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陈海扭头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是老洪和老陈他们,正站在一个院子门口向他招着手。

    陈海乐了,怎么在这看见这老哥几个了呢。和吴秀琴示意,俩人骑车过去,翩腿下来,连忙打招呼相互介绍起来。

    吴秀琴大大方方的伸出手:“这就是洪老哥和陈老哥吧,你们好你们好,我是陈海的妈妈吴秀琴。”

    老洪哈哈笑道:“你好你好,叫我老洪就好,退休的人了别说什么职务。你养了个好儿子啊!”

    老陈在一旁微笑。

    寒暄完,老洪拉着陈海二人进了院子,把自行车放好。

    院子不大,铁皮门,红砖铺地,三间青砖正房,棉门帘子下是红色油漆的木门。进屋后,水磨石的地面,两张木头打制的写字桌靠着窗户边,几张木头椅子,之外就是一个铁炉子,正烧着一壶热水。

    陈旧,简单,干净。

    坐下后,老陈拿出几个干净的茶杯倒水,老洪笑着说道:“小陈,这地方怎么样?我们收拾好几天收拾出来的,以后这也就是你的地,一会我给你拿把钥匙,不想在学校了就来这。”

    陈海接过热水,好奇道:“老哥,这是怎么回事?好好的弄个院子做啥?”

    老陈坐下,笑呵呵的道:“那天喝完酒,我们就商量着,不管干啥,总得有个能呆人的地方不是。这原来是这个礼堂的办公室,空了有几年了,跟酒厂的领导说了声,拿过来先用用。”

    吴秀琴拿着水杯暖着手,说道:“这地收拾出来可不容易,除了逢年过节,礼堂平时就没什么用,这办公室都撤了好几年了,平常就是往这里堆杂物的地方。陈海他爸还提过这事,说这院子除了不方便外住着可比楼房舒服。“

    老陈疑惑的问陈海他爸是做什么工作的,陈海忙补充说明简单介绍了陈向东同志。

    老洪笑道:“早就听说酒厂管生产的同志是把好手,能干肯干认干,酒量更是有名,有机会小陈你得介绍我们认识认识。说起来那都不是外人。”

    聊了一会,陈海搞明白了老洪他们的意思,就是有个清净自在的地方,多请些老朋友来,喝喝茶喝喝酒聊聊天,说不定就能有什么好点子出来。

    老洪感慨道:“想当年一声令下,闷头就是冲。干工作这么多年,现在突然觉得自己啥也不会了,天天脑子里就是自己过去的那点经验。唉,小陈你看看旁边的礼堂,三十年前盖起来的,那时我才30出头,那地基就是我带人打的。”

    老陈接话道:“当时几个工厂的工期太紧,一商议,就盖一个又大又好的礼堂大家一起用。酒厂当时的效益最好,就划归酒厂管着。老洪可是在这挥洒过的,感情深着呢。”

    老洪摆摆手,“过去就别提了,你们看看现在这个样子,唉。小陈你那天说的挺好,我们商量过了,咱们就搞小处着手。本来打算明天把你拉过来看看,没想到就看见你骑着车子在这周围晃荡,干脆就把你拉进来。你小子考完试不出去玩在这晃啥呢?”

    陈海想了想,把自己摆摊的想法说了一下。老洪大手一挥,“还找什么,走,带你们去看看。”

    出了院子,院门右侧有一小片空地,约二十平方大小,正对着礼堂前的小广场。

    陈海一看就喜欢上了,来回用脚量了两遍,抬头问道:“这能行么?”

    老陈笑道:“咋不行,这里多方便,随时都能找到你。你随便摆,有人找你就让他来找我们。”

    陈海大喜,看向老妈,吴秀琴也很满意这块地方,笑着点点头。

    几人回到院内,陈海高兴的说道:“我打算明天就开始摆。老哥哥们,你们解决了我的大问题,感谢的话就不说了。其实我已经有了想法,这一两天就要跟您说呢,哈哈哈,现在我来解决你们的问题。”

    屋里几个人都被陈海嚣张的样子逗乐了,吴秀琴不由伸出手拍了下他的脑袋,“像什么样子,有话就说,有屁就放。”老洪老陈更乐了。

    陈海摸摸后脑勺,不好意思的说道:“两位老哥哥,这很快就要过年了。你们觉得现在过年热闹么?”

    “那还用说,谁家也不闹红火,更别提不放花了。过年一点也不热闹!”老洪没好气的说道。

    陈海微微笑着,紧盯着眼前的二人,说道:“那咱们要搞一下呢?不用太复杂,弄个锣鼓队,那多热闹。”

    老陈吸了一口气,说道:“小陈,你确定你是认真的么?搞锣鼓队?这跟精气神有什么关系?”

    陈海开始解释:“每逢过年,必有锣鼓。过年没响儿,一点都不热闹。人不用多,顶大天二十人,十个人也够。厂子里都有锣鼓,借过来用一下。年前训练,过年开始把各个厂子挨个走一遍热闹热闹,正月十五闹红火。这么玩下来,搞不好还能落点小钱。”说完就嘿嘿的笑起来。

    老洪沉默的点起烟抽着,半响才说道:“有点意思,是该热闹热闹了。锣鼓好办,老陈咱们联系联系老朋友们,把他们拉过来一块玩。找个人来教教咱们。投入小,有气氛,能鼓动大家的精气神,这事,我看能做。”

    吴秀琴说道:“会打锣鼓的我们厂就有人会,我问问看能不能过来教一下。”

    老陈终于点头说道:“算个法子,又能玩又能热闹,还能出出力气,聊天喝酒也方便。”

    陈海补充道:“这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给大家找一个能赚钱的路子,让大家都知道要靠自己能赚到钱。”

    老洪大笑道:“这才是小陈你的真正目的吧。有了精气神就有了想法,然后拿出行动,最后落在自己想法挣钱上。”

    老陈接着说道:“老洪,这思路熟不熟悉啊,你最有经验最有发言权。小陈啊,不瞒你说,我们猜到了,问题是到行动环节。照眼下来看,无非就是拿经验换钱,拿体力换钱,拿脑力换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嘛。”

    陈海点点头:“没错,是这个意思。老哥你还少说了一个,拿脸面换钱。来钱的路子有很多,关键是不等不靠不要,踏踏实实的靠自己的双手双脚。我相信今后在很多方面会有很大的爆发,嗯有八个字。”

    老洪接口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现在又到了这八个字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老陈突然说道:“你小子,好好的怎么突然要摆摊?是不是和咱们这个有关联?”

    陈海忙摇头道:“我就是想着寒假的时候就补半个月课,时间很充裕,是不是能干点啥。我除了学习啥也不会,只能摆个摊玩玩。要是能赚点小钱钱就更好了。”

    吴秀琴说道:“小海,假如你摆摊的生意不错,你说会不会有更多的人像你一样?”

    老洪接过来话题说道:“不好说。小海说得对,来钱的法子很多,是头脑的问题。能出去自己干的早就下海了,如果不是到了份上,绝大部分人不会抛头露面风催日晒的。”

    陈海挑起大拇指,赞道:“老爷子通透!”

    锣鼓队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没时间吃饭,还得忙明天的事。告辞离开,到家后天都黑了,吴秀琴忙着做饭。

    陈海又在画图,打算整出来头巾和围裙袖套,买的布料就是干这个的。

    形象带来初步认知,味道带来深刻认知,价格带来忠实跟随。

    匆忙的晚饭后,陈海拉着吴秀琴开始裁布料,一番忙碌之后,缝纫机哒哒哒的响起来。

    陈向东好奇这娘俩不整羊肉怎么整开缝纫机了,凑过来看着。正好吴秀琴刚把头巾做出来,虽然因不熟悉只能照着图纸试着做出来的有些不规整,大体样子是没错的。

    陈向东拿起来翻看,问道:“这是干嘛用的?”

    陈海接过来,往脑袋上扣好,飘带紧抹额头在脑后系好,抬头说道:“怎样?好不好看?又能当帽子又能挡油烟。”

    吴秀琴仔细端详后说道:“做出来是这样子啊,不错,儿子真帅。你让你爸也戴一下。”

    陈向东的动作有些笨拙,陈海帮他戴好,吴秀琴点头道:“老陈你照照镜子去,咱儿子的想法不错。一会我把整套东西做出来再搭配起来看看效果。”

    陈向东有点惊呆,镜子里有点痞帅的大叔是自己么?刮过胡子的脸颊发青,但历经沧桑的成熟却抹不去。

    吴秀琴便踩缝纫机便偷笑,陈海更是在一旁傻笑,老爸太有味道了。

    哒哒哒的声音停下又响起,终于到彻底停下不再响起的时候,吴秀琴已经把完整的一套做了出来:挂脖过膝的长围裙,单边收口的袖套。拿着走到陈向东跟前,指挥陈向东同志抬胳膊,给全身披挂好。然后转开身去,指挥着他来回转圈。

    边看边点头:“儿子想出来的就是好,老陈我看明天摆摊你去吧,你这身能吸引不少大姑娘小媳妇的。”

    陈海正喝着水,噗呲一口喷了出来。

    黑底白纹,有些花哨,但特殊的味道很吸引人的眼球,加上一个有些呆的大叔,在烧烤架后烤着串张罗着收钱,这场面太美。

    越想越乐,脑袋上挨了一巴掌,“乐什么,我穿这身像什么样子,小海,你穿上试试。”

    陈海赶紧接过来穿戴好,照照镜子,符合设想,足够用了。

    吴秀琴让脱下来,自己穿戴上,照着镜子说道:“嗯,挺好,再稍微改改就行了。我决定了,每人一身,咱们明天都去摆摊!”说完霸气的一挥手。

    幸好布料买的多,原本还打算剩下来的做成一米宽的围挡,挡挡风。这下好了,干脆做五套吧,给田小雨和刘国杰用,平时就当做替换穿。

    发现自己无事,便回自己屋琢磨腌肉和撒料的配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