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文科生的南唐 > 054 兄弟与兄弟

054 兄弟与兄弟

    杨濛见自家四弟如此失态,依旧没有露出任何其他的表情。

    即使知道现在这座高台之上,目之所及,仅有自家兄弟二人。别说隔墙有耳了,这地方连墙都没有。但是他还是依旧一如既往七年般平淡,唯一有变化的大概是捏酒杯捏得泛白的指节。

    作为杨行密庶出的第三子,杨濛长得一副好皮囊,而且早慧、懂事、年少时就有君子之风,深得杨行密的喜爱。

    要不是出身有所差距且年纪实在太小,杨渥的继承人位置完全坐不稳。

    在杨隆演郁郁而终之后,本应杨濛顺势接位,可惜又因那句“我国家竟为他人所有乎!”被徐温厌恶,徐温变拥立当时还年少的杨溥继位。先前,杨溥的那句“这皇位本该是你的”也没有说错。只是现在坐上这皇位,在密布眼线的积庆宫中生活的是更加年小的杨溥。

    主少则国疑,何况还有一条毒蛇虎视眈眈。杨隆演都忧郁而终,何况杨溥,无怪乎他今天会如此失态。

    从那之后,杨濛一改常态,不在意气风发,整个人似乎因打击过大而自暴自弃,接收命运的安排。

    只是这是在整个华夏历史中最最最黑暗、食人屡见史端的五代十国,不是还有道德底线的三国、隋唐,试问哪家皇室宗亲能够在有被篡位的风险后能自暴自弃的?

    就连皇帝做得都是胆战心惊的年代,杨濛这位杨行密最出彩的儿子能够如此自甘堕落?

    自然是不会的。

    只不过若是接着锋芒毕露,杨濛怕是活不到现在这个年岁。

    徐温也不是什么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以贩私盐起家的人,哪个是个好人。就算是在太平盛世,手上都保不齐沾了不少鲜血,别说唐末五代这个季世。

    杨濛的韬光养晦成功保住了他自己的性命,可如何破开徐温徐知诰父子二人营造了小二十年的篡位之局,依旧是一片迷茫。

    在五代十国,天子真当是兵强马壮者为之。无论想做什么,手里没有兵权,那是肯定不行的。杨氏自杨渥死后至今已有二十年没有直接掌握过任何一支军队,光有个正统的名声,还是老一辈“三十六英雄”有些还在,还念着杨行密的好,才让杨氏苟延残喘至今。

    二十年,放在后世,可能还不到三分之二辈人;但在十世纪,这已经是经历一辈甚至一辈半人了。别说那些大头兵,自然已经换了无数茬。杨行密的余荫怕是为杨氏挡不了太久了。等再过两年,念着好的老人再去几个,这三十州的江山怕是要变了颜色。

    杨濛想要靠着手里偷偷摸摸积攒下来不过百余人的护卫、死士,掀翻徐家这座大山,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是徐温的死,给了杨濛一线希望。留在江都辅政十年的徐知诰自然不是草包,但被徐温接到身边细心调教的徐知询想来也不会太差。要不是徐温死得太急太巧,徐知询可就要取代徐知诰来和杨濛、杨溥打交道了。

    在徐温死后,杨濛日夜所求的就是徐知询别太菜,被徐知诰一击即溃,只要能稳住,拖个几年。不,不用几年,只要三年!杨濛就有把握让两兄弟刀兵相见。到时,杨氏就有火中取粟的希望,搏得一拼之力。

    没实力玩阳谋的杨濛只能玩阴谋,但,如此计划,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只能委屈皇帝陛下继续蒙在鼓中了。不是信不过杨溥,单纯地是信不过自己的计划。

    所以,即使杨溥如此失态,杨濛的表情永远都是淡淡的。心中心怀虚妄的幻想之人还是和充满绝望之人有所不同。

    发白的指节,那是一个哥哥对于弟弟的心疼。

    花开三朵,各表一枝。

    就当在江都的徐家欢度佳节,杨氏皇帝化身疯批的时候。

    在金陵的徐家大宅之中却是火药味浓郁。

    自从两个月之前,徐温这位定海神针薨了之后,徐知询在第二天就率军返回金陵之后,徐府就开始鸡飞狗跳,幺蛾子不断。

    且说徐知询率军返回之后,见到在灵柩中的老父亲,哭得是声泪俱下。大抵这哭声中的大部分还是在哭泣为何徐温走得那么急,那么快,那么令人猝不及防。

    见四哥哭得那么痛心,最年幼的两位同母胞弟徐知证和徐知谔也是哭的伤心。这二位都为白夫人所生,虽然徐知询本性凉薄,以前也对待他二人也是不佳,但他俩也知道现存于世的同父同母的同胞血脉亲人仅剩这位四哥了。

    而排行老五的徐知诲和排行老六的徐知谏都是妾室所出,而且亲生母亲都已不在,没怎么得到徐温的宠爱,反倒是后来的李夫人待他们不错。至于徐知诰,那待这二位小兄弟可如同胞兄弟一般。这两位对于徐温的死,要说不难过,那肯定是假话,徐温虽然不宠溺他们,但日常用度确是一碗水端平的;但要说太难过,那也是假话,可能到夜深人静,独立床旁,对着皎月,可能在念起徐温的好时留下两行浊泪。大庭广众之下,哭肯定能哭,但也没多少真情实感了。

    徐知询对于自己两位胞弟都是看待路人心态,甚至还有一丝丝狠意,要是白夫人没有生这两位,自然不可能因气血亏空太多而早逝。白夫人不走,李夫人想要上位,怕是只能在梦里了。没人吹那耳旁风,换人辅政怕是造成定居。说到底,还是自己菜,缺将自己的菜迁怒于他人。

    而对于两位妾生的弟弟,那简直就是看待路边野狗的心态。徐温生前,每次同席吃饭,徐知询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你是什么档次和我坐同一排”的歧视。光从对待非同母胞弟的态度上而言,徐知询和徐知训那真的是再亲不过的亲亲兄弟了。

    一边是虽然没血脉关系,但待己如嫡亲兄弟的二哥;另一边是有一定的血脉关系,但待己若猪狗的四哥。你说说嘛,这俩人会帮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