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动作之旅 > 第三十章 传武站桩法(一)

第三十章 传武站桩法(一)

    站桩即身体如木桩站立不动,目的在于如木桩有根稳定,而非不动傻站。是中国武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桩,是中国武术的入门功法,因武术流派的不同发展出不同的站桩,这些桩虽姿势不尽相同,其目的大体如一,通过锻炼加强腿功,增强体质,感受气场,体会力学原理,为日后的练习打下基础。

    站桩原本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不同武术有不同的桩功,有中医桩法、峨眉桩法、武当桩法、少林桩法等等。其形式分为躺桩、坐桩和站桩。

    1少林:“未入门先站三年桩”——

    (1)大马步桩;

    马步桩,源于冷兵时代的马战。站马步桩,正功出现是“双沉”功夫(“双沉”与“双重”之区别,将专文另述),进而是“双轻”的功夫,加上手法招式训练,可得上下相随的功夫艺境。马步桩(北方叫站马架、南方叫地盆、北派[少林叫四平马]。有宽、窄、高、低之别。

    这种桩比较累了,脚间距比肩宽,脚尖略向外,身体下蹲,两腿 之间成拱形,继续下蹲,大腿平行地面叫四平马。无论是拱形还是四平马都是马步桩,练习者需要顽强的毅力方可坚持。

    高宽马步四平桩属于中盘式。

    (2)南少林,弓步桩:

    又叫弓箭步桩,前脚弯曲,后脚拉长伸直,身体压低,这种桩最稳,同时也最累。由正马架演变而来。

    2武当:

    (1)窄马步桩入门:

    低窄正马步桩功:双脚平拉开,稍比肩宽(是为窄);两脚平行,两足尖微内含有抓地之意;平心,身体松清,气沉丹田,静气;下坐,·臀部坐。稳,提肛(意提);膝至胯要求上平(是为低),双膝前顶,不过足尖,有内扣之意;裆内“外撑”,两胯向后拉,使胯与膝内有“对拉拔长”之势,同时塌腰,腰上起拔背之势,虚领顶劲,神贯百会穴,上身竖直,虚胸实小腹,两臂盘肘交叉双手搭大臂,两肘尖与两膝尖上下垂直,宽胸背圆、自然舒展,神意内敛,宁心静气。亦有双手合十式、双拳置两侧肋窝处等不同姿势。初练为“静站式”,以使上身松沉,筋劲骨力自然挺拔舒展而转轻·灵,是名“摧僵去拙”。以“形虚气运”为准则,内气自然向丹田气海内聚集而至柔,此即内功强化的开始。此桩进阶的不同阶段以站桩时不同的内景象而区分,有易气、易形、易筋、易骨、易髓的功夫效用。从初站时的僵、疼、酸、累、软、乏等现象的逐渐消失,一站即觉全身之气聚向丹田内,是易气功夫;久站而身轻乃易形功夫;由顶至足全身各部位松静自然,继而会出现形体松沉觉有筋肉·脱骨之景象是为易筋功夫。此时气聚丹田,复又能舒布全身乃至德全神,自然形虚气运,双足自觉铺平,是为根灵。一股内劲由足根似圆柱上升至膝胯、腹胸、脊柱骨节间,以腰为准,腰上节节松开上拔之势直贯头顶百会穴,腰下下拉之势直至会**上翻贯人丹田。又通过夹脊部位分布两胛双肩双臂直贯肘手部位,是为易骨。此时则一气贯穿,周身一家功夫基础定矣。至内气聚丹田而自达皮毛,由皮毛意敛入骨,自觉气爽神清,一旦入骨,浑身清静爽快若空无,乃易髓功夫的开始,则内感通灵的艺境基础成矣。

    在整个修练马步站桩功夫过程中,由出现“腹响雷鸣”到“虚气恭”(即放屁)现象止住,乃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脏腑各自自然归位的过程(行话名“入槽”),脏腑归位是能够适应技击攻防要求的内在功夫。以上为站马步桩静练功夫成熟的火候,即前贤所说的“换劲,弱转强,拙化灵,以求技]击妙用”。在练功过程中,“形虚气i运,凝神气固,勿忘勿助”是法宝。马步桩功练到一定程度时,要加入拳法训练,即加入训练手法功夫,如使用马步直拳和马步正、侧炮拳,以及向两腿侧“阳峻泉”穴位置高度的上崩下砸拳法的训练、金鸡抖翎肘的训练等多种方式。既可减少练桩功时的单调和寂寞,又是“静中能动,动中求静”的训练,可增加练功的综合效果。以上就是站马步桩功的“内筑丹田气之根,外筑形体足之根”,由此可明桩功修炼内外功夫而为拳术攻防之道各种功夫总根始的道理。

    低窄马步桩属于下盘式。

    (2)武当太和门:马步桩和弓步桩;

    (3)太极拳——马步桩;

    (4)摆步桩和弓步桩。

    由正马架演变而来的有:弓箭步桩;偏马架桩;一字马,可演变为搿脚叠步桩,扣脚叠步桩,又名踩畦埂、叠龙步;熊步桩,乃不丁不八疾步型,有高桩、中桩、矮桩之分。中盘可演变为“折叠一字顺肩桩”,再加双手平开上托,名为“逆转阴阳桩”;如以正马步高桩则可为“正步析叠一字顺肩桩”。下盘式有“坐盘”,亦名“古树盘根”桩;仆步桩,乃熊步式或丁字步演变而来;卧鱼桩,此桩多以动练者多见,然能静练则更佳。单腿的站桩可有:十字蹬脚桩、披身踢脚桩、鹤翔点脚桩、金鸡独立桩、倒点鹤翔十字平衡桩、朝天蹬桩、侧身摆莲腿高置桩等等。尚有以手带腿的“倒立桩”,行走动势乃称“蝎子爬”;以头和手支撑的“三角倒立桩”,如将手提起只以头倒立,则为“朝天一炷香”;还有平空而躺的“铁板桥桩”等等。以上所阐述之桩法,皆是练形体,自然出功夫的方法,意念练法不占主导地位,虽然内外齐练,但多以形体功夫求之为特点,唯能负苦而得功。

    3形意拳:

    三体式——大虚步桩;

    属于竞技桩的一种,两脚一前一后,前腿曲后腿蹬,双手在面前做格斗姿势。因手的姿势不同衍生出降龙桩,伏虎桩等,这种桩也比较累。

    4八卦掌:

    虚步桩和弓步桩;

    5八极拳:

    八极小架桩

    6咏春拳:

    羊脚步桩——窄马桩的变化练法,实质是马步桩。

    钳羊桩,又叫一字钳羊马,是咏春拳的站桩,两脚内扣,与肩同宽,大腿内夹,这种桩和其他的桩要求的“开胯”相反,因其创始人是女人,这种站桩符合女性的生理特点。

    7大成拳:

    浑圆桩。

    浑圆桩,又叫养生桩,是最常见也是最轻松的站桩,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膝盖微曲,双手在胸前抱球。因手的姿势不同衍生出无极桩,托举桩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