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遥远的青海昆仑,位于昆仑河畔的一座小城,名为“纳赤台镇”,并不起眼。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一处泉眼。

    泉水以花石砖堆砌而成,中间有一道泉水,泉水中有一朵盛开的香菇,名为“娜赤台泉水”,泉水清澈透明。这是昆仑山上的首座不冻泉,素有“冰山甘露”之称。

    关于这口泉水的传说。传说西王母在昆仑山的湖边设宴款待众神,创世之主答应了她的邀请。宴席上,众神纷纷献上自己的功劳,造化之神凡摩说他要在昆仑山以北建造一片美丽的草原,在这里,青草肥美,牛群肥美,碧野千里有牛奶的香味。西王母闻声大喜,赐给了凡摩数瓶瑶光酒。宴会结束,凡摩回宫。路上,凡摩饮兴未艾,随手举起酒杯,喝得酩酊大醉。金樽落地,琼浆四溅,众人都是一惊。他所在的莲华殿变成了一座山峰,流出的泉水就是昆仑泉。

    一道人影从一间小屋中走了出来。身上披着一件厚实的裘皮大衣,遮住了整张脸。泉水被装在一个坛子里,虽然穿着厚厚的皮衣,但他的身材还是很矮小。镇上的边境居民,将煮好的牛肉,都给运了过来,她用山泉清洗了一番,才放到了大锅里。她扭头一瞧,只见罗一飞已经从山上下来,呼哧呼哧地进了屋子,他也拎着坛子,进了屋子。

    “能不能换个地方?这里快要被杂草覆盖了。”罗一飞一进来,便见到了正在篝火旁盘膝而坐的僧一竹道。

    他身上的衣袍早没有了往日的光泽。你做得很好。你在这儿住了好几个月,盖房子的时候。怎么还坐在这里,一动不动?”他在万年寺的后面,一待就是很长一段时间。

    罗一飞瞥了刘成一眼,又往里面加了点木柴,将青稞球粘在锅边上,这才出了小屋,抬头看着昆山山顶,自言自语地说道:“不知我还能醒来吗?”又看到王絮儿从山泉旁走过,便拿起她手里的坛子。说:“身体有病,就不要乱跑。吃药了吗?”

    王絮儿点了点头。快走快走。”

    屋子里有声音,两人看过去,只见平日里很少活动的僧一竹,此时正拿着一把青稞球在拨弄。一竹见两人都是一愣,顿时一愣,“你这是做什么?小僧也是人嘛,总要吃饭吧?”

    “你动了?”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人的身上。

    “小施主,你没事吧?”你在说什么?小僧可不是什么榆木疙瘩,难道我要打坐,还需要你允许不成?”“刘施主,我才将两位请到这里来的。”

    王絮儿询问:“不知刘哥哥那边怎么样了?”说着,又朝刘成那边望了一眼。他的脸上满是担忧之色。和尚一竹面无表情地吃着麦糕,看了一眼奄奄一息的刘成:“能活下来,就是运气好。能不能醒来,就看刘施主自己的运气了。”

    “按理说,他已经死了。”“刘施主,你的舍利子,击中了刘施主的丹田处,不过奇怪的是,你的生机,居然能够抵抗住那种能量,如今,就看你的运气了。”

    僧一竹抬头,见罗一飞怒目而视,说道:“难道小僧说的不对?”他注意到王絮儿也在看着自己,顿时尴尬地将双手放在篝火上,用力揉了揉。

    “今天我们三个都被你吃光了。”

    “嗯,我已经两个多月没吃饭了。”

    ……

    ……

    这两个多月来,京城里一片沸腾。首先,周延儒废除了温体仁的错误政策,减免了战争区域的赋税,让灾区的民众可以用夏麦代替漕粮,还可以特赦罪犯,把那些因为进言而被贬的官员都叫回来,把那些有名的官员都给提拔了,把死去的官员都给补上了,这样就可以让人民过上一段平静的生活了。只是数个月的时间,他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赢得了满朝文武的赞誉。

    而温体仁,则是被贬为贪官污吏,贪污公款,贪污公款,被关进了自己的府邸,没过多久,就辞官回家了。随后,之前被温体仁压制的东林党,纷纷上书,将黄侍郎、郭海等人,全部革职革职。这一刻,朱由检似乎是真的找到了复兴大明江山的机会,他对周延儒更加看重,给了他一个太傅,一个吏部尚书,一个中极殿的大学士,在朝堂上留下了一道浓墨重彩的痕迹。

    如果刘成知道这些,那么,他就可以走在更早的时间。

    与此同时,东林派与周延儒在达成共识后,在税收改革这一重要问题上,陷入了激烈的争论。这一回,东林派看来是没有办法用天下之力,让朱由检知难而退了。就在他们准备向朱由检说明税制改革的时候,却发现有些人比他们更早一步,将赋税和赋税都调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有专人来讲解,比如,关于南方和南方的农业税,应该怎么调整。除了文字之外,自然也会有一些报刊之类的东西,供文人们分析。

    上面写得很详细,万斤生铁,只收五两银子。

    “一客远洋,而不逾百两”的现实例子,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京城里的百姓们,一个个高举着双臂,大声的喊着“皇上万岁”。这件事,东林党和朱由检都知道了。

    朱由检在乾清宫里,看着如此令人振奋的消息,大声欢呼起来。但他心中却有一个疑惑,那就是谁提前为朝廷做了这么多准备。锦衣卫摸了好几天,才知道,这些传言,都是从那些说书先生和茶楼里的小二口中传出来的。

    这些人,看起来很有条理,说话也没有什么过激的言论,好像都是有剧本和证据的。自然也有一些政治家,把他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经过一番调查,朱由检更加惊讶,原来这一切,都是刘成所为,他在乾清宫内,久久无语。许久之后,他叹息一声,说道:“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刘成,看样子,你已经走在了我和任何人的前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