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民在汉末 > 第六章 融入集体

第六章 融入集体

    然而把丁镇的脸啪啪扇肿的是,第二天有一个比公告栏效果更好的东西。

    “每三日一次的大会现在开始,现公示这三日的事务完成情况,以及之后三日的事务分划。王头领既是新来的,旁听熟悉一下便是,这几日任务你们可以自由分配,先把你们的住宿什么安排好。”

    主持大会集合众人的,同样是二头领,只见他站在一处土台上,身后是为四位头领特设的交椅。

    其他头领自然不必介绍,只是这三头领,姓白名重三,实质上是大头领的亲信私人。他手底下的人,也多是大头领分出来与他的。

    言至此处,就不得不对山寨的势力简单介绍,正如之前对王达手下势力的介绍一样。这寨子里总计六百人,除去王达领的八十余人,还有五百多人,而大头领领一百二十人,二头领领八十人,三头领领四十人。这些人都是他们上山自带的起家人马,外加平日里从新人中挑选的人。剩下近三百人则是头领管理层共同直属。

    这个层次分划很像东汉的二元君主制。所谓二元君主制,就是说,一个人一般有两个君主,一个毫无疑问,乃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本人,全天下的人天然有这样一个君主,另一个,则是你的顶头上司,为县吏则为你的县君,为郡吏则为你的府君,也就是太守,后者也不一定就是你官职的直属,比如说你是一个白身,但是你当了谁谁谁的幕僚亲信,认了主,那他也可以成为你的君主。

    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历史中的“主公”一词,代表的就是这个意思。一旦叛离投靠他人,就要被耻笑羞辱,视为反叛,是要遭天下人唾骂为不忠的。而群雄割据时,刘备四处投奔,宛若雇佣兵一般,但却没有背上背主的骂名,就是因为他没有认主,所以他之后甚至可以自己当老板,袁绍曹操也都只能留他做客卿,不能随意使唤他。

    反观山寨里的局面,基本上也就是这个样子。一个小兵,他上头的头领是他的主,而大头领也是整个山寨的主,这个效忠是有双重意味的。

    但是怎么一个山寨里就有这么多花活呢?这管事的二当家还真是个读书人,至少,是个真正有本事、有格局的。有这么一套体制,说明其志就一定不是只奔着当山大王去当,而是要在山下寻一份前途,这也正合契了丁镇陈靖两人的计划。

    把思维收回来,还不等丁镇招呼,陈靖就已经掏出了那个笔记本通通记了下来。你看,果然是兄弟之间心心相印,英雄所见略同。

    大会内容说起来也没什么,不过是砍柴,粮食分配管理,下山人员分划之类的东西,以及对王达这群新人的对山寨的介绍。其他人且不管,反正丁镇听的是津津有味。

    与丁镇所想的不同的是,这群山贼虽然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山下基地,但是在井陉大道里还真有不少“办事处”。这些“办事处”的功能,一是兑换买卖物品,山上不是只靠劫掠过日子的,比如头领们就会时不时带着人手去打猎,也有一些人专门采集山货过日子,这些攒起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可以换回来山上急需的铁器,粮食,衣服。井陉内商旅来往,吃下他们这点货完全不是问题,因此山贼们也有了固定的几个合作伙伴。

    另一个功能么,就是收集情报。路过临近几个县的商旅在井陉内歇息过夜的时候,很适合去交谈聊天,收集这几个县有什么情况,县君老爷又颁布了什么命令,命令会不会对山贼下山劫掠有影响。

    比如说王达他们财货被劫走,就是有人无意间同井陉内的人通了风,导致山上的人得了消息。毕竟王达他们走的可是大道,人多眼杂,一般人还真不敢下山招惹。

    所以说山寨里搞得这些东西,让王达他们是又喜欢又气愤。

    现在摆在丁镇陈靖两个人面前有三种剧本。一是下山经营,这个好坏不定,可能干了很久还是个普通职工,也可能与外面哪方沟通上了,有了人脉,回来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二是搞后勤。粮食要搞,柴火要搞,屋子要建要修,砍树垦田,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累和最难出头的,但是毫无疑问,这也是最好收人心的和最重要的。

    三是成为作战人员。这个就有点生命危险了,要求也高。要参加山寨集体组织的下山抢劫,也要参加头领个人哪天手痒了下山捞一把。同时,这个也是要求最高的,收益最大的。

    丁镇也大致把手下分成了这三个部分。他自己想了想,还是决定参加作战部分,而他则把陈靖派到了后勤部分。

    原因很简单,别人搞后勤,他信不住,而且陈靖性子踏实,适合干这一行。丁镇自己则是热血青年,手上也有一把子力气,下山是最优选择。陈靖自己也觉得搞后勤比较适合他,因此这一团体的两大头目就这样确定了他们的归属。

    至于外事嘛,暂时还不好交于谁,只好随大流跟着王达他们干。

    轻松的日子总是一下子就过去,而劳累的日子总是猝不及防地到来。

    丁镇既然参加了抢劫队,每天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寨子里的训练其实很有限,因为寨子里还是养不起那么多脱产士兵。因此丁镇自己加了不少训练内容,什么山地越野,举重,武器练习,他也把自己制定的训练方案普及给了其他人,让自己队伍里的人都半工半练,尤其是那十个最开始跟上山的。

    毫不夸张的说,这十个人,基本就是他们的后备干部,是潜力股,因此他们也获得了一个称谓叫做青年军。当然,原本是流民的毕竟在队伍里是多数,因此丁镇与陈靖商量之后,选了两个有家小的比较忠厚老实的中年汉子去和陈靖做后勤,两个力气比较大身子比较壮的去与丁镇作副手。

    反正丁镇对手底下这帮子人的态度就是,不仅要能种田赚钱,更要身强体壮,上阵打仗。

    毕竟土匪最终还是要正规化成为一支军队的。

    这就不免地牵扯上山贼的道德立场。山贼下山劫掠,一般不抢老百姓,而是去吃大户,便是劫商队,你商队在蝗灾旱灾的年头还在倒卖粮食,不抢你抢谁?但是丁镇和陈靖还要保证他们这只队伍不能沾上滥杀无辜,强暴妇女这些暴行,因为这些暴行一旦不加阻止,是真的会让人一步一步堕落成真山贼的。

    而丁镇和陈靖充其量只是把山贼当做一个起家的地方,算是个过客,最终还是要下山的,下山才有前途。

    换句话说,他们就是要建立一支与近代教员领导的工农军队差不多的队伍。两个人相信,只要约束得当,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也是陈靖作为副手还有政委义务职责的所在。

    只是陈靖的工作注定了他不会跟随下山,因此下山时便由丁镇领导做政治工作。

    也许这就是前线委员会和军委的区别吧。

    总而言之,山贼生活已经正式开始,两个穿越者也终于融入了这个山贼大家庭。

    只是,出头的机会在哪呢?

    训练后的短短几日,丁镇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毫无疑问,出头机会往往隐藏于矛盾之中。而最大的矛盾,在丁镇看来,就是大头领不管实事但却实力强横,四个头领里实际占有一三两个席位,反而是二头领事无大小,全都包办,反而不能做老大,想来心里一定有怨气。这从平日里大头领、三头领穿得跟真土匪似的,而二头领却一身落魄书生的打扮这样的反差中就可以看出。

    而王达作为四头领,初来乍到,势必会成为两方拉拢的对象。

    只是,大头领真的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吗?也许实际上是郑伯克段于鄢呢?

    丁镇热血上头,确实想站队投靠一方赌一把。但一大帮子人的生死又强迫他理智思索。

    “这简单,我们只要稍微针对一下三头领,看看大头领的手段便是。”陈靖只这样出主意。“若是大头领懂得针锋相对,手段高明,那投大头领也无所谓。反之,要是二头领感觉到了我们的倾向,有所援助,那也可以试着投二头领。如果大头领察都没察觉到,就更不用说了。”

    丁镇哈哈一笑:“妙策,妙策,放出风声,先打弱点!真可谓是陈郎妙计安山寨,只是不知道会不会赔了我丁镇又折君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