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温暖

    第二天傍晚,他到了武汉。刚下高铁,他就感受到了南方冬天的冷。那种冷完全不同于北方的冷,感觉无处不在的凉气不停往身上钻,从衣领里、裤脚里钻进去,让人躲没处躲藏没处藏。北方的冷不是这样,具体有什么不同,他一时也没工夫分辨。急匆匆坐上公交车,到了会议所在的酒店,报到,入住,完成这些已经是六点了。

    和他同房间的是一个来自云南的男老师,叫张成龙,比他早到了半小时。进了房间,陈成想应该可以暖和一下了吧?结果张成龙到了以后没打开空调,屋子里比外面温度高不了多少。正赶上这天阴天,那种潮湿阴冷的感觉让陈成顿时像掉了魂一样。

    他午饭在高铁上没吃饱,肚子饿得咕咕叫,放下行李就急匆匆出去吃饭。张成龙和他云南的朋友出去玩了,酒店从明天开始给他们供餐。

    走在武汉的大街上,陈成又冷又饿,他觉得自己好像被整个世界抛弃了。想起学校里那些破事,张君的不停刁难,梁平的上蹿下跳,还有张玉的离开,这些都让他特别难过,几乎想大哭一场。

    陈成觉得这种感觉好熟悉啊,以前好像还有过好多次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他正想着,杨雯来电话了。

    她问,到武汉了吧?

    他说,到了,已经住下了。我现在又冷又饿,正在大街上,想去找个地方吃饭。亲爱的……

    说到这里,他的泪水突然不受控制地流下来。他急忙擦掉。

    她说,你怎么了?

    他说,没,没什么,就是很冷很饿很孤单。

    她说,哦,我知道了。亲爱的你听我说。现在,你什么都别想,找个路人问问哪里有吃饭的地方。找到后,进了门立即点餐,要一份你爱喝的汤,然后点两个你喜欢吃的菜,记得要那种能够很快做好的。吃饱喝足,然后回酒店,打开空调,让屋子里暖暖的,到那时候再给我打电话。

    他说好,两个人互道再见,挂了。

    他按她说的去做了,很快找到了一家家常餐馆,点了一个排骨藕汤,一份三鲜豆皮,一份热干面,又点了一个炒鸡蛋,一份米饭。

    不知道是太饿了还是武汉的饭菜确实好吃,菜陆续上来,他抓起筷子开始吃,觉得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饭菜。排骨藕汤上来了,他尝了一口,不咸不淡正好,忙盛上一碗。两碗热汤下肚,他顿时觉得浑身的血又开始流动了,心情瞬间大好,刚才孤单无助的感觉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热干面很香,面如其名,是那种又干又热又香的味道。豆皮更香,是那种咬一口满嘴流油的香。略一比较,就觉得排骨藕汤和炒鸡蛋实在不怎么样了。

    陈成一直饭量很大,这四个菜换了别人还真不一定能吃上,可他愣是全吃进了肚里,连米饭也吃得干干净净。

    吃饱了喝足了,他才觉得刚才吃得有点快,感觉很撑。没关系,总比刚才又冷又饿要强多了。

    回到酒店房间,张成龙早就回来了,空调开着,房间里很暖和。他们聊天,聊自己家乡,聊自己是怎么一路风尘来到武汉。张成龙的普通话不够标准,说自己是云南瞅雄人,陈成反复问了好几遍,才明白是“楚雄”两个字。

    陈成在心里琢磨,刚到时那种又冷又饿又孤单无助的感觉,到底为什么那么熟悉?这时细细回想,才发现那种感觉竟然是深刻在他骨子里的:当年上初中,冬天骑着自行车上学放学的路上;上高中时住校,那时候吃不好穿不好,在校园里,在骑着自行车回家的路上;上大学时远离家乡,也是吃不好穿不好,在学校里;参加工作后,和张玉过苦日子的经历;以上种种,都曾经有过那种又冷又饿的时候。是杨雯,给了他正确的建议,吃顿热饭,这种不好的感觉就烟消云散了。

    想到杨雯,他才想起她说过让他打电话的事情,忙给她打了过去。

    挂了电话,他才发现,杨雯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既不同于他陈成,也不同于张玉,不同于他学校里任何一个女老师。到底哪里不同?他认真思考了一会儿,得出一个答案:杨雯是一个温暖的人。她的温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她说的话。哪怕是相隔千里打个电话,你也能感受到她话语里那种如春天般的温暖。她的用词,她的语气,她的热情,都让你如春风扑面,暖烘烘的,那种感觉特别好。

    陈成想起他第一次见杨雯时的情景,那是在常春藤大酒店的包间里。现在再想起来,他才发现,原来自己从一开始对杨雯就有强烈的好感,就是因为她的这种温暖。相比较而言,貌美如花只是一个很次要的原因。

    再想想自己,待人接物时有没有这种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没有!反思一下,陈成悲哀地发现,自己和杨雯恰恰相反,是那种冷冰冰的感觉,待人时没有一点温度,也不爱笑,怪不得自己人缘不够好,这才是根本原因。

    第二天年会正式开始。专家报告,英语优质课,一项项按部就班推进。两天的年会结束,接着是八天的培训。

    培训比年会有意思多了。老师们来自全国各地,不过很快就都互相熟悉了。参加年会的有上千人,留下来参加培训的只有150人左右。大家互相之间用英文名称呼,互相打趣,更有男老师时不时和女老师们开个不荤不素的玩笑,让培训充满了欢声笑语。

    陈成自从领悟到杨雯的“温暖如春大法”,他也开始学着用起来。其实他本来是一个书呆子,比较内向,甚至有点呆板,但是现在他试着打开自己,和同学们积极交流,他发现同学们并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相反,大家都很喜欢他,愿意和他一块玩。

    陈成在这方面的尝试,其实真正开始于去年的这个时候。当时要举行读书节,孩子们要读书,老师们也要读书,领导们说那就开个分享会吧,每个年级两个人,全校共十二个人,陈成有幸入选。当时指定的分享书目是一本教学研究类的书。他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撰写讲稿,制作课件,也没觉得下多大功夫,结果,得了全校第一名。其实张君一直不喜欢他,但是,演讲现场他妙语如珠,收获了阵阵的笑声和掌声,演讲效果太好了,相比较而言,另外那些老师的演讲就逊色多了。

    从那次开始,他在与人交流、做演讲这方面,就有了相当程度的自信。现在,他在努力用这次培训的机会,继续练习讲话水平,包括用英语讲话的水平,他感觉到自己的水平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提升,心里很开心。

    晚上回到房间,打开证券软件一看,陈成更加开心了:今天股票的涨幅又非常惊人:农行4.45%,招行7.83%,浦发5.48%,中建4.68%,神华8.21%,包钢6.55%。牛市真的来了!逼空行情!

    他高兴得要跳起来了。张成龙看他高兴,问他原因,他如实说了。接着他邀请张成龙出去一块吃饭,自己请客。两个人去了吉庆街。

    武汉有“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的说法。武汉人管早饭叫“过早”,就像我们说“过年”“过节”一个意思,可见武汉人对早餐的重视。吉庆街是吃晚饭的好地方,还有表演节目的群众艺人,可以点曲目让他们表演。

    不得不说,吉庆街的菜确实名不虚传,就说很平常的一道菜------凉拌黄瓜,都能让陈成吃得赞不绝口。他对张成龙说,这顿饭是中国股市请的客,要感谢股市。

    股市持续冲击着全体国人的神经:

    11月28号大涨,6家银行涨停,两市成交量7000亿,创世界股市交易记录;

    12月2号大涨;

    12月4号大涨;

    12月5号两市成交量破万亿,创下天量,也创下世界股市交易记录;

    12月8号沪指突破3000点整数关口;

    12月9号上午沪指上涨100点,下午……下跌164点……

    陈成、杨雯他们都惊出了一身冷汗。股市竟然还可以这么玩?!

    幸好前期自己所买的股票涨幅巨大,跌了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看网上的消息,真的是让人触目惊心啊:就在这一天,很多呼风唤雨的金融人破产了,因为他们都用了过大的杠杆。一天之内,多年的积累全被打空了,据说有几百亿蒸发了。这些人中没有小散户,都是机构、大户、私募基金等。多少老江湖,一会儿的工夫,挂掉了,真的是血雨腥风啊,眼睁睁看着指数往下掉,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这才是最让人痛苦的。看到的,只是数字;输掉的,是多少人多少年的身家性命,杀人不见血……

    其实对于这场大跌,陈成也早有预感。当然,他不是神仙,知道可能会有大跌,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跌。股票老是在涨,涨得人都有些麻木了。有些蓝筹股的K线图直接像悬崖峭壁般陡峭,让人隐隐有点担心。另外,股指也好,个股也好,振幅越来越大,12月前几天沪指的振幅达到了每天4%甚至5%以上,个股振幅就更大,有的能达到百分之十几(从涨停到跌停的话,振幅最大,20%。涨跌停板制度规定,每天个股上涨或下跌10%后涨停或跌停,不能继续上涨或下跌)。还有,涨得最厉害的是券商股,简直是天天集体涨停的节奏,几个大市值券商股已经连续八九个交易日涨停。

    以上种种,都表明股市疯了,涨得有些不正常。现在好了,来个大跌,洗洗盘,后面会更健康的。齐大士老师在群里说了,没事,大家把融资减掉吧,把本金和利润留在里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