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徽章之下 > 第九章 与他们相聚在这暖春

第九章 与他们相聚在这暖春

    2021年4月22日,早晨。

    把女儿送到学校后我驱车来到新城居委,中控台上时间07:53,居委门口停满了车。

    幸好我对周边的环境非常熟悉,车子拐进一个小弄堂,绕过两个弯,停在一个空地上,没有在这里工作过的人想不到还有这个隐藏的地方。

    柔和的阳光照得车子里很热,我解开衬衫的第一个扣,来的太早了,估计居委里只来了两个人,大力和耿叔。

    手机跳了一下,我打开,老婆发来的:晚饭想吃什么?

    我:刚上班就想吃晚饭?简单点吧,健康第一。

    老婆:我今天下班早,给你炖个牛肉汤吧【加油】

    我:可以,不过少烧点,每次吃的圆滚滚,没必要。再烧个素菜。

    老婆:炒个生菜。

    我:【成交】

    老婆:【微笑】

    我收起手机,对着镜子检查一下造型,扣好扣子,挺好,除了白头发又多了,其它地方没怎么变。我下车走到旁边一个玻璃门前敲了敲。这是居委会的后门,去年我们志愿队用这个门出入,平时没有其他人用,可以说是一种默契。

    没有人来开门。

    我用力敲了敲,耿叔慢悠悠地出现在走廊里,他疑惑地看着我,我隔着玻璃向他招手。

    耿叔忽然一笑,认出了我,“瞿亭,你来这么早啊”,他帮我打开门。

    “送孩子读书,七点半到校嘛,送了孩子就直接过来了。”我看门把手上有一层薄灰,这个通道有一段时间没用过了。

    耿叔拍着我的肩,“做爸爸辛苦吧。”

    “嗯,也辛苦也开心。”

    “你怎么开车了?”

    “不开车靠走路吗,耿叔,走路过来一个多小时呢。”

    “你不是喜欢摩托车?”

    “记错啦,那是燃,他喜欢‘轰轰轰’。”

    耿叔不好意思地笑笑,“记错了记错了。”

    居委会里已经来了五个人,大力和筱倩在整理资料,“亭哥。”

    “好久不见”,我拉出一把椅子坐下,脚边踢到了一个箱子,我往下看,放的是主任当时代买的口罩,那时候每天的供货商都不一样,所以口罩也是各式各样,看起来还有百八十个,七八个品种,我记得白色纯条纹的质量最差,稍微一张嘴带子会脱胶掉落,用了这种口罩大家都不敢说话。

    大力给我倒了杯水,“最近忙吗?”

    “嗯——今年是有历史意义的一年,相关的工作比较多,我们中心在考虑怎么讲好自己镇的故事,怎么把先辈的精神继承好,怎么把优良传统发扬好。”

    “别搞得太忙。对了,我看到你们的新闻,登了《解放日报》、《文汇报》,很多公众号都转发,干得漂亮,你上电视了。”

    “我?没有吧?”我记得应该没有被摄像机拍到。

    “一闪而过,我一看就是你。你们中心今年干出成绩了。”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不进则退,非进不可。”

    大力嘿嘿笑,“喝水喝水。上半年还有希望去你们那吗?”

    “行啊!这么熟了,帮你预约,等下你把主题、人数、要求发给我。”

    耿叔问:“钓鱼还在钓吗?”

    大力连忙说:“漠喜欢钓鱼,瞿亭是喜欢玩模型。”

    “哦,哦!想起来了!”耿叔这才真正认出我。去年,我们每个人都戴着口罩,顶着一样的发型,耿叔眼神不好,所以记混了。

    玻璃门那里又有敲门声,耿叔一听,“得,是漠吧。”

    漠一边晃一边进门,“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

    耿叔给他倒水,“钓鱼去了吗?”

    “嗨,别提了,没时间,上个月买了一副新鱼竿,一直没机会练手,双休日天天加班,晚上又要陪小孩读书,实在没办法,下礼拜约了同事,估计能去成。”

    “我上礼拜在野河里钓了一条两斤的”,耿叔兴高采烈。

    “我带你去鱼塘钓,在一个农家乐,开车过去半小时,那里的鱼大。”

    耿叔摆摆手,“鱼塘不去,我和老伙计在野河钓钓可以了。”

    雪花从正门口风风火火地走进来,“你们来得真早。”

    “都是刚到”,我点开聊天群,还有另外两个陌生头像,“这两位是谁呀?”

    雪花:“我打听了,一个是在大楼二楼的,一个在接待口工作,我不认识。”

    我问:“怎么换人了呢?”

    雪花:“卡尔去年底调到邻镇,做领导啦,她干得好,一直受器重。”

    我:“那不是要开车上下班了,原本可是走路的,幸福感会下降。”

    耿叔:“待遇到位了,幸福感有保障。”

    我:“哈哈,燃去哪了?”

    漠:“燃已经调任居民区做第一书记了。”

    我很惊讶,瞬尔想起来,去年夏天大姐头曾经跟我提过有一批业务骨干调任居村书记,当时我在筹备活动,没有细问是哪些人,原来燃就在这一批里。

    雪花:“燃这次也是被援助目标,他的居民区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不多,所以接种率不高,好像是第三志愿队对口支援。”

    “哈哈,那他头大了”,我问雪花:“还有哪些居村接种率低?”

    雪花在手机上调出一张表格,“这是上周的接种情况,你看,燃倒数第四。”

    我往下看,乐乐的居民区倒数第三,融合村倒数第二,新新居民区倒数第一,旁边有详细的接种率,确实有落差,“这是为什么呢,差这么多。”

    “这个统计的口径只能做参考”,主任走进门,“比如这个融合村,与工业园区相邻,工业园区里的工人基本租住在融合村内,有三四千人,这部分人口数统计在融合村,但是打疫苗时是工厂统一预约接种,接种数算在工业园区而不是村。这样一来,即便融合村有三四千人已经接种了,由于他们被统计进工业园区口径,自然融合村的接种率就偏低,事实上情况要好一些。”

    我问:“那它的接种率怎么办?”

    “接种工作核心是让百姓打疫苗,形成免疫防线,抵御潜在的风险。我们要做到宣传到位,解释到位,推动到位,让百姓了解、支持,让社会稳定。至于接种率排名,见仁见智,仅作为参考,关键是从全镇、全区乃至更大范围做到统一的认识:全民参与,打疫苗,抗病毒。”

    雪花:“今天我们做什么工作?”

    主任:“先维持秩序,九点有一批去卫生院接种的,我们带队送去,然后去居民区摆摊做宣传,有意愿接种的现场登记。”

    雪花在群里发一句:队员们,2021,我们出发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