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山河镖局 > 第二十六章 牛老帮主

第二十六章 牛老帮主

    “他娘的,碰到了个愣头青。”牛部军这样想着。

    当初太子大规模调查的负面影响还在,昌古很多帮派都比较反感当初朝廷的做法。

    所以他们也不会对“合义惨案”有什么共情。想要各帮当家都给洪维面子,去上柱香,多少有些天真了。

    他们就是不想去,你能拿别人怎么办?

    牛部军不太明白洪维为什么要这么做,也不明白洪维身后的太子为什么要这么安排。这件事意义不大,最多能改变“合义惨案”在西北民间的舆论风向。

    但何必呢?世上万事始终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朝廷早就已经给这桩惨案定论了,已经足够了。

    虽然现在还有一些百姓觉得洪卫雁等英烈事迹的是假的,但官方版本永远摆在那里,可能二十几年以后,世上就只有官方版本流传下来了,何必多此一举,搞不好画蛇添足。

    不过,牛部军还是答应了。洪维只是请牛安帮把他介绍出去,牛安帮没有拒绝的理由,况且洪维背后站着的是当朝太子。

    安排属下好好安置洪维一行以后,牛部军告退,带着一肚子疑惑去见他爷爷。

    牛本邦今年七十七了,在孙子牛部军接手管理以后,老人家就闲赋在家。

    老帮主一生颇为传奇,年轻从军,服役于直隶的谭山营,那是先帝昭宗时期,当时年轻的先圣武太子还在谭山营历练。

    六十一年前,大乌入侵,一路打到了直隶,是先圣武太子带领直隶军英勇作战,才一步步使局面转危为安。

    那时的牛本邦就在圣武太子麾下作战,亲眼见到了战争的惨烈。

    他看到了大乌的骑兵在阵前屠杀俘虏,血流成河;看到了被掳走的妇女被乌军抛尸营外;看到了同僚在战场被不知从何而来的流矢一箭穿心;看到了那个英雄一样的圣武太子倒在血泊之中。

    最让他痛恨的是,他看到久攻不下的大乌军居然是笑着撤离的。

    从那以后,复仇既成为了大启的纲领,也成了他的理想。

    三十九年前,五十八岁的先帝昭宗为了报家国血仇,在当朝定安皇帝大婚以后,率七万大军,越过边城参安,强攻大乌。

    牛老帮主也在北伐军中,当时已经是谭山营的千户。

    一开始,北伐军势如破竹,但没有持续下去。战线的拉长导致粮草运输困难,游骑的骚扰让北伐军不胜其烦。

    二十年决心复仇的训练,让大启军变得骁勇善战,而粮食物资的补给不利,让复仇绝心被生理渴求打败了。

    随着先帝昭宗的驾崩,北伐不了了之,饥饿的七万北伐军还是撤回了国内,当时的牛本邦仿佛又看到大乌军的灿烂笑脸。

    所以他决定留在西北,在昌古建立了牛安帮,一心经营牲畜的养殖和运输,每天看的都是西北边境。

    在牛安帮经营的第二十二个年头,牛老帮主终于梦想成真,当朝太子率领子弟营士兵,直捣黄龙,摧毁了大乌政权。

    年近六十的牛老爷子高兴地带着运输队伍,北上接应子弟营士兵,提供补给,甚至比边军的支援还快。

    倍感意外的太子在知道前因后果以后,郑重地给牛本邦行了大礼,给老爷子弄得泪流满面。

    自那以后,牛安帮众要是谁敢私下说当朝太子半句不是,就得挨老帮主板子。

    在老爷子心里,当朝太子和当初那个英雄的圣武太子,就像重合了一样。

    后来大乌分裂成的南北乌,又分别在八年前和去年被二皇子贺王带兵剿灭,老爷子也觉得了无遗憾。而孙子牛部军已经长大成人,牛安帮也就慢慢由他接手掌管。

    老帮主年龄大了,窝在躺椅里把玩着手上的石球,悠哉游哉地哼着歌谣。

    牛部军悄悄走近,才大概听清哼的原来是太子当年为子弟营写的军歌,旋律简单朗朗上口,很快就在各地军营传开了。

    老爷子刚知道的时候还对这些军歌不屑一顾,可太子得胜归来以后,老爷子就特别喜欢这些铿锵有力的歌谣,现在没事还会拿这些歌去哄重孙。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得胜拔营归……”察觉到有人靠近,老爷子在躺椅上抬起头,看到是自己孙子,就又闭上眼。

    “这个时辰怎么来了?不是一大早就去帮里了吗?”老爷子转着石球,轻轻摇晃躺椅。

    牛部军故弄玄虚,捡起桌上一块点心,边吃边说:“爷爷,今天早上帮里来了一些客人,挺有意思的,您要不要见一见?”

    老帮主瞥了一眼,看到孙子一副坏笑的样,就故意板着脸:“有话直说,少说些废话。”

    牛部军笑着说:“这帮客人带来了一封信,是太子殿下亲笔的。信上说要咱们照顾一下这些从九央来的客人。”

    听到太子殿下,老爷子睁开眼睛,刚要坐起来。又看到孙子藏着掖着的样子,又想了想。

    “不对啊,昌古府衙又不是没有专门的招待处,太子殿下怎么会找我们?是不是又有什么事?”

    不怪老爷子敏感,上一次太子殿下安排人来联系牛安帮,还是在半年前,要清查昌古各家帮派,需要牛安帮配合的时候。

    牛部军这下才不逗老人家了,把事情大概说了一下:“合义镖局您还记得吧,这些客人自称是合义镖局英烈的子辈,想要在出事的地方给他们长辈建一座祠堂,添点香火。”

    老爷子点点头:“这是好事啊,这件事咱们尽可能的多帮着点,把祠弄大气一点……”

    牛部军给爷爷递上一杯茶,实际上打断了老爷子的话。

    “还不止呢,客人里带头的,是合义镖局那位牺牲当家的儿子。他这次来的时候,多半是听到了咱西北这边的一些不好的流言,估计有点怨气,想找各个帮派要个说法。”牛部军无奈地说。

    老爷子听完,茶都没喝,又放在一边,也起了一些脾气。“本身就是嘛,人家合义镖局为国家办事,居然在咱昌古附近被劫了,还死了那么多人。这么丢人的事情,咱们昌古的后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还说是朝廷故意捏造的,想谋算他们的产业,我呸。你说他们有什么好谋算的?朝廷他们图什么啊……”

    眼看老爷子上了头,要长篇大论起来,牛部军就后悔来惊动他老人家了。

    老爷子对朝廷和太子殿下有很深的感情,他对公家是无条件信任的。

    可外面的帮派大多把公家看作对头,因为公家什么都掺一脚,什么都要管。

    况且前些年太子军改,很多士兵因为各种原因被迫退伍,入了江湖,心里多少对太子有怨气。

    牛部军从小被爷爷培养大,他的立场自然也是站在公家一头的。但他同样也能理解其他人的想法。

    他和太子打过几次交道,他知道太子是极聪明的人。

    太子一定也明白做这种事是费力不讨好的,要求各家帮派当家必须亲自去参拜英烈祠堂是很难的,就算真的做到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么太子和洪维的具体目的是什么?这是牛部军想弄明白的。

    老爷子边说边起身,“不行,我得去见见他们,这件事可是大事,我得去给那些年轻人站站台,让他们立立威。”

    牛部军急忙搀扶自己的爷爷,劝老人家不要着急。不过听到爷爷的话,他好像反应过来一点了。

    这事对太子贺王那样的大人物固然是事倍功半,可对于那群年轻人来说,可正好是立威扬名的好机会啊。

    好说歹说,牛部军才劝好老爷子,说自己会找机会安排他们来拜见老爷子的,然后就告退离开了。

    等回到牛安帮,牛部军问手下客人安置好了没有,结果得知他们吃完早饭,就都走了。

    “那些客人说是赶着去送镖,过几天再来拜访,他们还留下了个这个。”手下把洪维留下的物件交给了牛部军。

    送镖?都是能和太子殿下说上话的人了,怎么还像是还在外面跑生活的江湖客一样。

    是不是自己之前想多了?

    牛部军看着那群人留下的小镖旗,西北这边虽然镖行生意不景气,但有些江湖规矩他是懂得。

    一些大镖局往往会给老客户送上镖旗,作为一种信物和象征。

    在外面遇到麻烦的时候,可以亮镖旗来展示自己和该镖局关系莫逆,说不定就因为这家镖局的名声就能转危为安了。

    往往只有那些大镖局才敢这么往外面卖面子,毕竟小镖局自己也知道没什么面子可卖,也丢不起那人。

    而且这种面子也不是随便卖的,得是相当靠谱,关系相当好的江湖朋友才行。

    牛部军看着这幅旗有点哭笑不得。展开看到上面龙飞凤舞绣着“山河镖局”四个大字。

    嚯,之前还没细想,这名字起的够大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