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再见唐朝 > 第三十六章 “天下第一楷书大家”欧阳询

第三十六章 “天下第一楷书大家”欧阳询

    贞观十五年,欧阳询离世。

    可能大家对欧阳询这个人不熟悉,他可是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楷书大家”,说明他的楷书写的是一绝。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欧阳纥之子。

    欧阳询的祖父欧阳頠历任使持节、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征南大将军等要职。

    欧阳询的父亲欧阳纥20岁随父从军,骁勇善战,后来子承父业,任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等职。

    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皇帝因猜疑其怀有二心,拜为左卫将军。

    欧阳纥据广州起兵反叛,第二年春兵败被擒,举家上下仅欧阳询一人因逃匿而豁免,其余悉数被杀。

    此时欧阳询年仅13岁,此后两月,皇太后驾崩,大赦天下,欧阳询因此而免死,逃过一劫,并被父亲生前好友江总收养。

    欧阳询随养父20余年,长居建康。

    隋炀帝大业元年,欧阳询任太常博士。

    唐高祖武德二年,宇文化及自称天子,欧阳询作为朝臣亦被他掳持。

    唐高祖武德三年,窦建德攻破聊城,欧阳询被夏国留用,授予太常卿一职。

    唐高祖武德五年,秦王李世民大破窦建德于虎牢,平定河北,欧阳询又一次死里逃生,后来因为他在隋朝时与高祖李渊交情甚厚,所以被授予侍中一职,当时年已65岁。

    在大唐盛世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故也称为“欧阳率更”。

    欧阳询这一生有名的不是在官场明争暗斗中使人熟知,而是他的文化成就。

    高祖武德五年,欧阳询应诏与人主持编撰《艺文类聚》。

    七年书成,询撰序言。全书凡100卷,分48部。此书征引古籍达1400馀种,这些古籍后来大多散佚。赖《艺文类聚》保存诸书许多重要内容。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父子俩被合称为“大小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欧阳询认为书法有其独特的理论知识,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轻重,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敧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

    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授诀。

    所创的“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具有独到见解。对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黄自元结构92法的著述,均有启示。

    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当唐小天讲述欧阳询的这件趣闻轶事时,唐小雅三人并没有哈哈大笑,嘲笑欧阳询愚钝不动脑筋,而是陷入沉思。

    他们都佩服欧阳询坚定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念,当即下定决心也要成为像欧阳询一样的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