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动作之旅 > 第一百零七章 飞鹤拳(五)

第一百零七章 飞鹤拳(五)

    飞鹤拳之三战动作名称

    请拳

    一、鹤出林泉分压掌

    二、双手捋按鹤扑翅

    三、吹颤最急鹤弹翼

    四、震羽发力挂按掌

    五、白鹤窜草分压掌

    六、双手捋按鹤扑翅

    七、吹颤最急鹤弹翼

    八、震羽发力挂按掌

    九、老僧披袈斜飞靠(左)

    十、震羽发力挂按掌(左)

    十一、吹颤最急鹤弹翼

    十二、老僧披袈斜飞靠(右)

    十三、震羽发力挂按掌(右)

    十四、吹颤最急鹤弹翼

    十五、青龙滚水身颤劲

    十六、上马标手如箭发

    十七、青龙滚水身颤劲

    十八、上马标手如箭发

    十九、疾步虾退朝阳手

    二十、白鹤弹腿缩身法

    二十一、阴阳切掌敌必败

    白鹤门拳法内容分为四种,飞鹤拳法;鸣鹤拳法;宿鹤拳法;食鹤拳法等。飞鹤舒展大方,动作形象。

    飞鹤拳也是南派鹤拳中的一种。“通之为飞”,所谓通就是舒展之意。飞鹤拳的特点是比其他鹤拳更为形象、舒展、大方。飞鹤拳多模仿鹤的飞翔、跳跃、展翅拍击等动作,吸气上提似飞,常以声助力,动作形象优美。飞鹤拳跟其他南拳一样,身法上也讲吞、吐、浮、沉,两臂的动作较多,有如鹤翅拍击水浪之势。飞鹤拳在套路上分三战、四门、八步连、二十八宿等,也以三战为主。训练时步法上要求两脚尖内扣(福建人称之为“包马”)。步法训练以梅花桩为主,技击时进退变化似三角马。手法上有击、勾、摔、点、贴、盖、压、剪、弹等,手上也跟其他南拳一样讲五行变化。

    飞鹤拳与其他鹤拳的根本区别有三点。1.飞鹤拳的动作多模仿鹤飞行和走路的各种动作,故其动作比其他鹤拳形象逼真。2.飞鹤拳训练时两臂象征着鹤鸟的双翅,出手时双手肌肉高度紧张,两手不断地发出一阵阵地颤抖之劲,有时还发出长鸣之声,以发声助发劲。3.飞鹤拳多以鼻吸气,以口呼气。吸气时气沉丹田,应保持有上提之感,有助于发劲。[1]

    基本功

    飞鹤拳也跟其他鹤拳一样,初学时除站极立马之外,就是要求练三战。前面说过,“三战”应是“三正”:头正。身正、马正。也有人说“三战”应为“三箭”,“三箭”即是“三变”:手变、身变、一步变。我们说,这两者在鹤拳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三正”是拳术中基础的基础、只有在牢固掌握“三战”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三变对,“三变”是在“三战”的基础上更提高一层。而只有练好了“三变”,才能出手制胜。[1]

    飞鸿拳初学者,首先要练的是桩步与动作的稳健、练蔡地生根的包马。变的是梅花极的步法,练的是三战之身步。飞鹤拳要求运动时每个动作都要稳如泰山,轻如鹤戏水,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三正”。练“三战”和“三箭”只有坚持冬练三久、夏练三伏,使自己的身体素质适应于这一拳种的运动量,才能使自己在团建立起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灵活多变的条件反射。’才能做到动步必是包马、梅花桩,动身必定是“三正”。遇敌时能用“三变”制胜。这好比一个驾驶员,当他开动汽车时,首先必用脚踩离合器。由于驾驶员天天如此操作,就形成了这种条件反射,他不管在任何危急情况下,不管如何突然。驾驶员总忘不了踩离合器后才刹车,他决不会先刹车后才踩离合器,这是长期训练中形成的一种运动性条件反射,建立起这种条件反射也就是飞鹤拳里所要求的基本功。拳诀说:“练武不练功,到者一场空。”就是说基本功是武术之源,是武艺之根基。练好其根基可为今后掌握拳术和高深的技击技巧提供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条件。如果练拳不练功,你就是学会了很多套路,学了很多技击技巧,也。是无用的。这好比墙上的芦苇,虽然也有根,但由于根子浅,根足无力,故有“习拳先站桩,练武先练功”、“拳好三战找”之说。南拳特别强调统拉功。

    武术中的柱功有好几种,不同的流派和不同的拳种有其不同的桩功,其要求也就自然不一样。飞鹤拳与其他三种鹤拳明显不同之处是,它多仿效鹤的飞行和跳跃的动作,故飞鹤称之为“走架”。所以它的极功并不要求练得静止稳定,应练稍动的柱功,即所谓“动中求静”的桩功。这种税功是来用流传的传统方法,如“包马”、“梅花桩”等来训练的。飞鹤拳桩功的训练应很好地配合呼吸。呼吸应深长有力、气沉丹田,且气应有意识地上提,使气鼓荡,在紧张运行时仍能保持浮中有沉,沉中有浮(取浮有助于飞、沉有助于稳之意)。

    飞鹤拳的呼吸方法大多以鼻叹气,日呼气,这与它的拳势激烈。动作舒展大方的运动规律也是分不开的。飞鹤拳的呼吸,只有经过长期训练.论年不论月,才能达到浮中不躁,浮中有沉。也只有经过长期训练,才能使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特别是使呼吸器官能适应本拳种的运动要求。

    呼吸方法

    呼吸方法

    飞鹤拳运动的呼吸方法比起其他南拳较为特殊,大多用鼻孔吸气,用口呼气,而且是在发声时同时将气呼出。它包含有武术中的“沉气”和“提气”方法。它的运气方式是:吸气时应深长有力,当气体吸进时应气沉丹田,通过隔肌与腹肌的运动使腹腔内脏产生相应的蠕动。气体在体内运动时,使腹内产生有微热感,使胸部、腹部充实、圆满并富有弹性。这样在运动时就自然会降低人体的重心,使人体易于下沉,使盆腔的重心能保持稳健。落地生根。就在这气体下沉的同时,大脑应有意识地指导将气迅速地上提,这时腹壁肌向内收,胸腔就会不断地扩大。这样呼吸就会深长,会提高人体的重心,使之有上提之感。

    这两种方法不断地交替进行,时间久后就会做到沉能落地生根,浮能上提,有飞之意,使动作轻灵、敏捷。由于飞鹤拳拳势激烈,运动量大,在发劲之时,肌肉强有力地收缩,不断地发出颤抖之劲,再加上时而还用喉发声,以声助力,所以,运动时对氧气的需要量相应地也就增加。如果没有很好地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运动起来就会出现气急,运动速度不快。活动时人体重心不易下沉,反而上浮,使动作不协调,运动效果也自然会下降。所以说,在不同情况下,针对不同动作,如何协调地配合不同形式的呼吸方法,是学好飞鹤拳的关键。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