一番其乐融融的景象。

    一众人等围着火炉,相谈甚欢,桓范、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等一班文臣坐在一边,鲁芝、辛敞、尹大目、杨综、严世、路蕃、孙谦、潘举等一班武将坐在一边。那严世和路蕃,因为司马师打击,不断接近尹大目,现在已成为大将军府的重要人物。

    就在众人交谈之时,外面喊声忽起:“大将军到!”众人起身,肃立。

    曹爽走了进来,众人一齐见礼。曹爽在主位上坐下来,摆摆手:“众等不必多礼,各请入座。”众人逊谢,齐齐坐下。

    曹爽见众人落座,朗声道:“转眼已是寒冬,岁首即将到来。今年以来,朝庭实施新政,自司隶和河南尹施行,效果是有目共睹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接下来如何?愿听诸位高见。”

    李胜道:“大将军,自从在河南尹实施收回中正之权,如今不管是士族子弟人才推荐,还是人才选拔标准,都有了新的气象。”

    何晏道:“李公昭说的不错。如今河南尹试行新政,不管是京城,还是河南尹所辖各县,人才推举都是由吏部进行任免,政令出自尚书台,朝廷的威望日隆。此皆是大将军采纳太初之言,推行新政所致。”

    毕轨道:“按照既定计划,如今司隶一州已收回推荐之权,建议大将军将此法向其他州推广。然后按照太初设想,撤销郡一级行政区划,只设州、县两级。”

    曹爽道:“此事可行,还请何平叔和邓玄茂、丁彦靖三位尚书实施。”

    丁谧道:“大将军,我等在开春之后,就实施此事。如今一件,却是当务之急。请大将军留意。”

    曹爽道:“却是何事?”

    丁谧道:“大将军难道忘却,过不了多久,就是岁首了,按照惯例,陛下当会下诏,召见在外各地藩王。大将军身为辅政,代天子行之。按我大魏律法,乐安王已到了换封地的时候,大将军可以将乐安王北诣邺城,将邺城典农作为乐安王的封地,这样,那石仲容就再无立足之地。这样,也可以对邺城诸王有一个交代。”

    曹爽正欲开言,忽一人冷笑道:“彦靖此语,真可谓舍近求远。重手足而忽视腹心也。”

    曹爽视之,乃是桓范。曹爽不悦道:“智囊,邺城乃是我大魏四都之一,诸王所居,为何不是腹心?”

    桓范笑道:“大将军,前者司马太傅上奏朝庭,将王子雍经学进入太学,此大有可畏。大将军,你不想一想,王子雍经学,处处体现清净无为,与大将军现行举措相左。若太学生全受他影响,以后大将军收中正之权、废郡置州、县的举措,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到时悔之晚矣。”

    邓飏道:“大司农,大将军奉天子诏令,厉行改革,为何是名不正言不顺?”

    桓范道:“玄茂,王子雍经学是清净无为,若太学生受了王子雍经学所教,就会认为大将军一系列举措,是劳民伤财,妄改旧制,人心对大将军不利。可不慎乎?”

    曹爽这才意识到司马懿将王肃经学进入太学的严重影响,当下叹了口气,道:“可向者在朝堂上,一众老臣都俱赞同将王肃经学入太学,某当时也不好反对,在座诸位也没有力驳。如今木已成舟,该如何是好?”

    桓范笑道:“大将军,这个就看何平叔的了。”

    何晏道:“大将军,向者听闻王肃在整理家传经学,在下和丁彦靖等人经过商议,我那本《道论》已经写完了。只要大将军允准,在下就可以到太学进行讲授。正好和王子雍的易学针锋相对。”

    曹爽未及开言,丁谧道:“何平叔此举大妙。在下以为,此举尚不能一举夺占太学讲席。大将军可以命郑小同去专讲郑学,以驳王子雍学说。”

    何晏道:“自撰成《道论》后,在下正在作《论语集解》,下一步,还准备作《老子道德论》,在座诸位,可广罗人才,和我一同完成此著作,为大将军推行新政铺路。”

    众人皆连声称是。曹爽大喜:“就依诸位之言。何平叔闲暇之余,准你到太学讲授《道论》,郑小同以郑学驳王学。可速行。”

    众人道:“遵大将军令。我等为大将军贺。”一齐举起了酒具。曹爽摆摆手:“诸位不必多礼,可共饮之。”他拿起酒具,一饮而尽。

    随着245年十二月结束,246年正月推开了历史的大门。正月曹魏诸王代表会集京城,乃是依魏明帝曹睿旧例。各王来到洛阳,曹芳下旨,由曹爽代为应酬。

    各王齐齐跪坐于几前,中间是燕乐歌吹,坊舞翩跹。曹爽从于正首,左有曹曦右有曹训陪侍。一曲终了,曹爽道:“自烈祖下诏,让各藩王遣送嫡子入朝。又将藩国的行政级别由县提升为郡。今日得见各藩王,足见血浓于水。受陛下委托,在此敬各位一杯酒。愿各位福寿康宁。”说完,一饮而尽。

    众藩王一齐举杯:“我等谢陛下洪恩,谢大将军赐宴。”也一饮而尽。

    曹爽又令侍奉官为各藩王倒满酒,再站着举起来,大声说道:“莫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王就国,安分守已,臣顺朝庭,代陛下敬大家这第二杯酒。”

    众藩王全部站了起来,双手举杯。曹爽一饮而尽,众藩王也随后饮尽。

    就在曹爽代大魏皇帝曹芳接见各藩王代表时,司马懿府中,也炭火通明。一众老臣在他府中,为他贺岁。

    司马懿连忙向各位行礼:“你们都是国家重臣,怎么都聚集到老夫家来啦?”

    内中王观道:“太傅,大将军夺中正之权,我先是河南尹,虽然提升为少府,但这个少府职位,属下有三个尚方御府内,有很多珍奇玩物,大将军常常要求取用。虽然下官多有驳回,但大将军这样下去,不是大魏之福。”

    司马懿道:“老夫年近七十,行将就木,既然大将军如此作,王少府为何不劝劝大将军?”

    王观道:“我该怎么劝?大将军曾命材官张达削减国家建筑房屋的材料,挪来作为己用,下官听说后,全部造册并将财物没收入官。本来此举是依法而行,没想到大将军愤怒不已,多次派小黄门来数落下官。”

    司马懿道:“还有这事?大将军对老夫可是礼敬有加,老夫也没有看他做过什么事情呀。”

    卢毓道:“太傅与大将军同为辅政,应当有所作为。下官本是典选举,被提升为尚书仆射后,何晏等三人把尚书台弄的是乌烟瘴气。这不,尚书仆射任上没几年,又将我弄成廷尉了。”

    高柔叹了口气:“太傅有所不知,大将军上位以来,崇用先帝所罢浮华一党,太傅既然身系托孤之重,一定要劝劝大将军,切不可乱改法度啊。”

    司马懿道:“诸位既然都是大魏栋梁,对大将军所作所为,应该劝阻才是。老夫年事已高,虽然是托孤之臣,大将军依诏而行新法,老夫岂可妄评。”

    王观道:“我认为太傅既然是托孤大臣,可比伊尹和姜尚,上报先帝之托孤,下建万世勋业。如今国家陷入危险,太傅怎可不为所动?”

    司马懿道:“大家今天是来拉家常的,这国家大事,岂可以此妄议。老夫这就吩咐下去,设宴款待诸位。”

    这时,司马昭走了进来:“父亲,刚刚大将军奏过陛下,已经下旨,让乐安王北诣邺城,在典农处就国。何平叔表奏石仲容迁东莱太守。”

    司马懿听闻此语,暗地里吃了一惊,沉声道:“子上,诸多老臣在此,岂可如此无礼。”

    司马昭道:“父亲。孩儿这就向诸位陪罪。”说完,朝王观等人深施一礼。

    司马懿道:“子上,既然朝中一众老臣都聚在此,你大哥等下也要回来,你们兄弟就陪宴吧。”司马昭道:“谨遵父命。”

    待到一众老臣从司马懿府上辞别,司马懿将司马师和司马昭叫到跟前。二子侍立。司马懿躺在胡床上,盖上褥子,双眼朝上看着出神。

    缓了一缓,司马昭还是没有忍住,轻声唤道:“父亲?”

    司马懿将目光收了回来,望向司马昭:“子上,你说,让乐安王北诣邺城,是谁出的主意?”

    司马昭道:“小子经过打听,听说这是丁谧的主意。”

    司马懿挤出三个字:“好手段。”他示意司马师将自己扶起来,望向司马师:“子元,你说,本来石仲容在邺城干得很好,却不到一年,就迁东莱太守。这是好还是不好?”

    司马师道:“大将军对父亲外示优渥,内怀猜忌。父亲身为托孤大臣,为大魏操劳,但大将军受何邓丁之惑,对父亲明升暗降,叔父在尚书台也是虚有尚书令之名。如今又迁走石仲容,令乐安王镇住邺城,一众老臣都明升暗降,不能实际参与政事。我是担心终有一天,大将军会对父亲不利啊。”

    司马懿道:“为父都是快七十的人了。我是担心,一旦为父故去,你二人前程,我司马家族的兴衰,你们担当得起吗?”司马懿这一反问,倒将司马师、司马昭问得楞住了。

    司马懿道:“做臣子难啊。为父为了躲避太祖征召,装病也没有用。在高祖和烈祖两朝,为父都是兢兢业业,如今与大将军同为辅政,若听信外人挑唆,大臣互斗,非大魏之福。”

    司马昭道:“那父亲就任由大将军排挤?”

    司马懿道:“情况未明,不可贸然出动。你要等,要静下心来想。想信到时侯会有办法的。”

    就在司马懿与二子共议之时,黄门侍郎傅嘏来报:“太傅,大魏有紧急军情,逆吴朱然入侵我荆州。大将军速召太傅商议。”

    一听说有紧急军情,司马懿急忙从床上坐了下来:“快与我准备朝服议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