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异世小人物传 > 第九十八章:两难

第九十八章:两难

    身后的火势越来越大,周安道带着手下急匆匆撤退,万一撤退不及遇见来援的陈军,后果不堪设想。

    谢至仁大帐内,人人面色严肃,随着谢至仁一个个命令传达,所有人都知道决战的时候到来,谢至仁把手下十万大军分成八部,除了留两部正面迷惑武朝军队之外,其余的被他埋伏到卫含光撤退的路上,一但武朝军队从城中撤出,一部立即抢占城门截断退路,其余的各部沿途依次追击武朝军队,直到敌军奔溃后一口吃下。

    “此战!必胜!”谢至仁布置好后,端来酒杯高高举起。

    “必胜!”谢至仁细致的安排也让手下的将军们信心大增。

    便在此时,一个校尉急匆匆跑了进来。

    “大都督!粮仓被烧了!”

    谢至仁愣了一下,随即问道:“可还有人知道?”

    校尉道:“下官得报后立即来了大帐,并未和人说起。”

    “很好!你立了大功。”谢至仁随即大怒厉声喝道:“那里来的奸细?敢乱我军心!拉出去砍了!”

    那名校尉浑身如遭雷击,不明白上一刻还和颜悦色要为自己记功的大都督为何突然会对自己痛下杀手,立即大声喊冤。

    帅帐的很多将领都认得这名校尉,都被谢至仁突然的变脸弄懵了,一时间居然没有人动手。

    谢至仁大怒:“还要我再说一次吗?”

    楚宜看出了不对的地方,赶紧把那校尉拉了下去,也不顾得他的求饶,一刀砍了。眼睛看向屯粮的地方,果然见到很大的一团火光,那么远的距离,绝不是什么民家烟火。

    “此事一个字也不能外传。”

    “大都督,那大火虽然此地看去不过微微一点火光,可懂军事的人一眼便能瞧出破绽。”周宾说出了自己的担心:“若被卫含光知道了,便危险了。”

    “我军营中军粮不足三日之用,请大都督早下决断。”

    谢至仁皱眉道:“卫含光断然不能出兵烧我粮草,难道是姜国所为?他们又是怎么知道我屯粮之所的?”

    司马征道:“大都督难道忘了,冯将军去的平泽城现在就有一股武军,会不会是他们干的?”

    谢至仁摇头道:“不可能,司马征差不多一万余人,且都是精锐的长风卫,配合城内两千守军,怎么可能拿不下那几千步卒?”

    骑兵对阵步卒,具有绝对的优势,加上冯献之的才能,所有人都不怀疑此战的胜利。

    “姜国的人来了。”谢至仁平静的说道。

    “那我们还攻打卫光明吗?”

    “打。”谢至仁思虑良久最终还是决定打,毕竟优势在自己一方,便是卫含光知道了,想要守住城也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这一把大火,刚刚升起的时候,便被值守的鲁元禀告给了卫含光,而在不远处休息的顾知明同样的看在了眼里,与卫含光不同的是顾知明并不能确定那起火的地方是什么所在,所以他决定亲自前去看看。

    “如此隐蔽的地方,定是谢至仁要害之地,若我所料不差,可能正是谢至仁的屯粮之地。”卫含光面带微笑道。

    “太好了!”鲁元猛的一拍城墙:“就是不知道是谁烧的,可算帮了我等一个大忙啊!”

    “是姜国人吧。”卫含光道:“我们并没有兵马在外面了。”

    鲁元道:“大将军此言差矣,难道忘了周安道吗?”

    “他?”卫含光道:“以他那胆小惜命的性子,你觉得当他知道了前面有十万大军的时候,还会来吗?”

    鲁元不解道:“既然大将军知道他胆小怕死,为何还点名让他前来?”

    “他不行不代表他手下的人不行啊。”卫含光扭头对鲁元道:“谁说打不赢就跑是弱点?”

    鲁元心中对卫含光的话并不认同,但也不好反驳,只得转移话题问道:“既然谢至仁的粮仓都被烧了,援军也已经到了,我们还撤退吗?”

    “你认为该当如何?”

    “坚守城中,两面夹击,配合姜国吃掉谢至仁。”鲁元说的斩钉截铁。

    卫含光道:“既然军令都已经传了下去,岂有朝令夕改之理?”

    “可是……”

    卫含光打断了鲁元的话,继续说道:“传令下去,撤退之时,要高声呼喊‘陈军粮草被烧了。’”

    “既然谢至仁那么想要这城,就给他好了。”

    半夜时分,卫含光大军出城之后,立即大喊‘陈军粮草被烧了。’

    陈军士兵闻言,军心动荡,一时之间竟然没有进攻,在被强行驱赶进攻武朝的时候,却遭到了武朝严密的反击。

    谢至仁再得到禀告后,立即让军队停止了进攻,只是远远跟随。

    确定了卫含光直接退走鸿信城后,谢至仁收集了开源城中的粮草,命令大军向平泽城靠拢。

    “开源城一刻也不能待!”

    谢至仁立即派出一队人飞马赶去丰大城,要陆之逊准备接应。

    原本天衣无缝的计划,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把火打乱,瞬间使自己由绝对的优势变成了被包围的绝对劣势,稍有不慎便有覆灭之祸,便是谢至仁再如何保持表面的平静,可心中的憋屈让他快要发狂,自他领兵打仗以来,从未有过这种超出预期的事情出现。

    陆之逊的援兵没有赶到,顾知明带领的姜国前锋却和谢至仁的大军撞到了一起,而身后去而复返的卫含光再次占领了开源城,并让鲁元领了五千人出城,交待他只要远远跟着谢至仁就好,严令不许交战。

    鲁元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却知道大将军这么做必然有他的道理。

    后有追兵,前有阻截,这八个字便是谢至仁此刻最好的写照。

    周宾领着人向鲁元追来,鲁元远远的看见便走,周宾回去了,他又跟了上来,如此再三,谢至仁也就没有理这块狗皮膏药了,卫含光打的什么主意他心里一清二楚,他不是想看着自己和姜国打吗,那就打吧。

    谢至仁命司马征进攻,试试顾知明的虚实,看看姜军到底来了多少。

    顾知明横枪立马挡在道中,虽然身后只有不到三千骑兵,面对谢至仁的十万大军却丝毫不惧。当司马征上前来的时候,更是主动发起了冲锋。

    司马征不是谢至仁的对手,交战不足三十合,便败退了下来,顾知明也不敢追击,任由陈军回去。

    谢至仁骑在马上微微点头:“看来姜国的主力并未在此。”

    “为何?”周宾问道。

    “以顾知明的性子,若姜国大军压阵,岂有不乘胜追击的道理?”

    周宾恍然大悟。

    “全军出击!”

    顾知明不敢抵挡,引兵往后退去。

    一路上,顾知明不断袭击谢至仁的侧翼。

    “不过是想阻挡我回去罢了。”

    谢至仁让彭锦树领着长风营迎敌,保护主力从容撤退。

    顾知明与长风营交手几次,奈何手下轻骑兵不是长风营的对手,只得退走,不敢再战。

    “若是血屠卫在,胜败尤未可知!”

    天黑时分,谢至仁的军队终于碰见了窦宪的大军,此地离平泽城有三十里。

    谢至仁依着山形在山脚扎下了营寨,大营之外更是砍尽山上树木布了五道鹿角拒马。

    谢至仁退不了,卫含光与窦宪不急着攻,三路大军便这样僵持了下来。

    如果这样下去,谢至仁失败只是迟早的问题。

    当谢至仁求救的信息传道陆之逊的案头的时候,姬长生同样得到了前方的信息,不同于手下的兴奋,他显得特别的冷静。

    遣散了请战的将军们后,他思虑再三,提笔给远在开源的卫含光写了一封信。

    离他不远的丰大城内,陆之逊的手下们得到了谢至仁求救的消息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焦急,更多的是沉默,诡异的沉默。

    这些人都是世家门下,以前谢至仁凭借着屡战屡胜稳稳压把众人压在下面,灭付家之后,更让段思贤对陈国的掌控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

    以陈国水军的实力,姜国是根本没有过江的可能,便是谢至仁全军覆,损失的也是段思贤的实力,那时陈国再次回到世家共治的格局,是每个世家乐意看道的结局。

    至于什么北上统一天下,世家们对这些并没有多少兴趣,一个是实力问题,二是利益问题。

    诡异的安静之后,陆之逊开口说道:“大都督如今身陷重围危在旦夕,我意北上救援,谁愿与我前往?”

    陆狼山道:“少主,如此重大之事,何不先请示家主再做决定不迟。”

    钱家的钱三符合道:“我们面前的便是姬长生与卫国的十万联军,一旦北上救援,丰大城如何抵抗?”

    陆之逊把目光看向孔家之人,但孔家将领竟然没有说话。

    此时陆之逊的心思可不如他脸上那般平静,救谢至仁虽然是大义,但没有家族他哪里又能年纪轻轻便统领一方。何况钱三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北上的人少了,于事无补,带多了,丰大城如何面对姬长生的十数万大军?

    就在陆之逊两难之际,突然有人来报,姬长生有使者来。

    陆之逊心中一动,急忙叫人把使者领进来,他心中有一种感觉,救与不救全在这个使者身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