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徽章之下 > 第十一章 离不开每一位的支持

第十一章 离不开每一位的支持

    2021年4月22日,上午。

    志愿队站在新城居民区的地下露天广场入口,附近的功放机飘着轻柔的音乐。

    2014年栽下的小树苗已经长出粗大树枝,叶子盖住了人行道的上空,透过层层绿叶的光如翡翠般投在地上星星点点。

    主任:“宣传摊就设这里,晨练的人还在锻炼,过会儿他们收队经过这里,我们守株待兔。”

    大力和漠把折叠桌打开放在路边,二维码、宣传单、登记册一一摆好。

    大力:“你们要不要合影一下,”

    雪花:“新来的两个队员跟炜哥去卫生中心维持秩序了,等下次到齐了再拍。”

    一个白发阿姨佝偻着背向我们走过来,“你们是居委的吗?”

    主任:“对,我们是新城居委会的,阿姨你家里人都打过疫苗了吗?”

    “打过了打过了,都在公司里打过了,我要打吗?”阿姨靠在折叠桌前,雪花给她搬个塑料凳坐下。

    “你几岁啦?”主任问。

    “79。”

    “79岁属于高龄,不建议打。”

    阿姨流露出明显的失落,“哦……现在居委态度真的好,特意到小区宣传。”

    “应该的,疫苗接种工作关系国家安全人民健康,要人人知晓,最好是人人参与,我们要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方便你们预约,我们居委还有大巴接送,每天发车去卫生中心。阿姨你要是身边有人还没接种,让他到居委登记。”

    “好,好,一定支持”,阿姨点头,“可惜我不能打。”

    我悄悄问雪花和漠:“你们接种了吗?”

    雪花:“我第一批接种的,都过去两个月了。”

    漠:“我上礼拜打的。”

    我:“你也是武生的?”

    “对,你也是体育馆吗?”

    原来我们上周六在体育馆擦肩而过。如果有这样一批人,他们面对险情时能和你一起站出来,能毫不犹豫做出和你一样的选择,那你应该觉得幸福,此刻,我很荣幸。

    广场上音乐停了,晨练的队伍准备散场。

    主任迎过去,“大家疫苗接种过了吗?疫苗可以登记啦!”

    “打疫苗?”三个阿姨拿着大扇子走在前面,中间一个阿姨问:“居委?”

    “对,你们都接种过了吗?”

    “没接,还没呢。”

    雪花赶忙拿出登记册,“正好,我帮你们登记。”

    “还没考虑好呢,这东西副作用可厉害,我们上岁数,折腾不起。”

    我注意到左右的两个阿姨都没说话,中间那位应该是拿主意的,“阿姨,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

    更多的人从广场出来,队员吆喝起来:“没有接种疫苗的过来看看,接受登记了。”

    我把三位阿姨带到旁边的长椅,“阿姨你们不要有顾虑,中国疫苗的安全性是得到世卫组织认可的。”

    “我们知道,但是副作用太厉害。”

    “阿姨您指哪种副作用?”

    “我们都听说了,胳膊疼,还有人当场晕倒呢。”

    我笑了笑,“阿姨,打针还有不疼的?这和疫苗没关系,您生病了打针胳膊也疼啊,但这代价不一样,打了疫苗您对新冠有免疫力,防患于未然,您说的晕倒我没听说。”我猜又是那些反智短视频在作祟。

    阿姨非常肯定地说道:“怎么没有,他们都在说。”

    我看左右两位阿姨也非常笃定,仿佛都在现场看到了,“阿姨,我问问你们,身边有多少人打?有几个有反应?”

    左面阿姨轻声说:“我们楼里打得挺多,好像没啥事。”

    右面阿姨说:“阿花老公不是打了嘛,天天困。”

    我:“只要是药物,都有副作用,看个体的耐受度,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过药片的说明书,吃药就没有不带副作用的,降血压、止疼片、感冒药,家庭常见的药都有副作用,困、乏力是正常反应。换个角度说,我们看不良反应的比例,全国目前一亿多人已经接种,有出事的吗?阿姨你们都看新闻的吧?”大部分老年人有晚饭后看电视的习惯,一般是婚恋节目、法治节目、新闻台,掌握最新的节目内容是他们聊天时的“硬货”。“新闻里有一例出事的吗?”

    三位阿姨都不答话,她们应该是在惦记晕倒的那一个。

    “打疫苗可能有不良反应,这个谁也不能否认,但在正常范围,疫苗上市前国家有质量监督,有实验数据支持的,几万志愿者都没产生严重反应。国际疫情严重,有些小国家想买疫苗买不到,都被发达国家垄断,我们国家自己研发,自己生产,免费提供给大家,这么好的事我们不应该支持吗?为了尽快让大家都免疫,我们把服务点设到你们家门口,镇上设了两个接种点,卫生中心那里就能接,走过去10分钟,我帮你们登记吧。”

    中间的阿姨犹豫着,“小伙子,我们再想想。”

    “您有什么问题您问我。”

    “我们好像没有必要啊,又不出国,万一副作用严重,不是白白挨罪吗?”

    那个传说中晕倒的个例还影响着她们,我想了想,从副作用的角度可能无法说服她们,“阿姨,我看你们身体都挺好。”

    “还好,天天锻炼着,孩子让我们出来帮忙照看宝宝,不能给晚辈添麻烦不是。”

    “马上五一了,有计划出去玩吗?”

    左面阿姨:“这次五一人肯定多。”

    中间阿姨:“那肯定,去年都没出去过。”

    我:“按照惯例呐,五一肯定爆满,人挤人。这两天边境有确诊病例,估计会有点影响,你们想想,人山人海,没办法保持社交距离,老百姓要顾虑一下,是不是别去人多的地方。要是接种过疫苗,戴着口罩,那就不担心了吧?”

    三位阿姨互相看看。

    “前段时间新闻一个养生课堂老师确诊,传染了一百多个学员,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我们这里社区养生课堂就爱拉人去免费景点玩,偏偏景点人特别多,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有隐患,我觉得他们得加个条件,打过疫苗才能参加。要是大家都打了疫苗,起码不用担惊受怕,开开心心玩。”

    右面阿姨悄悄说道:“下个月他们去外地玩。”

    我:“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自身防护,不打疫苗不轻易出门,大家都要对自己负责。阿姨你刚才也说了,平时要照看宝宝,是不是要把健康放第一位。”

    左面阿姨:“要不……”

    我拿出二维码,“你们用手机扫一下这个二维码,登记您的个人信息,然后就能直接去打,现在疫苗充足,不用排长队。”

    中间的阿姨拿出手机,问左右两位:“现在去打?”

    我:“不用,现在是预约登记,随您方便,明天去也行,后天去也行,每天八点到三点半,节假日不休息,如果您有出行计划,越早接种越好,接种后形成免疫力需要时间,不是立即生效。”

    左面阿姨:“去吧,早点打。”

    中间阿姨:“行,我们登记着。”

    右面阿姨也拿出手机,“小伙子,怎么弄?”

    我帮三位阿姨登记了信息,把告知书发给她们,三位摇着扇子离开了。宣传桌旁边还围着不少人,大家的疑虑不外乎副作用是否严重。

    一个壮实的中年人开着电瓶车远远地过来,“主任!你怎么在这里!”

    主任抬起头,“老洪,在家呢!”

    “刚回来,你们这是干嘛呢?”电瓶车停在摊位前。

    “呼吁大家接种疫苗,你好像还没接种吧?”

    老洪:“没呢,太忙,老是忘记。”

    “正好了,我们服务上门,给你登记掉。”

    “主任上门,一定配合。怎么登记?”老洪笑呵呵地问。

    “拿手机扫这二维码,登记个人信息。”

    老洪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碎屏的手机,“这东西我不会。”

    “我帮你”,我取过他的手机,扫描二维码,“姓名,身份证。”

    老洪一边报一边和主任聊天,他是楼道组长,对居委工作特别支持。

    我很快帮他登记好,把手机还给他,“叔,登记好了,凭这个条形码,带好身份证和知情同意书就可以接种。”

    “哦哦,谢谢小伙子,我什么时候可以去打?”

    主任:“现在就可以,卫生中心,这个点应该不用排队了。”

    “那太好了。你说我们国家咋那么行,要办的事儿没有办不成的,国外乱的一锅粥,国内三个月把它压下去。”

    主任笑着,“我们国家行因为我们的政府行,我们的人民行,政策一出来,大家都支持,说不出门就不出门,说打疫苗就打疫苗,武汉人民硬扛76天,硬生生把病毒封住。你看国外,那些国家因为不让出门老百姓闹游行,政府说少出门,老百姓都在街上乱逛,那能行嘛。”

    我接一句:“我们国家文化底蕴不同,我们讲的是我为人人,每个人都了不起。”

    “是是是,讲得太好了”,老洪跨上电瓶车,“我现在去打。”

    主任:“路上当心,今天天气好,景区那里人流一定爆满。”

    老洪:“哎?你们待会儿还在这里吗?”

    主任:“在的,咋了。”

    “我给小区业主群发一句,让大家都来打。”

    “感谢支持。”

    老洪笑得憨厚,“感谢你们才对,打疫苗是为我们好,还特意出来摆摊,我都想给你们发工资了。”

    在老洪的宣传下,很快来了一批人登记。

    小区设摊两小时,登记了二十来个。

    临近午饭前基本没什么人来询问了,主任:“咱收摊吧,叔叔阿姨现在要烧午饭,年轻人都在上班,这个点没人了。”

    漠:“接下来怎么安排?”

    主任:“你们都是各自岗位的主力,不能让你们再像去年那样蹲点了,再安排吧。”

    雪花:“没事,志愿队就是干这个的,主任你提要求,我们配合。”

    主任:“行,明天上午,我们逛一圈大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