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西域之天梦灵图 > 第三十四章 暗流涌动:大月氏历经内乱

第三十四章 暗流涌动:大月氏历经内乱

    张骞四人在将军其格的护送下,过了些时日,便成功抵达了位于妫水以北的月氏国王庭——望水城。

    且说这望水城,南望妫水,水草丰茂,人口密集,真真是个好地方,简直就是个“塞外江南”。

    于是,将军其格首先进入王宫面见了月氏的国王。张骞等人则在外等候。此时,月氏国的国王竟然是一位女王。她就是当年率领月氏国遗民西迁的诸法莲。当年,年轻的诸法莲才和月氏王修昂结婚不久,没有想到老上单于会来进攻他们,修昂带兵抵抗,为妻子诸法莲带领遗民西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之后,月氏国遗民就把诸法莲拥立为月氏国的女王。

    此时的诸法莲,历经了岁月的洗礼,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年轻貌美的少女了,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一位老妇女了。回想起34年前的那一幕,她至今心有余悸,心爱的丈夫修昂永远地离开了她。而她,要为月氏国的遗民支撑起一片可以生存的天空。

    “康居国将军其格,在此参见女王。”其格将军有礼地说道。

    “请起身,将军此来,不知所为何事?”女王诸法莲问道。

    “回禀女王陛下,我王派末将,一路护送大汉使者张骞南下前来月氏国,如今已经到了王宫前。”

    “大汉使者!”女王诸法莲惊诧万分地说道。

    对于“大汉”这个字眼,女王诸法莲自然再熟悉不过了。在几十年前,月氏国还在祁连山下,河西走廊的时候,就紧紧靠着大汉的陇西地区,那时候,他们骑马向东不久,就可以看得见长城。

    “真是大汉使者?”女王诸法莲将信将疑地问道。

    “确是大汉使者,大宛王派人将他们送到我们康居国,我王又派遣末将一路专程护送,这才到了王庭这里。”将军其格认真地说道。

    听到这里的女王诸法莲,不免产生了疑惑,大汉使者来到这儿想要干什么?

    随后,将军其格,辞别了女王诸法莲,带领队伍返回康居国复命去了。

    女王诸法莲并没有立即接见张骞,而是先把他们安置到了驿馆之中先行休息,待到第二日,再行接见。

    这一夜,女王彻夜未眠,大汉使者是如何到达了这儿?又是要来干什么?一团疑问紧紧萦绕心头。

    想到这里,女王让人把将军赫里斯找来,吩咐明日的接待事宜。这个赫里斯,就是当年月氏国将军虎克的儿子,与他父亲一样,为人忠心耿耿,效忠王室,不在话下。

    与此同时,驿馆之中,张骞他们也是彻夜未眠。他们十分兴奋,激动不已的心情已经使得他们难以入眠。已经经历了千难万险,他们终于抵达了月氏国。

    “使君,我们已经到达了月氏国。这真是令人不敢相信啊。”堂邑父说道。

    “是啊,从离开长安,出使以来,已经过去了超过十年了。这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多少的艰难险阻啊!”张骞不无感慨地说道。

    “太好了,我们就要完成使命了。”阿其那莲抱着小张棉说道。

    这是他们的出使目的地,想到不久就可以完成出使使命的他们,沉浸在了美好的憧憬之中。

    第二日清晨,张骞穿戴干净、整齐,将与自己一路走来的节杖擦拭了一遍又一遍。随后,张骞让妻儿在驿馆之中好好等待,自己则和堂邑父去王宫朝见。

    只见王宫门前,卫岗林立,气势森严,令人生畏;王宫之内,礼仪人员、卫士有序站立,旗帜飘扬,猎猎作响。

    大殿之上,朝臣分班站立,次序井然。王座之上,女王诸法莲端坐如钟,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是双眼炯炯有神。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练的女性政治家的形象,令张骞印象深刻。

    “大汉使者张骞,谨奉大汉皇帝之命出使贵国,现参见女王。”张骞大声、严肃地说道。

    此时的朝臣们,顿时炸开了锅。

    “他竟然是大汉来的。”

    “他是怎么到这里的?”

    “他来这儿干什么?”

    朝臣们私下三言两语地议论了起来。

    女王诸法莲见此情状,有意咳了咳,朝臣们这才停止了私下的议论。

    “使者既然声称自己是大汉使者,你是如何来到这儿的?又有何凭证?”女王诸法莲严肃,审慎地问道。

    “回禀女王,从大汉长安出发,出陇西,过草原,抵达车师国,经焉耆国,沿着塔里木河向西,到达疏勒,跨越葱岭,经大宛,过康居,方才到了此地。”说罢,举起了手中的节杖。

    女王诸法莲和众多的朝臣们一听顿时惊叹不已,这时候的他们,便不再怀疑张骞的来处了。因为他所说的地名、路线没有问题。想着当年从祁连山下西迁的时候,他们也曾经路过车师国的,只是没有进入过交河城罢了。

    女王诸法莲于是乎转变了语气。

    “那么贵使前来,不知是奉了大汉皇帝什么旨意?不远万里前来,不知所为何事?”女王诸法莲友善地问道。

    “回禀女王,此次奉大汉皇帝之命令,出使贵国,是想与贵国结盟,夹击匈奴,以断匈奴右臂。”张骞大声认真地说道。

    此时的朝臣们一听,更加是炸开了锅。就连将军赫里斯也睁大了眼睛。

    “啊,夹击匈奴。”

    “汉朝想与我们结盟。”

    “他来我们这儿就是这个目的啊。”

    朝臣们更加是三三两两地议论了起来。

    女王诸法莲一听,更加感受到事情重大,不由得心中一惊。但是,身为女王的她,表面上还得装作镇静。

    “这样吧,贵使先回驿馆,明日再行商谈。”女王诸法莲说道。

    听到这句话,张骞不免心中起了疑惑,为什么女王突然让他回驿馆了。

    退朝之后,女王诸法莲召见了赫里斯。

    “没有想到这个大汉使者前来,竟是为了这个目的。”赫里斯说道。

    “是啊,昨晚我一夜未眠,就是心中觉得隐隐不安。”

    原来,自从月氏在河西走廊被匈奴打击,不得已西迁以来,遗民之中就分成了两个派别。主战派和主和派。主战派认为一定要向匈奴复仇,从而回到故国所在地区——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主和派认为匈奴过于强大,不建议找匈奴复仇,那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当前,月氏国内,主和派勉强占据了上风。女王诸法莲和将军赫里斯就是主和派的代表。

    就在张骞在大殿之上说出了出使目的后,朝臣之中一个人的嘴角不觉露出了微笑。此人便是将军魁达,他是月氏国的将军,手中握有较大的兵权,在月氏国之中,实力不容小觑。而将军魁达,便是主战派的第一号代表人物,身边聚拢着一批的好战分子。

    张骞和堂邑父回到了驿馆。

    “怎么样?”阿其那莲急迫地问道。

    “这个女王,先叫我们回来了,说什么再行商量。”堂邑父抢先说道。

    此时,张骞似乎隐隐感觉到了,此次的使命能否完成,还有待观察。

    就在张骞思索着的时候,将军魁达找来了,并且还命人带着许多礼物前来。

    “请问阁下是?”张骞疑惑地问道。

    “贵使可能先前在大殿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我。我是月氏国将军魁达。”魁达微笑着说道。

    “哦,失礼失礼,不知将军前来,可是女王要召见我们?”张骞急忙说道。

    “不是,不是。先前在大殿之上,听说了贵使奉大汉皇帝之命前来,意欲联合我们月氏,夹击匈奴,我深表认同。”将军魁达笑着说道。

    张骞他们一听将军魁达如此说,十分高兴,喜不自胜。

    在驿馆之中,畅聊许久之后,将军魁达才告辞了。

    第二天,女王诸法莲再次召见张骞,张骞在堂邑父的陪同下,进入王宫大殿。

    “昨日贵使言及结盟夹击匈奴一事,经过慎重考虑,我月氏国不想结盟,也不会与你大汉夹击匈奴。”女王诸法莲认真说道。

    这一声回答,犹如是晴天霹雳,张骞顿时睁大了眼睛。

    “可......可是女王,匈奴占了你们月氏国的故土啊。”张骞进言道。

    “这个我们当然知道。”女王诸法莲平静地说道。

    “匈奴曾经把月氏王的头颅割下,让工匠按照头颅模型做成了喝酒的器皿,”

    “这个我们也知道。”女王诸法莲心平气和地说道。

    “如今,西域的各个小国,无不被匈奴欺压、盘剥,你们就不想着打倒匈奴吗?”张骞说道。

    “月氏国现在能有一块土地,着实不易,不想再起兵戈。”女王诸法莲语重心长地说道。

    于是,女王诸法莲派人把张骞二人送回驿馆。

    朝堂之上的将军魁达,显得愤愤不平。

    之后几天,张骞每天都进王宫面见女王诸法莲,进行说服,但是都无功而返,女王诸法莲不为所动。

    “够了,不要再说了。”女王诸法莲怒气冲冲地说道。

    张骞返回驿馆,失望地坐在驿馆之中,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将军魁达找来了。

    “请问贵使之后有何打算?”

    “既然女王不愿结盟夹击匈奴,我也只能返回大汉了。”张骞失落地说。

    “贵使不怕大汉皇帝见怪?”

    “那也没有办法。”

    “我倒是有办法,不知贵使是否愿意?”

    “你有办法!什么办法?”张骞两眼一亮,激动地问。

    “如今月氏国,主战派和主和派势同水火,为今之计,只得杀女王,夺月氏,之后,我带兵东进,与大汉夹击匈奴,之后,以陇西长城为界限,以内是大汉,以外是月氏。”魁达野心勃勃地说。

    听了这番话的张骞,惊得目瞪口呆。

    “不知贵使意下如何?”

    “那你打算怎么做?”缓过神的张骞问道。

    “我已经暗中进行军事准备,十五日后,会谎称西方安息国派兵进攻我们月氏国,早些时候,我就会重病在家。到时候,女王只能派遣赫里斯带领大军西进抵抗。之后,我带领掌握的军队入王庭,杀女王,接管王庭军队,之后再消灭赫里斯,全面夺下月氏国。”

    “果然是好主意。”张骞说道。

    “贵使既然同意了,那么我们就这样干。”魁达高兴地说。

    第二日,张骞进王宫辞别女王诸法莲,准备返回大汉。女王诸法莲允准了。

    望水城门外,张骞四人牵着马匹,驮载着行李。将军魁达亲自前来送别张骞。

    十几天后,军情急报到达望水城,安息国派兵进攻了。鉴于将军魁达前两日就已经重病在家了,月氏国能征善战之将领,本来就不多,这时候,只能派遣将军赫里斯带领大军西去抵抗了。

    从探子处得知了赫里斯领兵已经走了的将军魁达,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早已经蓄势待发的他,于是迅速从病床上跳下来,穿上了戎装,佩戴上宝剑。随后,带领执掌的大军向王庭扑来。

    可是,到达王庭,却扑了空。随即,女王在将军赫里斯的重重保护下,出现在了将军魁达的军前。

    “魁达,你狼子野心,居然想着杀害女王,夺取月氏。”赫里斯怒喝道。

    “你......你不是带领大军西去了吗?”魁达吃惊地问道。

    “幸亏大汉使者张骞向女王告知了你的阴谋,否则,差点儿就让你得逞。”

    只见这时候,张骞从女王身后站了出来。

    “张骞,你这个小人,枉我如此看重你!”魁达怒不可遏地说。

    “大汉是需要月氏国的结盟,但是大汉更需要的是堂堂正正的盟友,而不是阴谋百出的贼子。”张骞义正词严地说道。

    “就算你们早已知道了,又能如何?如今,我们双方可谓是实力不相上下,谁胜谁负,犹未可知。”魁达轻蔑地说道。

    于是,魁达率先指挥大军攻杀过去,双方军队于是在望水城激战,干戈之声不绝于耳,血流不止,一个又一个士兵倒下了。双方死伤,都比较严重。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的时候,一路大军忽然从魁达大军身后杀来。

    为首的将领,正是康居国的将军其格。原来,张骞从望水城门告别魁达之后,便秘密派遣堂邑父,日夜兼程,赶赴康居国,请求派兵援助月氏国。康居王色目伊于是命令将军其格带领一万大军援助。

    将军魁达的叛军,在前后夹击之中,彻底溃败了,魁达则被乱箭射死。

    女王诸法莲于是命令将军赫里斯清扫战场,并且隆重犒赏康居国援军。

    在王宫之中,宴席之上,女王诸法莲和张骞各自落座。

    “若无贵使的告知,月氏国险遭大难。”女王诸法莲感激地说道。

    “这是应该的。”张骞有礼地回答。

    “其实,我比月氏国之中的任何人都更想东进复仇,我比谁都深爱我的丈夫修昂。但是,我毕竟不能为了自己活,我要考虑到大多数月氏国人的意愿。虽然少数人想着复仇,但是他们多数人已经习惯了这个安定的生活,不想也不敢向匈奴复仇。”女王诸法莲语重心长地说道。

    “这个,我已经理解。此次魁达阴谋叛乱,便是和战两派矛盾激化的结果。”张骞理解地说。

    “贵使真是洞若观火,确实如此啊。当年月氏国被迫从祁连山下西迁到依列水,没有想到乌孙的进攻。于是再次被迫西迁,在这里把大夏国赶到了妫水以南,我们才在这儿有了立足之地啊。”女王诸法莲感慨地说道。

    “这么说,南边还有大夏国。”张骞惊喜地说。

    “是的,贵使若是想去,月氏愿意派人护送贵使前往。”

    “如此甚好,有劳女王了。”

    又经过了些时日,这期间,张骞他们在月氏充分地了解了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周边有哪些个国家等多种多样的信息之后,便辞别了女王诸法莲,从月氏国王庭——望水城出发了。

    临行之前,为表达对于张骞的感激,女王诸法莲将月亮状的月氏王室徽章送给了张骞。

    欲知后事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