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袍湔传 > 第三十四章 腹中诗书有几两

第三十四章 腹中诗书有几两

    对于去长安求取功名这个事,李直不在意,因为他自己很清楚自己的实力,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功名什么的,自己根本不可能考的上,所以,自己取官的唯一的途径便是武庆春所说的“荐举”,可自己根本不想和这些官府的人扯上,累的要命,还动不动要受人约束着,简直就是脖子上系了根绳子一样。

    可是,一想到家里的那三封书信,他就不舒服了。自从恐怖分子被抓之后,他一直在琢磨,这个家伙是什么样的实力或者说是什么样的“保护伞”在罩着他,他相信,皇帝在接收了这个家伙之后,也可能会琢磨这个事,但是作为一个小小的师爷,一个不入流的县衙的“吏”一级别的人,他没任何办法接触到高层的信息,他不知道皇帝会不会在这件事上做出很积极的反应,毕竟,到现在为止,他也只是听武庆春说,朝廷原计划是要在春天和突厥开战的,而现在,改变了,靠牛羊贸易,来获取突厥的资源,削弱突厥的战斗力,这些还是自己出的谋划。

    朝廷有多少人牵涉到这个“恐怖分子”案件里面,这是李直完全不知道的,做为一个“隐身太子”,做为一个没有被敌人杀人的人,他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想搞死这个“太子”,一旦身份曝光,会不会有很多人想干死自己。

    本来他以为自己是那种影视剧中的什么“传国太子啊”,或者是什么民心所向啊之类的,可是现在,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力,仿佛像是一个普遍百姓一样。

    “老黄,对这事你怎么看?”李直和老黄讲了讲武庆春的建议,和自己眼下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处境,毕竟老黄也对他是知根知底的,当然这个他是指李煜。

    “这事其实我早就猜到了。”老黄悠闲着,轻声细语的说道。

    “你早就知道?”李直惊讶的很,看来这个老黄知道的不少啊。

    “不是知道。你错了,是猜到,我,料敌先机。不对,是庙算于心。这个词该怎么说?反正,就是我猜到的。”老黄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看李直一脸不解,便继续开始八卦。

    “你呀,还是年轻啊。我这姐夫,在朝中本来没什么声名,你也知道,要不是皇后娘娘,他早就被打发回家去了。结果你一来,咱们南市衙们做了多少露脸面的事啊,我估计无论是朝中那些当官儿的,还是他自己,心里都会琢磨,怎么回报你。所以啊,对他来说,一直用你,固然是对他有利,可是,那样的话,他肯定就会遗臭万年。明白了吗?”

    “所以呢,他是为了给别人看,也是为了给自己还人情吗?”

    李直问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的确是他没想到的,让老黄这么一说,他这心里有点说不上来的感觉。

    “怎么?听起来是不是挺别扭的啊?”老黄直接就开口问道。

    “嗯,的确。感觉有点怪怪的。不知道该怎么说。”

    “你不用别扭,这个很正常啊。我姐夫要是不荐你更好的话,就是他不义,如果继续这么稀里糊涂的让你卖命,那他不是欠你更多吗?对他来说,早点还这个人情债,很必要。这回你明白了吧?李师爷。”老黄继续解释着。

    李直点了点头。

    “没什么可别扭的。一直用着你这个好师爷,却黑不提白不提的,那他老武真就成了白使唤人的‘杀人县令’了,所以,如今的一切都是你挣来的。人呐,很多东西,都是交易。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再说句不中听的,老杨也是师爷,为什么一直都是师爷?我姐夫怎么不推荐他呢?人心都是有本账的。”老黄今天给李直是上了课,当了回老师。

    “那你是啥意思?老黄大哥。”李直觉得自己一直小觑了老黄呢。

    “既然有这个机会,你可以接受啊。能出人头地总不是坏事吧?而且如果你不去,一直在这里,以后继续帮助武大人,那以后,他不是也要还你这个人情债吗?他的官越大,要还你的就越多。那什么还?怎么还?你要是在长安做的好,那你们两个互相帮衬着,总不是坏事吧?况且娘娘肯定也希望武大人能有个好帮手啊。所以,你去长安也好,你换个衙门干也好,总归不是踹了他老武啊。弟弟。”

    李直不再说话,开始思考这个事。老黄说的每句话的意思,他都懂,也都明白。只是当事情变成语言,就这么直接的,赤裸裸的来到他的面前时,他有些接受不了呢,或者说,有些突然,他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老黄说的不错,很多事情,其实本质上就是交易。人与人之间,不是说没有交心的感情,但交心,何尝不是一种交易呢?你给我你的真心,我给你我的真心。不因直白而羞愧,不因羞涩而骄傲。多好的理解。李直这么想着,就通了。管他呢,反正眼下,还有好几个月呢。

    “那个经书考试有没有什么取巧的法子啊?”李直尝试着问道。

    “诗书经义吗?诗的话,需要你自己会做,临场发挥,骗不了人。书和经,四五五经,内含千万学问,你临时抱佛脚?我可以找别的举子问问,你也别报大希望,很多有能耐的举子,人家都避嫌啥的。这你也懂。你是怎么想的?”老黄有些疑惑。

    “我想先经书考试,如果不成,再走“举荐”的路子。”李直说道。

    “也成。无论怎么办,你都要和老武说好。用什么法子,都是一个目的,在长安得弄个功名。”

    “将来会不会把我弄个什么外放啊?弄个什么安西啊,越地啊。”李直开始设想了,被迫害妄想症的第一人设。

    “做梦吧你。蠢材。你知道吗?每年想去安西郡和突厥人面对面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想去越地、蜀地为官的,简直是数不过来。那都是什么地方?真是的。到那里为官,不需要什么贪污受贿,不必违反朝廷律法,只要随便在那里开个铺子,就盆满钵满的了。”老黄满脸鄙视的喷着李直。

    “弟弟,留在长安的只有两种人,一种,就是青云直上的,清贵;一种就是为清贵干活卖命,等着某天成为清贵的未来清贵。明白了吧?”

    “受教了。老黄,想不到啊,这水,太他马深了吧?”李直不禁爆粗口了。

    “知道的多了,自然就能给老弟你讲讲了。你也是个没钱的货,好好蹲在长安,我不说了吗?你和老武,你们可以互相帮衬啊。”老黄对李直真是够意思,但凡是想到的,全都倒出来了。

    接下来的时间,都在老黄和李直的你问我答中度过了。

    想到要去长安谋生,李直开始每天增加自己的训练量。加快自己的恢复,势在必行。前世的武术招式,心得都在心里,唯一欠缺的是身体的契合度和心意的提升。现在的李直,满身武艺,但却需要打磨。这个没什么办法,除了训练,就是实战了,那种什么修炼一下,然后武功大成什么的,干脆就是扯淡,骗小孩子和无知脑残粉还行,实干才是硬道理。

    半年的时间,突然就要准备考试,要换环境,让满脑子浆糊的李直更加浆糊了。突然想起前世大学教授的一句调侃:

    腹中诗书有几两

    问汝李直知不知

    唉,问我李直知不知。我的知识在这里,能用上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