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西域之天梦灵图 > 第六十六章 祸起萧墙:辅臣生隙大变样

第六十六章 祸起萧墙:辅臣生隙大变样

    老皇帝刘彻的驾崩,使得这个还没有散去春寒的季节,显得更加寒冷。天上冻云密布,天气阴沉无光,似乎就连上天都在为刘彻的驾崩而默哀。

    二月十五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市——长安城,迎来了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刘弗陵登基。

    此时,小小的刘弗陵才8虚岁,使用乳臭未干这个词来描述他一点儿也不为过。

    稚嫩的脸庞,显示出了可见的悲伤,去年亲生母亲的身亡,今时皇帝老爸的国丧,都使得这个诞生天家的孩子,必须要在不一样的童年之中成长。

    宫城之内,威武的皇家禁卫军有序林立,众多的旌旗白幡在料峭的春寒之中猎猎作响,各个级别的文臣武将按照次序站立......

    小刘弗陵,身着量身打造的龙袍,头戴十二珠玉冕旒皇冠,在大批侍从宫人的簇拥之下,在满朝文臣武将的瞩目之下,慢慢走近了御座。

    此时的他,犹豫了。以前,只看见父皇坐过这个位置的,现在父皇已经不在了,想到这里,他抿了抿嘴,眼神之中充满了泪光。

    满朝的文臣武将,注意到这个年幼的孩子在御座之前发愣,于是霍光为首的辅政四大臣通过侍从宫人提醒了一下年幼的刘弗陵。

    此时小小的刘弗陵,才意识到自己现在需要坐上去了。于是,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坚强。他收了收眼中的泪光,咬了一下嘴唇,毅然坐了上去,并且面对着满朝的文臣武将。

    于是,霍光为首的辅政四大臣立刻带头说道: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其余的文臣武将这才异口同声地说道。声若洪钟,不绝于耳。

    就这样,强盛的大汉帝国迎来了她的新一位最高统治者。

    那么,老皇帝刘彻所选择的这个皇位继承人,将会领导着大汉帝国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辅政四大臣望着御座之上年幼的主上。

    霍光一脸严肃,常年的小心谨慎已经使得他喜怒不形于色。

    金日磾则是一脸欣慰,长期在汉地的生活,已经使得他以及像开陵侯成娩之类的大量匈奴人,树立了对于大汉的无比忠诚。

    上官桀一脸笑容,毕竟汉家政坛之上,终究还是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桑弘羊则显露出了一脸的盘算,毕竟跟从老皇帝刘彻几十载的人生经历,已经使得他工于心计、城府极深。就算是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巫蛊之难”,都可以安稳如泰山,“政坛常青树”,果然不一般!

    大行皇帝的国丧,自然是风光大葬,一辈子叱咤风云的汉武帝刘彻,最终安息于“茂陵”。这是他刚刚登基的时候就开始建造的皇陵,生前也多次前来考察过。

    同时,新皇登基,该有的封赐奖赏自然是少不了的。对于大姐鄂邑公主,小皇帝刘弗陵首先封赐为鄂邑大长公主。此时鄂邑大长公主的年龄,差不多都可以当小皇帝刘弗陵的奶奶了。

    鉴于小皇帝刘弗陵年幼,所以照顾他的责任主要也就落在了鄂邑大长公主的肩上。这对姐弟,其实更类似于母子,然而,她们之间基于血缘的亲情根基,是否可以经得起政治宦海之中惊涛骇浪的冲击,则有待于时间的进一步检讫!

    至于霍光,则赐爵博陆侯;金日磾,则被封为秺侯;上官桀,则成为了安阳侯。

    在汉家的政坛之上,由于小皇帝刘弗陵的年幼,实际上形成了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主政,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副手的新的权力中心——摄政权贵集团。

    这四个人之中,霍光更加突出。且不说其出类拔萃的行政能力,就单单就其是霍去病的胞弟这一点来说,就足以令其余三人望尘莫及了。毕竟老皇帝对于霍去病、霍嬗的无比眷爱,也是他们所亲见的。

    车骑将军金日磾对于汉室的忠诚,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金日磾在老皇帝刘彻执政时期,更是因为其长子与宫女的嬉戏打闹而怒杀长子。此举博得了皇帝刘彻的莫大好感,更加坚信金日磾这位曾经的匈奴休屠王太子爷对于汉室的忠心。同样是对于亲生儿子,与之相比较,更加可以反衬出公孙贺的愚蠢透顶与不可救药!

    而上官桀,这位西征军事集团的代表者,自以为拥有一定的军功以及军事威望,对于霍光这位素无军功、只以行政能力见长的大司马大将军,并不能做到完完全全的心服口服。上官桀对于霍光的礼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霍光乃是卫霍军事集团的代表者而已。

    至于不折不扣的“大理财家”桑弘羊,一向秉持着“与民争利”的大经济理念。这也是不奇怪的,毕竟其出身于洛阳豪富家族的事实,使得他只能成为“官僚资本”阶层忠实的代言人。勇敢背叛自己所处阶级的勇气,那可不是人人都能够有的!在桑弘羊的心中,始终有着这样一个想法:不与民争利,难道让自己出血吗?如今自己终于终于熬到了权力圈子的核心,必定要大展吞没天地的财经豪情。

    常言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刘彻驾崩、幼主即位的消息,不可避免地传到了匈奴残余势力那里。

    狐鹿姑单于一听如此消息,顿时发了疯般地大笑。他的这个超级激动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刘彻熬死了6位匈奴单于,而如今他终于把刘彻给熬死了,自以为单单凭借这一点,那就是天大的“功勋”!足以使得自己名列“单于排行榜”前列。

    于是,狡黠的狐鹿姑单于立刻忙了起来——点将点兵。同年,狐鹿姑单于指挥匈奴残余势力挥师南下、入侵大汉北境,就当是给年幼的小皇帝刘弗陵送份贺礼了。毕竟新皇刚即位,按理须破费,自己愿意给,礼轻情意倍!

    边关警情传送长安,朝廷于是征募士兵,派遣左将军上官桀巡视北境。

    上官桀立刻领旨,这是多么好的一次展示自己的时机,怎可错过?说到底,自己可是大汉帝国稳稳的“柱石”。

    次年改年为始元元年,这一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西南地区看见去年匈奴残余势力南下,就也有样学样,开始不服从大汉的管辖,发生了不止一次的叛乱。

    夏天的时候,益州地区的夷人反汉,朝廷任命吕破胡为将平叛。

    吕破胡不负众望,采取雷霆手段,迅速平息事态。西南地区暂时获得了和平。

    这一年,身为辅政四大臣之一的金日磾,却意外病危。霍光等人还没有来得及见到他最后一面,金日磾就离开了人世。

    这一汉家政坛之上的“大地震”,注定会打破大汉帝国的权力平衡。这可是先皇刘彻绞尽脑汁的身后布局,只能感慨人算不如天算,小命一丢全玩完!

    而汉家政坛之上,也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微妙变化。加上错综复杂的姻亲网络,使得一切都在以加速度往悬崖狂奔不已。

    原来,霍光和金日磾是亲家,金日磾的儿子娶了霍光的一个女儿。此外,霍光和上官桀也是亲家,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长女。层层的政治联姻,是权力的再保险,也是危险的大深渊。所有的人须知这一点:正是因为有关系,才更加容易有矛盾!

    进入了始元二年,匈奴残余势力的左谷蠡王壶衍鞮在史诗级资深降将——丁灵王卫律的支持下顺利继位,号称“壶衍鞮单于”。壶衍鞮说到底也是狐鹿姑单于的亲子。

    由于他见证了老爹狐鹿姑单于是怎样在前年被汉朝的上官桀吊打,所以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了吧,开始转变政策——对汉友好一些方为上策,自己可不想那么早挨打。

    始元四年,辅政三大臣之间的嫌隙已经呈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原来,事情还需要从小皇帝刘弗陵的选后说起。作为霍光女婿的上官安打算把6虚岁的女儿送进皇宫成为12虚岁的皇帝刘弗陵的皇后,那么自己就会成为当朝的国丈,那多有面子。

    当他满心欢喜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老丈人霍光的时候,霍光却浇了他一盆冷水,那叫一个透心凉!

    然而,贼心不死的上官安贼心不死,心想现在你霍光是我的老丈人就敢对我大呼小叫、颐指气使,等我成为了皇帝的老丈人,看你还敢不敢。

    既然霍光这一关通不过,那就直接绕过。

    怒气难平的上官安于是走起了“情夫路线”——通过鄂邑大长公主的情人丁外人,直接请求鄂邑大长公主安排上,毕竟一阵枕边风,可当十万兵。

    最终如愿以偿:女儿成为了皇后,自己成为了国丈。还被加封为了车骑将军,这位子之前可是金日磾的。

    权欲熏心的上官桀对于儿子的这一招,可是刮目相看,以前老爹我可是真小看你了,不由得大为赞赏。上官安更加得意洋洋。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投桃报李的道理上官安还是晓得的。为了成全鄂邑大长公主与丁外人这对有情人,上官安联合老爹上官桀极力促成丁外人封侯。谁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以“白马之盟”——非刘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的理由,光明正大地回绝了。这就可是把上官桀父子气炸了。

    再加上此前霍光就多次冻结了上官桀父子的人事举荐——其实也就是他上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亲戚,毕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更何况自己的道乃是天道,在大汉帝国,除了小皇帝,自己好歹也是排名前三的权势人物。不让亲戚们体验一把“朝中有人好做官”的美滋味,岂不是亏大发了。

    如今,霍光仗着自己的强势地位,如此不给自己面子,自己以后还怎么在亲朋好友面前混?

    想到这里,上官桀的眼中不禁流露出了一丝杀机。此前的亲密无间的战友,即将变成不共戴天的仇雔。

    而霍光的敌人,还不止这一人。

    原来,御史大夫桑弘羊也忙赶着为子弟求官,同样被霍光冻结。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令桑弘羊不能容忍的就是两人的政见分歧——霍光强调“藏富于民”,而自己主张“与民争利”。前者伤害的还是别人的利益;至于后者,那伤害的可是自己的利益,这哪能忍?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被远在藩地的燕王刘旦通过安插在长安的间谍密切注意着。

    汉家政坛之上的每一点变化,都会被这位有心人注意到。

    这个燕王刘旦,一直觊觎皇权帝位。在大哥皇太子刘据死后更加是急不可耐,竟然提出要带领封地军队入朝宿卫京师。也不知他的脑子是咋想的,就他那点儿封国的乌合之众一般的杂牌军,如何可以比得上精锐无比的皇家禁卫军!这把老爹刘彻气得气不打一处来。心想朕还在呢,这个逆子就这么急不可耐地想逼宫夺权了,于是把他臭骂一顿,削夺其封国的部分郡县。这下燕王刘旦的皇太子梦算是彻底泡汤了。

    最终父皇把皇位传给弟弟刘弗陵的做法,更加令他不可容忍。自己作为兄长,还要在这个弟弟面前下跪,岂能甘心?

    于是,上官桀、桑弘羊以及燕王刘旦,便开始暗中的联络。他们的目标出奇的一致——干掉霍光、搞掉刘弗陵。

    如此,蕴藏于京师长安的帝国危机已经隐隐浮出水面。

    差不多与此同时,西南地区再一次发生了叛乱。

    庞大的大汉帝国之内,已经暗流涌动。无论是地方与中央的权力斗争,还是朝廷权贵之间的权力斗争,都在震动着大汉帝国这艘惊天巨轮!

    欲知后事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