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无药可救

    心中有了疑虑,梁帝便省去了例行问计诸将。

    他乾纲独断,晓谕诸将:

    “魏军不动我不动,魏军若逃则衔尾追击,避免交战。”

    同时,他派人传谕淮水水军:

    “不惜一切代价,切断魏军粮道。”

    这是要不战而屈人之兵!

    “大人,陈尚书去了阳城,自称是路过。

    此刻,他正以南兖州士族私兵协守阳城,弥补冯司马出兵后的兵力空虚。”

    监军冯国栋的林瑶仙,也随军入了梁营,正于御帐外向苏霖之禀报。

    太子下令建康戒严,并大兴检举之事,苏霖之之前就上奏过梁帝。

    他想不明白,依附晋安王的陈思浩,凭什么取得了太子的放行。

    难道太子不怕他出京之后,来军前觐见梁帝,上奏京中之事么?

    “他是以何事由出京的?”

    “主持十年一度的祭祖大典。”

    自汉朝以下,凡汉族政权,皆是以孝治天下,而祭祀祖宗正是孝道的体现。

    陈思浩以祭祖为由,太子确实不宜批驳,否则有悖德行。

    “监军的差事你做得很好,为师会为你请功的。”

    林瑶仙见师尊提及差事,不觉想起了阳城县衙中与陈思浩的对话,心思急转:

    “何不为冯司马美言几句,卖陈尚书一个人情呢?”

    不提是否动了下嫁之念,单论陈思浩在朝中的地位,便值得林瑶仙为其斡旋。

    “师尊,冯司马此战是任劳任怨,更有亲率南兖州兵硬撼定海军的战功。

    以您之见,陛下能宽宥他违抗萧护军调令之罪,功过相抵么?

    其实,他也是有难言之隐的。”

    对于“阳城外时有虏骑出没”的说辞,林瑶仙并不知其中真假,而苏霖之却是一清二楚的。

    因为典签府的探子曾截获过,陈思浩写给二弟陈思汉的密信,苏霖之早知此“妙计”出于何人手笔。

    只是这一路探子并不归林瑶仙管辖,典签府又有各堂各路禁止互通情报的规矩。

    所以,她才不知情的。

    “陈尚书,非良配,以你之美姿容,许一殿下,未尝不可。”

    知子莫若父,知徒莫若师,苏霖之岂能看不破林瑶仙的小心思。

    他不正面回答,而是在暗示徒弟:

    典签府的人要绝对忠于陛下,结交朝臣可以,却不能忘本,不能越界。

    “许一殿下”,更是暗藏深意。

    林瑶仙本是美貌与聪慧并存之妙人,她柔声一笑,妩媚动人:

    “师尊,是哪位殿下啊?”

    “时机一到,你自然知晓。”

    “还要等多久啊,徒儿也不小了呢。”

    见师尊又卖起关子,林瑶仙红唇嘟嘟,柔声哀怨,她可是急着嫁人呢。

    “若不想等,那便寻个糟老头嫁了吧,日后可不要来为师这里哭鼻子。”

    苏霖之说得平和,久在门下学艺的林瑶仙却知,师尊这是在跟自己开玩笑呢。

    望着师尊转身离去的背影,林瑶仙已是满面妩媚,渴望之色一览无余。

    她动心了。

    “师尊,徒儿等着还不行么?”

    柔声只在唇齿之间,耳边却传来苏霖之的隔空传音:

    “乖徒儿,为师会帮你的,我也想早点把你嫁出去啊,哈哈。”

    林瑶仙气得直跺脚,心中娇哼,却是不敢再动唇齿,谁让宗师听力太可怕呢。

    “又欺负我,哼!”

    ......

    “陛下。”

    苏霖之入御帐,见柳世权被梁帝留下了,话到嘴边却未多言,侍立一旁如老僧坐定。

    他的出现,梁帝并不介意,犹自跟柳世权说着:

    “柳卿啊,九郎与令嫒似有恋情,这事你是什么态度?”

    刚刚接见诸将时,柳文菲那双水眸始终未离萧绍瑜的背影,除了女儿倾心,别无他解。

    不同于柳文菲的大胆率真,在圣驾之前,萧绍瑜的表现还是如往常一样规规矩矩。

    “在老皇帝面前,本王还是低调点好。”

    只是不时往身后瞥去的余光,暴露了他内心的真实情感。

    谁没有年轻过呢,梁帝自然能看懂这种青年男女间的眷恋。

    这段情是否应该继续下去,会对朝局产生何种影响,又会是怎样的结局?

    种种利弊,柳世权已是思来想去并非一日了。

    “臣以为,小女配不上九殿下,九殿下错爱了。”

    柳世权答道。

    他是梁帝的心腹孤臣,手握数万精锐边军,与谁联姻可谓举足轻重。

    若萧绍瑜纳其女为妃,朝野上下很可能将此视为梁帝改变初心的征兆。

    “冷落十年的皇子,一朝纳边帅之女为妃,难道陛下有意废立太子么?”

    须知当年的萧绍瑜虽幼,却与太子之位仅是失之交臂,梁帝若念旧情,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而且太子过于张扬、霸道,任性有余而成熟不足,纵有兰陵刘氏帮衬,怕也难以坐稳江山。

    毕竟梁帝乃是开国之君,立国二十年的微薄底蕴,是经不起一个不称职的接班人的折腾的。

    柳世权的本心是:只要是女儿看中的郎君,他是不会棒打鸳鸯的。

    因为他相信自己女儿的眼光。

    只是考虑到萧绍瑜身份的特殊,他不得不如此回奏,其中难免也有窥测圣意之嫌。

    决堤之事,或许其他朝臣并不清楚,身为北徐刺史的他,却是知之甚深。

    “太子殿下太过胆大妄为,视国事如儿戏,于国非福啊。”

    他不看好太子,却又不能去触碰,至少在梁帝表态之前不能。

    毕竟废立太子是国事,也是梁帝的家事,不是臣子可以轻言的。

    “天子之家,便是上品门阀也非门当户对,不存在配不配得上的问题。

    柳卿无须妄自菲薄。

    朕倒是觉得孩子们还小,不懂情为何物,不妨各自见见士族俊才贵女,也许他们会发现更情投意合的伴侣。

    柳卿意下如何?”

    弱冠皇子、二九佳人,小么?

    在南梁,女子豆蔻之龄是法定婚嫁年龄,至迟也是碧玉之龄,有甚者,未及金钗之龄便已出嫁了。

    按后世的说法,南梁女子婚嫁年龄一般在13~17岁,早一些的11岁就出嫁了。

    柳文菲痴迷武道,且眼界颇高,非当世俊杰不嫁,时至今日已是十八岁了。

    小么?

    大龄剩女好不好!

    再过两年,就是妥妥的老阿姨了!

    若是生在晋武帝时期,“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

    也就是说,女子十七岁还不出嫁的,地方官府是要强制婚配的。

    男子倒是可以稍晚些,婚娶年龄多在15~20岁之间。

    二十岁的萧绍瑜,生于皇家,身负郡王爵,自然不差钱。

    呼之剩男,于心不忍,却也难逃“钻石萧老九”的宿命。

    他俩是妥妥的大龄痴男怨女,梁帝竟然大言不惭,言其尚小,居心何在?!

    柳世权听得冷汗连连,心中难得腹诽:

    “陛下啊,大梁律是你钦定的,我家闺女早就过了法定婚嫁之龄,你家九郎还不是一样。

    不娶就不娶呗,你就不能换个理由拒婚么?

    臣也是要脸的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