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西域之天梦灵图 > 第四十一章 再建奇功:卫青收复河套地

第四十一章 再建奇功:卫青收复河套地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大汉宫墙之上,是皇帝刘彻和关内侯卫青。

    “卫青,依你看,在接下来大汉与匈奴的军事斗争之中,军事目标要选择哪里?”刘彻认真地问。

    “陛下心中早有主张,又何必问微臣。”卫青回禀道。

    噗嗤一声,刘彻突然笑了。

    “卫青啊卫青,朕怎么就没有发现你现在变得这么聪明了。”刘彻笑着说道。“好吧,咱们各自写到竹简上,对照一下。”

    “诺。”

    于是吩咐宫人将竹简和刊刀取来。刘彻和卫青各自在竹简上写下了个人认为的需要选择的下一个军事目标。

    二人一同拿出,却出奇的一致,两片竹简上都是清晰的“河套”二字。君臣二人不禁相顾而笑。

    “河套地区在秦汉之际天下大乱的时候,被匈奴强占,如今,是时候收回了。”刘彻目光锐利,坚定地说道。

    “确实如此,不收回河套地区,就无法解除匈奴对于我们关中地区的直接威胁,京师长安城也会暴露在匈奴的铁蹄之下。”卫青认真地说道。

    “你有信心吗?卫青”刘彻严肃地问道。

    “微臣万死不辞。”卫青顿时跪下,坚定地回答。

    于是,刘彻立刻扶起了卫青。

    自从龙城之战过后,中行说就密令天鹰士,搜集关于卫青的信息传回匈奴。这才知道卫青本是平阳公主府的马奴,而他的姐姐卫子夫,如今正是皇帝刘彻最宠爱的女人。

    中行说心想匈奴南下大事决不能被这个小小马奴影响了。

    于是,中行说命令位于长安城之中的天鹰士,安排一名必死之士行刺卫青。

    且说这日卫青从府里出来,行走在街道之上,恰巧长平公主的车驾迎面而来。卫青赶忙退至一边,与众多行人一样避让行礼。

    正在这时候,风吹起了车驾的帘幕,平阳公主偶然之间注意到了人群之中一人举起利剑,正要行刺卫青。于是,大喊:

    “卫青,小心!”

    卫青与刺客顿时打斗起来,人群一片慌乱。打斗之中,卫青左臂被划伤,最终擒住刺客。但是刺客已死,已经服毒了。

    平阳公主于是赶紧走下车驾,来到卫青面前。卫青赶忙行礼。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讲究这些。”平阳公主生气地说。

    “在卫青心中,公主永远是公主。”卫青认真地说。

    “这怎么流血了?”平阳公主焦急地说。

    “不碍事的,都是皮外伤。过不了两天就可以好了。”卫青宽慰地说道。

    “你下次出门,一定要带上卫士。”

    “谢谢公主关心,在下记得了,请公主以后出门也要注意安全。”卫青说道。

    于是,平阳公主派人到廷尉府报案处理,随后上车回府。卫青望着公主的车驾缓缓离去。望着旁边的死士,卫青隐隐感觉到这和匈奴脱不了干系。之后的日子,自己务必多加小心,还会有数不清的明枪暗箭。

    元朔二年,匈奴军臣单于提调精兵15万,挥师南下,大举入侵上谷郡、渔阳郡、辽西郡。烽火传警,边疆告急。

    匈奴在辽西郡,就攻破辽西郡,杀死了辽西太守。在渔阳郡,又打败了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众多。

    看了告急的边关谍报,刘彻雷霆大怒。抱起了摞着的谍报文书,重重摔在地上。其眼神之令人畏惧,从所未有。

    “有生之年,必灭匈奴,不死不休!”

    于是,紧急召开了御前会议。

    “匈奴是我大汉心腹之患,不除不足以安定社稷。此次,我们不但要打,还要把他们打痛。”刘彻口气坚定地说。

    “微臣赞成。”卫青首先出列说道。

    “微臣也赞成,愿意身先士卒,抗击匈奴。”将军李息坚定地说道。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一个个军事将领纷纷出列表态。

    于是,皇帝刘彻下令将军李息从代郡出击,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南地。

    卫青率领大军出师,苏建、张次公以校尉身份跟随卫青从军出征。

    卫青统领大军抵达了前线,驻扎在了河南地匈奴军前面。

    “将军,我们何时进攻?”苏建迫不及待地问道。

    “是的,将军。”张次公也说道。

    “时机未到。”卫青静静地说道。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苏建再次迫不及待地问道。

    于是,卫青叫二人上前,小声吩咐了起来。二人不禁面露喜色。

    只见接下来的日子里。驻扎在河南地匈奴军前的汉军只是紧守营寨,并无要上前与河南地匈奴守军决战的意思。

    “这个汉朝军队,到底在搞什么鬼?”白羊王气恼地说。

    “他们不会是在等待大军陆续抵达之后,再和我们决战吧?我看他们军营炊烟的数量,一天比一天多呀。”楼烦王猜测着说道。

    “不会吧。”

    “不可轻视呀,别忘了上次龙城的教训啊。”

    “嗨,那只是他们侥幸,汉朝军队绝非我们大匈奴铁骑的对手,别担心了。”

    “可......”

    “别可是了,我叫来一些歌姬给我们饮酒助兴。”

    就在白羊王和楼烦王左拥右抱,醉生梦死的时候,只听见大量的喊杀声从北而来。

    一时间,驻扎河南地的匈奴守军乱成一锅粥了。别说组织成有序的战斗序列了,光是互相踩死的,就有百多人。在汉军强大的攻势之下,河南地的匈奴守军溃不成军。死者不计其数,慌乱之景象更是前所未有,以为是神兵天降。在他们的认识里,汉军不正在南方的大营里面吗,怎么会从北面杀过来?

    原来,卫青不拘古法,活用兵法。命令极少量军士看顾大营,多多布置炊烟,以为疑兵之计。自己亲自统领大部分军队从西侧迂回,绕到了后方。

    卫青瞄准关键点——高阙,并且指挥大军攻占了。目的就是迅速切断驻扎于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与匈奴王庭的交通补给联系。

    完成之后,卫青亲率精锐骑兵,飞速南下,扑向河南地。就此,完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南北包围,前后夹击。

    卫青统领大军歼灭敌人数万人,俘虏数千人。另外,夺取了数百万牲畜。

    至此,大汉终于控制了河套地区这个战略要地。

    身着戎装,手持宝剑的卫青,望着这个河南地。

    “隔了七八十年,你终于回到大汉了。”卫青感慨地说道。

    攻占河南地的捷报迅速传到长安,上报皇帝刘彻。

    “他做到了,他做到了,他做到了......”刘彻激动万分,流着热泪说道。“从今以后,关中地区面临的直接来自于河南地的威胁终于解除了。”

    于是,刘彻下诏:

    卫青收复河南地,居功至伟,特赐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校尉苏建、张次公从军征战颇有战功,分别赐封为平陵侯、岸头侯。

    返回长安的卫青,立刻被刘彻召见。

    “卫青,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真是大汉的福将。”刘彻高兴地说道。

    “陛下,本次获胜,全赖陛下英明,将士用命,微臣不敢居功。”卫青谨慎地说道。

    “不用谦虚了,卫青。朕对于这一次的胜利真是太高兴了。”刘彻高兴地说道。

    “陛下,微臣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卫青小心翼翼地说。

    “没事,请讲,今天你说什么都可以的。”

    “汉军眼下虽然已经收回了河南地,毕竟根基不稳,还有可能被匈奴重新攻占的,所以要赶紧加固,修建相应城池,以及军事防御工事,方是要紧。”卫青认真地说。

    “你所言,确实不假。”刘彻认真地说道。

    于是,刘彻下令在河南地修筑朔方城,并且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两郡。同时,修复旧秦蒙恬所筑的一些个军事工事。

    不得不说,河南地也就是河套地区,对于西汉的战略意义,就类似于后世的“燕云十六州”对于北宋的战略意义。失去它,被别人威胁;得到它,就威胁别人!这道大门是关着还是开着,生活在帝都人民的感受可是完全不一样的,坐在皇位之上的刘彻的感受,更加是不一样的。

    仅此一战,足以成就卫青千古名将的赫赫威名。不过,身为帝国将星的他,还将创下更大的战绩。他的一生,总被成功紧包围,不知失败何滋味。

    当然,向朔方城的移民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建设边地,意义重大。不仅有向朔方城的移民,就是对于刘彻百年之后的安息地——茂陵,移民工作也是要开展的。说到底,那是自己的皇陵所在地,不能穷得叮当响,不然是会被别人耻笑了去。刘彻大笔一挥,诏书一下,凡财产在三百万以上的人家都要迁到茂陵。

    刘彻这边闻听了,大喜过望是自然的。那么,与之相对应,军臣单于可就被气得吐血了。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身为冒顿单于的嫡长孙,身为老上单于的嫡长子,就算自己的智能、功业永远不能和爷爷、老爹相提并论,也不至于被这么个马奴吊打成这般狗血模样啊!着实令人生气,真是越想越气,气得不行不行了。自己还有何面目到地下见爷爷、老爹,想到这里,吐血更加严重了,都昏了过去。

    此时,看到奄奄一息,即将不久于人世的军臣单于,身为师傅和心腹谋士的中行说却在心中打起了小算盘。想着现在匈奴刚刚战败,如今军臣单于有重病卧床,看样子也是撑不了多久了。要是让军臣单于的儿子于单继承大单于之位,年纪轻轻的他是很难掌控如此庞大的帝国的。到时候,还很有可能引发各方争夺大单于之位陷入内乱。那样,不但匈奴大乱,还有就是可能让大汉有机可乘,北伐匈奴。那样,自己灭亡汉朝的计划就要泡汤了。

    想到这里,中行说打定主意,不能让于单继承大单于之位。至于新的大单于人选,中行说已经有了主意。这个人就是军臣单于的弟弟,于单的叔父——左谷蠡王奇勇。

    中行说作为跟从过老上单于的老人,自然清楚当年老上单于对于奇勇的疼爱与巨大期望,所以他才在英哲和奇勇之间犹豫良久。军臣单于虽说继承大单于之位后,封了弟弟奇勇为左谷蠡王,恩宠有加;但是,每次出征都要带着奇勇,也就是对于奇勇明显的不放心,其实,大家在心里都清楚这一点。这些年,奇勇作为左谷蠡王,实力较大。如今,只有让他上台,才可以保证匈奴的稳定。只有匈奴稳定,才可以继续向汉朝进攻。匈奴这两年虽然经历了三次失败,但是毕竟主力尚存。

    于是,中行说便找到了左谷蠡王奇勇。

    “大王,如今大单于病危,眼下大匈奴就要仰仗大王您了。”中行说说道。

    “你作为大单于的师傅和心腹谋士,对我说这些话,不合适吧。”左谷蠡王奇勇谨慎地说。

    “我一心只为大匈奴,此心天地可鉴。”中行说跪下,发着誓说道。

    “先生您真愿意助我成就大业?”左谷蠡王奇勇扶起中行说说道。

    “肝脑涂地,在所不辞。”中行说坚定说道。

    “好。”

    二人商定之后,派遣两路兵马,一路去抓捕处死于单,一路兵围单于大帐。

    “你们来了,我等很久了。”军臣单于虚弱地说道。

    左谷蠡王奇勇和中行说大吃一惊,吓得目瞪口呆。

    “坐下吧,弟弟,师傅。”

    左谷蠡王奇勇和中行说小心翼翼坐下。

    “这个大单于之位,我原本就是要传给你的,我知道,当年父王是很喜欢你的,于单太小太稚嫩了,他无法掌控大匈奴。把单于之位传给你,我也可以放心地走了。师傅,你要好好辅佐弟弟。”军臣单于虚弱地说道。

    说完,就闭了双眼,撒手人寰了。

    此时是大汉元朔三年。

    “哥哥。”左谷蠡王奇勇大喊道。

    “大单于。”中行说大喊道。

    大帐之中,对着军臣单于,二人痛哭流涕。

    欲知后事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