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西域之天梦灵图 > 第二十章 大将风采:周亚夫荡平叛乱

第二十章 大将风采:周亚夫荡平叛乱

    吴王刘濞在皇宫吊唁时候的礼仪,多有不周之处。身为御史大夫的晁错密切地注视着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一批实力较大的诸侯王。

    这个晁错,是当年先皇文帝在位时候给身为皇太子的刘启找的老师,皇太子刘启即皇帝位后,先封晁错为内史,后升迁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作为帝师的晁错,在朝廷之中的威望如日中天,皇帝刘启对于他颇为倚重。

    太皇太后的国丧结束之后,以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王陆陆续续地返回了封地。

    一日,御史大夫晁错单独面见皇帝。

    “陛下,前番国丧期间,微臣观察吴王刘濞在吊唁时候所行的礼仪多有不周之处,这就反映了吴王刘濞藐视朝廷、心怀不轨。”

    “朕又何尝不知道以吴王刘濞为首的这些诸侯王的心思,太祖高皇帝在位时候,防范的是异姓王;先皇执政没过几年,就发生了宗室子弟济北王刘兴居的阴谋叛乱,如今觊觎帝位的,便是这些出自宗室的诸侯王。”

    “陛下圣察,先皇在位的时候,采纳了贾谊的建议,初步、小范围地采取了一些削藩的措施,但是收效不大。这些诸侯国发展到现在,大有尾大不掉、各自为政、不听朝廷号令之势。”

    “既然如此,爱卿,计将安出?”皇帝刘启面露忧色、急切地问道。

    “为今之计,必须大力推行削藩,而且必须拿吴王刘濞开刀。”御史大夫晁错顷刻跪伏在地,坚定地说道。

    “这不是逼着诸侯王反吗?”皇帝刘启为难地说道。

    “趁着如今朝廷的力量还可以压制那些诸侯国,必须尽快推行削藩,不可一拖再拖,否则坐视诸侯王坐大,朝廷日后危矣。拿吴王刘濞开刀,成功后其他的诸侯王将一鼓而下,束手待削。”

    “兹事体大,关涉国家根本,待明日朝堂之上文武大臣商议之后再做决定,爱卿退下吧,容朕静一静。”

    “微臣告退。”晁错于是退下,径自回府了。

    回府之后,晁错考虑到明日朝堂之上要议论削藩之事,于是连忙开始动笔写《削藩疏》,要在明日的朝堂之上率先呈上。

    正在晁错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地写着《削藩疏》的时候,晁错年近古稀之龄的父亲晁则走进了书房。

    年迈的晁则走到桌案前的时候,看到了“削藩”两个字,顿时大吃一惊。

    此时,晁错才意识到父亲在桌案前。

    年迈的晁则一脸严肃,一把夺下了儿子晁错手中的笔,狠狠地扔在了地上。

    “儿啊,你糊涂啊,你怎么可以向陛下上奏削藩?”

    “父亲,居庙堂,为臣子,食君之禄,则当分君之忧。眼下若是不尽快削藩,将来必定为祸不浅。”看到年迈的父亲这般情形,晁错解释道。

    “削藩之事,何其重大,稍有差池,不仅会给我们晁家带来杀身之祸,更会扰乱天下的啊。儿子,你明白吗?”晁则苦口婆心地说道。

    “儿子明白这其中的利害,为今之计,儿子只能考虑君臣大义和天下安危,顾不得那么多了。”晁错顿时跪在了年迈的父亲面前,静静地说道。

    听完了儿子的所说,晁则明白儿子晁错是铁了心要向陛下上奏削藩之议。于是,晁则深深地叹了口气,无可奈何地走出了书房。

    晁错跪伏在地,流下了泪水。

    当天深夜,年迈的晁则想到儿子终将会给晁家带来杀身之祸,于是选择了上吊自尽。

    第二天一早,晁错拿着《削藩疏》,正要准备去上早朝,忽然平日伺候父亲的女仆急急忙忙地跑到自己的面前,用手指着父亲房间的方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老......老......”

    意识到父亲出事的晁错,迅速飞奔到父亲的房间。眼前的景象令晁错悲痛欲绝、痛苦万分,《削藩疏》不禁从手中滑落在地。

    过了一会儿,晁错缓缓地弯下身捡起了《削藩疏》,吩咐家中的仆人们先行收拾父亲的遗体,等到自己上朝回来之后再行处理。

    此时,手中拿着《削藩疏》,流着痛苦的泪水的晁错,缓缓地走出了父亲的房间,上朝去了。

    朝堂之上,晁错率先呈上了《削藩疏》,皇帝刘启浏览后,令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商议对于削藩的看法。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随即开始议论起来,除了窦婴之外,其他所有的大臣都同意削藩。话说这个窦婴,乃是太后窦漪房的侄子,官居詹事,为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

    因此,窦婴结怨于晁错。

    其他的文武百官之所以都赞成削藩,一是因为他们都清楚若是坐视诸侯王一天天壮大,日后必成祸患;二是因为晁错力主削藩,而晁错是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并且又是帝师,威望如日中天,皇帝又很倚重,他们也只是顺水推舟。

    经过了朝堂之上的讨论,皇帝刘启下定决心,采取措施削藩。

    不久,便下达了“削藩令”,首先拿吴国开刀,削夺吴国的重郡会稽郡和豫章郡。

    吴王刘濞总共才有三个郡的封地,这次朝廷一下削夺了两个郡,并且是富饶多产的会稽郡和豫章郡这两个郡。

    吴王刘濞面对着如此的严峻形势,岂肯束手就擒、坐以待毙。

    当得知朝廷要对他进行削藩的时候,吴王刘濞便派遣出了多路秘密使者,前往勾结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这六个藩王。

    使者们几乎是以相同的言语对于六个藩王进行威逼利诱,其大概意思就是若是不举兵响应吴王,一旦吴国被灭,朝廷就会马不停蹄地对于他们动手;若是响应吴王,一同举兵,则推翻朝廷,夺取天下大有希望。

    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这六个藩王全部是和吴王刘濞一个货色的皇室宗亲,平日里违反朝廷禁令和制度的事情可没少干一件,又都是贪婪无比,个个觊觎帝位。

    可真是臭味相投,包括吴王刘濞在内的七个藩王一拍即合,相约一同举兵,西进长安、夺取天下。

    就在皇帝刘启下达“削藩令”半个月之后,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共计七个藩王打着“杀晁错、除小人、清君侧”的幌子,共同举兵,叛军数量合计超过50万,以吴楚两国为最,吴国叛军大约15万,楚国叛军大约10万,真是贼势滔天。

    顿时,天下大乱,朝廷震悚,皇帝刘启预料过吴国可能不甘于束手被削藩,从而会反叛,但是皇帝万万没有想到这七个藩王竟然会同时举兵反叛。

    面对着大汉立国40多年来最大、最严重的藩王叛乱,皇帝刘启便开始绞尽脑汁地思考该如何来应对如此重大的危机。

    想着想着,皇帝刘启突然想到了父皇临终之前的嘱托,国家一旦遇有急事,攘外安内,周亚夫可堪大任。

    想到这里,皇帝刘启眼前一亮,迅速命令太监传周亚夫进宫面圣。

    周亚夫来到了皇帝刘启面前后,皇帝刘启迫不及待地询问道:

    “如今吴楚七国叛乱,汉室江山,危在旦夕,爱卿可有平叛乱、安天下之策?”

    “陛下信得过微臣的能力吗?”周亚夫面色庄重,不慌不忙地回应道。

    皇帝刘启考虑到先皇英明,断然不会识错人。

    “朕信得过爱卿。”

    “请陛下任命微臣为太尉,总制天下兵马,围剿七国叛军。”周亚夫跪伏在地,字字铿锵地说道。

    “这点朕可以答应爱卿,不知爱卿有何良策,可以破敌制胜?”

    “吴楚叛军,剽悍勇猛,战力惊人。倘若朝廷大军与其正面决战于平原,断然难以击败叛军。微臣需要陛下降旨梁王殿下,命令他率领梁国的军队坚守城池、坚决抵御,以拖延时日、屏藩关中,微臣亲自统率大军截断叛军粮道,乘其断粮再行围剿,然后叛军可平、天下可安,此指日可待也。”

    皇帝刘启一听,顿时觉得先皇果然没有识错人,周亚夫才能杰出,满腹韬略,实为大将之才。

    皇帝刘启于是封周亚夫为太尉,总制天下兵马;并且降旨同胞弟弟梁王刘武,命令他坚决抵御叛军,绝不可以令叛军进入关中。

    随后,又启用了栾布、郦寄、窦婴等人为将军,听从太尉周亚夫的调遣。

    于是太尉周亚夫派遣栾布领军8万进攻齐地的叛军,派遣郦寄领军5万进攻赵地的叛军,派遣窦婴屯兵10万于荥阳一带,以为策应。

    太尉周亚夫亲自率领15万大军东出武关,向东进发。

    但是,一日接着一日过去了,吴楚叛军的进攻态势越来越猛烈,丝毫没有被削弱的迹象。

    如此局面令皇帝刘启感到惴惴不安。

    正在这个时候,窦婴将颇有智谋的袁盎举荐给了皇帝刘启。

    “陛下,如今吴楚叛军攻势锐利,为今之计,必须要诛杀晁错,令叛军的借口消失;任命微臣为太常,负责前去与吴楚叛军议和。”

    “是不是晁错上《削藩疏》那日,窦婴在朝堂之上结怨于晁错,如今便举荐你前来建议朕杀掉晁错,你们二人好大的胆子,如今国家大乱未平,尔等却乘机泄个人私怨。”皇帝刘启雷霆大怒,严厉斥责道。

    望着皇帝刘启愤怒的容色,袁盎跪伏在地。

    “望陛下明察,绝不是窦婴将军与微臣合谋要致御史大夫晁错于死地以泄私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叛军动武的借口消失,为朝廷争取政治优势,派遣微臣前去议和乃是麻痹叛军,拖延时日,为太尉用兵争取时间。”解释道。

    听了袁盎的解释,皇帝刘启的怒气才得以减少。

    随后,太监禀告皇帝御史大夫晁错求见陛下。皇帝刘启于是宣见晁错。

    此时的晁错,步履坚定地走进大殿,随即便向皇帝行礼。

    “爱卿前来见朕,所为何事?”

    “请陛下斩杀微臣,派遣使臣与叛军议和。多拖延一日,朝廷便多一分胜算。”

    听到这些话的皇帝刘启和袁盎,目瞪口呆,惊诧万分。

    过了一会儿,皇帝刘启才反应过来。

    “但是您毕竟是朕的老师,朕不忍心杀你。”说罢,皇帝的双眼湿润了。

    “杀我晁错一人,利于朝廷平定叛乱,汉室复安,微臣虽死无憾。自从向陛下建议削藩的那一日起,对这一天的来临微臣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望陛下恩准。”说罢,晁错跪伏在地。

    皇帝刘启亲自扶起了老师晁错。

    “老师起来吧。”伤心地说道。

    在一旁的袁盎,看到这一幕,热泪盈眶。

    “晁大人,实不相瞒,方才在下向陛下进言之事,正是此事。晁大人深明大义,以天下为重,令在下敬佩。”说罢,拜了晁错一拜。

    “袁大人谬赞了,大家都是为朝廷,为天下。”

    晁错望着皇帝,这个自己的学生。

    “陛下,不要犹豫了。”缓缓地说道。

    皇帝刘启流下了悲痛的泪水。

    第二日,为国为民的御史大夫晁错被腰斩于东市。

    随后,皇帝刘启封袁盎为太常,率领朝廷使团前去与吴楚叛军议和,以麻痹叛军、拖延时日,为朝廷平定叛乱争取时日。

    这个时候,梁王刘武率领着梁国剩余的大约5万军队正在与吴楚叛军艰苦鏖战于睢阳。

    在吴楚叛军的猛烈进攻之下,梁国除了都城睢阳,其它的城池全部陷落,就连以“金城汤池”著称的军事重镇棘壁都陷落于叛军之手。

    趁着吴楚叛军在睢阳与梁国军队鏖战,周亚夫看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亲自统率朝廷大军采取迂回战术、全速推进,迅速截断了吴楚叛军的粮道。

    吴楚叛军得知粮道已经被朝廷大军截断,顿时全军惊恐,骚乱不已。

    不久,太尉周亚夫率领朝廷大军全力围剿七国的叛军。此时的吴王刘濞,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于是便带领少量人马向东逃窜,结果东越王把吴王刘濞的人头割下传送京师长安。

    太尉周亚夫指挥大军,没过多久,楚王刘戊兵败自杀,赵王刘遂自杀而死,济南王刘辟光兵败被杀,淄川王刘贤兵败被杀,胶西王刘昂自杀而死,胶东王刘雄渠兵败被杀。至此,太尉周亚夫指挥朝廷大军全面平定了叛乱,拯救了汉室江山。

    从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共计七个藩王打着“杀晁错、除小人、清君侧”的幌子,共同举兵的那天算起,到太尉周亚夫统率朝廷大军全面肃清七国之乱,仅仅只用了三个月时间。

    随后,皇帝刘启龙颜大悦,对于所有参与平叛的人员,上至太尉周亚夫、下至普通士卒,一律进行封赏。当然,周亚夫居功至伟,功勋第一。

    当然,皇帝刘启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大力推行削藩措施。除了楚国之外,其它参与叛乱的诸侯国全部被设置成为了直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并且对于其他没有参与叛乱的诸侯王采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

    这个时候,分布于大汉境内的天鹰士向中行说报告了汉朝太尉周亚夫已经领军全面肃清了七国之乱,吴王刘濞的首级已经传送京师长安。

    得知这一重磅消息的中行说,气得差点没昏死过去。慢慢缓过来的中行说心想原本以为以吴王刘濞以及其他几个诸侯王的实力,起码也可以与朝廷相持个三年两载,没有想到仅仅三个月就被全面荡平,真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吴王刘濞真是太无能了。

    想到这里,中行说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果然是不怕对手狠,只怕队友蠢。

    此时,中行说突然意识到这个时候原本用来南下的30万匈奴大军方才集结好,还未开拔南下,于是中行说火速将这一重磅消息禀告军臣单于。

    得知这一消息的军臣单于,仰天长叹,南下之事遂罢。

    欲知后事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