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西域之天梦灵图 > 第四十八章 货币革命:五铢钱应运而生

第四十八章 货币革命:五铢钱应运而生

    就在张骞二出西域的这一年,朝廷之内一人却获封文成将军。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少翁,身为正宗方士的他,与栾大乃是同门的师兄弟。

    他可以获封文成将军,居然是因为其有着召唤鬼魂的超能力,真不知他是用了什么样的歪门邪道,使得皇帝刘彻见到了已经逝去的王夫人的“鬼魂”。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在古代的社会之中,即使是皇帝,对于不可解释的奇异之事,也会产生畏惧。但是,自欺欺人的把戏纵然可以骗得了一时,也骗不了一世。

    后来,他的法术不灵验了。所谓奇迹止则信仰终,皇帝刘彻渐渐不信任他了。尤其是少翁竟然不知发了什么疯,居然胡乱写了一通鬼话塞进了牛肚子之中。这就让皇帝刘彻产生了疑心,查实后处死了少翁。声称他是吃了牛肝死的,这可真是以牙还牙。这些妖人术士之所以说或者是写一些模棱两可的鬼话,是想在任何情况下都解释得通。

    皇帝刘彻自从开始了对于匈奴的全面反击战,虽说战场之上节节胜利,光辉夺目。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很吃紧了,说得简单点就是——钱。文景之治积攒下的金钱,早已经消耗干了。毕竟战争之前的军事准备需要花钱、战争之中的辎重补给需要花钱、战争之后的犒劳赏赐需要花钱、阵亡将士的家属优抚优恤更需要花钱......为君难,难难难,莫难于搞钱!

    帝国的金库早已经捉襟见肘,皇帝刘彻也是心知肚明。既然没有钱,就要搞到钱。在这方面,皇帝刘彻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大汉第一经济学家了,且来看一看其经略财术:

    第一,必须从货币搞起,集中力量抓住主要矛盾。所以,币制改革便是重中之重。其实,币制混乱是大汉立国以来的老大难问题。长久以来,地方郡国甚至是豪强大族私人势力都可以铸造货币,再加上盗铸货币的社会风气,使得通货膨胀的问题根深蒂固。毕竟只要有货币,就会有假币,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无数歹人趋之若鹜、前扑后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之下,普通百姓的生活是水深火热,而豪门贵族的日常则是纸醉金迷。货币作为经济的血脉、金融的核心,必须稳定,要稳定就必须改革。这个币制改革,简直就是一波三折。第一次在建元元年,实行三铢钱。第二次在建元五年废除三铢钱,实行半两钱。第三次就是在这元狩四年,下令销毁半两钱,重新铸造三铢钱。盗铸假币,一律处死。其实从接二连三的币制改革这个维度来看,就可以想见当是金融方面的巨大风险,要不是有着皇帝刘彻这样头脑精明的经济学家领航指南,大汉的经济必将滑向无底的深渊。

    第二,就是要明确搞谁的钱?普通百姓,家底干净,自然不行。菜要挑好的拔,猪要捡肥的杀。那就只能是王侯贵族、豪强大户了。既然历史选中了他们,那么他们也犯不上郁闷。皇帝刘彻可是只缺钱,不缺主意的主。有的是办法让他们恭恭敬敬地主动交上来。这不,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又一阳谋——白鹿皮币。这个白鹿皮币,就是通过收集上林苑白鹿毛皮作币材,装饰花纹,那可价值四十万钱呢。常人倒可能认为这个一尺见方的鹿皮就价值四十万钱,不是拿王侯贵族当傻子吗?王侯贵族不是傻子,但是此时也只能低头当傻子。因为王侯贵族的心中清楚,白鹿皮币的背后可是强悍无比的大汉中央军。此时,就算刘彻摘下太庙前一棵树上的叶子说价值一百万钱,他们咬碎牙也得买下来。更别说这是上林苑之中的白鹿的皮,还给装饰上了五彩花纹了,卖四十万钱,都已经是内部会员优惠价了。王侯贵族朝觐时候,必须把进贡朝廷的物品放在白鹿皮币上才算合格。所以只要他们朝觐一次,就被盘剥一回。真可谓心中在滴血,行动好自觉。遇上这么个主,心中更没了谱。因此白鹿皮币也被视为纸币的滥觞。仅从这一点,就足以看出皇帝刘彻的非凡敛财能力。好在这些钱也是物尽其用,也没有用于个人挥霍,一分一毫可都花在了大汉的千秋大业上,历史会记住这些王侯贵族的。

    第三,实行白金三品。这东西其实就是银锡合金货币。所谓三品:圆形龙币,圆形而有龙纹,重八两,值三千;方形马币,方形而有马纹,重六两,值五百;椭形龟币,肉圆好方,重四两,值三百。

    第四,实施盐铁官营,首创专卖制度。皇帝刘彻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盐铁国家垄断经营,设置具体机构管理。中央在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地方各郡县设盐官、铁官负责盐铁。这真是千古创新: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要我垄断,财源可不断。目光锐利的皇帝刘彻,总是可以以精明的战略思路,进行精准的战略考虑,实施得力的战略措举,抓住要害的战略事物,收获可观的战略产出,重绘经济的战略版图。

    第五,面向商人开征税收。一方面恢复算缗钱,下令商人财产每二千钱须缴纳120钱财产税;另外一方面,实行“车船税”。不久下令平民互相揭发偷税,以偷漏税款的一半作为赏赐。由此看来,还是显示出了皇帝刘彻的搞钱对象主要就是针对豪富群体。当然,偷漏税的行为,从古至今一以贯之。人心就是这样:从我这里搞走一个铜子,都心痛不已。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点皇帝刘彻倒是和太祖高皇帝出奇的一致。说到底你想少交税,朕怎么多搞钱。

    第六、增加人头税。既然要按人头交钱,必然要搞清有多少人。所以皇帝刘彻在位期间的人口普查,也是一项震古烁今的创举。只有摸清家底,才能举措得力。

    通知这诸多措施,足以说明,皇帝刘彻无愧于大汉帝国的第一经济学家。招招要命,式式可行,静若深林,动如雷霆!

    以上这些都是他要主动搞钱的重大战略举措。一旦有人主动送钱上门了,他又不要了。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别人舍不得给的,我就是要搞到;主动送上门的,我偏偏还不要!

    这就要提到卜式了。当年汉军出击匈奴,十分缺钱,卜式主动资助一半家产。皇帝刘彻征询了公孙弘之后,认为不是人之常情,就断然拒绝了。后来机缘巧合,皇帝刘彻在河南洪灾捐赠名单之中见到卜式,于是把卜式尊为长者,召拜中郎,赐爵左庶长,布告天下。在上林苑之中放羊的卜式,在皇帝面前说出了治民的道理,皇帝刘彻于是任卜式为缑氏令,之后逐渐升迁,元狩四年为齐国国相。

    元狩五年,发生了出奇的一幕:匈奴人金日磾被封为马监。他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兵败被霍去病所俘。皇帝刘彻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姓金。

    原来,皇帝刘彻是在一次宫中宴游阅马之中,注意到了一个牵马人。这个牵马人,就是金日磾。虽说当时牵着马,毕竟也是曾经的休屠王太子爷,颜值已经非凡,气质更非一般,一下子就令皇帝刘彻发现。也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冥冥之中天注定。一位汉家政坛之上的匈奴族翘楚,即将走出后幕,登上天路,一片坦途,朝野瞩目。

    同年,皇帝刘彻进行了第四次币制改革。这次改革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这对于稳定当时经济社会,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朝廷对于五铢钱的形制都有严格规定,五铢钱从此启用。其适应了经济状况对货币单位的要求,所以可以在汉武帝以后的历朝历代延续铸造,前后历时700年多年,直到被大唐“开元通宝”取代。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时间最长的长寿钱。

    不得不说,这又是皇帝刘彻的一大历史性功勋,这次“货币革命”必定彪炳千秋。

    这一年,有两个人死亡。一个是非正常死亡,一个是正常死亡。先说这个非正常死亡的,乃是“飞将军”李广的堂弟李蔡,他也是继丞相公孙弘之后的丞相。从军军功显赫,从政政绩卓著。后来不知脑子是怎么想的,竟然私自侵占汉景帝陵寝的空地而被问罪,不愿受审,遂自杀。

    这简直就是太岁头上动土,皇帝刘彻岂是个能忍的主?其实,明面的侵占皇陵空地的案件之下,隐隐透露出了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在皇权独揽,乾纲独断的刘彻面前,相权已经处于劣势。

    原来,在大汉初期,丞相由功臣元老担任,位高权重。皇帝刘彻亲政后欲大权独揽,逐渐将丞相排除中枢决策圈子。皇帝刘彻提拔一些亲信,放手让他们参与朝政,从而组成“中朝”班底,与“外朝”分庭抗礼。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之中,皇权取得压倒性优势,由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皇帝刘彻在位期间的丞相极少善终了。

    至于那个正常死亡的人就是司马相如了。说起这个司马相如,名气那可是大了去了。他可是当时大汉文坛的第一文豪,才气横溢,当时无敌,被誉为“赋圣”、“辞宗”。人生经历,丰富之极。改过名字、任过官职、游览梁地、善作赋辞。琴挑文君,酒馆杂群。开拓过西南夷,也想过纳妾抛却卓文君这个糟糠妻,后来竟然被人老珠黄、风姿不再的卓文君写的《白头吟》、《诀别书》挽回心意,简直不可思议。既然没了颜值,便也只能靠才气,否则便只能被抛弃,到时怎能不生气?

    对于司马相如,皇帝刘彻感觉之好,倒也不是莫名其妙,而是他们志合同道。皇帝刘彻虽说是职业帝王,倒也是文采美妙,堪称是当时文坛的第二文豪。后人将其诗文整理为《汉武帝集》,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文集的帝王。

    皇帝刘彻为了不偏废帝王的主责主业,就没有在文学上进一步深造,否则,司马相如也未必可以比得了。

    两人关系亲近,简单说来就是相如你握文辞刊,朕舞军政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文气与权力完美地结合在刘彻身上,造就了多么杰出的一位帝皇!

    但是,司马相如偏偏在今年去世了,死前还留下了一封书信给皇帝刘彻。果然是惺惺相惜,他就知道皇帝会派人来自己家,所以死前写好了书信。皇帝刘彻果然派人去司马相如家,书信内容是建议他往泰山、行封禅。

    所谓“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帝王在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是帝王亲自到泰山举行的。

    皇帝刘彻顿时大惊,朕虽然做出了点成绩,到泰山封禅会不会操之过急?相如这是几许深深意?

    那么,对于封禅,皇帝刘彻会不会做?何时做?

    欲知后事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