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袍湔传 > 第二十五章 吾愿化身三光

第二十五章 吾愿化身三光

    世宗显德十一年,元日刚过,未到十五元团圆日,朝臣们也刚刚开始今年的议政,皇帝陛下李璟便在大朝会上提出“量贩牛羊以充民食,多积米面以充仓廪”之议题,让朝臣们讨论,据说这是洛阳南市衙县令武庆春的请奏。

    “陛下,我南唐朝臣世代衣冠,皆为汉儿,多食牛羊,岂不是和那些蛮夷一般?武庆春,误国县令,当斥。”这是一部分清流读书人的看法。

    “陛下,牛羊多自突厥而来,若是量贩而来,岂不是利突厥而损国本?”这是带有政治思考的朝臣。

    “陛下,若能节省我朝食粮以利伐蛮夷,此举利国,只是未必利民啊。”

    各种观点大集合,虽然不至于一边倒,但也是反对大于支持。支持的人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陛下有旨,传南市衙县令武庆春上朝。”皇帝李璟见众臣皆不赞同,便命太监传旨,让武庆春上朝来亲自解读。

    老武一身绿袍皂帽,端端正正的低头上殿,他先是给皇帝磕头,然后起身,静等皇上发话。

    “武庆春,众臣皆发对你之上奏。你且为大家解惑。”

    “臣,遵旨。”武庆春获得了皇帝的允许,便开始给朝臣们普及经济知识,开始侃侃而谈,讲述贩运突厥牛羊入南唐的好处,一条条说完后,见众臣子都不表态,便开始给大家讲述“郑执鲁缟”的故事,继而说道

    “我朝皆以商贾为末,排于士、农、工之后,是以商为贱业,在朝之诸位,鲜有人知。本官管理南市多年,深知商业之利,若操之得当,可不战而屈人之兵,故此,上此折奏于陛下,以为国策。”朝堂之上没有取得什么关键性胜利,不过,显然武庆春的见解让诸人开始思索更多了。武庆春不禁回忆起,自己来长安之前,李直就曾说过,不要打算一下子就说服所有人,要慢慢来,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那这个过程要多久呢?”

    面对武庆春的提问,李直当时没有直接回答他,却给他上了一堂“加盟理念”课。

    “首先呢,我们先说说这个烹煮之道。牛、羊的吃法分为好多种,除了我之前给您展示过的铁板料理之外呢,我手里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火锅、烧烤便是目前尚未在南唐使用的。我们先把这三种饮食品类在洛阳建立店铺,就是让人感觉有地位、有家资的富豪才能品尝的,没有最贵,只有更贵,别问为什么,原因就是南唐人有钱;南市最多的是什么?是商贾巨富,是有铺面、有钱的暴发户,有钱没地位,那怎么办?消费啊,吃吃喝喝,这才是人生乐事啊。所以,我们这叫‘引导消费’。”

    “引导消费?”武庆春懵了,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对。到时候,大人你带着朋友什么的去几次,做第一拨客人,你邀请一些长安的大人物来吃一吃,喝一喝,我们是不是就是这些美食的带头人了?然后这些商人发现这个赚钱啊,有利可图啊。然后我们就技术卖给他们,当然,还可以卖牛羊肉、卖所有的材料。换句话说,我们帮助他们开店铺,但我们要收钱。他们可以去长安开、去安西开,去南唐任何一个地方开,但,必须要我们同意,我们有权决定他们开或是关。明白了吧?”

    “可我们只能管着南市啊。要是人家想在北市、东市、甚至是长安开,我们如何约束人家啊?”

    “这个不怕啊,咱们签契约啊。先成立个有自己的名字的铺子,比如三阳开泰饭庄。咱们呢,眼下有技术,是蝎子粑粑独一份,这样别人想干这个,就得和咱们学,就得和咱签契约。有了契约,他听咱们的,都发财,不爽利了,那就解除契约呗。按照约定来,赔偿也好,对簿公堂也罢,都是公平的,也不是谁欺负谁,您说呢?”

    一番详细的解释,终于让武庆春明白了,原来一个饭馆子有这么多的弯弯绕绕,可以牵扯到这么多。

    “都说,君子远庖厨,世人皆以庖厨为羞;可没想到李师爷以此为契,聚富强国,这可真是让老夫生出小觑天下英雄之感啊。”

    当时的武庆春真的是颇有感慨,李直给他讲完之后呢,便告诉武庆春,他要把和老黄买下来的铺子,装修成饭馆,这就是他所说的“引导消费”的第一步,开店。鉴于铁板烧里面铁板和厨师水平都需要较高,李直首先选择的是火锅行业和烧烤行业。而他给武庆春的任务就是邀请几位长安好友到南市尝尝他的这个新吃法。武庆春对此挺挠头,因为,他和李直吹牛了。他和李直吹嘘说他在长安多么多么的风光,他和这个部那个司的侍郎、主管,都是好朋友什么的,简直是风光无限啊。归根结底一句话,我武庆春在长安,好使!可实际上呢,他在长安,没几个人搭理他啊,一方面呢,因为他是皇后娘娘的亲戚,而皇后娘娘又因为那些清流们口中所谓的“干涉朝政”,而颇受朝臣争议;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不是什么读书人,而是以皇亲国戚的身份走的后门,所以,长安官场,其实并不喜欢武庆春。

    自从武庆春在朝上和诸位大臣汇报了他的“贸易战”方针之后,皇上专门和几位中枢阁大臣小朝会研究了两天,几位大臣慢慢开始转变思想,也理解了“贸易战”的核心打发了,所以,朝廷很快就会行文各州、郡、县,鼓励商贾贩卖牛羊至南唐,同时对于贩卖丝绸、金银器物至突厥、吐蕃等国的,也给予税收的奖赏。如此一来,这也算是战略层面的反击。

    这一日,皇帝下旨,令武庆春到三光阁面圣,皇后娘娘也坐在皇帝身边陪着。

    “武庆春,你这几个月来,才思敏捷,真是令朕刮目相看啊。如此看来,之前可是朕小看了你啊。哈哈。”皇帝心情大好,武庆春的办法,户部专门做过讨论,贸易之利可使突厥倍受困扰,突厥的牛羊马都将大量的流入南唐,单论金钱之盈利就可抵一州赋税,那可是南唐一年赋税的一成啊。

    “陛下,臣只是尽职尽责而已,臣读书不成,只能靠臣的所知所学,一些微末之才,尽量为陛下您分忧解难了。”武庆春嘴上的谦虚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心里却着实是高兴啊,皇上啊,您可别再夸了,再夸,我就忍不住了,要笑出来了。

    “瞧你那样儿,没出息的,还憋着笑,可算是有点能耐了,是吧?”皇后看着看着,实在是不希望自己这个哥哥丢人丢大发了,不禁开口说道,其实她脸上也想笑,这些个兄弟啊,总算是给她脸上增光添彩了,不然,满朝文武,嚼舌头的,多了去了。

    “哈哈,其实朕也高兴啊。庆春啊,你是不知道啊。这帮子清流啊,什么读书人啊,就希望说朕,说朕夫纲不举啊,说皇后干政啊,其实啊,哪来那么多的讲究呢?皇后也是关心朕啊。朕知道,还有人说你们呢。皇后从心里希望你们有出息,有功劳。这回,你干的好,朕赐你什么呢?你想要什么?你说,朕不吝惜。”

    “陛下,臣也没想好,臣就是高兴,不瞒您说,自从前几天在朝上御前奏对之后,臣开始是心中忐忑不安。可自昨日开始,听说中枢阁要行文定策,臣就高兴,臣说不出来的快活,哈哈。臣都失眠了,陛下。臣几十岁了,第一次这么高兴的睡不着啊。”武庆春一边说,一边乐,笑的合不拢嘴,手舞足蹈的,说着说着,就开始流泪了,然后他扑通一声,就在皇上面前跪下了。

    “皇上……呜呜,臣是高兴,臣有些失态,可是,臣心里觉得自己有用了,不再是给您二位托后腿的废物了。呜呜呜……臣这是……喜极而泣,对,就是喜极而泣。”老武越说越激动,终于想到一个能表达自己心情的词了。这样子啊,看的皇帝大笑,皇后娘娘含着泪在笑,连站在边上伺候的牛忠也颇受感动。

    “庆春,来,上前听封。”皇帝看着他这样子,笑吟吟的说道。

    “朕封你为洛阳令。自今日起,你便是洛阳的父母官了。”

    “谢陛下隆恩。”武庆春听完激动不已啊。洛阳令是五品啊,那妥妥的郡守啊,一边说,一边咚咚咚的磕头。

    “起来吧。朕知道你忠心,宫里面,牛忠最好。宫外面,朕有些事,要交给你,才放心。”李璟感慨的说着。

    “对了,听说你这几日,到处在请客?还小气的让人家去你的南市才行?”李璟一边说一边笑,这事都传到宫中了,皇后还因此埋怨这个哥哥,说他乡下来的,抠门的很。

    “这个……”武庆春有点尴尬了,丢人了。见到皇后娘娘直瞪眼,一脸的不高兴,干脆,豁出去了。

    “陛下、娘娘,请您先恕了臣的罪,臣有下情容禀。”武庆春一脸的委屈,心里也犯突突。

    “哦?你是功臣,恕的什么罪?你说说。朕不怪你。”

    “皇上,弄牛羊的这事,这个主意其实不是臣自己想出来的。”

    武庆春先试探着说了一句。

    “朕和皇后早就猜到了。是不是你那个小舅子和师爷啊?”皇帝心情好,说话也和气。

    “是师爷,没有小舅子的事儿,小舅子脑子转的慢。那就是个夯货。”武庆春实话实说,刚哭过,鼻子有些不透气,说话发声有些闷着。

    “我看你倒更像是夯货。”皇后娘娘气的啊,自己这个哥哥,说话不在点儿上。

    “哈哈,皇后不要怪庆春。庆春你接着说。”

    “我知道,朝臣们都觉得自己能耐大,都不说自己有师爷,可臣虽然笨,臣不能骗陛下和娘娘,臣确实是雇师爷了。但臣给皇上您写奏折,都是自己动笔,没让人代笔。臣的这个小师爷,二十岁不到,他脑子快,人勤快,不好吃懒做,是个读书人,还会做的一手好膳食。他给臣出的计策,说是鼓励百姓吃牛羊肉,说能强身健体,咱们买来蛮子的牛羊,蛮子见钱眼开,那就一门心思放牧,没心思打仗,自然咱们就可以安心了。还有,就是可以从蛮子手里收集情报。”

    “收集情报?!”这个词李璟第一次听说,但不妨碍他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你之前怎么不说?!”皇后大怒,这个废物哥哥,误事。

    “之前不能说。师爷说了,朝堂上说收集情报,容易泄露消息。他说突厥人肯定在朝廷里有眼线,收买了咱们的人。咱们可以利用商人,也可以由陛下您培养一些人,用商人的身份,在突厥收集情报,比如给那些大帐篷的人送金银器,送一些好茶叶,换取情报。”

    “还有什么?一次吐干净。”皇后对这个哥哥要没耐心了。

    “我请这些人吃饭,就是师爷出的主意。他说,请些大官,有钱人,去我们那吃火锅,烧烤,我们可以开店,引导消费,让这人喜欢吃这些,突厥蛮子知道了,买卖牛羊的就多了,然后就啥都方便了。他说我只要和陛下说了,陛下肯定高兴,臣肯定不如陛下想到的多。”武庆春终于一口气说完了,心里算是松了口气。

    “哈哈哈。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啊,嘉裕啊,朕是要有个子房了吗?哈哈哈。”皇帝李璟一边说,一边站了起来,亲自扶起武庆春。嘉裕是皇后的闺名,没出嫁时的名字,因为和嘉峪关谐音,出嫁之前要改掉。当时的皇上却说,自己的皇后,从名字上看就大气,不让改。

    “庆春啊,你真是朕的福星啊。牛忠,取一条三花锦带来。”

    “遵旨。”牛忠立刻去了侧殿,很快便给武庆春取来了赏赐。

    “啊,陛下,臣铭感五内。”武庆春高兴的不得了。三花锦带,顾名思义,就是锦带上面绣了三种花,分别是牡丹,示富贵。莲花,示清廉,菊花,示高洁。三种花的花纹绣在一条蜀锦为底的锦带上,代表佩戴之人的品性和身份,御赐的三花锦带,自然,贵不可言。

    “照你说的,你请这些朝臣去,不是为了私谊,乃是为了国事啊。”皇帝欣慰的很,这个大舅哥很上进啊。

    “嗯,算是吧。”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什么叫算是?陛下,臣妾这个哥哥啊,呀,气死我了。”皇后娘娘今天和这个哥哥生的气,顶平时一个月了。

    “那都有谁答应了啊?别隐瞒,照直说。”李璟笑呵呵的问道。

    “臣投了不少请帖,可是一个都没有回的。最大的官就是和我南市商贸有关的鸿胪寺以及户部的主事,他们倒是想去试试这新吃食,可是涉及到廉政,却又不敢去。洛阳又远,臣还没想到法子呢。”武庆春有点懊恼了,这事是好事,他知道,但是没进展,他对小李师爷有些愧疚了。

    “没关系。朕知道了。你看,能不能请朕和皇后去啊?我们也是你在长安的亲戚啊。”皇帝笑着调侃道。

    “啊?真的啊。那可太好了。李师爷虽然年轻,可做的东西好吃,陛下和娘娘一定会喜欢的。”

    “那好。一言为定啊。你回洛阳,安排好一切,派人告诉朕,朕就去。你可不能泄露朕的身份啊。臣不仅去,还会给你带人,给你长面子。嗯……起码五六个,怎么样?”

    “臣遵旨。臣谢谢皇上啊。”老武这回心里是妥妥的踏实了。

    “是朕要谢谢你们啊。行了,你快回去准备吧。别大张旗鼓的。”

    “这点臣知道,就当你们是普通老百姓,臣的长安好友嘛。”皇后听完又是一阵白眼,你和皇上是好友?这个用词,合适吗?

    牛忠送武庆春出宫去了,屋里只剩下皇帝夫妻二人。

    “朕知道,你是怕朕嫌弃了庆春,觉得他不是读书人,所以你哪怕是做恶人,也要让朕明白,你的兄弟们,不是奔着朕的关照才为朝廷做事的。庆春也知道,所以,无论你这个妹子怎么劈头盖脸,他都接着。呵呵,你们这兄妹啊,朕是真的喜欢庆春。他从到了南市,干了快十年了吧。头五年,就没进过宫,除了折子就是折子。后来,直儿去了突厥,他偶尔来长安,也是给你送点东西,也不多说话。眼下,有了个师爷,能长脸了,这才开始进宫了。你这个哥哥啊,也是个要脸的人啊。朕心里有数,不会亏待他的。”

    皇帝说着,牵着皇后的手,两个人一边说着话,一边朝御花园走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世宗显德三年,一对父子坐在东宫聊天。

    “父王,你已经拥有了三才,那儿臣,就要三光吧,行不行?儿臣愿化身三光,协助陛下温暖黎民百姓。”

    “好。可是匾额要你自己写才行。”李璟欣然应允。

    自此,储君东宫,名曰三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