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再见唐朝 > 第三十四章 文成公主入藏

第三十四章 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进藏是指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

    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

    他统一西藏,成为赞普,建立了吐蕃王朝。

    文成公主,汉名无记载,其父史书也未记载。史书记载文成公主为宗女,不是皇帝的女儿。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持节送文成公主去吐蕃。

    贞观八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

    松赞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奉表求婚,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唐太宗没有同意。

    吐蕃特使返回吐蕃后,告诉松赞干布,因为吐谷浑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唐朝没有允许嫁公主。

    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遂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击败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扬言若不嫁公主,便率兵入侵唐朝。

    唐太宗派侯君集为主将,执失思力、牛进达、刘兰为辅佐,率唐军迎击吐蕃军。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还未出手,牛进达已经率领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

    松赞干布大惧,在唐将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达前,退出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

    贞观十四年,松赞干布派大论薛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大量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

    唐太宗将一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允许下嫁松赞干布。

    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到达唐朝下属的吐谷浑。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见到唐朝服饰之美,松赞干布俯仰有愧沮之色。

    话说在文成公主临走之前的前一晚,为了保持自己的妆容,她一夜坐在那里,确保妆貌不会损坏。

    唐小雅和吕小月两姐妹,后面跟着武则天,她们的小妹妹,偷偷溜进文成公主所在的房间。

    文成公主听见门发出异响,回头一瞧,见三个容貌美丽的姑娘来到她的房间,大吃一惊。

    “公主,我们是偷偷来看你的,”唐小雅道,“你明天就要去西藏和你的王子相遇,我们特地来送送你。”

    文成公主感激地看着她们,拉着她们的手,仔细地打量着,夸赞道:

    “妹妹们生的如此好相貌,我真是羡慕,你们现在还无忧无虑,真是美好,我就不一样,只有今天我才可以能这么高兴…”

    她说着说着就要滴泪,唐小雅立刻制止道,“姐姐也很漂亮,这婚服就是为姐姐量身定制的,明天,姐姐一定是天下最幸福的女子。”

    “女子的一生,最为激动的就是出嫁的时候了。”吕小月接话道,“姐姐到那里一定要好好生活,要经常给我们写信,不要忘了妹妹们。”

    文成公主颔首,随即转悲为喜,与三姐妹交谈甚欢。

    亲自到柏海迎亲之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为文成公主筑城,修建宫室让文成公主居住。

    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

    松赞干布自己也脱下毡裘,穿上纨绮,逐渐仰慕唐风。

    松赞干布还派出吐蕃贵族们的子弟,请求进入国学学习《诗》、《书》,又请唐朝文人典其表疏。

    在迎娶文成公主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争婚。

    藏王松赞干布是个英明有为的赞普,他仰慕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又听说皇帝唐太宗有一位贞淑美丽的女儿文成公主,便想求娶。

    于是派出聪明能干的大臣噶尔·东赞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国都长安请婚。不料同时还有波斯、霍尔、格萨和印度等处的使团也来求娶文成公主。

    为了做得公平合理,就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

    于是,展开了一连串比巧斗智的场面,先给了使臣们一颗九曲明珠和一条丝带,叫他们把柔软的丝带穿过明珠的九曲孔眼。

    其他使臣抢先接去,想尽千方百计,可是怎么也穿不过去。这时,噶尔·东赞坐在一棵大树下想主意,偶然发现一只大蚂蚁,便灵机一动,将一根丝线的一头系在蚂蚁腰上,另一头系紧丝带的一端。在九曲孔眼的一边抹上蜂蜜,把蚂蚁放进另一边,蚂蚁闻到蜂蜜的香味,便带着丝线,曲曲弯弯爬去。爬了一阵丝线忽然不动了,原来蚂蚁太累了,在半道休息呐。

    噶尔挺着急,忙顺着孔眼往里慢慢吹气。这时,蚂蚁也歇过来了,便借助吹气的力量,很顺利地从那边爬出来,由于拉着丝线爬弯弯曲曲的路,特别费劲,所以蚂蚁的腰部都给勒得细细的了。

    噶尔·东赞见蚂蚁爬出来,高兴极了,赶紧抓住丝线,慢慢拉扯,把丝带也拉过来,穿在明珠上了。

    噶尔胜利了,又开始了第二场比赛。

    这时,皇帝叫人牵了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来,让婚使们分辨出哪匹母马是哪匹马驹的母亲。

    各位婚使轮流辨认,有的按毛色分,有的照老幼配。有的以高矮比。但是,都弄错了。

    最后,轮到噶尔·东赞了,他把母马和马驹分开关着,在一天之中,只给马驹料吃,不给它们水喝。

    第二天,把马驹放到母马群中。马驹都急急忙忙地找到自己的妈妈去吃奶。于是,被噶尔分辨出来了。

    第三次比赛是认鸡。

    有一百只母鸡和几百只小鸡,请婚使们指出哪些小鸡是哪只母鸡孵的。这件事又把其他婚使难住了,谁也指认不清。

    噶尔便把鸡群赶到广场上,撒了很多酒糟,母鸡一见吃食,就“咯咯”地呼唤小鸡来吃,这时大多数小鸡都跑到自己妈妈的颈下啄食去了。

    但是还有一些顽皮的小鸡,不听母鸡呼唤,各自东奔西跑地去抢食。

    于是噶尔一边学着鹞鹰的叫声,一边大声喊道:“鹞鹰来了!抓小鸡了!”

    鸡娃听见,以为真的。便都急忙钻到自己妈妈张开的翅膀下藏起来。

    刹时,广场上一片寂静,只见老母鸡护卫着各自的小鸡,警戒的向四周巡视着,准备抵抗侵袭者。真是一幅奇炒的景象。

    大家见了,都很佩服噶尔的智慧。

    后来,又经过识木、宰羊揉皮饮酒、赴宴找路回店等等比试,也都被噶尔·东赞以超人的智谋获得胜利。

    最后,在汉族老大娘的帮助下,从五百个穿着打扮一样的美女中指认出文成公主,终于完成了迎亲使命。

    文成公主带着汉族的文明前往西藏,成为历史上“汉藏联姻”的佳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