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动作之旅 > 第三十二章 各种阵法(形)(一)

第三十二章 各种阵法(形)(一)

    “阵形”是古代军队的野战队形,盛行于冷兵器时代,消亡于热兵器时代。“阵”是在奴隶制国家军队产生的。奴隶主为了巩固统治和掠取奴隶,组织军队和指挥战斗的需要而编制各种阵,是古代军制学和战术学的成果。

    我们来简单考量下历史上真正的“阵”。首先看这个“阵”字。这个“阵”字,本字是“陈”字。“陈”呢,是个会意字,左边是个“阜”,代表小山小土堆,陈的本意是“围起来田地的土堆”的意思。“陈列”这个含义,则是由本意直接演化而来。

    那么,陈是这么个意思,用于军队战斗中的“阵”大概意思也差不到哪里去了——我估计,阵的本意就是陈列军士、让军士“陈列”、排成特定形状的意思。

    1“三师”阵——

    (1)左

    (2)中

    (3)右

    早期的阵形,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阵战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时代极为盛行,当时常见这样一种情况:两军约在某地会战,列阵整齐,相互攻伐……。

    中国的阵法是在春秋和战国发展成熟的,这一成果的代表有《六韬》、《吴子》和《孙膑兵法》。前两个是战车阵法,后一个是步兵阵法。

    2,《孙膑兵法》,里面讲述了十种阵形(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及其使用的方法。水火二阵,其实是作战方式和主要攻敌工具的总括,和其他八阵还不同。从这八个古阵的名字都可以看来,方、圆、疏、数(密)、锥形、雁形、勾形等,都是典型的陈列队伍的形状。也就是说,作战的时候,让军士们根据情况,排成方的、圆的、疏散的、繁密的等等各式各样。

    可见《孙膑兵法》中提及的古阵,基本就是一些不同形状的队型,类似我们运动会入场式所排列的“方阵”。只不过,这里有方有圆各式各样罢了。

    《孟德新书》有专章讲述行军布阵之法;诸葛亮的“武侯八阵”;《唐太宗与李卫公问对》里的阵法;岳飞的兵法残片;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里的详解阵法,还自创的“鸳鸯阵”和“三才阵”。

    3.非常有名的——鸳鸯阵:

    鸳鸯阵是戚继光抗倭时期,针对倭寇的刀法和战斗特征而设计的阵法。简单说一下,就是一共12个人组成,前面有两个大盾牌手作掩护;左右有特别长的长矛(狼铣)来进攻前方;紧随着后面是四个长枪手左右防护,刺杀左右来犯的倭寇;最后还有两个持刀的士兵断后,以防止倭寇贴身搏击和背后偷袭。

    这样一个阵法,就是专门对付倭寇设计的。平时有大量的操演,在战斗时候十二个人一个阵型,杀向倭寇。效果很棒。

    阵法并不神秘,其作用就是训练士兵的基本素质、打配合打进攻。

    4日本的武田八阵:

    起源于中国的“武侯八阵”和孙子的“九地”。经过历次战争的洗礼,结合日本的实际,由武田信玄编制,分为鱼鳞、锋矢、鹤翼、偃月、方圆、雁行、长蛇、衡轭等。

    5.人阵(列表)计算机:

    人阵计算机就是由人组成的计算机。但是人数需求庞大(在小说中人数为三千万士兵),由人组成计算机的的各个部件,由各种符号代替二进制进行运算。

    以3人组成“与”门举例:

    2个负责信号输入,就叫‘入1’、‘入2’。第三人负责信号输出,简称“出”。三人站成一个三角形,出是顶端,入l和入2是底边。

    三人拿六面小旗,三白三黑,每人一白一黑。白色代表0,黑色代表1。对于代表“出”的第三人,要看着着分别代表入1和入2的两人。如果他们都举黑旗,“出”就举黑旗,其他的情况都举白旗,这种情况有三种:入1白,入2黑;入1黑,入2白;入1、入2都是白。“

    试运行阶段让入1和入2随意举旗,观察“出”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比如入1和入2同时举了三次旗,第一次是黑黑,第二次是白黑,第三次是黑白。出都进行了正确反应,分别举起了一次黑和两次白。

    除了与门以外,还有或门,和非门。与、或、非,这三种基本逻辑运算是整个计算机的基础。在这三种运算的基础上,我们得可以构建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同或门,三态门。继而打造出一台精密的计算机。可以想象出来,由三千万人组成的一台“计算机”,黑色和白色的棋子此起彼伏,而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就取决于人们的反应速度。

    现实中的电子计算机组成原理同上,只不过部件不是人,而是电子元器件,或大规模集成电路。功能本质上来说只有一个——计算,结构依然遵循冯.诺伊曼体系。然而人出错的机率要远远大于机器,而且计算机的运行成本(三千万人的吃喝住宿)也过于昂贵。所以现在还是电子计算机的天下。

    6.各种观星阵:

    (1)北斗七星阵:

    北斗七星由紫微垣中的天枢(贪狼)、天璇(巨门)、天玑(禄存)、天权(文曲)、玉衡(廉贞)、开阳(武曲)、摇光(破军)等七星组成。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故名北斗,由此演变出七星阵。全名为天罡北斗七星剑阵,根据北斗七星的运行变化创立的。

    七人依上三颗“玉冲”星,下三颗“璇玑”星次序,占据七个方位,分别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对敌形成包围。随着阵势变化,七人即可联手往复,流转不息。阵法的编排结合道教一元、两仪、三才、四相、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的流变规律,通过武当传统功夫的演绎来诠释中国的“道”文化。

    北斗七星阵图

    按照道教的养生修炼之道,此图有定位的功能,面对满天星斗,可以按七星图上的不同时节、不同方位,朝着不同的星斗练功,从中接受大自然中对人类有益的生命物质,有利于养生和健身。

    《杨家将》中的天门阵就和七星北斗阵相关,此阵由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组合而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