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晚唐开发东北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千里驰援

第一百九十三章 千里驰援

    听说了高思祥带来的消息,李悦暗暗吃了一惊,如今节度使们胆大包天,居然开始打皇家的主意。

    结果还算不错,看样子何昱应该是有惊无险,不过从中也不难看出,李克用的实力明显不凡,竟然以一己之力对抗三方。

    另一件事让他有些不解,渤海国派太子向唐国进贡,凭借着自己和皇家的关系,理应排在所有属国的前边,可是新罗居然排在了首位,这里面一定是有什么原因才对。

    回想起当初的几名宦官,李悦的眉头皱了起来,难道说皇宫里面又被宦官把持了不成。

    没有太多的情报,李悦索性也不想了,等回到扶余、让李裕问下便是,当初留给何昱的海东青,一次都见回来过呢。

    平冈需要人来驻守、石油需要人来提炼,以目前的技术李悦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式——蒸馏法。

    根据温度的不同,可以从石油中提炼出来汽油、煤油等等,剩下的杂质便是沥青了。

    尽管有着丰富的理论,可还是经历了几次动手,李悦这才大概掌握了方法。

    相比扶余城里的百姓,奚族的牧民们动手能力很差,就算是每个族长亲自上阵监督,一个个还是笨手笨脚的。

    李悦见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此时大玮瑎可能已经和新罗开战,自己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如果能够把汽油利用起来,相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了让众人有足够的重视,李悦把提炼出来的汽油点燃,只听着嘭的一声,方圆一丈之内的枯草都着了起来,直到露出黑黑的地面,还自顾烧了一阵。

    眼前的景象让众人咋舌,这才不禁纷纷重视起来,之前散漫的态度也随之不见了。

    马不停蹄赶回扶余,安排人手去支援奚族的营地,而他自己则是乘船去往忽汗城,不能和大玮瑎当面了解一下,实在是放心不下啊。

    风尘仆仆的李悦进入皇宫,令大玮瑎很是意外,获知李悦的来意,不禁让这位国主感动不已。

    “李候,你从千里之外的辽东赶到这里,已经是让本王感动,不过是个小小的新罗,本王还未放在眼里。”

    看对方不急不躁的样子,李悦稍稍有些放心,看来自己的担心是有些多余了。

    “敢问国主,太子在唐国受辱,是不是因为扣押新罗使者的原因?如果是因为这个,臣向国主请罪。”

    大玮瑎摆了摆手,随即笑着说道。

    “李候多虑了。新罗和我渤海素来不和,或许是见封裔年幼,新罗使者有意欺辱。”

    对方没有多说,李悦也能猜到一些,大玮瑎无论如何也不敢怪罪到陛下的头上,只能是以新罗为借口了。

    “既然如此,臣便可放心了。希望国主以国事为重,小小新罗不过是癣疥之疾,日后臣会亲自率领大军,将其彻底降服。”

    大玮瑎笑了笑,没把李悦的话放在心上,出于对他的感激,大玮瑎甚至没有关注扶余府,一心只是治理着自己的州府,完全不知道李悦现在的实力。

    殊不知,自从太子大封裔对他诉说了经过,大玮瑎顿时大怒,下旨命令南海府攻打新罗,事到如今已经足有一个月有余。

    从前线传来的战报来看,渤海大军所向披靡,一路向南推进,现在已经深入到新罗三四百里。

    也正是因此,大玮瑎没有向李悦告知,在他看来,只要大军攻下新罗的朔州,这口气也就算是出了。

    李悦听对方如此说,便也不放在心上,扶余府如今发展迅速,人口、地盘比之前扩大了不知多少倍,随之而来的事务也是繁杂了许多。

    眼下已然到了秋收的季节,处于内陆的扶余府,明显比沿海的作物成熟要晚上一些。

    据各个府城传来的消息,如今的扶余府拥有的耕地,已经达到上百万亩,随着奚人的加入,明年的辽河平原上将会多出更多的耕地。

    有经验丰富的农户估算过,以黑土地的肥沃,扶余府的耕地亩产两担(200斤)不成问题。

    如此大概计算一下,今年的扶余府可是大丰收了。

    这里还只是计算了粮食,扶余城的货物卖到了渤海国各地,百姓们个个都有活计可做,完全不用担心生计的问题,只需要安稳的发展几年,扶余府将会成为东北最富庶的州府。

    这多亏了汉人和胡人的相互融合,胡人的牛马帮着汉人开垦土地,而汉人教导胡人学会种植,双方互惠互利、日子都过得轻松。

    眼看秋天已经过去,扶余城的车马依旧川流不息,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城里运走,看上去一派繁华的样子,可是让李悦却是紧皱着眉头。

    渤海国出大事了,完全称得上是阴沟里翻了船。

    大玮瑎派出的几万大军全军覆没不算,更是丢掉了南海府半个州府。

    当初的南海大军势如破竹一般,直接进入到了新罗的腹地,这让带兵的将领升起了轻敌之心,甚至浑然忘记了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没有探子、没有侧翼,只是一味的行军,出现这样的局面,完全是新罗人和倭国人的奸计。

    半岛本身多为山区,渤海大军深入新罗境内几百里之后,连马匹都全部舍弃,只是一味的向前追击。

    当将士们发现不对的时候,后路已经被完全截断,而且不止如此,敌人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依靠着倭国的船只,从海上绕行到大军的身后。

    没有后路、没有支援、没有粮食,大军被敌人包了饺子。

    幸好将领知耻而后勇,组织起大军发起了突围,可惜对方借着秋季的山林,放了一把大火,使得几万的大军无一人生还。

    如果不是忽汗城的掌柜传来消息,李悦还不知道大玮瑎已经亲自上阵。

    “小子,你真的想好了?这是上阵打仗,你一个书生能帮上什么忙,让高思继领军就是了。”

    看着杨礼担心的面容,李悦连忙安慰道。

    “杨伯伯,小子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冲锋陷阵的事是不会做的。大玮瑎对我有恩,如今他亲自带兵上阵,我这个做臣子的说什么都不能不管啊。”

    “再者说了,我总觉得有些奇怪。咱们扣押了两国使者这么久,他们到这个时候才想起报复,你认为这样正常吗。”

    杨礼皱着眉头,如果是唐国的使者被人扣押,恐怕从知道那天起,便会采取措施了。

    如今已经过去了足有半年,对方才有所反应,这明显不太正常。

    菅原道真和金洪理被关了起来,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自由,从扶余府的情况来看,只要大军开始发兵,他们也会随之出征,至于会被如何处置,两个人都是一头的雾水。

    眼看着马上就要入冬,从棉衣到防冻霜,从鱼肉松到鱼肉干,第一次随着出征的奚人,完全感受不到大战的紧张,反倒是隐隐有些期盼,这样的行军伙食,在部落中见都没见过。

    不止是奚人,早早投靠的黑水人也加入了,要不是李悦阻止,双方甚至打算组成两万人的队伍。

    即便如此,精挑细选了一万人马,加上三千人以上的辎重部队,已经让李悦惊叹不已了。

    不止是人,为了预防万一,海东青、猎狗,同样也是加入了出征的队伍。

    即便是战场上的新丁,李悦也知道冬季行军打仗的弊端。

    羊皮帐篷、简易的火炉等等物资,装载不知多少辆车。

    身经百战的高思继,看到这样的场景,甚至是怀疑李悦不是去救助国主,反倒像是准备打一场持久仗的样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