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文科生的三国 > 第五十三章 北平军的动作

第五十三章 北平军的动作

    李元芳等人在阴陵顺利活捉袁术一行人后,利用早就准备好的甄家商队,分批次过境徐州,入了彭城国境内后,便分为两路,袁涣及阎象在陈非飞鸽传书的命令下,安排到了河北道就任巡抚使和司马。

    “宿主获得本土一流人才袁涣和准一流人才阎象效忠,平衡模式生效,召唤唐朝开国元勋李孝恭,武力90统帅92智力75政治60,植入身份为李世民族兄;梁山好汉之‘及时雨’宋江,武力80统帅70智力86政治85,植入身份为吕布部下并州军百夫长。”

    陈非心下为杨坚默哀,系统大爷持续加强李世民,杨坚凭着一个杨素还能压制几天呢?杨坚纵然是结束南北朝对峙的大一统皇帝,但对上能力堪称华夏史上最强帝皇的李世民,显然还不太够用。更为关键的是,李世民对杨坚有足够的了解,但杨坚对李世民的生平却是一片空白,先天就落了下乘。

    由此看来,雒阳势力可能很快就会被李氏掌控了,本来自刘备占领三辅后,雒阳方面武人的势力就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杨坚手下并没有出色的武将,压制不住李家如狼似虎的李存瑁和李嗣源,现在又出世了李世民、李孝恭,杨家可能要凉了。

    南阳,宛城,赵匡胤大营。

    “公台先生,不知今夜造访有何指教啊?”赵匡胤眯着眼,微笑道。

    陈宫不徐不急地道:“乃是为将军出路而来。”

    “哦?愿闻其详。”赵匡胤神色依旧平静。

    “想必将军已知如今南阳的状况,在下不复多言,此来乃是受雒阳陈留王殿下之命,邀将军共谋大事,陈留王殿下愿以宛城候、前将军之位相待!”陈宫也不多言,直接向赵匡胤抛出了“橄榄枝”。

    “先生应知,本将如今虽然困居一隅,但凭手中七万兵马,无论投奔哪一方诸侯,都能得到重用,陈留王兵马不到十万,司州尚且不能守住,本将为何要舍了更强大的曹操,去投奔陈留王?”赵匡胤目光直视陈宫,尖锐地反问。

    陈宫云淡风轻地道:“将军是聪明人,曹孟德其人极富野心,将军若投曹,恐怕南阳不久将不归将军所有。若是将军与我们合作,在下可以保证,将军若归顺陈留王殿下,我们便会退出南阳,将南阳完整的还给将军,绝不迟疑。”陈宫再次抛出一个条件。

    赵匡胤权衡着利弊,说实话来自后世的他自然不会看得上封候拜将,但若是吕布能退出南阳,让他能占据南阳大部,虽然会成为雒阳势力挡住南方诸侯窥视的前线,却也能让他当前的处境有所缓解。有吕布军在他背后,曹操不会轻易派兵南下,没有曹军的威胁,南阳足以作为他的立身之本,经营好了将来南下争夺荆州,图谋南方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一念及此,赵匡胤淡然一笑道:“先生可先回去,言明本将愿意与陈留王殿下合作,但封赏就不必了,只要吕将军能退出南阳,本将便感念至极了。”

    “如此甚好,那在下便回去复命了。”陈宫起身告辞道。

    “先生慢走!”赵匡胤也不挽留,只招呼了一声,示意他轻便。

    陈宫走后次日,果然吕布便拔营退兵,赵匡胤顺利接收了吕布手中的南阳城池,吕布退兵后,曹军蠢蠢欲动的态势也消停下来了。

    淮南之地大战结束,袁术的地盘被曹操和孙坚瓜分,赵匡胤割据南阳,与雒阳势力互为犄角,开始抱团取暖。

    韩世忠南下夷州,在夷州南部登陆,先立下了营寨,派出有经验的斥候探查夷州的现状。

    一直到十月下旬的时候,韩世忠才开始派遣手下偏将们领兵扫荡夷州,披坚执锐还有火油弹相助的北平水军将士岂是夷州此刻还未开化的土著可以抵抗的。北平军控制夷州仅仅不到一个月,几乎是一路横扫,每降服一处部落族群便将他们先赶出山林,聚集到一起以便于统一管辖治理。

    到乾安七年年末,夷州全岛基本平定,全岛总计二十余万的人口,被集中在分散在五个位置的聚居区,由暂任夷州刺史的国渊派遣的官员管理。

    乾安八年,大汉朝廷发布诏令,于东海置夷州,辖制琉球诸岛及夷州本岛,国渊为夷州刺史,韩世忠为夷州都督,并将移民数万户前往夷州。

    中原局势暂时稳定下来,接下来,北平朝廷就要消除东北的渊盖苏文这个大患了。

    乾安八年,三月,西安平李绩大营。

    李绩居中,麾下一众文武及偏将们依次分列两边,围着几个月来不断完善过后的沙盘,正在商议着军事。

    “渊盖苏文其人深谙隐忍之道,用兵沉稳,三韩能出一个兵家将才,倒是十分难得。”李绩盯着沙盘上双方的驻兵情况后,下了一个结论。

    尤通大笑道:“元帅可是说笑了,那渊盖苏文不过是有几分武勇,论及帅才,莫说与元帅你相比,便是较之末将,怕也强不到哪里去啊!”

    太史慈出言道:“这渊盖苏文飞刀暗器奇准无比,手中短刀也是十分了得,但除了渊盖苏文,其他敌将便都是乌合之众,不足为虑。”

    “不可轻敌,渊盖苏文从三韩起兵,能发展到如今的势力,足见其能力不俗。他明白野战不是我大汉的对手,所以营造城池,加固防线,想用地域换时间,拖到我们粮草不济而退军。此计是阳谋,我军大部是骑兵,若是强攻,几座城池尚可一鼓拿下,如同盖马城、丸都山城和王俭城一般的,俱是重兵把守的城池,强攻固然可下,但旷日持久,伤亡不小!主公仁慈,若是大军伤亡过大,我等非但不赏,恐将有过啊!”李绩一眼就看穿了渊盖苏文的做法,也分析出了他们所面对的局面。

    “若是这样,那我们要如何打这一仗?”孟良有点急地道。

    “是啊!元帅,强攻不行,还不能久拖,我们岂不是拿渊盖苏文这贼人没有办法?”焦赞跟着问道。

    “自然不是,渊盖苏文能使‘拖’字诀,自以为抓住了我大汉天军的弊端,却是把用兵之道想的有些简单了。他所思所想并无大错,但他输在没有真正了解我大汉,自武帝以来,我大汉对异族一直都占尽上风,个中缘由,绝非一个简简单单的‘拖’字诀就能弥补的。”李绩摇头继续说着,目光中闪过坚定,最终决然道:“此战,大汉必胜!必然大胜!”

    其实,若是渊盖苏文是受过中原正统文化洗礼的兵家大将,此番面对大汉十七万精锐步骑压境的局面,第一时间必然会选择暂避锋芒,退守半岛,依托鸭绿水据守,以待时变。但偏偏渊盖苏文没有选择退守,而是想用空间换时间,高句丽自从被他占据后,一直都在建城,本来地广人稀的高句丽全国城池也不过十几座,短短几年的功夫,大大小小的城池增加到了三十多座,其中以高句丽都城丸都山城和重镇盖马城还有三韩的都城王俭城为最,已经有了陈非治下大城池的防御规模。渊盖苏文此举纵然不能逃脱最终会被拖死,但却能在前期保存实力,一旦旷日持久,难保不会有反击的机会。

    陈非若是在这里,必然会想到后世隋炀帝征伐高句丽的那场大战,如今渊盖苏文的应对策略和乙支文德的策略何其相似?乙支文德就是拖到隋军军心疲惫,进军速度缓慢,直到雨季来临,在鸭绿江边上一场大水将隋炀帝“金瓯无缺”的美梦冲成了梦幻泡影。

    不过,李绩不是隋炀帝,李绩是一个出色的统军大将,且李绩的用兵策略恰好也是以稳为主,陈非一手打造的北平军也不是后世隋炀帝东拼西凑的仆从军可比的,隋炀帝其实三征高句丽不胜,多半的原因只是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其手。北平军半是系统爆兵,半是辽东人士,没有水土不服,更没有畏惧严寒的致命缺点,加之北平军器械精良,渊盖苏文的“拖”字诀的作用能有多大作用?能拖多久?这些都是未知数,渊盖苏文纵然把汉军放在了一个十分强大的程度上,但若是陈非能见到渊盖苏文,必然会告诉他,你纵然觉得自己已经很重视大汉了,但实质上你依旧低估了大汉的军队。

    没有哪个诸侯能有陈非这样不遗余力地将堆积如山的钱粮毫不吝惜投入到军中的气魄,因为陈非有系统,仅仅是这一点就已经甩了其他诸侯十几条街,更别说陈非还有甄家和糜家两个“大财神”引为臂助,养几十万大军真就不要太轻松。毕竟论及生财之道,不要说三国时代的人,就是后世重生在这个时空的皇帝们,照样不会是陈非这个两千年后穿越者加系统傍身的存在的对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