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山河镖局 > 第二十七章 梦想

第二十七章 梦想

    陈漫已经在昌古待了一个多月。

    在伤养好以后,兄弟们把原本准备用来发展帮派的钱都留给陈漫做了盘缠。即使陈漫不停推脱,可弟兄们更加坚持。

    “漫哥,我们没有你那么好的本事,就是拿着钱我们也做不成什么事的。你拿着用吧,等你在昌古那边混出头了,再带兄弟们吃香的喝辣的。”

    离开的那天,陈漫早早起来。他本来不想打扰兄弟们,却没想到大家早就起来等他出发。伴着都安潮湿的空气,陈漫挥手作别。

    他这几年被迫辗转各地讨生活,随着携带着满腔的抱负和空腹的饥饿。

    这一次离开,他肩负起兄弟们的期望和祝愿,转身的时候他哭的很难看。

    他立志要出人头地,一路省吃俭用,终于到了昌古。

    他投奔的是其中一个兄弟的师兄,说是师兄,其实两人并不熟悉。陈漫很忐忑,但他认清了自己现在就像一只丧家之犬。

    所以他处处把自己放低一等,这样反而让他获得了善意和机会。

    一个来自西北巨头七霄会的善意和机会。

    大概半个月前,那位在七霄会混迹打杂的师兄,拉着陈漫去凑热闹,原来七霄会一个头目和槐帮的当家闹出了一些不愉快了,按西北的江湖规矩,私人恩怨就放在擂台上见。

    仗着自己七霄会成员的身份,那个师兄带着陈漫走到了很前面的位置,近距离观看了这场比斗。

    那位七霄会的头目叫赵哲,在西北江湖相当有名,昌古府大家都公认有三大高手,分别是牛安帮帮主牛部军,七霄会当家张若雷以及擂台上的七霄会头目赵哲。

    在众人看来,槐帮居然敢招惹七霄会,是很愚蠢的。槐帮帮主胆敢挑战赵哲,更是蠢上加蠢了。

    真如大家预想的一样,那槐帮当家在擂台上被赵哲的快刀极致的羞辱。赵哲手持两把短棍,以棍做刀,用快而巧妙的刀法,冲着对方的脸连抽五次,清脆的就像巴掌一样。

    在陈漫看来,赵哲的刀法,的确迅疾巧妙,但绝不是无懈可击。但他马上又自嘲:“这些东西有屁用,人家是西北江湖有数的大人物,自己只是被赶出来的丧家犬罢了。”

    所以他低下了头,可恰好看到一个人从袖口中露出了一把匕首,面露凶相。

    陈漫不知道那年轻人要干什么,但他本能的想要阻拦那个人犯傻,杀人一辈子就毁了。

    擂台上,对方伏地求饶,赵哲得意洋洋,却没想到擂台下突然有人暴起出刀。

    陈漫大喊:“住手!”惊动了赵哲,他才注意到在身后有个持刀男子。

    那男子举着刀冲上去,被早有准备的陈漫扑过来抱住。

    然而在被陈漫困住之前,男子把手中的匕首做飞刀扔向赵哲。

    幸好赵哲被那一声大喊吸引了注意力,才能反应过来,侧身躲开了飞刀。

    那飞刀越过擂台,被丢到另一侧,打到一个看客的胳膊上,划出了一道伤口,还好不是很严重。

    “你这是杀人你知不知道?”陈漫对着被束缚住的男子大喊,那男子涨红了脸,奋力挣扎。槐帮帮主起身,看到动刀的是人,正是自己的徒弟,赶紧向赵哲承认问题并且求情。

    槐帮帮主早知道自己打不过赵哲,自家帮派也远远斗不过七霄会。自己和赵哲发生的矛盾纯粹是一场意外。

    所以他就想到约一场擂台切磋来化解这件事。赵哲只要打过瘾了,就不会再计较了,这是昌古江湖人都知道的事情,无非就是自己这个帮主要在擂台上丢点脸了。

    可他没想到自己的徒弟咽不下这口气,甚至亮了刀,还好没有伤到赵哲,说不定还有周旋的余地。槐帮帮主这么想着,不停的求饶。

    这件事后面怎么处理的,陈漫就不知道了,但可以确定的是,他那个特别的短发发型,被赵哲注意到了。

    第二天,七霄会就有人来找,“那个短头发的呢?赵爷找他!”

    大半个七霄会都在传,那个有点呆的短头发小子,入了哲爷的法眼。

    自那以后,陈漫可算是真正过上了好日子,每天跟在赵哲身后,不仅生活有了保障,甚至还有了前进的奔头。

    前不久还被带着见到了当家张若雷,赵哲还提了一嘴陈漫,得到了当家的关注,让陈漫更加兴奋,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他一定要出人头地。

    ---------------------------------------------------------------------------------------------

    皇宫,延福宫

    最近染上风寒的定安皇帝靠坐在床头,皇后端着一碗药汤伺候皇帝服药。太子坐在一旁的案牍上替养病的皇帝审批公文。

    刚刚喝下一口药的定安皇帝,正准备皱眉叫苦,紧接着皇后又递上来一勺药。

    皇帝马上转头面向太子。

    “明尧,怎么样?这两天国内有没有什么新变化?”皇帝手一拦,刚好挡住要喂药的皇后,示意自己要关心国家大事了。

    “哪有什么变化啊,父皇治下,河清海晏,天下太平。倒是送上来的折子,朝堂各路忠臣激愤依旧,呈表进谏,痛心疾首,句句不离户改。”太子周明尧低头伏案,嘴上随口回应。

    皇后不满儿子的表现,“周明尧!父皇问你话,你就是这样回答的?”

    太子无奈一笑,转身拱手面对皇帝,“父皇,目前国内没有什么大事,倒是实验田那边,新引入的土豆和红薯已经证明了可以制作为主粮和辅粮,现在已经种了第一批了,就目前来看,这两样新种很有前景。”

    皇帝微笑看着儿子,满意得很。

    “新种的事情,朕不操心。你治下的实验田这些年屡立奇功,让天下粮产接近翻了一番,这些农事交给你,朕放心得很啊。”看着又转过去俯身批阅的太子,皇帝稍微顿了一下,皇后心领神会,重重咳了一声。

    太子只得放下硬笔,又回身听讲。

    “这奏折进谏一事,可不能小视。你从小最擅长从大局入手,形势之论你可是头头是道。但你未免也太过于轻视士人的力量了。户改一事,你还要多多改进,现在看来还远不够严密,不然怎么会惹出这么多进谏?一个不得士人喜欢的太子乃至皇帝,想要做事是很难的,你要多多思量啊。”

    太子郑重地说:“改制一事,本就是把富人的优待,分给穷人。动了士人的利益,他们自然会想办法阻挠,这些事情,儿臣在改制伊始,就已经准备好了。”

    皇后忍不住了,母亲永远是关心孩子的。自太子诞生以来,最开始的二十年,她从来只听到别人说太子的好,简直夸成了绝世英才,各种英雄事迹比比皆是。

    可近些年,随着太子改制一步步深入,越来越多不同的声音开始出现,特别是这场大战,明明次子贺王都已经得胜归来,举国上下的欢庆刚刚过去没多久,居然还有奏折上书,将战事的责任全部怪罪在太子改制上。

    这让皇后不得不担心:“你父皇是疼爱你才要劝你,那些奏折言辞激昂,句句针对你的革新。说朝廷又是逼迫士绅大户,又给贱籍黎民附加诸多限制,甚至还影响了读书人,你那革新是怎么回事?”

    皇帝手一拉,眼一瞪,阻止了皇后的发言。

    “明尧,你母亲不谙朝事,但有些话朕确实要说。就说西北战事吧,朕绝不相信这场大战是因为革新才引起的。朕知道你和明成的心思,即使北乌不进犯,你们兄弟迟早也要剿灭北乌。”

    话锋一转,“但不能否认,参安城哗变和北乌的突然进攻,是你们预料以外的,也的确对国家和西北子民造成了实打实的损害。朕绝对相信,一定有人对革新不满意,在背后推波助澜,才酿成了这一场灾祸?”

    皇帝说着,忽然拿起了皇后放在托盘上的苦汤药,一饮而尽。长出一口气,又看向太子。

    “革新,朕是支持的。就像这碗药一样,苦,但是能治病。可这江山社稷可不是朕,朕苦一苦口舌,忍忍就过去了。国家苦一苦,百姓可不一定承受的住。革新这件事,既要谨慎,又要果断。既不能优柔寡断,也不能铁石心肠。”

    太子低头,久久没有答复。

    皇帝叹了一口气,又笑着说:“此事艰难,朕没能力,也不敢去做。只有像朕的儿子这样的天纵奇才来做,朕才会放心。明尧你大胆去做就是,朕还没老到不能给你撑腰的时候。”

    太子深深行礼,他感慨自己的幸运。最是无情帝王家,可他的父皇对自己溺爱至此。

    自己拥有的条件已经很好了,没有失败的理由。

    一定要让天地,换个颜色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