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民在汉末 > 第二十二章 和县老爷打交道

第二十二章 和县老爷打交道

    一行人有车有马,自然赶路飞快,而派去传信的更快,比他们提前了一天赶到县城,并且向许县令报告了这件好事。

    据说,许县令当时连鞋都没有穿,穿着短袜就直溜地从内室走出笑呵呵地迎接信使,倒是让这丁镇的手下受宠若惊。

    也正是这一脑子狂热劲提早消磨了,才使得之后会见丁镇陈靖时才显得正常了点。

    “好好好,丁镇,陈靖,我身为县君,万分感谢你们的种子啊!”许贤讲完,却是罕见地搓了搓手,露出了不符合他这种地位和年龄的尴尬神情。

    “只是,我既收了你们的种子,你们以后要分润几成粮食啊?”

    丁镇陈靖面面相觑,互相对视一眼,最后实在忍不住笑了出来,反倒把一旁本就尴尬的许贤弄得更加局促不安。

    最后,反而是陈靖首先开口:“县君,我们二人都是真定人,所献粮食不需回报,县君度过困难以后还回我们便是。若是县君实在要感谢我们二人,那……”

    丁镇连忙按照计划抢过话头。

    “县君,是这样的,我们最近办了一个商号,正愁没有生意,若是县君有什么工程和生意,能否……先考虑考虑我们?”

    许贤一滞,心想着自己这个县令本就当得不踏实,如今有这商号帮助,互相帮助,岂不美哉?

    因此,他当即就开口答应,而且态度极为热情,反使得丁镇陈靖二人感到意外。

    最后,还是许贤亲自把两人送出县君府门,三人之间各自客套话不要钱似的一溜抛出,直让周边的几个侍卫随从都肉麻起来。

    这次拜访很快,很短,但效果很好,至少二人在县令那里已经挂了名,也是个值得合作的对象。

    明代大商人胡雪岩,富甲天下,靠的就是和官府做生意,就是近现代,美国的杜邦家族,早起更是和美国政府有大笔军火交易,完成了家族的原始资本积累。

    所以他们用经验总结了一句话:和官府合作是来钱最快的路。只是不知道丁镇陈靖有没有福去消受了。

    回去的路上,两人也正像那种刚刚跑成了一大笔业务的销售员,心情愉悦,最后,竟然聊起了家务事。

    “陈靖呐,反正咱们也回不去,这个年代结婚也不难,你什么时候找对象啊?”

    一如既往,是跳脱性格的丁镇率先发起进攻,调戏更稳重的陈靖。

    然而陈靖却是认真思考了一番,然后才回答:“总是要找对事业有帮助的,我可不要花瓶。起码得像刘备糜夫人和孙夫人一样,嫁过来又能帮我更进一步。”

    一席话语,丁镇听完居然是抚掌大笑,然后又摇一摇头:“你个陈靖不老实,嘴巴上次次都打消我们的造反积极性,结果自己想要个好老婆,贤内助!”

    可是最后反倒是丁镇发了感慨。

    “也是啊,生到这里,确实得找个能让我吃软饭的老婆,你说,等刘宏死了咱们去找何皇后怎么样?我这样的小鲜肉,肯定能成!”

    假作正经的嘴巴里吐出不正经的话语,让两人哈哈大笑,走了好一程。最后却是又扬鞭拍马,各自奔向各自的岗位,准备两头发力。

    且说之后,县令许贤倒也是个知恩图报之人,而且是有意来报。他将要修建的许多官府工程都交给丁镇陈靖二人组,并且扶持他们发展,各路审批大开绿灯,使得他们势力迅速膨胀,几乎与李家、林家三分天下,而什么祁一钟,也为陈靖亲自讨伐随便给赶出了真定县境。

    这一手操作,让李家林家看得是牙痒痒,本来以为可以从容压制县令之权,没想到半路杀出两个毛头小子,而且还和自己平起平坐,端的是可恨至极。

    而陈靖地位既然水涨船高,自然也无需太过担忧董种,便大手一挥让他回县城官复原职,居于自己麾下。

    只能说,这波是丁镇陈靖二人通过一次成功的政治投机迅速得到了地位和权力。

    当然,他们两个自然知道,即使有了县令的笼络和扶助,自己其实是没有多大根基的,换一个县令他们两个就会被两家豪强联手给赶下台去。扶持一个毫无根基的势力,对于许贤来说,易于管控,对丁镇陈靖来说,就只有抱紧许贤大腿。

    不过这两个人也无所谓了,最重要的是可以做事,尽早在之后的乱世拿到话语权。

    说起话语权,陈靖后来整理一番才发现,这官民勾结,李家和林家玩得太熟练了。

    董种有一个生死弟兄在官府内任狱吏,算是不错的职位,然而李家和林家就夸张多了。且不说什么基层的掌管许多职权的亭长之类的职务,便是最重要的主管钱粮赋税的户曹都有不少这两家的人在其中任职。

    好家伙,怪不得县令收税都这么难,让自己去查自己,这能行吗?

    而且最恐怖的是,这样的群体已经牢牢和整个官府盘结成一体,分离不开,在世家大族垄断了上层官吏的基础上把下层官吏也给吞得一干二净。

    所以你看,这三国乱世,有几个贫苦人家能出头?就是有野心,怕是连县吏郡吏这两层都突破不了一辈子就到头了。

    而丁镇陈靖二人也知道自己是平民百姓,就只好运用一些小手段来绕过他们。

    谁让这是乱世,而两人又是穿越者呢?这就好比买彩票突破阶级藩篱,然后和其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线。

    闲话少说,自从二人为许县令提拔以来,自然是费心劳力,给这位县君出主意。而这些主意,也不免要夹带私货。

    最大的一个,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打地主,分田地。

    首要的困难其实不是地主豪强的反抗,因为有县令的名头在这里,又加上足够的武力,谁敢反抗?

    土地兼并虽然很严重,但不代表着豪强地主就有了反抗的能力,他们单个存在的时候就是送死,只有联合起来成为某几个人的统治基础才稍微有力。

    因此,许贤只要严厉一点,能够让太守这边不被豪强蒙蔽,那么有丁镇陈靖这些亡命徒的帮助,打掉几个地主还不是轻轻松松?

    目前最大的困难,还得是人才干部储备不足。为此,丁镇在井陉驻地特地开设了一个干部学校,由他来做校长,并且励志要做汉末黄埔,培养出大批人才出来。

    第一批学员包括周范,高凡,学员资格是推荐制,可能到了以后才会改为考核制。政治和思想都还好,主要是军事,这丁镇实在是不通啊,只能讲一讲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再灌输一点教员的军事思想。

    什么“游而击之”“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敌从五路来,我只一路去”,只能寄希望于手底下真的有天赋型选手,能够大浪淘沙脱颖而出。

    当然,最重要的,是把民本思想给灌输下去,有了群众基础,不愁出不了名将。

    第一届学员不过十几个人,大都是在职干部,还有几个预备干部。丁镇兴致很高,特地办了个仪式,并且心里打算以后就和黄埔一样,什么一期生、二期生,层次分明。

    其实,纵观近代我方许多位将军,他们出身并不高,但却成就斐然。这就不得不牵扯到一个躲不开的话题:荀彧荀攸这种人才,到底能不能量产?

    当年二十来岁游手好闲的曹操,和以后纵横天下的魏武,不是一回事吧?

    荀彧荀攸这些人,真的是天生奇才吗?你把年轻的他们放到郡丞、郎官的位子上,他们就真的能发光发热?怕是不如有了多年庶务经验的基层官吏。

    所以丁镇每每看到那种奇才出世便可以扰动天下,一向是不屑一顾的。只能说他们确实上手得很快,但是没有接触过的新手,多么天才也不如行业内的老手,这是肯定的。

    而且近代多位大将,他们都是从小兵做起,岂不证明,草莽里出的英雄,不比世家豪强少?只是缺少一个发挥实力的平台而已。

    而且在古代,他们往往存在阶级的局限性,不能跳出阶级来看问题。秦末的陈胜吴广,清末的太平天国,其实都有这个问题,以为自己打仗就是为了称王称霸,失掉人心,形成恶性循环。

    但是有了丁镇的指导,事情就会大不一样。这也正是他开办军校的意义所在:要学习教员的思想,军民一体,或者说是做到部分的军民一体。

    毕竟这个时代生产力并不是很高。

    虽然丁镇是个二把刀,但是把人的思想给提高了,军事、政治、经济上的提高,还会少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