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从四大发明开始 > 第十一章 百工大比

第十一章 百工大比

    百工大比,是每年最隆重的日子。无论是世家子弟,还是平民百姓,亦或者是仆从奴婢,都可以参加百工大比,每年都有人因此跃过龙门,自此成为人上人。相对于只有读书人可以参加的科举考试,以及主要以军士为主的武者考核,百姓的参与感前所未有的强。

    也由此,百工大比结束后的第二天又被称为百工节,所有人都将为考核通过者庆贺。

    三月十五,敖东城城门口已经排满了队伍,都是周边前来参加百工大比的村民,所带的作品也是千奇百怪。

    有的手上拎了个机械,有的则是背着张弓,还有推着板车,板车上放着具犁的……

    进了城,街上也是人满为患,除了带着作品的,也有空着手看热闹的。

    很快,张峰等人就到了百工馆门口,相较于其他地方,这条街倒是没那么挤了,百工馆口的驰道此时也对所有人开放,马车则不允许入内,路边还有兵士在维护秩序,看上去也是井井有条。

    在街口,除了围观百姓,还站着几个衣着华丽,各自周边都围着几个仆役打扮的人,明显非富即贵的人,那是本地的一些名门富户,准备招揽或者投资通过考核的人,也有的则是盯上了,那些通过或者没有通过的优秀作品,如果确实有足够实用价值,值得推广的作品,他们不介意一起做一个蛋糕--当然,他们要吃最大份的蛋糕。

    张峰拿着指南针,排队进了百工馆,百工馆门口有一个木桌,有个文书在此登记参比人员的信息,所有参比人员在这里登记后,将自己的作品交给文书后站着的兵士,由他们检查核定危险性后,才会允许放行,同时也起到一个提前分类的作用,参比人员将会在兵士的指点下,按照自己作品的种类前往不同的房间。

    “李家庄李林强,作品为改进猎弓,请前往兵器室进行考核。”

    “龙山村秦括,作品为改良药材打粉机,请前往机械室进行考核。”

    “双龙村李浩,作品为改良轴承,请前往零件室进行考核。”

    很快就轮到张峰了,他将身份玉牌递给文书,同时将指南针交给了兵士检查。

    文书看见玉牌,立刻就恭敬了起来,玉牌是世家中人才能佩戴的,最次也是世家旁系分支的嫡出子孙。

    他检查了一下玉牌,确认了玉牌上梅花印章的真实性后,又看了看上面的身份信息,问道:“您是永安张氏张峰公子本人吧?”

    “是的。”

    “您这次的作品是什么?”

    “一个在野外使用的小物件,主要是寻找方向所用。”

    文书从兵士手中接过指南针,奉还张峰,然后一边记录一边对他道:“永安张氏张峰公子,改良指南车,请上二楼参加考核。”

    “我看他们都是在一楼房间里考核的,为何我要上二楼去?”张峰疑惑不解。

    文书堆笑道:“二楼是由馆主和副馆主亲自进行考核的,主要负责对一些重要的作品进行评估。”话虽这么说,其实心中确实暗诽:“虽然没听说过永安张氏,应是旁系嫡出,谁敢把你安排到大厅去!这要是没通过考核闹起来,一楼的考核官可是压不住,怕是多少要吃挂落。”

    张峰虽然对他还未验证便安排到二楼有所不解,但想想指南针可是四大发明之一,值得这个待遇,就不再问,从边上的楼梯上楼去了。

    “快看,第一个上楼的人出现了!这人是谁?作品是什么?”上楼的张峰顿时引起了一片喧哗。要知道,每年能有一两个人能直接上楼的就已是不错,大都是在楼下考核完后,再由楼下的考核官推荐上去的。有几次甚至整个百工大比都无人能上楼。

    “我刚刚有听到些只言片语,据说这是永安张氏的公子哥。”有排在张峰不远处的人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人群中的议论声顿时安静了一会,有人却道:“我家世代镖师,走南闯北,也只听闻南边有个衢州张氏,位列十大世家,却未曾听说过永安张氏之名。”

    “前几年那些直上二楼之人,都有利国利民的作品,不知这位张公子有什么好作品,可别跌了世家的份。”

    “他手上就拿着一个木盒子,再好能好到哪里去?只怕是些世家公子的小玩具。”

    镖师说完后,人群中又开始议论纷纷。

    “肃静!”文书拍了拍桌子,喝道。对于这些妄加议论的百姓,他也有些头疼,不论人家是否有名,有玉牌在手就足以证明其世家身份,每一个世家都为大宋立过不小的功劳,其实可以随意议论的?虽然他自己其实也有些看不上张峰,他刚刚看了一眼,只是一个木盒子里放了块铁片,简直是玩笑之作。

    张峰也没注意到大厅中的议论声,在此之前他便已经上了楼。

    二楼是一个大厅,尽头摆着一张长桌,长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检测仪器

    长桌后方坐着四个人,左边两位都是头发稀疏、戴着眼镜的“聪明绝顶”之人,右边两位则是眼神锐利、身材匀称之人。

    最左边的是一个消瘦的汉子,看着约莫四十来岁,他身穿九品官袍,束着发,虽然发量有些尴尬,但簪子仍然坚强的束着那些可怜的发丝,尽着它不知还能持续多久的职责,守好最后一班。

    第二位则是一个略有些发福的老者,身上穿着八品官袍,脸上皱纹纵横交错,笑起来倒是有些慈祥老爷爷的模样,只是头顶却没剩几根白发,简直就是杜甫诗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经典写照。此时他正与右边的老者说着话。

    那老者同样身着八品官袍,满头银发束成环髻,相比前者硬朗许多,一双手修长而稳定,毫无老人常见的手抖症状。

    最右边则是一位与右边老者有几分相似的中年男子,是几人之中最为年轻的,三十多岁的年龄,脸型方正,留着一把与宋太祖赵匡胤同款的八字胡,也穿着九品官袍,满脸无奈的看着说话的两位老者。

    待张峰走近了一些,就听到了两人争论的具体内容。

    只听着左边老人大声说道:“今年第一个上来的肯定是工程师,前几年都是工程师先上楼,今年肯定也不例外!我若是猜错了,免费为你儿子设计一台器械,供他练手!”

    右边老者也毫不示弱,回道:“好,那就一言为定!我若是输了,我亲自为你免费制作一次器械!能上二楼的,每年都是械师最多,前几年也都是前后脚的事情,只是那几个工程师运气好罢了。”

    正说话间,那秃顶中年男子看见了张峰,急忙提醒:“两位馆主,你们不要继续争论不休了,人已经来了,究竟是何职业一问便知。”

    说完,他就开始向张峰介绍起各位考官:“我是百工馆工程部的副馆主王辉;我旁边这位是工程部馆主赵建安赵老;这位则是百工馆械师部的馆主李奕石李老,李老身边那位是械师部副馆主李子纹。”

    “见过各位馆主。鄙人张峰,来自永安张氏,目前暂住于虎威村。”张峰行了礼,开始进行自我介绍,“这次用来考核的是自己设计的一个小东西。”

    “老李,你听到没?这是他设计的,肯定是来考核工程师的!哈哈哈!”刚听他说到这,赵建安就大笑起来。

    “老夫愿赌服输!”李奕石脸色稍有些发黑,便不再说话。

    赵建安见好就收,转而询问张峰:“你的作品是什么?先拿上来吧。”

    张峰将指南针放到面前的桌上,恭敬的垂手而立。

    王辉拿起指南针,上下打量了一番,脸色慢慢变差,这竟然只是一个放着铁片的木盒,没有半点传动装置,也没有任何的机械零件,除了做工还算细腻外,看不出任何与器械相关的地方。

    “一楼考核官究竟是怎么安排的,这种货色也能拿到二楼来?就这东西,顽童也能做的出来吧!”王辉终究还是没有忍住,开口吐槽道。

    他正欲将指南针放下,边上一同观看的赵建安却忽然从他手中取了过来,继续检查。他原也以为只是个玩笑之作,这世家子学了些皮毛就异想天开想要证明自己,但他观察的比王辉要更仔细些。他发现在指南针晃动时,指针的晃动情况却有些违反常理。

    他取过了指南针后,仔细的又看了一遍,同时还转动了几下方位,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妙,妙,妙啊!此物何名?”

    “回馆主话,此物名为指南针。”张峰松了口气,回道。虽然指南针确实是四大发明之一,但就怕考官都是些老学究,只知道搞研究,对航海、行商等并不了解,无法理解指南针的作用。指南针本身结构极其简单,它的优秀全部体现在了作用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