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西域之天梦灵图 > 第六十一章 二争车师:出师不利兵锋挫

第六十一章 二争车师:出师不利兵锋挫

    针对大汉使者苏武等人被匈奴且鞮侯单于又一次扣押,皇帝刘彻感到了无比的愤怒。

    于是,皇帝刘彻开始布局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至于天汉二年,基本成型。概括起来,就是:一大帝王,三大战场,八大军将。

    所谓“一大帝王”,自然是指大汉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刘彻。

    “三大战场”,是指西域战场、匈奴战场、大汉战场。

    “八大军将”,是指西域战场的李广利、李陵、成娩;匈奴战场的路博德、公孙敖;大汉战场的徐自为、卫伉、韩说。

    其实,天汉二年的这场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苏武而展开的。苏武的被扣押,只是给大汉提供了一个出师有名的理由。

    随着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西域各国与大汉的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年近花甲的皇帝刘彻更加关注商路的畅通与否。

    而在西域与大汉的交通上,车师国可谓是处在咽喉要道。令皇帝刘彻感到不安的是,车师国时常会被匈奴残余势力控制,这样就十分妨碍商路的畅通。

    所以,驱逐匈奴残余势力,拿下并且控制住车师国,便被不可避免地提上了皇帝刘彻的政治议程表。说到底,这可是事关大汉帝国的最高机密。

    自己就是倾尽全力,务必要完全保证商路的畅通,决不能容忍匈奴残余势力拿刀子指向大汉帝国的咽喉。

    天汉二年,这可真是极有意义的一年,内涵深刻——距离“漠北大战”二十周年。

    选择在这一年举行如此规模浩大的军事行动,投入的总兵力超过了二十万,由此可以看出皇帝刘彻决心之大。

    具体说来,在西域战场,主要由李广利、李陵、成娩负责战术实操:李广利和成娩负责前线搏杀——围点打援以吸引匈奴右贤王所部;李陵负责后勤补给——从河西走廊运送物资到前线。

    在匈奴战场,主要由路博德、公孙敖负责战术实操:路博德率军牵制右贤王;公孙敖率军牵制匈奴王庭所部。

    在大汉战场,主要由徐自为、卫伉、韩说负责战术实操:将由公孙敖引诱南下的匈奴王庭所部兵马在漠南地区予以围歼。

    从中可以明显看出:环环相扣,必下死手!

    作为大汉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刘彻在宏大的战略布局方面可以说是教父级别的了,完美的战略规划显示出了其战略思路的精准、独到与严密。一句话,他是真真正正的帝国战略主导者!

    此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一是要重创匈奴残余势力,二是要控制车师国以保证商路的安全畅通。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方向。

    所有的军事布局都已经完成,至于战术层次的实操,八大军将又能否圆满地完成此次军事行动,我们拭目以待。

    且说这八大军将:

    李广利,从二征大宛之中变得聪明了一些,知道了合理采纳军事参谋们意见的好处了。皇帝刘彻灭族他的兄弟李延年以及李季,却没有牵连到他,使得他始终保持谨慎。

    李陵,乃是“飞将军”李广的长孙,出生于武将世家,自小熟读兵法、酷爱军事。

    成娩,乃是一名匈奴小王的儿子,归降大汉之后,成长于边境属国。

    路博德、公孙敖都是宿将。

    徐自为也征讨过西羌,此时正任职郎中令。

    卫伉乃是卫青长子,为长平侯。

    韩说乃是韩嫣之弟,其兄长韩嫣乃是皇帝刘彻的儿时伴读。

    就在所有布置全部停当之后,谁知李陵突然请求觐见皇帝。

    皇帝刘彻于是召见了李陵。

    “末将参见陛下。”李陵跪伏在地,大声说道。

    “李陵啊,你来有什么事?”皇帝刘彻问道。

    “回禀陛下,末将所率领的军队,都是千里挑一的勇士,请不要让我们运输粮草。”李陵恳求道。

    “你说的话,朕听出了你的意思,你不想给李广利打下手,想要独当一面。”皇帝刘彻严肃地说道。

    “陛下明鉴,请陛下成全。”李陵坚定地说道。

    “既然你已经表明了意思,那么朕索性就成全了你吧。只是朕已经没有马匹可以给你了。”皇帝刘彻语重心长地说道。

    “谢陛下隆恩,末将不需马匹,只需五千步兵,足当一面,直捣王庭。”李陵自信地说道。

    随后,李陵就带兵出征了。

    其实,李陵面见皇帝,如此申请,也显示出了他的心思。一方面,他不愿意成为卫霍军事团体之中的一员,毕竟爷爷李广的自杀以及叔叔李敢的死亡,都使得他心存芥蒂;另一方面,他也不愿意成为西征军事团体(李广利、赵始成、李哆、上官桀等)之中的一员,毕竟大秦李信以来武将世家的光辉荣耀,使得他耻于与李广利之流并肩。

    李陵的目的很明显:他要复兴李氏家族武将世家的绝世荣耀,自己必须挑起大梁,或许在他心里——必须要超越曾经的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而手下的5000精锐,则是他将要证明自己军事才华的本钱!

    皇帝刘彻传令路博德在中途接应李陵。但是,路博德身为老将,哪里愿意做李陵的助手,便建议来年用兵。面对这种情况,皇帝刘彻岂能批准。

    李陵率领5000步兵,向北抵达浚稽山。

    就在这个时候,猛然遭遇且鞮侯单于的5万大军。且鞮侯单于看见汉军只有数千人员,而且全部是步兵,于是挥军进攻李陵所部。

    李陵临危不惧,指挥军队反击,飞蝗一般的弩机箭射向了扑来的匈奴骑兵。

    这里的5000步兵,果然都是千里挑一的勇士,战力惊人。

    匈奴骑兵一时间无法靠近,于是李陵指挥汉军攻杀,杀死数千人。

    且鞮侯单于惊诧万分,他有生以来还从来没有见过战力如此惊人的军队。

    于是乎连忙召集其余部落7万人左右,一起围攻李陵所部。

    常言道:双拳难敌四手。李陵所部5000士兵以极大的毅力、意志,坚持了几天后渐渐不支,于是全军覆没。而李陵本人,则被生擒,当时受伤严重,身上有多处的刀伤以及箭伤等。

    李陵的军事行动,从军事方面来加以考察,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军事机动能力低下。原因是全部是步兵,与之相比,不论是卫青的“龙城大捷”,还是霍去病的800士兵一战封侯,都是清一色的骑兵。

    二是孤军深入,乃是兵家大忌。李陵的孤军深入与卫霍的孤军深入不可以同日而语,卫霍的孤军深入是建立在强大的军事机动能力之上的。

    三是完全没有交通补给线。没有交通补给线,第一是没有途径在军事失利的时候安全逃跑;第二是军事物资只有纯消耗、没有新补给。

    四是掉进了《孙子兵法》中提及的“小敌之坚,大敌之擒”的军事陷阱。小股军队的顽强抵抗,最终会被大股军队完全扑杀或者是擒拿。

    而西域战场的情况也并不乐观,李广利与成娩抵达战场之后,李广负责外围等待袭击,成娩负责率领主要由楼兰国士兵组成的军队进攻车师国。

    在起初的设想之中,围城攻打只是做做样子的,可以起到“围点打援”的效果就可以了。

    匈奴残余势力的右贤王所部,面对着车师国被围攻,自己如果不去救援车师国必然无法坚持下去的危机局面,果断派遣军队。

    李广利以逸待劳,开局良好。谁知右贤王不甘心先锋部队被李广利率军歼灭,于是带领本部兵马猛扑过来了。

    此时,正是路博德施展军事才华、发挥军事作用的大好时机。他处在那个位置上,就是要牵制右贤王所部的。

    谁知,在军情万急的时刻,路博德突然犹豫了。

    原来,在他的心中,不仅仅只是考虑到了军事战场的形势,更加考虑到了政治朝堂的形势。眼下,如果自己出兵拦截右贤王,固然可以分担李广利的军事压力,使得李广利可以获得成功。但是,李广利如果成功了,那么他的外甥昌邑王刘髆将会拥有更加稳固的靠山。如此,皇太子刘据就会面临更加不利的局面,而自己则是坚定皇太子刘据的。

    想到这里,路博德便决定缓缓出兵做个样子就行,反正就算是这次战争大汉输了,也不会使得汉匈形势发生根本性逆转,最后整体的战略态势依旧是大汉强而匈奴弱。

    由此,李广利突然面临右贤王所部倾巢而出的庞大军事力量,瞬间抵挡不住了。

    随后是兵败如山倒。

    此时的成娩,没有想到外围的李广利已经失利了。此时的他,还在做样子围攻车师国。

    瞬间猛扑过来的右贤王所部兵马,使得成娩瞬间手足无措,他哪里见过如此这般的阵仗。

    而城内的车师国军队,一看见匈奴军队正在与城外的大军交战,于是也从城里杀出了。就这样,成娩所部兵马立刻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局面,不多时就溃败了。

    所以,最后此次军事行动的结果就是西域战场完全失利、匈奴战场失利、大汉战场完全没有派上用场!

    “二争车师”以大汉的失利而告终。此次的失败,更多应归咎于战术层面的实操,而非战略层面的布局。真正是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李陵的不肯屈居人下、路博德的政治考量、李广利以及成娩的临阵军事指挥、公孙敖在军事探测以及牵制方面的能力不足,都或多或少对于此次军事行动的失利负有责任。

    然而,此次的失利并不注定了最终结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移世易,一切都在变化。

    这只是给予了大汉日后更大的勇气以及力量!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

    皇帝刘彻一向坚信:只要最后一盘还未揭晓,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在汉匈的政治大棋盘之上,自己此次只是损失了一个卒而已,而匈奴则早已经被自己干得失去了车马炮!自己又有何惧哉?

    就在这一年,乌孙国昆莫军须靡病危,右夫人解忧公主陪伴在一侧,冯嫽也在。

    “我大限将至,只是孩子泥靡还小,传位给他根本不行的。”昆莫军须靡虚弱地说道。

    “昆莫所言不错,既然这样,只能选择年长者了。”解忧公主流着泪说道。

    于是,昆莫军须靡召见了堂弟翁归靡。这个翁归靡乃是大禄的儿子。

    “如今,泥靡还小,不可以担当大任。今传位于你,望你好好守护乌孙国。”昆莫军须靡奄奄一息地说道。

    “请昆莫放心。”翁归靡坚定地说道。

    随后,昆莫军须靡就与世长辞,魂归九天了。翁归靡将昆莫军须靡按照乌孙习俗风光大葬。

    就这样,翁归靡成为了新一任昆莫,这是他的已经归天的父亲大禄一辈子都想得到的宝座与权力。解忧公主随即也就按照乌孙国的风俗习惯成为了昆莫翁归靡的“右夫人”。

    而昆莫翁归靡以及右夫人解忧公主,将会在大汉与西域的交流之中,书写下壮美的历史性篇章!

    这对伉俪,将会留下万古美名。

    这对夫妻将会造就怎样的传奇。

    欲知后事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