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之雄风 > 第二百五十二章 河西攻略

第二百五十二章 河西攻略

    辽国与大周的和平条约让李彝殷大惊失色,原来周军已经拿下了幽云十六州,乃至长城以内的所有土地,这是辽国经营了许久的地盘,是辽国踏足中原的根基,听说析律府富庶繁华、人口众多,是辽国首屈一指的钱袋子,辽国愿意放弃这些地方,必定是大败之后的结果,而且是无力再战的结果。

    秋高气爽之时,正是草原骑兵战力最强的时候,辽国在这个时候认输,必定是打不过周军才肯认输的,看来周军野战能力也远超辽军,只有这样才能迫使辽国认输,这是多大的压力啊。

    辽国一直以中原的主人自居,肆意干涉中原的事务,稍不如意,就发数十万大军南下,摧毁一切,确实具有高人一等的力量。

    想不到在短短数年间,大周竟然逆转了这个形势,这里面既有辽国皇帝乱政、皇族竞相倾轧所致,也有大周突然崛起所致,看来,大周不是自己可以对抗的,即使与辽国联合起来也未必可行。

    周军的攻坚能力自己是亲眼所见,绝对难以抵挡的,据斥候回报,最近几个月,周边的周军调动频繁,令河西部落神憎鬼厌的冯继业给调走了,换来了名将赵彦徽,似乎部队还很多,都不知道周军下一步有什么图谋,素有北疆长城之称的李筠也调到延州,石守信调到盐州,崔彦进驻扎在石州,王全斌驻扎在隰州,还有麟州的杨重勋、府州的折家,还有晋阳的韩通,这样算起来,定难军被二十来万周军环绕着,看来周军是铁了心要将定难军拿下了。

    “大王,我们如此恭敬侍奉朝廷,却换来这样的胁迫,朝廷实在是不公啊,我们要人出人,要兵出兵,何时有僭越之举?如果朝廷欺人太甚,大王我们不如就反了,也好过受这窝囊气。”

    “反字易说难办,你说反,紧接着就是周军三面围攻,我们唯有召集全部精壮来反击,然后呢?”

    “王上,不打怎么知道打不过呢?确实不利,我们可以到河西啊。”

    “如今的形式,我们确实是很被动的,我们区区五州之地,人口有限,实力远远不如朝廷,况且如今朝廷击败辽国,气势如虹,如果朝廷未有动静,我们就揭竿而起,就很难讲得过去,也给了朝廷出兵的机会。因此,我们不能鲁莽,我们明的不能动,不过暗地里要加强战备,扩大情报打探的工作,尽可能料敌于先,如果朝廷给我们一条活路,我们也没有必要跟他们拼个鱼死网破。”

    “诺。”

    周军调整布防之后,并没有马上对定难军发动攻势,只是在练兵、加固城防,朝廷与定难军之间相安无事,双方的贸易依然如旧,这让李彝殷感到有点迷惑,动作这么大,没理由一直等啊,这要耗费多少钱粮啊?

    李彝殷让自己的儿子李光睿暗地里跟内务府的管事打探过,想探知朝廷的意图,却没有什么收获,朝廷的军马不动,李彝殷也只好忍着。

    又过了一段时间,河西的部落有人来了,带来了周军的消息。原来赵彦徽除了驻扎在灵州之外,还在河西修建了一座新城,一个奇形怪状的巨大新城,还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在此开垦。他们并没有驱逐当地的部落,而是出钱赎买他们的部分草场,购买他们的皮货、帮他们修建房屋,还低价提供粮食,让当地的部落短时间解决了温饱问题,又在附近的城镇设立了许多看病的医馆和读书的学校,开设市场,方便这些部落的生活。

    至于那些部落首领依然是首领,还获得朝廷的官爵,享受特殊的待遇,朝廷基本不管部落内部的事务,这让附近部落的首领都觉得挺不错,周军的强盛他们是看得见的,如果周军要抢他们的土地、牛羊马匹甚至人口,他们是万万打不过的,既然打不过,周军又这么好,何乐而不为呢?

    “哦,朝廷的手伸得这么长,真是了不得,我们又落后一步了,看来我们想借助河西的力量就不容易了。”

    “父王,看来朝廷所图甚大,绝不至于我们定难军这一点点地盘,也许他们还会想西伸手,我们有没有可能做点什么,让他们知难而退?”

    “此话怎讲?”

    “父王,我们可以联络几个部落,联合起来,不与朝廷做买卖,拦截他们西进的道路,引诱朝廷和他们开战,就可以分散朝廷的注意力了。”

    “你的想法不错,问题是你拿什么筹码来交换呢?你让他们白白送死,谁愿意干呢?”

    “额,联姻、我们给一些铁器他们,可否?”

    “嗯,你去试一下。”

    “诺。”

    赵彦徽驻扎在灵州,是带着重要的使命而来的,他们要为重掌丝绸之路的主动权而来的。来灵州之前,赵彦徽的部队开始组建成为第五集群,补充了不少精兵强将,将领有潘美、史延德、康延泽、郭进等人,实力大增,他们控制好灵州附近之后,就率主力渡过黄河,修建一座巨大的棱堡,命名为银川府,与此同时,周军还大肆笼络附近的部落,短时间内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问题,让他们从游牧民族变成定居的部落,当然,是否愿意定居就看他们自己的意愿,周军只是帮他们修好房子。

    除此之外,赵彦徽还派出多批使者沿着丝绸之路去拜访各地的部落首领、甘州回鹘、六谷部、西州回鹘、于阗等地,希望扩大丝绸之路的贸易。

    有些部落不好打交道,周国的使节也不甚介意,哪怕绕远点路也无所谓,而且这些使节的态度很和善,丝毫没有恃强凌弱的做派,但是周军驻扎重兵在河西,确实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各地豪强的态度,很多人都觉得犯不着为了定难军而去招惹周军,两不相帮就是很给面子了,他们看着周军开出的优厚条件,你说不吸引就假了,定难军的联姻、些须铁器真的没有吸引力的。

    在周国的银弹攻势下,周国的使者迅速获得沿途各个部落、豪强、国家的友谊,也吸引了不少商人到银川府做买卖,以前内务府布下的网点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羊毛贸易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牛羊的贸易、皮货、土特产,大家都看到一条发财之路在河西铺开,纷纷想要分一杯羹。

    大周太大了,人口众多,需求也是非常大的,只怕你没有货而已,只要有货,是好货,一定能卖出好价钱,周国人一点都不在乎价钱。

    个别不愿意和周国人做买卖的想要阻拦这条商道,他们断人财路的举动一出现,就被周围的势力围殴,甚至还引来周军的铁骑,这些铁骑异常厉害,数个回合就铲平了这些部落,附近的部落就痛快地分享了他们的草场,至于那些部落的人员和财产就由大周与协同作战的部落一同分享。

    几次较量之后,河西再也没有人愿意配合定难军阻拦周国人做买卖了,他们都很佩服周军的武力、很愿意与周国人做买卖,愿意维护丝绸之路的安全。

    周军在河西立足之后,也获得了新的战马来源,逐渐扩大骑兵的数量,也为国内的马场提供新的马匹。

    除了获得战马之外,周军还与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联系上,派出骑兵押运一批军用物质给曹元忠,增强他们的防守能力,这是两千里地的路程啊,对于曹元忠来说真是久旱逢甘霖啊,有了朝廷的支持,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赵彦徽还转告曹元忠,由于路途遥远,暂时还要忍耐,等周军在河西立足稳了,再慢慢把这个距离拉近,最终让归义军可以获得朝廷的庇护,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

    这就是曹元忠最想要的支持,他在任的时候,编纂历日、敬授民时;设立军镇、还授土地;保障丝路畅通、促进文化交往;开窟造像、雕版印经。有了朝廷的强力支持,归义军的军民将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