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职称

    12月9号晚上,陈成看到学校微信群里的通知:本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开始。

    按照正常进度的话,陈成05年毕业,实习期一年,五年后可以评中级职称,也就是2011年就可以评了,不过那年他没评上,直到现在。

    学校通知的是截止到周五(12号)必须上交材料,陈成12号那天回家,所以他向张君提出申请,自己延期提交,张君同意了。

    培训结束了,陈成打包回家。这次在武汉,真的过得很开心。同学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以前两三天的那种培训无法提供的。陈成和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交流,发现了一个问题:原来不同地域之间的人,差别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大家都差不多的。武汉的饭菜,不得不说是一绝。不管是面如其名又热又干的热干面,还是三鲜豆皮,还是醪糟,还是汽水包,都让陈成非常满意。学习之余同学们也去看了很多名胜,黄鹤楼,古琴台,归元寺,东湖,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武汉,我还会来的。陈成带着这样的想法,踏上了归途。

    12号回到华州,正好是周末,陈成把评职称要交的材料整理好,周一交了上去。他自己判断,这次应该没问题了,因为这一年来他增加了好几个硬件材料。

    让他感到尴尬的,是梁平。她真的把教研组长当成她自己的了,摆出了一副死缠烂打就不归还的架势。

    15号周一上班,陈成就发现了这一点。梁平竟然当着陈成的面对办公室老师们说,明天要查教案,大家把教案交上来吧。那语气带着点慵懒,又带着点颐指气使,好像她是多大个领导似的。陈成是从来不会用这种语气和老师们说话的,尤其不用什么“交上来”“发下去”之类的用词,因为这一上一下,就体现了非常明显的等级关系。

    他想,好吧,先让你折腾。张君说的是让你代理,他又没说让你顶替,我看他也不敢这么说。你敢这么玩我,我也不是好玩的。看我找你个破绽也玩玩你。就怕到时候你就不好玩了。

    梁平的愚蠢,让陈成没等多久。第二天,他就找到了一个机会。

    上周教务处让大家申报本年度的学校课题,这是第三届了,前两届都是陈成弄的,每次都是本教研组全体老师都成为课题组成员。这次的课题,上周已经安排提交,昨天是最晚截止日期。陈成处理这种事情,一般都是能公开的尽量公开,梁平不同,在英语组的微信群里,陈成自始至终没看到她把课题文本发出来。

    陈成想,梁平会不会把我的名字故意漏掉?估计她没这个胆子吧?不行,还是要来看看,比较放心。于是,他故意挑选了一个好几个老师都在办公室的时机,对梁平说,梁老师,请你把你们弄的课题发给我,我看看。

    这句话,包括用的语气,陈成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句话传达给梁平的意思非常明确:学校并没有说要撤掉我教研组长的职位,你前一阵只是临时代理,现在我回来了,我不说让你归还,但是我要课题看看,这个很正常吧?这个组里每一位老师,都有这个权力的,毕竟,我们一般都是一个组报一个课题,这课题可不是你梁平一个人的!

    其实陈成真正暗戳戳的想法,是希望梁平漏掉了自己,然后自己可以据此发难。如果梁平不敢这么做,她肯定也不会让他陈成当课题的主持人,一定是她自己当。即便这样,陈成也可以找到说辞,来刁难刁难她,借此找到突破口。

    梁平听到陈成这么说,当即答应。不过陈成听出来了,她答应得并不干脆利索。

    她把课题文件用微信发给了陈成。自从用上微信,大家传这种小文件就方便了很多,以前都是用优盘拷贝。

    陈成打开,看了没有一分钟,就倒抽了一口冷气:这个梁平,胆子真他么太大了!

    课题的参与人员,竟然只有两个,主持人是梁平,成员是纪晓枫!

    这个办公室,就是英语教研组的办公室,目前全部成员12人,按照陈成的想法,这个课题的参与人员应该是这12个人。可是现在,只有她梁平,还有办公室另一个老师纪晓枫。纪晓枫和陈成,是这12个人里唯二的男老师,其他都是女老师。

    陈成突然想笑。这臭娘们儿,也太蠢了吧?这下好了,自己一下子有了九个同盟军。

    他低着头在那里继续看课题。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自从他看到课题组成员以后,他就没有再多看一个字,而是在想对策。还有几分钟就要下课了,时间不等人。

    很简单。只需要把这个课题组成员名单公布一下,梁平就要哑口无言。陈成估计,梁平肯定没有给她们看过。

    陈成稳定了一下情绪,说,梁老师,你这个课题弄得不行啊。

    梁平说,怎么不行?

    陈成说,你这个课题里面,成员只有你和纪晓枫两个人。咱组只能报一个课题,不得把老师们都加进去?

    梁平说,是吗?不会吧?

    陈成说,你打开看看。

    梁平说,我看看。还真是呢。

    陈成不说话。不管他说不说话,效果都已经达到了:梁平已经成了众矢之的,下一步她要继续发号施令,有他陈成在这里,只怕不那么好使了。

    没想到,梁平接着说,陈老师,这个课题你安排吧。

    陈成说,好。

    这就结束了?是的,结束了。陈成想。

    接着陈成仔细看了看这个课题,感觉做得勉强可以,没时间重做了。他把课题主持人换成自己的名字,把所有老师都添加为课题组成员,本来想把梁平放在最后面,想了想又改到第二位,仅次于自己的位置。然后打印出来,又交到张君那里。

    见了张君,他当然要解释自己晚交的原因,于是把梁平做的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张君的脸色,自然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了。

    陈成很快就把课题的新文本发到英语组的微信群里。自始至终,老师们没有对这件事发表一句话的看法。其实发表不发表都不重要了,都是明摆着的事情。

    职称评审出结果了。

    陈成特别悲催:今年中级职称共计15个名额,他排名第16,比第15名低了0.1分。

    他仔细看了看各项分数的明细,发现了大问题:自己的一个省级课题,给按照校级课题加分(他们学校是正县级单位,所以校级就是县级);还有,领导评议分,自己是全校倒数第一名!

    陈成愤怒了。这他么怎么回事?

    他气得浑身发抖。这肯定又是张君搞的鬼!

    仔细思考,反复权衡后,陈成决定去找张君,当面锣对面鼓,和他理论理论。

    他来到张君办公室,努力控制好情绪,和张君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沟通。

    他已经很克制了,但是在张君看来,此时的陈成杀气腾腾。

    张君做了解释。陈成看出来了,他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了话。

    张君说,你的这个省级课题,只是你们自己联系后搞的,学校里没有备案;再说,这个课题很大,你们搞的,只是其中一个子课题,怎么能算是省级课题呢?至于你说的领导评议分,这个我就不清楚了,这都是评审组每位领导分别打分,然后算出来的平均分。

    陈成说,这个省级课题,我们承担的确实是其中的子课题,但是这样应该按照市级课题计算吧?怎么也不能按校级课题啊?领导们打分,原则和标准是什么?瞎打吗?

    张君说,结果已经出来了,肯定是不能再改,就这样吧。

    陈成说,那不行,凭什么这么不公平?我认为是有人故意针对我!

    张君说,陈成啊,你也不是新教师了,怎么这么冲动?谁会故意针对你?

    陈成和张君你来我往地纠缠了好一会儿,他发现张君就是滚刀肉,死活不松口,没办法,他只好先回办公室。

    回去后,再想想,还是不行。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吗?到了下午,陈成又去找张君,提出要看领导评议分的原始文件。这下张君急了,说这种原始文件怎么能给你看?陈成说,如果公平公正,怎么不能看?你不让看,肯定是有不公平不公正的地方!张君很生气,说你再胡搅蛮缠,我就不理这事了,你爱找谁找谁去。你也知道,原始文件肯定是不能给你看的,这都是纪律,咱学校一直就是这样。陈成词穷,只好回了办公室。

    该怎么办呢?陈成这一天的课也不能好好上,满脑子里就想着这件事该怎么处理。看来,只有最后一条路了:去找沈校长。

    说干就干。陈成去了沈校长的办公室。沈校长正好也在。他说了自己觉得不公平的两个点,等待沈校长的答复。

    沈校长想了想说,小陈啊,你看,省级课题给你按校级课题对待,这是职称评审会上领导们集体决定啊,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的。而且,这个职称评审会,是把名字糊上,一个个按照编号进行打分,所以不存在人情啊、偏心啊这种现象。我虽然不参加这个评审会,但是程序和办法我是审核过的。另外,这个领导评议分,既然是集体评议,那就不会有问题。开学初你打了那个学生一耳光的事情,可能导致领导们对你评价不高吧?所以,站在你的角度考虑,我认为,你最好的选择,就是下一年继续努力。

    听校长说得也算在理,陈成一时无话可说,只好再次回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