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西域之天梦灵图 > 第十九章 威逼利诱:中行说策反吴王

第十九章 威逼利诱:中行说策反吴王

    皇太子退下后,皇帝刘恒命令宫人前去将皇后请来。这皇后,乃是窦漪房。她出身于普通的平民家庭,入宫成为了普通的宫女。后来被吕后赐予了代王刘恒,备受刘恒宠幸。为人虽然出身普通,却见识不凡、聪颖通达、有决断,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内助。

    盛夏时节,未央宫外,蝉的嘶鸣声不间断。烈日炎炎,碧绿的林木花草在烈日的烘烤下显得垂头丧气。

    皇后窦漪房赶到了未央宫之后,望着自己深爱的丈夫,双眼顿时湿润了。

    “漪房,来,到朕的身边。”

    皇后窦漪房走到了床边坐下。

    在皇帝刘恒的示意下,皇后窦漪房缓缓地将皇帝刘恒扶起。

    面色苍白、十分虚弱的皇帝刘恒开口。

    “漪房,朕是一位好丈夫吗?”

    “陛下不仅是一位好丈夫,更是一位好皇帝。陛下从来没有让臣妾流过泪,也从来没有让大汉列祖和天下万民失望过。”

    “听到你这样的回答,朕很高兴。漪房,朕知道你对于武儿的疼爱远胜启儿,但是,朕依旧把皇位传给启儿,启儿会成为一位合格的皇帝,他同样是你的亲生孩子,你也应该相信他。”

    “陛下说的是,是臣妾太溺爱武儿了。”皇后窦漪房忍住眼眶之中的泪水,微笑着回答道。

    皇帝刘恒伸出右手抚摸着皇后的脸,自己真的舍不得离开这一生最钟爱的女人,突然,皇帝刘恒的右手从皇后窦漪房的脸庞上滑落了下去。两行热泪不停地从皇后窦漪房的眼眶之中流出,皇后搂着自己深爱的这个男人,失声痛哭。

    一位勤政爱民、优秀的好皇帝,年仅47岁的刘恒撒手人寰,驾崩于未央宫内。

    刘恒,这位太祖高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和他的母亲薄姬从来没有得到太祖高皇帝的关注、宠爱,因此从来没有对皇位存在过一丝一毫的觊觎,没有想到吕后之后,会被朝廷、宗室拥戴为皇帝。在位22年,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随后,朝廷议定谥号为“文”,庙号为“太宗”,

    史称“大汉太宗文皇帝”,葬入了“霸陵”。

    汉文帝时代结束,大汉帝国将在新的统治者之下走向何处?

    皇太子刘启即皇帝位之后,尊祖母薄氏为太皇太后,母后窦氏为皇太后,立妻子薄氏为皇后。这个薄皇后,乃是太皇太后薄氏的侄孙女,容貌姣好,身段苗条,性格温柔,端庄贤淑,在当年皇帝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太后薄氏指定的太子妃,因为是皇祖母的要求,身为孙子的刘启不得不娶了这个薄氏作为太子妃。

    但是婚后二人一直没有孩子,薄氏又不受刘启的宠爱,虽然如今成为了皇后,却依旧得不到皇帝刘启的宠爱,备受冷落,心中始终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

    一日夜间,天朗气清,月色皎洁,数不清的璀璨星辰星罗棋布。

    突然,睡于寝宫之中的怀胎已经将近十月的王美人感到了肚子剧烈的疼痛。这王美人,名叫王娡,是汉初诸侯王燕王臧荼的孙女臧儿的女儿,在皇帝刘启还是皇太子的时候,王美人就很受皇太子刘启的宠爱,虽然此前已经为刘启陆续生下了3个女儿,并没有生下儿子,但是太子刘启成为皇帝之后对于她的宠爱却并没有丝毫的减少。

    预计孩子快要出世的王美人吩咐贴身宫女月儿等人赶忙去请太医稳婆等,并且去通知皇帝。

    待到皇帝刘启赶到王美人的寝宫之外的时候,稳婆、宫女等接生人员已经在为正在撕心裂肺地生产的王美人接生。

    皇帝刘启在寝宫之外焦急地等待着,不停地来回踱步。没过多久,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从寝宫之中传来。皇帝刘启知道了孩子已经顺利地生下来了,紧张的情绪终于可以放松。

    宫女月儿面带喜色。

    “恭喜陛下,美人生下了一位健健康康的小皇子。”

    皇帝刘启顿时异常高兴,快步地走进了寝宫之中王美人的床旁。

    望着床上平安的母子俩。

    “你辛苦了。”

    “臣妾不辛苦,陛下,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望着襁褓之中白白胖胖的儿子。

    “你看我们的儿子白白胖胖的,像一个小猪,就叫他刘彘吧。”

    “好的,就叫他刘彘。”王美人微笑着回答。

    皇帝刘启于是将当晚参与接生的稳婆、太医、宫女等人全部赏赐了一番。

    王美人诞下的这个小皇子刘彘,是皇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这个襁褓之中的婴儿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会是多么的伟大辉煌,连皇帝刘启也想不到这个刚生下的儿子日后会使大汉帝国变得空前的强盛。

    王美人自从顺利诞下了皇十子刘彘,更加受到了皇帝刘启的宠爱。

    这时候,后宫之中另外一位比较受皇帝刘启宠爱、可以与王美人并驾齐驱的女人,就要数栗姬了。

    这个栗姬,可不一般,生得一副天上难找、地上难求的绝色容貌,长于歌舞、音乐,性格张扬、跋扈,由于很受刘启的宠爱,先后为刘启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皇长子刘荣、皇次子刘徳和皇三子刘阏于。其得宠之盛,较之王美人似乎还要略胜一筹,真可谓是宠冠后宫。

    当时后宫的形势,表面上是薄皇后、王美人、栗姬的三足鼎立之势,但是由于薄皇后既没有为皇帝生下子女,又不得皇帝的宠爱,纯属是一个花瓶皇后。所以,后宫实际是王美人与栗姬形成的分庭抗礼之势。

    面对着王美人与栗姬二人得到的日盛一日的帝宠,美丽可人、温柔贤淑的薄皇后毫无招架之势。

    很多时候,满腹委屈的薄皇后只能支开太监侍婢,一个人在寝宫之中流泪。

    此时,太皇太后薄氏,面对着自己的侄孙女薄皇后如此艰难的处境,忧心如焚。

    太皇太后心想,自己当初只是想为自己的侄孙女谋一个好的未来,却没有想到孙子刘启娶了薄氏之后却并不待见她,对于这个明媒正娶的妻子冷落至极。

    想到这里,忍不住联想到了自己曾经的相似经历,太祖高皇帝当年也就只宠幸了自己一次。但是那次的宠幸毕竟让自己有了身孕,生下了刘恒,自己还有个依靠。

    如今,自己在世,也只能勉强保护着皇后的周全,皇后无子无女,将来连一个依靠都没有,是不是当年自己做错了,就不应该将她指定为太子妃,为什么薄家的女人就这么命苦?

    想到这里,太皇太后不禁老泪纵横。

    后来,太皇太后虽然多次提醒过孙儿刘启要注意体贴皇后,但是也并无效果,毕竟如今孙儿已经是大汉的皇帝了,不是之前那个太子了,太皇太后也没有办法了,自己也不能硬逼着皇帝宠幸皇后。

    两年之后,薄皇后的保护伞太皇太后薄氏逝去。

    面对着皇祖母太皇太后的离世,作为皇帝的刘启悲痛万分,随即向全国各地的诸侯王发布讣告,要在长安以国丧之礼办理太皇太后的身后事。

    作为军臣单于的师傅和重要谋士的中行说,心中对于汉朝的恨意与日俱增,他感到自己应该寻找机会侵略甚至是颠覆大汉,自己的一生都将为了这一个目标而行动。

    事实上,早在军臣单于开始重用中行说的时候,中行说就建议军臣单于设立一个情报队伍,军臣单于采纳了中行说的这个建议,并且命令中行说负责这一支情报队伍的组建、管理与行动。

    中行说接受了军臣单于委任的任务之后,就开始组建这一支情报队伍,中行说将这支情报队伍命名为“天鹰”,并且将这一支情报队伍之中的每一个情报人员称之为“天鹰士”,共计有90位天鹰士。

    经过了长期的艰苦的训练之后,这90名天鹰士大多被中行说派遣到汉朝,主要分布在京城长安以及实力较大的一些诸侯王的都城。

    当然,太皇太后薄氏的死讯也毫无例外地传到了中行说的耳朵中。

    得知了这一重大消息的中行说,感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此刻的中行说,正在内心酝酿着一个庞大计划,这一计划直指大汉政权。

    第二日,中行说迫不及待地去参见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看见来到面前的中行说,以略带尊敬的口吻询问道:

    “师傅此番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微臣恭喜大单于。”中行说面露喜色地回答道。

    “不知喜从何来?”摸不着头脑的军臣单于疑惑地反问道。

    “启禀大单于,微臣已经从派往长安的天鹰士得知汉朝皇帝的皇祖母,也就是太皇太后薄氏薨殁,汉朝皇帝已经向大汉各地的诸侯王发布了讣告。”

    “这算是什么天大的喜事,与本单于有何关系?”

    “如今汉朝的太皇太后薨殁,既然讣告已经发往全国,那么各处的诸侯王必定会云集长安进行吊唁。微臣愿意亲自前往长安城进行策反,威逼利诱汉朝实力较大的诸侯王举兵。到时候汉朝内部大乱,大单于亲率匈奴铁骑南下进攻长安,天下一日可定。大单于若是可以建立这不世之功,那么足以和您的祖父相媲美。”

    听到了这里的军臣单于,虽然表面上故作镇定,内心却是异常激动,毕竟自己若是可以建立这旷古的功勋,自己的地位将会稳如磐石。

    但是,父王老上单于临终之前交代的那句不要彻底激怒汉朝的话语再次回荡在了耳边。

    想到了这里的军臣单于,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确实想实行师傅中行说所说的这个计划;另一方面,父王临终之前的那句不要彻底激怒汉朝的话语又无时无刻地不在提醒着自己。

    这个时候的中行说,看到了军臣单于半晌没有什么反应。

    “大单于,大单于。”

    此时的军臣单于才反应过来。

    “师傅所言,确实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计划,只是父王临终之前有所交待,嘱咐我不可以彻底激怒汉朝的。”缓缓地说道。

    听到了军臣单于的回答,中行说还是想不通为什么老上单于临终之前会留下这么一句话。但是中行说依旧是不甘心错过这么一次可以重创甚至是灭亡汉朝的大好机会。

    “大单于,先王当初这么嘱咐您,应该是出于汉朝那时候内部还算团结考虑的。可是如今的形势已经大不相同了,根据派往汉朝的天鹰士汇报,汉朝的一些实力较大的诸侯王多有觊觎帝位之心,私下干了不少违反朝廷法令制度的事情,而我们可以趁着这次他们到长安吊唁加以利用,促成汉朝的内乱。大单于若是心有疑惑,明日可以请巫师少其达进行占卜,看是否利于出兵用武、进攻汉朝。”

    听了师傅所说的这些话,军臣单于也认为颇有道理,毕竟这次机会难得,若是错过着实可惜,要不明日就让巫师进行占卜,看天意如何。

    “既然如此,明日就请巫师占卜。”

    听到大单于如此回复,中行说的心中不胜欣喜。

    当年老上单于开始重用中行说的时候,中行说就开始拉拢巫师少其达,因为中行说心里明白巫师的话在匈奴之中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这个少其达,是匈奴的巫师,精于药理之学,当年中行说谋杀卓泽所使用的毒药,便是从他那里得到的。这个少其达,一生最大的喜好就是美女,中行说抓住了这一点,这么多年,不知搜罗了多少美女送给其享用。所以,少其达和中行说早已经就是一根绳上的俩蚂蚱了。

    从军臣单于处退下之后,中行说便来到了巫师少其达之处。

    “明日大单于会让您进行占卜,看是否利于出兵汉朝,我想您知道该如何来回应大单于。”

    “我自然知道中行说大人心中的所想,一定会让中行说大人满意的。”面露微笑的巫师少其达回答道。

    “到时候拿下长安,数不尽的美女也会让您满意的。”说罢,便心照不宣地笑着回去了。

    果然,军臣单于第二日让巫师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是利于向汉朝出兵。

    至此,军臣单于方才下定决心。

    在得到了大单于的授意之后,中行说亲自带领一批亲信人员向南进发,秘密地潜入长安。

    看到了这座曾经再熟悉不过的帝都,熙熙攘攘,市肆罗列,繁华依旧。

    中行说又一次想到了自己当年是如何被大汉抛弃,作为一个和亲公主的奴仆被迫离开了长安,被迫到边远的塞外之地。

    想到了这里的中行说,内心的怒火不禁再次被点燃,双手不禁握成了拳头,眼神之中满是恨意,心想自己一定会让大汉付出惨痛的代价,为了这个目标,自己将会是不死不休。

    于是,中行说带领着自己的亲信随从住进了长安城之中的一家客栈。

    没过多久,大汉各地的诸侯王便已经齐集长安了。

    根据天鹰士多年来搜集的情报,中行说早已选定了自己要下气力进行策反的主要对象,他便是占据东南三郡五十三城的吴王刘濞。

    吴王刘濞,乃是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兄长刘仲的儿子,论起辈分,他还是当今皇帝刘启的堂伯父,坐镇东南,拥兵自重,性格骄纵跋扈,暴戾恣睢。

    中行说之所以选定他,是因为在所有的诸侯王之中,吴王刘濞的实力最大,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吴王刘濞早就有不臣之心,蓄谋已久,觊觎帝位。

    中行说于是便只身前往吴王刘濞在长安的住处,前往拜见。

    到了门前,中行说恭恭敬敬地呈上了一个竹筒,请看门卫士将竹筒呈送,并且通报吴王,就说中行说前来拜见吴王。

    一位看门卫士于是接过竹筒,前去通报吴王。

    “大王,门前有一个自称是中行说的人前来拜见大王,并且叫在下将此物呈送给大王。”

    吴王想自己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中行说此人,与此人更是素无交往,不禁疑惑了起来。

    于是,吴王接过了看门卫士手中的竹筒。打开竹筒,里面是一份卷着的布帛。

    吴王打开布帛,看到了上面的内容后,不仅大惊失色。

    原来上面记录的,不是别的,正是自己多年来违反朝廷禁令和制度的诸多不法行为,有开采铜矿,私自大规模铸造货币;招纳死士;大规模铸造兵器;急剧扩充军队数量;随意霸占、奸淫良家妇女;吴王宫建制多有僭越;仪仗队伍堪比皇帝的仪仗队伍;不按规定向朝廷缴纳应该上缴的税收等等一系列不法行为。

    吴王刘濞于是迅速命令卫士将此人请进来。

    看着来到了自己面前的中行说,吴王先是屏退了下人。然后恼羞成怒地问道:

    “你到底是何人?拿着这一份布帛前来又有何目的?”

    中行说面露得意之色。

    “在下是中行说,此番前来,是要与吴王进行一笔再好不过的交易。”不慌不忙地说道。

    “就凭你,也配和本王做交易。你信不信,现在本王就可以命令卫士把你杀了。”吴王怒气冲冲地说道。

    “我自然相信吴王可以命令卫士把我杀了,毕竟您是高高在上的吴王。但是,要是我今日走不出您这里,这样类似的布帛就会出现在廷尉衙门,甚至是皇帝的御案上。”

    “你敢威胁本王。什么交易,你不就是想从本王这里敲诈一大笔钱财,说吧,你想要多少钱?”听到了这里的吴王刘濞,怒气未消地说道。

    “不不不,吴王误会在下了。在下想用来与吴王殿下交易的,是大汉的天下。”中行说依旧是微笑着,不慌不忙地说道。

    听到了这里的吴王刘濞,才意识到面前的此人绝不简单,并非一般的贪财小人。

    吴王刘濞于是转变了脸色,变得和颜悦色起来了。好声好气地询问道:

    “话既然说到了这个份上,可否如实相告,究竟是何人派遣先生前来?”

    “匈奴大单于。”中行说一脸严肃地回答道。

    吴王刘濞顿时目瞪口呆,心想匈奴大单于怎么会派人找上自己。

    “那么先生所说的交易,指的又是什么?”

    “由大王在封地联合其他诸侯王举兵,我匈奴大单于率领大军南下策应,内外相应,大事可成,到时候,吴王就是这全天下至尊至贵的皇帝。”

    吴王刘濞犹豫了。

    “吴王可别忘了当年您的儿子,吴国世子是怎么死的。”

    这个吴国世子,是当年刘濞最为疼爱的儿子,当年却在长安皇宫之中与身为皇太子的刘启下棋之中起了争执,结果被皇太子刘启拿起棋盘砸中脑袋而死。事后,因为刘启是皇太子,贵为大汉的储君,不宜处置,此事便不了了之。

    这么多年,吴王刘濞对于此事一直耿耿于怀,记恨在心。

    想到如今当年的皇太子刘启已经是大汉的皇帝,自己见了他还要向他行大礼,论起辈分,自己可还是他的堂伯父,想到这些的吴王刘濞,就愤愤不平。

    “那么匈奴大单于想要本王拿什么作为交易的条件呢?”吴王刘濞于是开口反问道。

    “只要吴王成为皇帝之后每年向匈奴输送较之以往和亲时候的双倍的粮食、食盐、布帛等物资,继续实行和亲政策,并且大量开放边关市场允许贸易。”

    吴王刘濞心想这些条件都是自己可以接受的条件。

    “好,只要匈奴助我成事,这些条件本王都可以应允。”

    中行说心里明白所说的那些条件都是欺骗吴王刘濞的,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彻底颠覆大汉帝国,铲除刘汉政权,让匈奴攻入长安,入主中国。

    中行说万万没有想到,吴王刘濞虽然已经是61岁的年纪了,但是还没有到这么容易糊弄的地步。吴王刘濞只是想借此稳住中行说以及匈奴单于,在自己夺取帝位之前不让他们把自己的那些在封地的不法勾当告知朝廷。

    在吴王刘濞看来,凭借着吴国三郡五十三城,加之富甲天下的财力,联合其他一些诸侯王,足以攻入长安,夺取天下,登上帝位。

    如此各怀鬼胎的两个人就此达成了一致。

    欲知后事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