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字典

    小学三年级就学过查字典,因为家里没有给我买新华字典,我只能和同桌一起学习查字典。大概用法很快就明白了,不认识的字靠笔划偏旁部首查,不会写的靠拼音查。还有一些基本看不出偏旁的就到难检字里面查。

    整个小学期间,并没有觉得字典与我有太大作用,所以没有硬追着让奶奶给我买。

    倒是后来大弟学查字典的时候,他让奶奶给买了一本小小的软皮新华字典。大弟的任何书本都不好好保存,字典落到他手里可以想象会成什么样子。

    过了一段时间,大弟也不需要字典了。于是,家里堆放杂物的一个小柜子的角落多了一本脏兮兮的新华字典。

    只有我偶尔需要查字典的时候临时用一下。大概后来二弟学查字典的时候也翻出来用过几天。

    从来都觉得字典不是必须的。急需的时候,即便没有,和别人借一下说不定也能借到。

    直到初三的时候,我才感到自己需要一本专属的字典随身带着。

    初三的语文老师讲的一些文言文稀里糊涂,有时候我感觉他讲的不是很准确。因此,我不想与这个语文老师请教探讨。我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他的解读水准太一般。向这样的老师继续深入请教,只能让他越带越偏。

    古人写文章有点像舞台上的戏文,与现代文完全不同。古文用词简练,一字多意,一旦理解错了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我想对许多字词进行考察,细究含义。想来想去只能是通过字典查原意。

    我多少是有一点洁癖的,大弟的那个破旧字典我碰都不想碰,就更不愿意让它出现在我的书包里了。

    有心向奶奶提出买一本新字典的要求,但我预感到她不会同意,我也只好作罢。

    每当学到某个课文里的一些有疑惑的词语时,我都一一标记,放学回家后翻翻大弟的旧字典细细考量,以我的感知来理解作者的用意。仿佛要把精炼的文字转换成该有的动感画面呈现在自己脑子里。

    自认为只有准确理解后才能进一步阅读,之后在背诵时更能上下连贯一气呵成。这样,我背诵时心里也底气十足,自信满满。

    拥有一本专属字典的梦想虽然没能实现。听着语文老师操着一口方言边朗读边讲解文言文,他那蹩脚的领悟许多时候我不能苟同,当然也不能提出异议。平生第一次带着批判的思维角度听一个老师讲课,他讲的对的地方我就内心认可,一旦有不同的理解我就记下,回头自己再研究,这反倒是让我大大提高了自学能力。

    或许是我的意念太持久,想要的东西早晚会得到。

    我上高中后,姑姑突然送我一本32开的现代汉语小词典,我真是如获至宝的感觉。精心地包上了封面,在侧面用钢笔按照字典里面拼音的字头厚度写上字母,便于查字典的时候一下就翻到我要查找的字。

    这本词典真正成了我的好帮手,几年后依然保存完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