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晚唐开发东北 > 第一百五十四章 胡汉通婚

第一百五十四章 胡汉通婚

    为了彻底了解河道,众人继续行船北上,当然同行的多了孙守正,和一些打算涨涨见识的百姓,众人对李悦口中的大城,无不充满了好奇。

    东北不比幽州,况且之前还是一个县城,恐怕以这位侯爷的年纪,根本不知道大城是什么概念吧。

    抱着怀疑和了解的态度,孙守正一边观察着李悦,一边思索着南苏今后的发展。

    看眼前的状况,南苏的安全似乎不用太过担心的,开通的松辽运河完全有能通航的能力。

    至少从仙州的南苏这一段,水道的深度已经达到了将近两丈,除了宽度还略有些窄,可以说完全满足了行军和运输的条件。

    到达仙州,众人略作修整,李悦介绍孙守正和徐俊相识。

    有徐俊坐镇仙州,李悦根本不用操心,此时他已经发动百姓,挖掘一条沟渠,有扶余城大量的钱粮作为后盾,或许很快就能在仙州附近出现一个转运码头。

    面对着如此情形,孙守正更加相信了几分,无论是从二人的口中,还是看百姓们劳作的状态,完全不是自己以往见过官府欺压百姓的模样。

    百姓们干得热火朝天,工地上的伙食也是荤素搭配,因为天气炎热,还特意熬制了绿豆汤,用来解暑解渴。

    相比而言,逆流回到塔虎城的时间耗费颇多,不过却是让李悦有了信心,整条河道的贯通,使用完全不成问题。

    如此一来将各个城池连接的更加紧密,从扶余城出发,到达大多数城池,最多也用不上一天的时间。

    尤其是有海东青联络,万一发生战事,完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支援。

    即便是没见到扶余城,孙守正也大概有了一些猜测,从塔虎城的兵士人数、精神面貌等等方面,无一不能看出,整个扶余府蓬勃发展,前途无法限量。

    如今的塔虎城出现了新的训练项目,那就是水战。

    现有的船只开始改造,兵士们除了适应船上的生活,还要加练水中的技能,为成立水军打造基础。

    李悦粗略计算了一下,如今各个城池人口加在一起,至少有几万人以上。

    而正规兵士也有几千之多,这还没有算上那些普通的牧民,如果加在一起的话,不止上万兵马。

    离开塔虎城之前,张子龙被临时任命为校尉,这家伙嘴是贱了一点,可在练兵和统兵一道完全可以胜任。

    船上的方平和高思继难掩兴奋,二人全都明白,以扶余府现在的实力,自己被提拔成都尉应该就是最近几天的事了。

    兜兜转转一大圈回来,李悦终于是松了一口气,而站在船头的孙守正,一口气差点没上来,真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相比仙州的劳作场景,那里根本无法和扶余城比拟,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从规模上,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而且越过正在建设的城墙,远处还能看到一座城池,以自己的见识来看,整个幽州都没有几座城能超过它的规模。

    不止是孙守正,就连随行的百姓也是赞叹不已,纷纷后悔当初的决定,早知道大城是这等模样,就是爬也爬到这里定居啊。

    进入扶余城的码头,各种工匠正在忙碌,倭国人累并快乐着,虽说每天劳作不停,可是无论是伙食,还是待遇都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多了。

    对于菅原道真和金洪理,李悦尽管讨厌,却也没有太多的嫉恨,更何况还需要通过他们来安抚本国的工匠。

    在扶余城中,两人完全成了工匠们的工头,每天有兵士“保护”,巡视在各个工地上。

    有了两国工匠的加入,加上汉人的奇思妙想,扶余府的各项技术飞速发展。

    船坞中,李悦对工匠们提出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开始建造战船,至于对方如何完成,自己这个半吊子可是帮不上半点忙了。

    仅仅是一个想法,李悦都不知道让船的历史缩短了多少,解决了密封的问题,水下螺旋桨或许也将诞生了。

    以人工踩踏为动力,通过齿轮、传动杆、轴承等一系列装置,带动水下的螺旋桨,或许可以提高逆水行舟的速度。

    通过李悦的口述,工匠们的眼睛愈发发亮,当即随他进入城里的铁匠铺中。

    把自己设想的几个部件,向工匠们告知,同时出现了一个个草图,李悦这才算是能够脱身了。

    眼下工匠们开始筹备打造,密封的问题暂定用鱼胶来试验,至于润滑似乎也不是问题,毕竟东北的冰期较长,想办法从动物脂肪中提炼出润滑油来就是了。

    旧船马上改造,尽快下水防御、作战,至于新船却不用太过着急。

    毕竟无论是技术还是材料,都不是马上都能解决的。

    孙守正终于对扶余城有了直观的认识,扶余府的高层也认识了大半,对于他提出的想法,更是得到了众人的赞扬。

    “诸位长辈、兄长、姊妹,我李悦能有今天,全都是诸位的功劳。”

    李悦深深一礼,令在座的人纷纷颔首,显然对他的表现很是满意,没有因为如今的实力和地位,而变得娇纵跋扈。

    “今天召集诸位,一是向诸位介绍南苏新任县令,二是想探讨一下今后的发展。”

    一路上对于孙守正了解的更多,虽然对方说的不够详细,可是李悦也能猜测到几分,此人或许曾经在幽州的某个州县任职。

    孙守正起身向众人见礼,表面上面色平静,可是内心里却是起伏不定。

    眼前的众人上到道门领袖,下到李悦的妹妹,无论是身份还是年纪,似乎根本联系不到一处。

    尤其是那一对看似柔柔弱弱的璧人,居然统领着成内所有的妇人。

    而且看二人轻松的神色,完全没有一点的紧张,明显是拥有极大的权利和能力。

    李悦也是没有办法,自从何昱走了之后,妇人们的劳作分配,只能有两姐妹来负责。

    幸好有何昱的教导,二女慢慢地也能独当一面了。

    对于县令的任命,众人没有任何意见,尤其是听说孙守正是那里百姓的领头羊,更是放心这样的安排。

    “想必孙县令说的,诸位也应该有所了解,不知诸位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没有。”

    高启看了看身边的胡人,对于李悦他是无条件的支持,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想必其他部落首领,也未必愿意看到部落出现反叛的情况。

    看到高启询问的目光,其他胡人点了点,示意高启做主即可,毕竟这里只有他的汉话是最好的。

    “侯爷,我和诸位首领都没有意见。虽说大家伙有些威慑力,可是难免族里会有生出异心的畜生,就如侯爷所说,鼓励胡汉通婚。”

    有高启表态,一众首领纷纷点头,现在过的日子、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哪能不好好珍稀啊。

    如今未雨绸缪,哪还有反对道理,自家的小子如果能娶到汉人姑娘,那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啊,也就是有了侯爷的政令,才能有这样的机会啊。

    虽说会离得扶余城远一点,可也算是开枝散叶了,毕竟在草原上老子和儿子也不能住的太近,否则连放牧都成问题了。

    至于自家的姑娘嫁给汉人小伙,那根本就是享福去了,跟着夫君驻守城池,那也是侯爷仁义,免得两夫妻分开久了生出事端来。

    再者说了,侯爷考虑的够周到的,只要是胡汉结婚,每户给予5贯的奖励,以后生了孩子还有5贯。

    听侯爷的意思,等以后各个城都有免费的学堂,只要那些个崽子都好好学,根本不用再去放牧、种地的。

    这些个狗日的还不满足的话,干脆就把他们撵回山里、撵回草原。

    可惜自己的年纪大了,不然也找个汉人的婆娘。

    等下应该问问侯爷,如果有汉人的半老徐娘愿意嫁的,自己是不是也能得到奖励啊,如果能从自己开始改善一下血脉,那就更好了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