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召唤之七星聚义 > 第八十一章 虞允文

第八十一章 虞允文

    虞允文(1110年12月14日-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出生于隆州仁寿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南宋初年名臣。

    他在采石之战中大败金军,后收复陕西数处州郡,世称“虞雍公”,历任左丞相、四川宣抚使等。淳熙元年(1174年),虞允文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肃”。

    他的作品有《辨鸟赋》《诛蚊赋》,传世墨迹有《适造帖》等。

    虞允文刚说完,还有些军事能力的申不害开口道:“虞相的意思是再请晋军进攻元氏城,威胁房子,拖住赵国军,好减轻牛元帅进攻邯郸城的压力?”

    虞允文:“不止于此,还请大王下令乐毅元帅由馆陶出兵借道河间国,进攻房子城的东边的屏障宁晋城,威胁其都城,务必迫使一部分赵军回援。如此,赵国可灭。

    然,在灭赵国之后,若河间国敢有侵占赵国城池之举,那就请大王下密令让乐毅元帅攻下河间国即可。”

    李山一听:“彬父之计,申相,曹相以为如何?”

    申不害:“大王,臣以为虞相之计可行,只是具体实施细节还需谋划得当。”

    三相之一的尚书省高官曹圉说道:“大王,只管施为,后方一应事务由臣处理妥当。”

    李山随即下定决心道:“好,寡人这就下两道调兵的命令,具体的计谋实行,就由彬父全权处理即可,好,寡人累了,都下去吧。”

    申不害三人见状都起身行礼后,各自退出了御书房。

    在出来的路上虞允文开口说道:“申兄,曹兄,还请到府一序如何?”

    曹圉:“难得你虞彬父请客,那我们就一起去吧,申兄你看呢?”

    申不害:“我正好有问题想要想彬父讨教呢,走吧,一起。”

    不提虞允文三人密谋,在三人商议完毕之后由两匹快马从邺城触发分别前往馆陶和甘陵二地而去。

    。。。。。。。。。。。。。。。。。。。。。。。。。。

    公元190年,5月23日,晚6时,甘陵县外,虎卫军团大营,中军帐。

    乐毅正在设宴,其军中大将乐羊,乐间,乐乘,凌敢(灵感大王),公叔座五人作陪。

    乐毅问道:“据虞相之计,我军要借道河间国,取赵国都城东边的重镇宁晋,诸位如何看待此事?”

    公叔座作为军师肯定是要先开口的,于是在吃了一口食物后说道:“元帅,若我所想不错,既然虞相已经定好计策,那么具体实行的细节是需要我等协助是吗?”

    乐毅哈哈一笑道:“知我者,军师也。这是虞相书信,你看看吧。”说完就把从邺城而来的书信内容递给了公叔座。

    公叔座见状也不吃东西了,起身接过书信一目十行的阅读了起来。

    没一会儿看完之后,公叔座就递给了其他人观看。“元帅,既然如此,某以为将军可先取河间国。”

    乐毅有些意外的说道:“哦,这是为何?我国虽然与河间国不是盟国,但若无实际的理由,贸然强取河间国,只怕天下之人会对我魏国有所看法。”

    公叔座:“元帅无需担心,理由很好找。距离我甘陵城正北方两百公里处,有一城池名叫壁阳,是河间国国都最南方的唯一坚城。

    若我魏国向其借道,其必然不肯相借。到时,我军可派人潜入城中,放出流言。让其以各种尽可能的污言秽语,辱骂我国。

    到时我军就有理由进攻河间国,从而让天下人不会以为我大魏是无义之国。”

    凌敢(灵感大王)则是听的云里雾里,只顾着吃饭。开口道:“元帅,要我说,与其使用哪些无用的计策还不如吃饱了肚子,由末将率军直接打破那什么河间国不就可以了。还要费劲的寻找什么理由,真是。”

    乐毅被这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军中头号大将给气笑了,于是说道:“凌敢(灵感大王),不得胡言乱语,你想要打仗后期有你打的,先吃你的饭吧。”

    凌敢(灵感大王)见是乐毅训斥他了,于是干脆撒也不说了,继续吃饭。

    而作为乐毅的弟弟们,乐洋三人则是全程没怎么吃,就专心的听着自家兄长和军师公叔座的谈话,希望从中学习到相应的一些兵法计策和谋略。

    因为三兄弟都知道,自家兄长与军师都是一代人杰。若不是魏国人才很多,军师的官位只怕是要往上挪一挪了。

    。。。。。。。。。。。。。。。

    与此同时,公元190年,5月23日,晚6时,馆陶县外,神魔军团大营内。

    牛魔在接到虞允文的传信后,直接点起了十万大军连夜出发前往围攻邯郸。牛魔准备昼伏夜行,打算避开赵国的眼线,突然出现在邯郸城下打赵军一个措手不及。

    只是行军毕竟还是需要时间的,而且也不可能路上都是一帆风顺,想要毫无征兆的出现在邯郸城下,这对于一军主帅的考验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剩下的就看廉颇一人与魏国群英的斗智斗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