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五代风水师 > 第三十五章 夜会

第三十五章 夜会

    经历一天繁杂的登基流程,众大臣在酒宴后,都已醉醺醺地离宫。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显得十分高兴,但更多人在大笑中带着不少泪痕。

    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跟随过先帝李存勖的老臣,经历过先帝年少时的英明神武、意气风发,也经历过先帝成名后的迅速堕落,乃至身死国灭。

    如今,李嗣源登基为帝,至少从李嗣源入主洛阳后的表现来看,他这一系列的施政方略都表现出了一代明君的特征。

    在大多数臣子看来,他们似乎见到了和平盛世的曙光。

    兴圣殿后的御书房中,此时还是灯火通明。

    李嗣源坐于主位之上,除了他,此时屋内只有六人。

    分别是

    枢密使安重诲;

    二皇子李从荣;

    五皇子李从厚;

    河中节度使、养子李从珂。

    陕州保义军节度使、女婿石敬瑭。

    以及端明殿学士冯道。

    此时的李嗣源经过一天的登基流程,已显得有些疲乏,但又有太多的事还没有处理,他仍是强打着精神,看着各地呈上来的密保。

    此时,一个呼噜声竟突然响起。

    众人循声看去,却见站在一旁的李从荣竟站着睡着了。

    看到李从荣这副模样,李嗣源眉头明显一皱,大声喝道:

    “来人!!!”

    随着一声大喝,门外立即传来了一阵脚步声,走来了几名太监。

    李从荣也在这阵大喝声中醒来过来。

    “你们扶着二皇子送他回府歇息。”

    听到李嗣源的声音,李从荣打着酒咯说道:

    “父皇,儿臣没。。没事,还能喝。。。。。”

    看着李从荣这副醉醺醺的样子,李嗣源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尽量控制着情绪,忍着怒气,手都有些颤抖地指着众人道:

    “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快把二皇子扶走。”

    “是,陛下。”

    在李从荣醉醺醺的嘟囔中,那几名小太监费了好大劲才把李从荣抬了出去。

    等待大门重新关上,李嗣源才长叹一声,道:

    “早就给他说过,宴会的时候少喝一些,不要喝醉。

    哎。。。这副样子如何能。。。”

    说到这里,李嗣源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不再继续说下去,转身是对着一旁的石敬瑭说道:

    “石郎啊,你从陕州匆匆而来,陕州那边没有问题吧。”

    石敬瑭闻言,自然知道李嗣源问地虽是陕州,实际真正担心乃是两川!!!

    李嗣源虽借兴教门之变,成功入主洛阳,但天下各镇还有很多实力强大的节度使能与其一争高低。

    其中,趁乱占据两川的董璋、孟知祥则是手握大批唐军乱军的实力军阀!

    更让人担心的是,董璋、孟知祥手下的这些唐军乱军大都是洛阳附近的兵士,一旦董璋孟知祥号召他们为先帝报仇,杀回洛阳,情况将变得极为危急!

    正因如此,李嗣源才第一个询问镇守陕州,处在两川咽喉处的石敬瑭,有关两川的情况。

    石敬瑭听到李嗣源的询问,则是面容一禀,沉声道:

    “回禀陛下,臣离开陕州前,占据东川的董璋和占据西川的孟知祥都还没有什么动作。

    他二人虽占据两川,但他们手下的士卒大都是唐军乱军以及两川的降军,看似人员众多,实则军心不齐,战斗力并不是多强。

    臣刚刚接到探子回报,工部尚书任圜已集结了数万名洛阳籍的唐军准备叛逃出两川,回归洛阳。

    此刻,他们这队人马已冲破了董璋及孟知祥的防线,正往洛阳赶来。”

    听闻此事,在场之人都是一惊,李嗣源更是喜上眉梢,道

    “石郎,你这消息是否可靠。”

    “回禀陛下,这消息乃是陛下大典期间,臣刚刚得到的,已让探子回去再打探清楚,具体军报在此。”

    说罢,石敬瑭从袖口中掏出一片黄纸,恭敬地递给李嗣源。

    李嗣源有些焦急地打开黄纸,却见纸上赫然写道:

    “工部尚书任圜率征蜀大军两万余人,破两川防线,正星夜奔赴洛阳,不日即可抵达。”

    看到这消息,李嗣源原本有些疲乏的身体顿时一轻,第一次高兴地面容都有些失控,兴奋地说道:

    “这是个好征兆啊。任圜能如此轻易带兵回归,就说明董璋与孟知祥并未完全掌控两川军马。看来,他们二人短期内暂无反叛之忧了。”

    站在一旁的安重诲闻言,立刻向前一步,道:

    “陛下,既然那董璋、孟知祥尚未掌控两川,不如我军主动出击,一举将两川拿下,将危机消弭于萌芽之中。”

    李嗣源闻言,并未立即作答,在思考了好一阵后,才摇摇头道:

    “朕刚刚登基,四方诸侯窥视大位者不在少数。且中原百姓屡遭战火袭扰,民生早已疲敝不堪。

    朕初登大宝,刚刚向天下承诺不动干戈,让百姓休养生息,尚未行善于百姓,却又要自食其言,开启战火,那天下民心必失。

    即便朕能侥幸打下两川,也必会步庄宗的后尘。”

    听到这话,安重诲刚要上前再言,一旁的冯道却是抢先开口道:

    “安大人所言,句句乃是为国家。

    陛下所思则是事事为百姓。

    我大唐有陛下这样的明君,和安大人这样的忠臣。何愁大唐不兴。

    臣相信,只要践行陛下与民生息的国策,用不了几年,我国的各项实力便会更上一个台阶。

    到时候,以我全国之力收两川一隅之地,岂不是如同探囊取物一般,轻而易举。”

    冯道这么一带头,一旁的皇子李从厚、养子李从珂、女婿石敬瑭纷纷也出言恭维。

    安重诲见状,本要出口继续坚持攻伐两川的话语生生咽了下去,但没过一会儿,他又出言说道:

    “即便暂时不攻两川,但那任圜究竟是率兵来投,还是领兵作乱,臣以为不得不防啊。”

    听到安重诲此言,李嗣源稍稍一愣,沉思了一会儿后,缓缓说道:

    “爱卿说得也有道理,这样。冯道,你来拟一道旨意。”

    “是,陛下。”

    “着升工部尚书任圜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三司事宜。所率之唐兵,各归其营。”

    李嗣源说到这里,顿了一顿,补充道:

    “这道圣旨拟出后,有劳冯爱卿明日送与从荣处。给从荣讲清楚利害关系,令其务必完成任务。

    至于任圜所带之唐军,必须在洛阳城外五十里外分批归营,绝不能让其进城。”

    说到这里,李嗣源又转向一旁的李从珂、石敬瑭二人。

    “从珂、石郎带本部人马扎营于洛阳城外三十里处,见机行事。”

    听完李嗣源的这道圣旨,众人都觉眼前一亮,冯道则言道:

    “陛下圣明,微臣明日定会告知大皇子相关事宜,相信任圜受陛下隆恩,必会竭诚以报。”

    李嗣源闻言,缓缓点头,沉吟一会儿后,再次开口道:

    “还有一件事,朕还需要与众位爱卿议上一议。”

    “陛下请讲。”

    “朕以为,如今两川之地应暂时无碍,国内其他藩镇诸将,即便有反叛之心,在没有绝对实力之前也不会贸然反叛。

    那么目前只剩下一方势力需要与诸位想个妥善的应对之法了。”

    “陛下所说的是。。”

    李嗣源闻言,双眼一凝,语气有些沉重地说道:

    “北方契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