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烤串有很多流派,陈海前世最喜欢的是锦州小串和XJ大串两种做法,一个是腌制入味,一个是鲜香肉嫩。

    想来想去,决定还是做大串。

    小串做起来太麻烦,没那么多时间串串。大串可以出半两一串,已经比市场上的肉串大很多了,他们出一斤五十串,陈海就做一斤出二十串的,高质高价,顾客吃的开心,自己也就玩的开心。

    写下腌肉配方后,又反复计算明天所需要的肉量,保险起见,先做二十斤,也就是四百串。三个人干的话,切肉腌肉串肉估计得一个小时。

    吴秀琴喊他出来试工作服,陈海出来就看到爸妈都穿好了围裙戴好了海盗帽,大厂长和大科长变成了亲切俏皮的邻家大叔大姐正笑呵呵的看着他。忙把自己也穿戴好,三个人站在镜子前上下左右的打量,又摆出各种姿势比划着,一会便都大笑起来。

    陈向东说道:“要是别人看见我这样子,指不定得怎么说我呢!”

    吴秀琴鄙夷道:“面子值个屁啊!不说你就能多发点工资奖金了是么!”

    陈海打断二人的斗嘴,说道:“我大概算了下,明天咱们进二十斤羊肉,做大串,半两一串串五块肉,能出400串,你们觉得怎样?”

    陈向东比划一下,不屑的说道:“这串吃着过瘾,400也太少了,我一个人就能消灭20串,不行不行太少了,也就够20个人的,都不够烧炭的功夫。”

    吴秀琴拿过陈海的计算,看了半天说道:“有点少,第一天也不能太多了。小海,要不做个500?”

    陈向东抢话道:“1000,反正冬天能放住,肉不怕坏。”

    陈海摇摇头,说道:“最麻烦的是串串,1000得串多少时间啊!”

    三人商议了半天,最后决定就做600串,准备工作需要两个多小时。若卖不掉的话也不浪费,自己人就能消灭。

    最后的问题就是定价。

    比较了市场上常见的烤串是一元钱五个小串后,三人决定卖一元钱两串。其他菜品随行就市。

    陈向东琢磨了下,试探着问道:“光有串,要不要搭上酒水呢?我们厂的仓库里可有不少货放着呢!”

    陈海笑了:“老爸,我想说可没敢说,最好是有,但若是有人喝酒发疯可是有点麻烦。”

    陈向东大咧咧的挥手道:“明天我去,看谁敢发疯!”

    “要不,老陈你们厂不是有没勾兑过的原酿么?卖散酒怎么样?”吴秀琴说道。

    陈海补充到:“最好是小瓶装的,二两或半斤。价格又高,一次喝的还不多。”

    陈向东若有所思:“我想想啊,厂里以前还真开发过这种产品,根本卖不出去。好像仓库里还堆着有点,明天我去找找。要是能卖出去,对厂里也是好事。”

    “那行,有了最好,没有就一斤装的。冬天喝啤酒的人少,咱们就不准备了。老爸你明天跟我去买料,然后去酒厂仓库。老妈你跟着不,记账得你来。中午穿串,完了就把烤架弄过去,地方找好了,就在原来礼堂管理办公室边上。下午四点争取出摊!咱们这身行头,不信不来客!”

    陈海近乎玩笑的准备,在陈向东和吴秀琴眼中却是十分宠溺,儿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在家的日子不多了,但愿寒假过后,儿子收心能考一个不错点的大学,那可是干部身份。

    一夜无话。

    晨练时,老洪交给陈海一把钥匙,昨天下午陈海走后紧急配出来的。

    不急着上学了,时间就显得充裕。练完后,一边活动一边聊天。

    老洪十分关心今天陈海的摆摊行动,表示要帮忙。陈海连忙拒绝,说道:“没啥忙的,到时摆摊时没人的话咱们说话的时间有的是。”

    老洪把陈海撵走赶紧去忙活,一群人溜达着去了院子,烤烤火喝喝茶,商议从哪借锣鼓从哪请人如何分工的事来,然后各自回家早饭。

    忙忙碌碌的,准备工作最麻烦的还是切肉和串肉。腌肉的同时,把烤架、木炭、几箱酒水用自行车驮着送去小院。

    下午三点,600串终于弄好了,蔬菜啥的随便串了几串,装满了一个大泡沫箱。搬下楼放在陈向东的自行车后座上绑好。陈海则带着撒料、三套烧烤服、一应工具。

    三人推着三辆自行车向礼堂走去。

    太阳有些偏西,暖暖的,照着三人的身影。

    一路上,很多人和陈向东或吴秀琴打招呼,二人都骄傲的回答帮儿子的忙,没事就来捧场啊。精神头很足。

    陈海不知道的是,陈向东和吴秀琴这二人一直在做心理建设,直到想明白若不是表现出足够的底气和信心来,恐怕自己儿子的想法会收到打击,才最后决定要昂首挺胸的做个榜样。此时早已经汗流浃背面色潮红了。

    到了选定的地方,老洪正等着呢。帮忙把自行车都推到院子里后,老洪告诉陈海那片地都打扫过了,直接摆出来就行。

    就又忙着把烤架摆好压稳底部,小支板支好,小椅子打开放好,屋子里的炉子烧上木炭。都是第一次,手忙脚乱的。

    等到把木炭放进撒完盐的烤架时,已经三点半多了。

    三个人穿戴好海盗帽围裙袖套。老洪看着这身新奇花哨的打扮,一会摇头一会点头的,实在忍不住了说道:“挺好看,就是有点花哨。”

    陈海笑道:“花哨就行,吸引眼球的。”

    谁来烤串呢?陈向东要先打个样,让吴秀琴帮忙张罗,陈海先看看哪里还需要调整或改善。

    大大方方的坐在烤架后,陈向东别扭的扭来扭去,不知道该怎么动作才好。最后还是拿出熟悉的上班开会时的状态,才舒服了很多。

    陈海看着直乐。

    燃烧的木炭再撒上点盐,弄成阴燃的状态,陈向东拿出几个肉串烤了起来,不时的撒料翻转,香味传了出来。此时,附近出来溜达买菜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陈向东强自镇定,微微低着头,装作认真的在烤串。吴秀琴在一旁拿抹布擦着十分干净的小椅子和支板。

    很快,有人过来打招呼:“我瞅了半天才认出来啊,陈厂长,野炊呢!真香,好手艺!”

    陈向东使着劲让自己看起来不尴尬,抬头大声的说道:“啥野炊,陪我儿子摆摊呢!来来来,刚烤好的,你尝尝,我请你,就告诉我好不好吃就行。”

    语气生硬,表情生硬,动作生硬。

    吴秀琴赶紧拉了把小椅子让那人坐下。

    那人动作僵了一僵,赔笑着不说意思的说:“诶呀,这怎么好意思呢?陈厂长的手艺肯定没的说,我先把菜送回去,完了再来陪您聊天。”说完转身匆匆离开。

    陈向东讪讪的把串放下,摸了摸脸,无奈的跟陈秀琴说道:“出师不利啊,我请他吃还要跑。”

    陈海一拍脑门,“怎么忽略了这么重要的事!”长时间没有冲杀在一线,自己的思维中有了漏洞,越是基础的东西越不注意。

    转身找老洪借毛笔,他记得院子里有。

    找张大纸,把价格表写出来,出院贴在烤架后面的墙上。

    有人来看热闹,渐渐的小广场上的人都围了过来。

    “这不是陈厂长么,诶我说,你这可是给大家树新风啊,大厂长摆摊烤串,我得尝尝。这待遇可不一般。大家说是不是。”

    众人哄笑。

    那人直接拉开小椅子,坐在烤架前,看了看价格表,点了十串烤肉,满打满算5块钱。坐下来之后就跟陈向东东拉西扯的聊天,显然平常关系不错。

    看热闹归看热闹,闻着香味坐下来的人越来越多,十把小椅子围在烤架前坐的满满登登,有点十串的,也有点三块两块的。

    陈向东和吴秀琴俩人一时手脚不停的忙活起来。

    陈海帮忙拿酒给点酒的人,有人就夸高大帅气,从小教育的好。

    陈海心里明白,今天这是熟人捧场,冲着的是父母的面子,这是情分。

    有人吃着吃着就又点多点几根,不住有人叫着好吃过瘾这才是吃串。

    看的围观的人群也有些迫不及待,不断催促吃完了赶紧挪地方,或者干脆直接点上几根等烤好后拿在一旁开吃。

    吴秀琴只能忙着计数收钱找钱了,陈海自觉承担起了打杂的任务。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陈海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电灯电线,跑回院子里接上电,黄色的灯光亮起来,夜有了暖色。

    陈向东根本想不到自己今天会这么忙碌,只记得烤串的手感越来越好速度越来越快动作越来越潇洒。再打开泡沫箱时,发现准备好的羊肉串已经没了,可烤架前还有几个人等着呢。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今天准备的都卖完了,只能明天了。”陈向东有些不好意思,这一刻不再像一个管生产的厂长,更像是一个辛苦卖力的小老板。

    “怎么这么快,我都等了半天了。陈厂长明天你可得多准备点,这串吃的过瘾明天我还来。”

    客人走后,陈海忙碌着收拾,把烤架搬回院子,把地面打扫干净,木炭浇水熄灭,签子装袋子,价格表摘下来,电灯卸下来。

    都收拾停当后,三个人在院子里累的谁也不想说话。

    看到屋里的灯还亮着,陈海推门,老洪还在,老陈也来了,正端着茶杯聊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