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西域之天梦灵图 > 第六十五章 布局身后:权力交接大手笔

第六十五章 布局身后:权力交接大手笔

    就在李广利被杀的征和四年,68岁的皇帝刘彻再一次东巡。

    或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迟暮之感越发严重的皇帝刘彻,对于神秘的长生之事依旧是不能忘怀。

    此次銮驾队伍抵达了东莱,但是却没有顺利出海,更加谈不上见到仙人了。原因是风急浪高、波涛汹涌,根本无法下船出海。

    銮驾行营在东莱驻扎了半个月,于是起驾返回。

    就在途中,皇帝刘彻见到了大量荒废的土地、百姓们居住的残破不堪的茅草房子、满脸脏兮兮的孩子们穿着又破又旧的衣服......

    此时,通过帘幕看到这一切的皇帝刘彻,顿时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皇帝刘彻缓缓放下了帘幕,双眼不禁闪烁着泪光,自己应该作出转变了。

    銮驾抵达泰山之后,皇帝刘彻进行了最后一次封禅,随即就大会群臣。

    “朕自承天命以来,好大喜功,屡次三番征伐天下,致使国家疲敝、民生困苦;耽于长生求仙之事,空耗钱财不已。诸如此类,皆罪在朕躬!今追思过往、反省己过,特下《罪己诏》,以明朕心。”

    按班林立的文臣武将,顿时瞠目结舌,不知所措,都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这怎么可能?皇帝怎么会如此做?

    文臣武将的反应再正常不过了,在他们眼中,皇帝是一位乾纲独断、雷厉风行的大雄主,是一位千载罕见的主子。大家早已经习惯了他的强硬风格、雷霆手腕、杀伐决断。这下皇帝突然自己下了《罪己诏》,这根本令所有的臣子很难立即适应。

    不得不说,皇帝刘彻的这道《罪己诏》,是我们历史上第一份皇帝公开检讨自己、承认罪责的诏书。

    皇帝刘彻禁止酷刑,轻徭薄赋,鼓励农民努力开荒,不放松边防,不轻易用兵。毕竟通西域的历史进程只能继续,不可以半途而废。

    《罪己诏》的发布,标志着大汉帝国的统治方针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其开启了新一轮与民休息、经济建设的新时期。

    而赵过的启用,就是这一背景之下的典型案例。皇帝任命赵过当搜粟都尉,实行“代田法”。

    所谓“代田法”,就是在土地里开沟作垄,作物种在沟里,除草时将垄上的土逐次推到沟里培育作物;第二年沟垄互换。

    这种方法有利于土地肥力的保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农耕方法。其是基于农民长期农业生产的实践总结并且加以推广的。

    进入了后元元年,皇帝刘彻已经69岁了。此时的他,来到了皇宫之中的花园。

    “小皇子,慢点跑。”

    “慢些,别摔着。”

    此时,几个宫女太监正在照看着已经7岁的小皇子刘弗陵。

    看到这一幕,老皇帝刘彻就好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小时候,父皇也高兴地抱起自己到处跑。想在想来,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自己已经将近古稀之年了。

    “弗陵,到父皇这儿来。”老皇帝刘彻招着手,笑着说道。

    “父皇,父皇,孩儿可是有一阵没有见到父皇您了,好想您。”小皇子刘弗陵嘟囔着小嘴说道。

    “这不,父皇今天就主动来看你了吗。高兴不?”老皇帝刘彻搂着小儿子刘弗陵,用满是胡须的嘴靠着刘弗陵的脸庞。

    “高兴,太高兴了。”小皇子刘弗陵笑着说道。

    于是,老皇帝刘彻陪着小儿子好好吃了一顿饭。他越看刘弗陵,越是觉得和自己小时候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随后,老皇帝刘彻命令有司制作了一副图画——《周公辅成王》。

    图画制作完毕后,老皇帝刘彻将这幅《周公辅成王》赏赐给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霍光。此时的他,官居奉车都尉。长期跟随在皇帝身边,其小心谨慎连皇帝刘彻也十分满意,心想果然是霍去病的弟弟。

    当霍光打开了皇帝赏赐给自己的这件东西,发现是图画《周公辅成王》,顿时惊诧万分。

    此时的他,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皇帝已经开始安排后事、布局身后了。

    随后不久,老皇帝刘彻就直接赐死了“钩弋夫人”。这个女人,是自己人生后期最为宠爱的女子,她也是刘弗陵的亲生母亲。但是,这是她唯一的结局。

    原来,在老皇帝刘彻看来:主上幼小而母后壮年,这是巨大的政治危机,自己必须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当年吕后专权就深深地证明了这一点,况且就是在自己即位的前几年,母后王太后对于朝政的影响也是随处可见的,自己绝对不可以让小儿子刘弗陵再有这样的遭遇。

    毋庸置疑,后宫干政是政治发展史上一个时时会出现的问题。这一问题,始终与另外一个因素捆绑在一起——外戚集团。除此之外,也容易产生另外一个因素——宦官集团。毕竟,后宫的女人是需要一帮子宦官去替她们做事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宦官集团就会攫取权力、危害社稷。无数的惨痛历史无不印证了这一点。

    所以,老皇帝刘彻在人生的最后时期,头脑没有糊涂,反而更加清醒。他真真正正做到了——该用情的时候用情,该用狠的时候用狠。在冰冷的政治世界里,容不得一丝半点的温情!否则,将会产生毁天灭地的灾星。

    就在这一年,老皇帝刘彻遭遇到了一场宫廷刺杀。而刺杀的主角,老皇帝刘彻再熟悉不过了。他们就是莽通、哥哥莽何罗、弟弟莽安成三兄弟。

    原来,这三兄弟自从在江充被灭族、苏文被处决之后,一直惶恐不安。莽通担心皇帝会突然处死自己三兄弟,毕竟他们可是江充的党羽,自己还是“平叛”的重要“功臣”。

    老皇帝刘彻本来还没有要处决他们的想法以及行动,既然三兄弟主动跳出来了,那就只好成全他们了——全部灭族!

    进入了后元二年,二月十一夜里,老皇帝刘彻在侍从人员的搀扶下,颤颤巍巍来到了太庙,这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

    在这里,他命令人员传命将皇室宗谱玉牒取来。

    望着眼前的东西,老皇帝刘彻老泪纵横。据儿不在了、刘闳也不在了、刘髆今年刚刚去世了......自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就在翻开玉牒的时候,突然看见了一个玉牒之上赫然刻着“刘病己”三个字。

    此时的老皇帝刘彻大吃一惊。于是大怒道:

    “真是胆大妄为,皇室玉牒也是你们可以随意乱刻的吗?”

    “陛下说什么?”臣等不明白,有司官员们跪伏在地,瑟瑟发抖地说道。

    “这就是你们干的好事。”老皇帝刘彻拿起了玉牒,生气地说道。

    “啊,这怎么可能?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有司官员看到了刻有“刘病己”的玉牒,面面相觑,满脸惊恐说道。

    “还说不是你们干的。”

    “陛下明察,凡是皇室成员,有陛下的明旨,我们才会写入皇室宗谱、刻入玉牒。就是给我们一万条命,也绝对不敢擅自乱刻。”有司官员们无不跪伏在地、瑟瑟发抖着辩解道。

    老皇帝刘彻看到这一场景,也是觉得他们不像是说谎话的样子。想了一想,觉得如果真是他们做出的事情,在拿到自己面前就可以取出来的,从而可以不让自己发现的。

    老皇帝刘彻拿着刘病己的玉牒,心想这难道是天意吗?

    原来,这个“刘病己”乃是刘据的孙子,当年在巫蛊之乱中幸免于难。

    二月十二,老皇帝刘彻突然病重,情况危急。于是紧急册立年仅8岁的刘弗陵为皇太子,入主储位。

    二月十三,阴云密布,天气阴沉。躺在五柞宫的老皇帝刘彻紧急召见了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以及桑弘羊。

    御床前,老皇帝刘彻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佐少主。

    “朕天命将尽,望尔等好好辅佐少主、护佑汉室江山。”老皇帝刘彻奄奄一息地说道。

    “诺。”霍光等人痛哭流涕地回应道。

    “另外,据儿冤死于巫蛊之乱,把他的孙子刘病己录入皇室宗谱,收养于掖庭。”老皇帝刘彻十分虚弱地说道。

    “臣等领旨。”

    不得不说,皇帝刘彻一生做尽大事,就是死前留下的这两个安排,也是非同凡响,足见其大手笔。

    首先是辅政四大臣的安排。对于这四个人详加考察,可以发现:

    其一、霍光是卫霍军事集团的代表者。卫霍军事集团虽然经历了巫蛊之乱的巨大挫折,并没有完全消失。

    其二、上官桀则是西征军事集团的代表者。皇帝刘彻后期,更加倚重西征军事集团,李广利的频频出征便是明证。西征军事集团已经是汉家政坛之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其三、上官桀是“官僚资本”阶层的代表者。毕竟桑弘羊的出身以及理财理念,使得这一点是个人都可以看出。

    其四、金日磾则是归降大汉的大量匈奴人的代表者。在皇帝刘彻全面反击匈奴的过程之中,越来越多的匈奴人归降大汉。尤其是在霍去病进行的“河西之战”之后,这一情况更加明显。“五属国”居住的主要就是归降的匈奴人。

    所以,老皇帝刘彻的这个安排深藏玄机,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绝非一时头脑发热的产物。这一安排显示出了其作为大汉帝国最高统治者的高瞻远瞩,他需要尽力平衡大汉帝国政坛之上的各方势力,以为汉家天下争取尽可能的长治久安。他可以死,但江山必须稳!

    其次是将刘病己录入皇室宗谱,收养于掖庭。

    此时老皇帝刘彻,都不敢想象他的这一安排,将在日后为汉家天下造就一位何等英明的帝王。

    二月十三,一生雄才大略的皇帝刘彻,即将走到人生尽头。

    弥留之际,他恍恍惚惚看到了一个场景——一个身着龙袍,头戴十二珠玉冕旒的帝王,站在大汉的宫墙之上,目光锐利地望着西方。

    这个帝王清晰的脸庞,不是爷爷文帝,也不是父皇景帝,更不是自己。老皇帝刘彻十分惊奇,奄奄一息地问道:

    “你是弗陵吗?你是弗......”还没有说完,老皇帝刘彻就驾崩了。

    就这样,一生雄才大略、乾纲独断的老皇帝刘彻撒手人寰,离开了这个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汉室江山,享年70岁。

    老皇帝刘彻驾崩后,大汉帝国最终议定了他的谥号为“武”,取“威强睿德”之意,史称“汉武帝”。

    毋庸置疑,这一伟大光荣的皇帝谥号,注定位列于第一流的行列。“汉武帝”是一个彪炳千秋、流芳万古的伟大人物。他建立了中华民族挺立千秋的“国族自信”。作为中华文明坚强的伟大捍卫者,他无愧于他的帝皇身份,发挥了极其重大的时代作用、担负了前无古人的历史使命!

    作为大汉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在他执政的54年里,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书写了恢弘壮丽的伟大史诗!他乾纲独断、主宰天下的伟大气魄,就算是秦始皇帝嬴政也稍显逊色。

    最高掌舵者皇帝刘彻死后,大汉帝国这艘惊天巨轮,又将驶往何方?

    欲知后事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