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大庆凡人 > 第二十八章 儒生

第二十八章 儒生

    讲台上,教习韦余让在滔滔不绝地说着,台下的李子文则是目瞪口呆地听着。

    他没想到书院还有辅修科目,更没想到九品儒生的学习方式如此宽松,每日只有上午的半天课,教习只教授小半个时辰,剩下的时间以自学为主;下午几乎上就是自由活动,可以留在鹿鸣堂和几位先生学习小科目,也可以回家雇人单独教授;在李子文看来,书院很像是在引导士子学习,对于如何学,怎么学只给一个大致的方向,剩下的全都要靠儒生自学。

    似乎感受到了下方士子的不安,韦余让轻轻地敲了敲自己的桌子。在所有人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后,才严肃地开了口:“我知道大家有些不可思议,不过这是你们入品以后必须要面对的!在外院的时候,你等每日刻苦进修,恨不得一天有十三个时辰,可到了圣文园却又完全放松了下来,也许很多人不适应,不知道该如何进修。但你们要知道,书院不会让你们一辈子守在这里。乡试你等如果高中,才能继续留在书院进修。如果没有,那么你们只能离开,而且你们只有三年!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书院会教授你们如何自学,而不是手把手地领你们学习!”

    说完了话,韦余让冲着一旁站着的五人点了点头,五人似乎明白什么,便转身离开,最后一人离开后将屋子里所有的门窗都关闭好,屋子瞬间安静了下来,韦余让注视着下方的士子缓缓地开口道:“入我们,你等便要刻苦进学!我不管你们以前是如何优秀的,但是在这里你等都是普通的九品儒生!说道儒生,我考你们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知道大庆帝国如今有多少人口吗?”

    “大概是五亿六千多万人!”第一排的叶一辰轻声地回答到。

    听到有人回答上来,教习韦余让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九品儒生有多少你们知道吗?”

    “历年入品的加起来大概有七十九万多一些!”叶一辰继续回答道。

    教习韦余让有些意外了,“八品儒生呢?”

    “三万多一些!”

    “七品呢?”

    叶一辰沉默了,李子文不知他是真的不知道,还是不好意思继续拆穿教习的神秘了。

    “如今大庆的七品儒生大概有五千多人!”看到叶一辰沉默下去,韦余让便开口说道:“儒生入七品文气灌顶后可延寿二十年!即便如此,整个大庆的六品儒生也不过区区五百余人!”

    说完这些数字,教习韦余让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儒生是所有修行体系中最特别的,九品到七品之间的儒者几乎不需要任何的门槛和资源!只要刻苦学习,在科举高中后,朝廷会组织儒生前往各府的儒院进行才气灌顶便可入品!而儒生一旦进入到七品,便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既可延年益寿,又有着不亚于任何修者体系的能力。可大部分儒生都难入八品!”

    “除了科举以外就没有别的办法入八品了吗?”在众人都沉思的时候,坐在最后的李子文忍不住地问道,因为他不太指望自己能够考入八品。

    “有!”教习韦余让更加意外地看向了最后排角落里的李子文,“前朝末期,皇室昏庸无道!曾以银两售卖儒园文气灌顶的资格,批量造就了大批的八品、七品儒者!而这些儒者大都是冲着那延寿二十年而去的!这群人空有文气和品级,却儒家毫无认知!前朝也因为浪费文气大批量地制造儒者,导致国运衰落,最终被大庆取而代之!而那些灌注了前朝文气的儒者在改朝换代后,一日之间变为了普通人!”

    “我明白了!儒家和朝廷是一荣俱荣一损均损!”还没等李子文开口,坐在前排的林伟突然插了话!

    “可以这么说!”教习韦余让点了点头:“不过关于儒者晋升的话你们只能在这里说,出了鹿鸣堂再胡乱地说这话,很容易遇到朝廷锦衣的!”

    看到教习似乎有些意犹未尽的样子,李子文又在后排开口道:“可教习的意思是如今儒者晋升还是只能依靠科举!”

    “嗯!倒也不完全是!除了科举以外,儒生还有几种方法可以晋升,比如战儒!”

    “战儒?”几个相识的士子开始在下面窃窃私语起来。

    敲了敲桌子,韦余让接着说道:“战儒只是一只比较好听的说法,其实就是九品儒生投笔从戎,通过战争功劳获得儒园文气灌顶的机会!这在科举制度没有出现前是儒生晋级的普遍方法,不过书院如今并不推荐这种方式,首先九品儒者和普通人并未太多不同,在战场极容易丧命;其次大庆承平已久,近百年来几乎没有什么战事;最后是大庆数百年来一直是武者执掌军队,对于儒者有些排斥,战场上的战功很少会分润给儒者。在我朝新立之际,大庆曾有八千战儒横扫天下,如今……哎!”

    “除此之外呢?”花钱和战儒既然都行不通,李子文想看看还有什么别的途径。现在趁着所有人还不知道自己是个学渣的时候,该问的赶紧问一问。等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啥都不是的时候,估计问啥也懒得告诉自己了。不过李子文绝对教习韦余让的话似乎哪里有些不对,但具体他又不太记得。

    “入仕!”韦余让有些奇怪的再次看了一眼李子文,然后接着说道:“九品儒生虽不能入朝为官,但可以在一些勋贵家里谋求职位。朝廷每年会给这些勋贵家族入园的名额,但机会很渺茫。毕竟勋贵家族也是有子弟的!还有可以担任书院、州学、县学的教习,朝廷每年会酌情给一些政绩突出的教习入儒园的机会。可近些年来这些职位大多有八品儒生担任的,八品儒生虽可以为官,甚至能担任一些县令之类的小官,但终生也就止步于七品儒生了。最重要的是,一旦沾染了官场气息,儒园文气灌顶往往会消散大半,所以只要有希望能够继续科考,就尽量不要入仕。”

    听完了教习的话,李子文感觉自己八成就是教习口中那些终生止步于九品的儒生了。不过亲哥李子云科举之路一片光明,自己父亲又是个京官,如果他努努力,自己未必混不上一个衙内当当。

    韦余让看着下面一张张有些丧气的脸,微微点头地说道“我说的这些话并不是打击你们,而是告诉你们除了刻苦攻读外那些歪门邪路多么难!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要以为入了九品就很了不起,儒生的路漫长而艰辛,稍微地放松就会被人落下!所以我希望你们要继续地努力求学,而不是骄傲自满!”

    让下面的士子稍微地缓解了一会情绪,韦余让再次开口,明年年末书院科试,我希望在座的诸位无人落榜。后年乡试我希望鹿鸣堂再出几个八品儒生!”

    “教习,我能参加今年的书院科试和明年的乡试吗?”坐在第一批的叶一辰举手说道。

    “能,但最好不要!”韦余让有莫名的看了看叶一辰,“你的年岁并不大,经历九品灌顶后,你的识海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损伤,如急急忙忙地继续参加今年的科考,恐怕对你的未来会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叶一辰你并没有成年,并不像林伟等人识海已经完全成熟。如果能在这三年安心读书,温养文气。也许你的未来不可限量!当然了,如果你是什么特殊的体质,或有什么文宝,甚至家中有六品儒生给你护航,你可以尝试一下。但我不建议,伤仲永的例子想必大家都知道!”

    “额……”坐在第一排的叶一辰陷入了尴尬。

    而坐在最后一排的李子文却莫名地有些心惊,刚考中了秀才,就急急忙忙地参加乡试,这个阶段怎么那么熟悉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