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西域之天梦灵图 > 第四十六章 历史时刻:汉匈漠北大决战

第四十六章 历史时刻:汉匈漠北大决战

    到了元狩三年,皇帝刘彻下令“徙民实边”,说白了,也就是把部分人民迁徙到边境地区,加强边境地区的经济建设。一方面,供给百姓的衣食;另外一方面,分给百姓土地以及借给百姓耕牛等生产资料。还有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兴修水利,打通水脉。毕竟,有了水才有灵性。

    这项措施,显示出作为大汉帝国最高统治者的刘彻的高瞻远瞩。做好屯田积谷,才能止戈为武。军事以经济为基础,经济以军事为屏障。不仅要在军事上守得住,还要在经济上立得久,更要在思想上记得牢,此地永为汉天下,山河寸寸属中华!

    皇帝刘彻基于河西走廊的匈奴势力已经被彻底摧毁,经过审时度势,适时调整了西北边防布局——缩减军队驻防规模、节省军费各项开支,毕竟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大汉金库里的每一个铜钱,那可不是大风刮来的!对于打匈奴的任何一场战争,花费亿万黄金都不会心痛;对于不必要的任何一项事务,浪费一个铜子都天理难容!

    后来,皇帝刘彻建造昆明池。之所以称为“昆明池”,是因为此前皇帝刘彻开通西南过程中,受阻于昆明敌人而未能到达,于是想征伐昆明敌人。昆明有滇池,因此开凿昆明池,以练习水战。

    所以说,刘彻在死后可以得到“武”的谥号,真是恰如其分。大汉不仅要有步兵,还要有骑兵,更要有水师。加强军种建设,提升战力水平,做好打赢准备,才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使出杀手锏——战争这一最高权力、最终裁判!既然这世界已经混乱不堪,那么我自己只能紧握枪杆。谁敢向我扑来,我必让谁倒栽。如果大战已经势在必行,那就让它决定一切人和物的命!

    元狩四年到了,这一年,注定将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年份。

    大匈奴的伊稚斜单于,在中行说的怂恿下,前一年就已经挥师南下,侵略汉朝定襄、代郡、右北平一线边境地区了。

    “大单于,如今只有将汉军主力诱入漠北,我们布置精兵以逸待劳,加之汉军辎重补给极其困难,我们必可一举歼灭汉军主力,随后挥师南下,长驱直入,入主中国。”赵信大声进言道。

    这个赵信,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匈奴人,原来是匈奴小王。前期投降汉朝,改名赵信。元朔四年,兵败复降匈奴,因为熟悉汉地军情,被封为自次王。之后,引以为心腹的伊稚斜单于更是把姐姐嫁给了他。

    “此前,河南之战已经输了,漠南之战已经败了,河西之战更是惨败。我们的战略空间已经被严重压缩,为今之计,怕也只能如此了。”

    “大单于,我还有一计策,就是在沿途各条河流水源之处,多多丢弃病死腐败的牛羊马之类,以污染水源、戕害汉军。”中行说献计道。

    “好,那就这么做。你们二位可真是我的左膀右臂啊。此次,一定叫汉军有来无回,是时候分个高下了。”伊稚斜单于轻蔑地说道。

    此时此刻,对于汉朝满满的仇恨情绪早已经彻底支配了中行说。他的这一建议措施,可以说是发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规化专业化的细菌战!

    这一措施,虽然对于汉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战局。毕竟,九河盈溢,非一块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劣计拙谋,岂足抗天家雄夫;螳臂当车,必遭以雷霆巨毂。

    中行说深知,此次大战,将是赌国之战,是大匈奴帝国与汉朝的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也会是唯一一次战略大决战。这场巅峰对决,匈奴如果胜利了,自然可以长驱直入进中国;匈奴如果失败了,自然将会偏安一隅不可得。

    私下里,中行说秘密召回分布于汉朝境内的所有天鹰士,临走之前安排刺杀活动,这些万里选一的高精尖情报间谍人员,也将会投入到此次漠北大战。如果匈奴失败了,天鹰士组织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分布于长安城的天鹰士组织撤离之前,安排了针对卫青和霍去病的刺杀活动。

    机缘巧合的是,在平阳长公主的再一次相救下,卫青逃过一劫。

    “你作为朝廷堂堂的大将军,出门都不知道带上卫兵吗?”平阳长公主又心急又生气地说道。

    “长公主教训的是,微臣谨记。多谢长公主的救命之恩。”卫青再拜,恭敬有礼地说道。

    “怎么总是有人刺杀于你?”

    “些许宵小,不足为惧。”

    此时,卫青的心中,已经隐隐感觉到这些刺杀自己的人,应该是匈奴指使的。

    霍去病则因为临时被皇帝刘彻召进宫而毫发无损。

    最终,天鹰士组织的刺杀活动以失败告终。

    此时的大汉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刘彻,已经深深地意识到——历史时刻即将来临,大汉与匈奴80多年的国仇家恨,该有一个最终的结果了。

    于是,皇帝刘彻同时召见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

    “卫青,去病,大汉自从太祖高皇帝立国至于今,已经80多年了。期间奉行和亲政策,送公主、送财宝,还被匈奴连年侵略边境导致战火纷飞。大汉承受的屈辱,实在是已经够多了。”皇帝刘彻望着天空,眼中噙着泪水说道。

    “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我们必定以身许国,万死不辞。”卫青、霍去病齐声回应道。

    “好。就让我们君臣携手,共雪国仇。”皇帝刘彻目光锐利,亲自扶起了卫青、霍去病。

    湛蓝色的天空,漂浮着的片片白云,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长安城,依旧是繁华无比。宫城之中,卫兵肃立,旗帜飘扬。未央宫中,大殿之上。

    皇帝刘彻身着威严的朝服,头戴十二珠玉冕旒,目光锐利,端坐于御座之上。大殿之上,满朝文武大臣按照次序林立,气氛严肃,十分安静。大家都在等待着皇帝的命令。

    “众位臣工,自从太祖高皇帝手提七尺剑斩白蛇而起义,平秦灭楚,奄有天下。然远有白登之围,近有甘泉之警,汉室不安,天下不宁。朕承天命、即皇位、缵烈绪、守丕基,遂北向用兵,以至于今。”皇帝刘彻大声说道。

    “陛下圣明。”大臣齐声说道,声若雷霆。

    “自从去岁以来,伊稚斜单于屡屡挥师南下,寇犯北境。今朕欲倾巢出动,毕其功于一役,与匈奴决一死战,一战而定乾坤。众位臣工,意下如何?”皇帝刘彻严肃地问道。

    “啊!”

    “决一死战。”

    “这会不会太冒险了?”

    “自从大汉立国以来,与匈奴之间还没有规模如此巨大的战争。”

    文武大臣一听皇帝刘彻的话,便三三两两吃惊地议论了起来。

    “微臣赞成,经过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在对于匈奴的战略态势上,大汉已经处于主动,匈奴已经陷入被动,战机不可失。”卫青出列上奏道。

    “启禀陛下,微臣赞成大将军所言。”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列上奏道。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李广、公孙敖、赵食其、张汤等一众文臣武将纷纷出列附议。

    “好。如今我们君臣齐心,此战不但要打,一定还要把匈奴打趴下,使得匈奴永世不得与我大汉分庭抗礼。此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皇帝刘彻字字铿锵,声若雷霆。

    “诺。”满朝文武大声回应道。

    这一诺,声震天地,必定载入光辉的史册。

    春季,皇帝刘彻以15万匹战马、70万步卒作为后勤补给部队。

    命令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各自率领5万骑兵作为战略主力部队,兵分东西两路,出击匈奴。

    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离开长安之际,皇帝刘彻亲自率领文武大臣到长安城门送别。

    “卫青、去病,此战一开,许胜不许败。汉室安危,系于你二人之手。”皇帝刘彻嘱咐道。

    “请陛下放心。”大将军卫、骠骑将军霍去病自信满满地说道。

    “朕为你们做好后勤,你们为朕打好前线。”皇帝刘彻笑着说道。

    “谢陛下。”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齐声回应道。

    突然,军事谍报传来,从俘虏口中获知伊稚斜单于在东方。

    此时,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相互看了一眼。

    原来,霍去病一直想和伊稚斜单于决战,作为舅舅的卫青和皇帝刘彻一直都清楚这一点。所以此次出征,安排大将军卫青东出代郡打击左贤王,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出定襄,以便于和伊稚斜单于决战,达到摧毁伊稚斜单于的匈奴主力的战略目标。

    “陛下,此次出征,东西两路能否对调一下?”卫青谨慎地问道。

    皇帝刘彻思考了一会儿,允准了。

    “谢陛下隆恩,谢大将军成全。”骠骑将军霍去病激动地说道。

    于是,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全身戎装,骑着威武的战马,便带着刘彻的皇命、大汉的希望以及民族的使命,率领精锐骑兵浩浩荡荡向前线开赴,烟尘冲天,绵延数十里。皇帝刘彻望着他们远去,又跌跌撞撞地爬上城墙远望。

    他们的身影,将会被后世千秋铭记。

    但是,大将军卫青统领大军出塞后,前方探马发现90里开外有匈奴的军队。

    “大将军,我们终于遇见左贤王所部了。”副将兴奋地说道。

    大将军卫青命令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率领大军从右翼包抄。

    大将军卫青亲自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出击。

    随着距离渐进,卫青发现了伊稚斜单于的大纛。卫青顿时眼睛睁大。

    “不,不对,这不是左贤王所部,这是伊稚斜单于的匈奴主力部队。”卫青大叫道。

    “伊稚斜单于。”副将惊着重复道。

    大将军卫青立刻下令让战车排成环形营垒,同时命令1万骑兵纵马进击匈奴。此时,匈奴也有3万多骑兵奔驰而来。

    这时候太阳日薄西山,猛然间刮起了诡异的大风,沙石遮天蔽日。卫青果断下令汉军急驰向前,进击单于部。两军交战,杀声震天,汉军无不以一当十,所向披靡。

    “怎么会这样?汉军骑兵怎么会这么强大?怎么可能?”伊稚斜单于歇斯底里地狂叫着。

    “大单于,大单于,怎么办?”身边将领问道。

    伊稚斜单于见汉军不少,战力强悍,若是继续交战,大为不利。所以,在混乱之中就乘着骡车,同几百名亲兵,奋力杀开一条血路,狼狈逃去。

    战场之上,大将军卫青率领大军继续与匈奴主力部队厮杀。草原之上,满是血迹,倒伏在地的战马,毁坏的旗帜,散落的兵器,尸骸枕藉......

    “报告大将军,抓获的单于亲兵说单于已经逃走。”校尉报告。

    “你即刻率领所部1000精锐快速追击,我率主力随后,一定要擒获单于。”卫青厉声大叫道。

    “诺。”

    将士各个精神抖擞,驾着战马连夜急行军追击300多里。可惜还是没有追到伊稚斜单于,好在抵达了“赵信城”,并且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质。另外,还俘虏了受了重伤、奄奄一息的满脸血污的中行说。卫青来到了面前。

    “你就是汉朝的大将军卫青吗?”中行说虚弱地问道。

    “是的。”

    “很好,你很厉害。可比当年的周亚夫厉害多了。没有想到当年那个衣衫褴褛的放羊娃娃如今可以如此优秀。”中行说虚弱地问道。

    一听这话。卫青大惊。

    “你怎么知道我小时候放羊?”

    “当年周亚夫死后,我离开长安,路途之中遇上了你,还给了你一些钱币的。你忘了吗?”中行说虚弱地说。

    卫青猛然想起了那一幕。

    “你......你就是......”

    “不错。就是我。”中行说虚弱地说。

    “来人,快请军医。”卫青大声叫道,上前搂着中行说。

    “不用了。我一辈子活在对于汉朝的仇恨之中,现在终于快解脱了。我恨汉朝,她让我背井离乡,我一辈子都在复仇。”中行说虚弱地说。

    “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卫青双眼泪水,大声问道。

    “你不是对于家庭也有恨吗?”

    “我可以离开我恨的家,但必定守护我爱的国。”卫青坚定地说道。

    “好。”中行说说罢闭上了双眼。

    卫青安葬了中行说。

    原来,中行说自从听到卫青的名字,就一直感觉似曾相识,但是一时又想不起来。于是,暗地里命令天鹰士调查,获得情报后才想起来。

    临走之际,大军彻底摧毁“赵信城”。身着戎装、骑着战马的卫青,率领着大军望着熊熊大火之中的“赵信城”,说道:

    “匈奴的时代结束了。”

    此战,卫青指挥大军歼灭匈奴主力部队近3万人,缴获牛羊马数百万头。自己损失近二成。率领大军回营时,才遇到迷路的李广、赵食其。

    差不多与此同时,东路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北进两三千里,与匈奴左贤王所部交战。

    天玄地黄,风云变色之际,骠骑将军霍去病指挥骑兵大穿插,分割左贤王所部,通过奔袭包抄大破左贤王所部。金戈铁马之声,震天动地。战争之中俘虏了匈奴屯头王、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近百人。

    骠骑将军霍去病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就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封狼居胥”,也成为后世武将追求的最高军事荣耀。

    此役,骠骑将军霍去病指挥大军斩首8万多人、俘虏3万余人,另外缴获辎重无数。自己所率领的军队损失超三成。

    山峰之上。骠骑将军霍去病俯瞰四方。

    “骠骑将军,我们终于把匈奴打败了,终于把匈奴打败了。”副将赵破奴欣喜无比地大声说道。

    “是啊。终于把匈奴打败了。”骠骑将军霍去病感慨地说道。

    “将军神勇,旷古绝今。”

    “非也,我之所学,皆陛下所教。陛下秉一世之雄心,经十载之春秋,举百族之赋力,展千秋之霸略,定万世之皇图。虽古之圣王,何以加兹?从今而后,天地之间,雄视万邦,睥睨千古者,惟陛下耳。”霍去病敬佩地说道。

    漠北大战,是秦汉时期汉匈两大帝国之间的唯一也是最后一次战略大决战。通过此战的巅峰对决,完全摧毁匈奴战略主力部队。皇帝刘彻从根本上扭转了大汉帝国与匈奴之间的战略形势,取得压倒性优势,这是皇帝刘彻打击匈奴的战略最高峰。从此以后,漠南无王庭,匈奴再也无法和大汉分庭抗礼、平起平坐。战略主力被摧毁殆尽的匈奴,后来大部分开始了向西迁徙的漫漫路程,因为他们已经清楚:匈奴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匈奴,汉朝也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汉朝!

    漠北大战,注定是中华史册上璀璨夺目的一页!

    欲知后事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