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西域之天梦灵图 > 第四十二章 人间奇迹:大汉使者返长安

第四十二章 人间奇迹:大汉使者返长安

    且说张骞四人从祁连山区羌人的地盘逃出后,便快马奔向陇西长城沿线。

    临近中午时分,远远的地平线处,露出了一条连绵的建筑。

    “是长城,快看,是长城。”张骞大叫着说道,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真的是长城,使君,我们终于到长城了。”堂邑父激动地说道。

    “这就是长城,好壮观啊,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阿其那莲惊叹着说道。

    于是他们更是快马加鞭,向关口城门赶去。

    此时,站立于长城关口城门之处站岗执勤的边关将士,远远望见有两匹快马向城门处奔来。于是连忙报告当值守将。

    守将来到城墙之上,看见两匹快马渐渐奔到城下,一共是三个大人和一个孩子。于是,便问道:

    “你们是谁?来到这里干什么?”

    “我是大汉使者张骞。”张骞大声说道。

    “张骞,我怎么没有听过。”守将疑惑地说道。

    也难怪守将不知道,自从张骞从长安城离开,一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边关的驻防将士都已经更换了几茬了。

    “那你有什么凭证?”守将大声问道。

    于是,张骞立刻拿出了当年皇帝刘彻亲自交给他的节杖。

    “这就是十三年前,也就是建元二年皇帝陛下亲自交给我的节杖,这是出使的凭证,请看。”张骞大声、严肃地说道。

    守将一下惊到了,他可以准确地说出建元二年的年份。随后,赶紧走下城墙,带领一队将士,打开了城门,走上前去。

    “请看。”张骞递过节杖,认真地说道。

    守将一看,确实是朝廷派遣使者所使用的节杖,虽然牛尾毛早已经脱落完了,但是这就是朝廷的节杖。于是,开口道。

    “使节从何处归来?”守将问道。

    “我在建元二年,奉了皇帝陛下的旨意出使月氏国,如今已经过去了十三年,方才历经千难万险,得以归来。”张骞感慨地说道。

    看着一路风尘仆仆,面容憔悴、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张骞四人,守将说道:

    “请使节先行进入关口。”守将有礼地说道。

    随后,守将安排了饭菜,先行招待了张骞他们,一看就知道他们一行人已经好久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了。同时,守将派出将士,飞马传报长安、上奏朝廷,就说大汉使者张骞已经入关,不久就可以抵达长安,面见陛下。

    这天,朝廷之内,未央宫大殿之上,皇帝刘彻正在与文武大臣商讨进一步打击匈奴的相关战略,只见边关将士紧急入宫报告。

    “启禀陛下,大汉使者张骞已经在陇西入关长城,不久就可以抵达长安,面见陛下。”报告的将士大声说道。

    “什么?你刚刚说什么?再说一遍。”刘彻不敢相信地说道。

    “启禀陛下,大汉使者张骞已经在陇西入关长城,不久就可以抵达长安,面见陛下。”将士重复道。

    “这是真的吗?”刘彻激动地说道。

    “启禀陛下,千真万确。”将士肯定地说道。

    “张骞回来了,他回来了,哈哈,他回来了。”皇帝刘彻顿时从御座起身,大笑着说道。

    “张骞竟然回来了。”

    “他可是建元二年出发的。”

    “这一算,差不多都有十三四年了吧。”

    “这简直令人不敢相信啊。”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他竟然可以回来,这可真是奇迹呀。”

    大殿之上,满朝文武大臣三三两两地议论起来了。

    “这真是天大的喜事,你传来喜报,赏,重重有赏。”刘彻兴奋地说道。

    “谢陛下隆恩。”将士高兴地说道。

    于是赏赐了将士,命他退下休息。

    “这已经十几年了,朕还以为他已经死在了出使的路途之上了,没有想到,现在奇迹般地回来了,真是太好了。”刘彻自言自语地说道。

    “启禀陛下,如今使者张骞历经十几年安然归来,我们要在长安城热烈地欢迎他的归来。”卫青出列进言道。

    “没错,没错,卫青你说得很好,就这么办。”刘彻高兴地说道。

    于是,皇帝刘彻吩咐有司官员准备欢迎仪式,自己那天要亲自到长安城门外迎接张骞,当年是自己在那儿送他离开,自己也要在那儿迎他回来。

    边关守将安排了马车人员,一路护送张骞他们向大汉帝都——长安城赶去。

    路程之上,张骞打开了车驾的帘幕,望着路旁两边的山川田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美好,自己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使君,现在我们真的回来了,是不是都不敢相信啊?”堂邑父笑着说道。

    “谁说不是呢,简直就是不敢相信啊。我们还可以活着回到大汉,再次进入长安。”张骞感慨万分地说道。

    “阿爹,阿爹,长安城是什么样子的?”小张棉好奇地问道。

    “孩子,长安城是大汉的都城,十分庞大的城池,可以说是这个天地之间最大的城池,繁华无比。”张骞自豪地说道。

    “那么,比我们去过的贵山城、蓝市城这些城市还要大吗?”小张棉稚嫩地说道。

    “这个是当然的,与这些城市相比较,长安城可是大太多了。”张骞笑着说道,抚摸着小张棉的头。

    “哇,那得多大呀?”小张棉惊奇地说道。

    “等我们到了,阿爹带你好好逛一逛,你就知道了。”张骞说道。

    “好的,好的,太好了。”小张棉欣喜地说道。

    “我也是第一次来到汉地,这个长安城,我也要好好看一看。”阿其那莲笑着说道。

    “好的,你们一定要好好看一看长安城。”张骞笑着说道。

    经过了些时日的赶路,他们终于抵达了长安城的西门外,这是他们曾经跪别皇帝刘彻,受命出使月氏的地方。

    张骞走出车驾,望着眼前的一切:长安城里面来的人山人海的群众,他们都在观望着;还有随风飘扬的各色彩旗旗帜,肃立维持秩序的卫兵、一大批站立等待的大臣,还有,就是在中间位置的皇帝刘彻。

    此时,张骞拿着节杖,立刻冲向前去,飞快地跑到皇帝刘彻面前,一下子就跪在了皇帝刘彻的面前。

    “陛下,微臣回来了。”张骞热泪盈眶地说道。

    “张骞,快起来,快起来。”刘彻高兴地说道。

    “陛下,当初您交给我这个节杖,如今,我把这奉还给您。”张骞诚恳地说道。

    “好,不愧是我们大汉使者。”刘彻高兴地回答道。

    “陛下,我们回宫慢慢再聊。”卫青说道。

    “好。”

    望着眼前这个年龄比自己小的充满英武之气的将军,张骞问道:

    “请问这是......”

    “哦,张骞,这可是我们大汉的福将——卫青,已经带着我们大汉的的军队打了几个大胜仗了,我们还夺回了被匈奴占领了七八十年的河南地。”刘彻一脸自豪地说。

    “卫将军好。”张骞有礼地说道。

    “使者好。”卫青笑着回答。

    于是,他们一应人等回到了皇宫里面。

    皇宫之内,有司部门早已经安排好了欢庆的宴席,只等他们入席举行宴会了。

    “张骞,你在建元二年出使月氏国,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十三年了,你能够安然返回,这是天大的喜事,朕别提有多高兴了。”刘彻高兴着大声说道。

    “陛下,微臣有愧。此次出使月氏国,没有能够完成陛下交代给我的出使使命”张骞顿时起身离席,扑通一声跪下说道。

    此时,刘彻和宴会之上的文武大臣们顿时一惊,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此时的刘彻缓缓起身,离开坐席走到张骞面前。亲自扶起了张骞说道:

    “无妨,就算月氏国不和我们大汉结盟,也没有关系。我们大汉也一定可以击败匈奴的。眼下,大汉与匈奴的战略态势正在发生改变,我们大汉将会越来越主动。你可以顺利返回大汉,这就是天大的喜事,就是大功一件。”刘彻大声说道。

    望着眼前的皇帝刘彻对于自己的理解,张骞泪流满面。

    “使者张骞,自从建元二年出使,如今返回大汉,历经千辛万苦,大有功于朝廷,特拜为太中大夫。”刘彻宣旨道。

    此时的张骞,更加是泪流满面,原本认为自己这趟出使没有完成出使使命,皇帝不追究自己就已经是万幸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还被皇帝晋升为太中大夫。

    “哦,今天太开心了,还没有注意到那两位是......”刘彻问道。

    “回禀陛下,那是微臣的妻儿。”张骞回禀道。

    “好啊。”刘彻高兴地说道。

    “快,赶紧来拜见陛下。”张骞对妻儿说道。

    宴席之上,刘彻十分开心,重重赏赐了堂邑父、以及张骞的妻儿。堂邑父拜为奉使君。

    接下来,一连数日,刘彻每天都会召见张骞,向他了解西域的情况。张骞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自己在西域的所见所闻尽数报告了皇帝刘彻,路程之中经过了哪些国家,到过哪些城市,风土人情,礼仪习惯,自然的山川地貌环境,自然物产葡萄、核桃,巴旦木等等,还有大宛国的汗血宝马等等。

    刘彻认真倾听,大开眼界,更加对于西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惊叹道:

    “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若是可以与大汉相连通,该多好啊。”刘彻静静地说道,头脑中想起了太庙之中,竹简之上的那二十个字:真龙是汉家,汉家是真龙。必通西域地,国运方昌隆。

    此时的张骞,仔细地查看着刘彻的面容,与自己在楼兰国见到五星连珠时候头脑中出现的那个帝王的面庞明显不一样。因为自己也没有搞懂青铜大鼎之上铭文里卦辞的玄机,加之就是当年的占卜者太卜师洛都没有搞懂。所以自己也就没有贸然向皇帝陈述天机卦辞的事情。但是当时脑海之中那个帝王所站立的明明就是大汉的宫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心中不禁又起了疑问。

    “喂喂,张骞,想什么呢?”刘彻问道。

    “哦,陛下,没什么。”缓过神来的张骞连忙回应道。

    就在刘彻与张骞聊得正起劲的时候,只见宫人跌跌撞撞地来报:

    “陛下......陛下,太后病危,请陛下赶紧过去。”

    “什么?”刘彻吃惊道。

    于是,连忙赶去太后的寝宫。

    “母后,朕来了。”刘彻连忙走到病床前,一把攥住母亲的双手说道。

    “皇儿,你终于来了。”太后王娡虚弱地说道,咳了咳。

    “母后。”刘彻不禁双眼顿时湿润了。

    “皇儿,母后就要走了,母后不怕,我可以放心地走。母后相信,大汉在皇儿的治理下,一定会繁荣昌盛的。”太后王娡笑着说道。

    “母后不会有事的,不会有事的。”刘彻连忙说道。

    “生老病死,人的命,母后看得开的,皇儿。”

    “母后。”刘彻大哭道。

    “日后,大汉万里江山就要靠你了。太皇太后崩逝后,由于你登基没几年,你舅舅田鼢成为丞相,独揽大权,包括我的干政,也的确犯了不少错,希望皇儿你可以原谅。”太后王娡奄奄一息地说道。

    “好了,不说这些了,不说这些了。”刘彻流着泪说道。

    随后,太后王娡崩逝。

    之后,太后王娡的丧礼按时举办,与汉景帝刘启合葬“阳陵”。

    且说跪在死了的军臣单于面前的奇勇和中行说,没有想到军臣单于最后会说出这些话。

    就在二人痛哭流涕的时候,中行说大声叫道:

    “不好,于单。”

    此时的左谷蠡王奇勇才意识到他们派出的另一路兵马正在抓捕于单,并且会处死他的。

    “快,我们赶快去救他。”左谷蠡王奇勇大声说道。

    等到他们赶到,军士禀报大单于的儿子于单不在,已经悄悄逃走了。

    原来,就在军臣单于病重之际,他就吩咐儿子于单逃出匈奴吧,不要留在匈奴了,以免遭到杀身之祸。

    于是,左谷蠡王奇勇顺利继承了大单于之位,号称“伊稚斜单于”。

    此时,野心勃勃的他,正渴望树立军功,建立军事威望。于是挥师10万,进攻大汉代郡、雁门关一带。

    边关警情再次出现了。

    那么,作为大匈奴帝国的第四位单于——伊稚斜单于,成为了大匈奴帝国新的主宰者。在他的领导下,大匈奴帝国又将走向何方?大匈奴帝国与大汉帝国的斗争又将会怎样展开?他与大汉帝国最高统治者刘彻的巅峰对决又将在哪里上演?

    欲知后事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