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西域之天梦灵图 > 第五十五章 与世长辞:天幸将星卫青死

第五十五章 与世长辞:天幸将星卫青死

    元封四年,针对匈奴残余势力不时侵扰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皇帝刘彻果断决策,派遣浞野侯赵破奴、将军郭昌屯兵朔方城,同时训练精兵。

    朔方城乃是朔方郡的军事重镇,而朔方郡所在的河南地,乃是大汉非常重要的战略基地,堪称“北境锁钥”。

    赵破奴大破楼兰,不仅仅名震匈奴,而且更令皇帝刘彻刮目相看。至于郭昌,则是老臣了,之前又在堵塞瓠子决口之中表现出色,也令皇帝刘彻十分欣赏。

    把这两个人放到如此重要的地方屯兵备战、训练精兵,足以显示出皇帝刘彻对于这两个人的信任。

    除此之外,皇帝刘彻在秦始皇帝连接万里长城的基础上,进一步修缮、加固一些重要节点。在一些非常具有军事价值的命点,建设军事要塞。

    就在皇帝刘彻日夜忙着北部边境的军事要塞整体规划的时候,一个消息突然到来——平阳长公主病危,犹如晴天霹雳,使得皇帝刘彻手足无措......

    平阳长公主,这是汉景帝与王娡的女儿,是皇帝刘彻同父同母的姐姐。

    皇帝刘彻于是迅速赶往,一长串侍从宫人们紧跟身后。皇帝刘彻拼命地奔跑。路途之中,在头脑里回忆起了一幕幕儿时的画面:春天里姐姐带着自己在宫廷花园里捉蝴蝶、夏天里姐姐带着自己一起避暑吃瓜、秋天里姐姐带着自己在草里捉蟋蟀、冬天里姐姐带着自己一起堆雪人、姐姐每次都要把父皇母后赏赐的好食物先拿给自己吃......

    整个路程上,滚滚热泪不断地从眼眶流出。这段距离,好长好长......

    最后,心急如焚的皇帝刘彻终于跑到了姐姐的病床前。

    此时,伤心的卫青正要向皇帝刘彻行君臣之礼。皇帝刘彻一把拦住。

    “姐姐,姐姐。”皇帝刘彻哭着大喊道。

    “这次就不能给陛下行礼了。”平阳长公主非常虚弱地说道。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讲究这些。”

    “陛下,姐姐可以叫你彻儿吗?就像小时候一样。”

    “可以的,可以的......”

    “彻儿。”平阳长公主笑着喊道。

    “姐姐,姐姐,彻儿一定请来全天下最好的医者来。”皇帝刘彻哭着说道。

    “彻儿,不用了,姐姐清楚自己的病情。姐姐就要走了,姐姐相信彻儿一定可以守护好大汉。”

    “姐姐不要丢下彻儿,不要丢下彻儿......”

    平阳长公主正要伸出手抚摸刘彻的脸庞,突然就落了下去。就这样,皇帝刘彻的亲皇姐、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妻子、大汉平阳长公主撒手人寰,离开了她疼爱的弟弟刘彻,也离开了她深爱的丈夫卫青。

    “不......”皇帝刘彻撕心裂肺地大喊道。

    顿时,整个府邸之中的所有人全部跪伏在地。

    此时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伤心欲绝。他回想起自己初次见到平阳公主时的场景,平阳公主美丽、随和、善良。之后平阳公主对于自己和姐姐卫子夫的诸般关照。另外,对于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救命之恩......自己这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娶到平阳公主这样的妻子。而现在,天人永隔了。

    匆匆赶来的皇后卫子夫,也是悲痛万分。回想起当初平阳公主对于自己的种种关照,以及自己可以进宫成为皇后,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平阳公主的帮助。她是自己曾经的好主子,也是弟弟卫青的好妻子。

    之后,皇帝刘彻下诏,为皇姐平阳长公主举行国葬,在京的王侯贵族、二千石以上官员等,全部出席葬礼,葬礼由丞相主持。

    平阳公主的坟墓,就在茂陵,皇帝刘彻心想自己和姐姐不能分开,生前是姐弟,死后也是姐弟。

    过了一阵了,伤心的皇帝刘彻才逐渐再次将注意力转移到治国理政方面。

    次年,皇帝刘彻在政治上出台了一项影响深远的重大举措——刺史制度。

    皇帝刘彻慎重考虑了全国的行政区划,决定除了三辅三河以及弘农郡之外,把全国划分为了十三个监察区,称之为“州”,每一个州(部)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地方。

    不得不承认,在中央集权的艰险道路上,这又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举措。

    其实,在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着两大矛盾,一对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对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而刺史制度,则是针对前者的。

    在嬴政平灭六国、一统江山后,就注意到了派遣御史对于地方加以监察。之后汉承秦制,继承了下来,文景之时出现了中断。

    此时,皇帝刘彻面对着全国区划行政图,经过了慎重的思考,终于决定实行刺史制度来强化对于地方的监察,以便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保障皇权至上。

    所以,通过刺史制度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一、要想改革成功,必须大权独揽。中央颁行的制度举措,在有的历史时期犹如石沉大海,激不起一丁点儿涟漪;在有的历史时期迅速推行,成效之显著令人不敢相信。决定性因素就在于这项政策背后是否有强大权力的支持,有则行之于四极,无则不出于京师。

    二、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斗争永续存在,压制以及反压制的内在张力始终如一。地方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你若不是狼,它就敢称王!所以,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是中央集权体制国家政治生活的永恒主题。若有丝毫不慎,就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政治残局,小则帝王有大权旁落之虞,大则国家有烽火连天之恤!业,难成而易失;权,易散而难集。

    三、经济社会发展为改革举措的推行提供了根本依据。政治上的各种举措,归根到底,都要从经济生活来加以理解。自然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一种更加庞大、有效、全面的权力来加以保护以及扶持。就像此前堵塞黄河瓠子决口,那是要调集全国力量来加以推进的,仅仅只依靠某一个郡或者是几个郡,根本无法完成。

    四、在实行过程之中,会出现“制度异化”的迁移局面。刺史制度是一种主管监察地方的制度——目的是强化中央集权,刺史就是监察官。但是后来,就演化为了地方最高军政长官,简直就是一镇诸侯王。这样,就出现了令人始料不及的局面,原本这是一支利枪,对准的是地方,可是现在却对准了中央。制度大变样,社稷易动荡。汉末藩镇伤,兵燹殊不祥。

    同一年深秋季节,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病危。

    皇帝刘彻得知消息,顿时大惊。皇姐平阳公主才于去年薨逝,怎么卫青又病危了。

    于是,皇帝刘彻、皇后卫子夫以及皇太子刘据,一同赶往卫青的府邸。

    此时,天色阴沉,阴云密布,一股肃杀的气氛弥漫在天地之间,长安的大道上,府邸之中,落叶到处都是......

    只见病榻之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奄奄一息,双眼眼神涣散迷离。

    皇帝刘彻、皇后卫子夫以及皇太子刘据当即小跑到病床前。

    “卫青,卫青......”

    “弟弟,弟弟......”

    “舅舅,舅舅......”

    焦急的刘彻、卫子夫以及刘据不停地呼唤着。

    过了好一会儿,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奄奄一息地说道:

    “陛下,微臣快不行了,不能再侍候陛下了。”

    “不,不会的,不会的,你是大汉的大司马大将军,大汉需要你,朕也需要你。”皇帝刘彻双眼泪光地说道。

    “微臣起自马奴,有幸得到陛下拔擢,得以建功立业,至于此时,无所憾。”卫青以感激地口吻慢慢说道。

    “你一生征战匈奴,功在天下,有大功于社稷,无愧于大汉的大将军。”皇帝刘彻说道。

    “如今,微臣行将就木,愿望陛下可以和皇后白头偕老,太子纯孝,定不负陛下。”

    说罢,卫青就咽了气。

    这样,大汉“帝国双璧”之一的卫青与世长辞,身为大汉帝国的绝世将星,自首战“龙城大捷”以来,未有败绩,堪称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一定意义上,大司马大将军是大汉帝国的“万里长城”,护卫汉家天下。

    卫青其卓越的军事才华千秋传颂,其高尚的道德修养更是有口皆碑。他忠君爱国,身为大汉帝国手握实权的最高武官——大司马大将军,他从不豢养门客于私宅,从不培植党羽于公廷,公忠体国,鞠躬尽瘁,朝野尽知。在军纪律严明,在私宽宏大量,被李敢打伤而无丝毫计较。其地位显贵却平易近人,待人接物,和蔼可亲。

    “卫青,卫青......朕的大将军。”皇帝刘彻痛彻心扉地喊着。

    皇后卫子夫以及皇太子刘据,则早已经泣不成声。作为弟弟和舅舅的卫青,死前还在挂念着她们母子二人。

    之后,皇帝刘彻为纪念其赫赫战功,在茂陵东北方向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大墓。

    最后,确定卫青的谥号为“烈”,取“以武立功,秉德尊业”之意。

    皇帝刘彻为了彰显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历史功绩,决定举行国葬。

    出殡之日,皇家禁军沿着主干道从长安城一直排着到达了茂陵,送葬队伍之浩大,难以言喻。

    皇帝刘彻下旨:凡在京的皇子公主、王侯贵族、文武大臣一千石以上者,皆要出席丧葬典礼。

    送行的长安城百姓,人山人海,号哭之声,不绝于耳,这充分显示出了千万百姓对于这位护卫汉家天下的卓越将领的深深的爱戴。

    丧葬典礼由皇太子刘据主持,丞相、御史大夫从旁协助。

    最终,卫青入土,魂归天路!一代将星,流芳万古。

    所以,纵观卫青的一生,其人生发迹虽然或多或少有着其姐姐卫子夫的裙带关系,但是其自身的卓越军事才华才是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卫青一生征战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可谓是功高震主。在皇帝刘彻时代,丞相三番五次不是监狱自杀就是被杀,诸侯王不是被单独处死就是被集中团灭,手握实权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善终简直就是史诗级奇迹!

    皇帝刘彻可以抱起竹简奏章狠狠砸向自己的舅舅田鼢,却从未对于卫青感到气愤。

    这与其深明大义有着重要的关系,卫青深知皇帝刘彻乃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大雄主,自己时时刻刻必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自己就是被封为再大的官、握有再大的权、统领再多的兵,在皇帝刘彻的面前,自己只是一个微微的臣子,不值一提。

    卫青在头脑里有着清醒的认识:皇帝不是自己的姐夫,他是真真正正的大汉之主!自己身为大司马大将军,更是必须小心谨慎,夹着尾巴做人。否则,悔之不及。

    所以,不搞“宗派主义”、“山头主义”的卫青,赢得了皇帝刘彻的充分信任,卫青是其皇权帝略的可靠支持者、忠诚执行者、坚定捍卫者!自己是大汉帝国的战略主导者,而卫青则是战术实施者。

    一言以蔽之:在古今中外的政坛中,搞团团伙伙以拉帮结派,注定是行不通;坚定忠诚、执行、捍卫国家意志,方得始终,可得善终,足获千秋之颂,可立不世之功!

    卫青之后,大汉帝国的军坛,谁将会前来登场?

    欲知后事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