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山阿行 > 第二十二章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第二十二章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仲夏。

    自从李瑜来到这个新世界已经三个月了。

    这些时日,李瑜从一个新来的懵懂小子已经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江湖高手,每日除了刻苦修行就是跟各位师兄弟插科打诨,过的倒也安长如顺。

    这一日,正是六月六日,晒经节,太虚观山门大开。

    每年晒经节如果恰逢晴天,所有道观观内所藏道门典籍和各类经史子集都要拿出来摆在庭院之中通风晾晒,以防经书潮湿虫蛀鼠咬,而太虚观也照例举行“晒经会”,接受山下百姓上山礼奉拜神,而太虚观的弟子们又称今天为“见亲节”,因为各位弟子的亲属们不管路近路远大都会选择今天上山看望自家孩子。

    从龙眠山脚到山顶大徽尖的长长台阶上从清早开始前来参拜敬香的乡亲父老就络绎不绝,几个山下与太虚派交好的地方帮派也分别派人送来礼物以示尊敬,尤其神霄门,更是少门主亲自带人背负肩挑送上厚礼。

    作为内门弟子之一的李瑜早上开始就忙碌各项事宜,这时刚在山门处送走最后一众宾客,看看天色已经时值正午,正欲回观,却见从阶梯上走来一老一小相互搀扶的两人,李瑜仔细一看那老人不是自己娘亲是谁?

    “娘!”李瑜一开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应过来三步并作两步冲了下去,搀扶住老母亲,一时之间喉头哽咽竟然说不出话来。

    李瑜的家乡在距此地往西四百多里的余山脚下,从那里到这龙眠山来回脚程不算骑马得最少一个半月,李瑜家里不算富裕,路途又崎岖难行,所以自从上山以来家里从未有人前来探望,这么多年每逢看到其他弟子有家人上山,李瑜总是内心酸楚但又无可奈何,没想到这次,自己老母亲竟然亲自跋山涉水而来。

    老人刚上到山顶没想到第一个见到的就是自己的儿子竟然不敢相认,上下打量半天才肯定是自家瑜儿,看着离别时候身高才及腰间的孩子已经长得高出自己许多,想想这一路走来的坎坎坷坷,眼泪停不住的簌簌往下掉,嘴里不停说着:“值了值了”别的话一句竟也说不出来。

    旁边巴思瑶看到这种情景反应极快,立刻迎了上去搀扶住老人跟李瑜说道:“师兄,这山门口风大别在这里杵着,咱们快去观里让大娘有地方歇歇脚。”

    李瑜闻言用手抹了抹眼角,话也不说就把老人背在身上,忽觉有人牵了牵自己衣角,低头看去,却是一名十来岁的男孩子,看眉眼正是自己的幼弟李茂,大喜之下,腾出手摸了摸弟弟的脑袋,旁边巴思瑶赶紧过来背起孩子,四人一起往山上走去。

    四个人到了山顶偏殿,早有弟子得到消息准备了热茶,和其他弟子的两波亲属聚在了一处,几家人坐在一起相互寒暄,李瑜看着自己已经两鬓斑白的娘亲和虎头虎脑的弟弟,脑海中两宗不同的儿时记忆混在一起,一股思念与悲伤同时涌上心头。

    老妇人看到自己的儿子这会儿没有说话,以为是少小离家的他与自己有些生分,心里酸楚起来,手背碰了碰小儿子,朝李瑜比了比,说道:“去,叫哥哥。”

    李瑜离家时弟弟李茂才四岁大,从小带着自己玩儿的哥哥骤然离开,他哭闹了好长时间,到了现在记忆已经模糊不清,听了母亲的召唤,怯生生的向身前岸然挺立的男人小声喊了一句:“哥哥。”

    听见这一句“哥哥”,李瑜再也控制不住,眼泪一下子从眼里涌了出来,他俯下身用手摩挲着男孩儿的小脸儿,不停着呼唤着弟弟,起初时李茂被吓了一跳,而后似乎想起什么,一下子便扑在李瑜怀里,再也不放手。

    李瑜一家三口多年未见,一时之间仿佛有太多的话要说,李瑜打开了话匣子向母亲和弟弟介绍起自己师门这些年来在山上发生的事情,片刻过后就有弟子送过来饭菜,三人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下午派中两位长者来见过了徒弟的家人,特地把派中最好的房间腾出来当做客房。

    夜里,掌灯时分,送别了来探望的张心哲,弟弟李茂早早睡觉,李瑜看着母亲,想起脑海中最为深刻的那段儿回忆就是他跟师父临走时候,母亲挣脱父亲的双手出来追赶远走的他,那时候母亲还是满头青丝,而今已经半头灰白,脸上也经过岁月的洗礼有了很多皱纹。

    李瑜母亲从包裹里拿出给两件亲手缝制的衣衫,在李瑜身上比量了两下,却都是有点小,神情又是自责又是欢喜,没想到孩子长得这么高大,身为母亲自然是高兴的紧。

    “你爹身体还好,他一直挂念你,之前也说要来,不过因为村里就咱家一家屠户,所以一直走不开。”老妇絮絮叨叨的念叨着,又拿出一打厚底布鞋,李瑜穿上跺了跺脚,尺寸合适的很,母亲顿时喜笑颜开。

    “娘,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师兄弟都非常友善,啥也不缺。”李瑜看着那厚厚一打布鞋再看看老母亲长满老茧的手心疼说道。

    “这么多年娘也没给你做点啥,娘责任没尽到。”老妇人说着又开始抹起眼泪。

    李瑜见状,立马跳到地上施展拳脚打了几个把式,给老母展示了一下:“娘,你看我现在多壮实,这山上的伙食老好了。”

    妇人被儿子逗乐了,想了想又打开边上一个大包裹,里面放的是两只皮色黄亮的熏制火腿:“这两个你明天送到厨房给你们师兄弟补一补。”

    李瑜看着这两只火腿起码有二十几斤重,想起这遥远的路途母亲一直都是背着这么沉的东西走过来的,不由得眼睛一红,抽了抽鼻子,说道:“下次别带这么多东西了,我们这里啥都有。”说罢坐到母亲身后,用手给娘亲按起肩膀来。

    妇人知道儿子心疼自己,心里非常宽慰,直觉得自己这一趟虽然辛苦点,但很值得。

    李瑜知道这一趟老母亲舟车劳顿,又聊一会儿便拜别而去,回到房间躺下,心里比以前宽松不少,一沾枕头便睡了过去。

    翌日清晨,李瑜早起没有再去练功,而是去厨房亲手做了饭菜,给母亲和弟弟端了过去,之后又去跟师长请了假,掌门人欣然应允。看着兴冲冲离开的徒弟,玄真子转头说道:“晒经节过去,神居山邀约一事,该提上日程了。”

    “是”身后传来玄心道长的回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