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召唤之七星聚义 > 第八十二章 襄国

第八十二章 襄国

    邢台市(简称“邢”),邢襄,河北省地级市,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东以大运河和山东省相望,西依太行山和山西省毗邻,北及东北与石家庄市、衡水市相连,南接邯郸市。

    截至2020年,全市下辖4个区、1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设乡、镇、街道办事处198个。

    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

    邢台市是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中国最古老的十大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区之一。

    公元前17世纪,邢氏族聚居冀南,以族名命地为“井”,即“邢”。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邢台市属河北省邢台专区。

    总而言之,襄国的地理位置对于邯郸和如今的赵国都城房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如果襄国被攻占,那么邯郸就会非常的危险了。所以赵雍才会在建国之时,把国都迁徙到相对安全的房子城。

    而襄国赵雍留下了最为信任的一员大将镇守,这名大将叫庞媛。(统帅95武力90智力72政治60魅力93。)

    公元190年,5月24日,南和县,魏军大将马勇率军三万已经于昨日攻下了此县。

    此时,马勇正在城内休整。

    斥候在此时进入到临时的办公地点,看见了主帅马勇说道:“报,启禀将军,情报有误。襄国城内守军不是两万大军。

    我等探查得知目前襄国城内有四万大军镇守,而守城的还是赵国的大将庞媛。”

    马勇一听,这情报出错了,那还得了,赶紧问道:“你们可查清,这四万大军是赵国战兵还是刚刚征召的平民?”

    斥候回道:“这个暂时还未查清,队长在查探出城内已有四万大军的情况下,为防万一,先命小人回来禀告将军。”

    马勇听后,沉吟了一会儿:“这样,你们也别查探了,时间久了我怕你们暴露,先撤回来吧。”

    斥候回答道:“诺。”说完就回去叫斥候队长去了。

    而马勇则是陷入了沉思当中,马勇在历史上也是一员名将,其高达98的统帅值就可见一斑,不如此的话牛魔也不会将攻占襄国的重要任务交给他来做。

    马勇独自一人在县衙内沉思,寻找着攻破襄国的办法。因为照目前来看,就算是襄国城内的两万军队都是新兵,那也是守城的一份力量,绝对不是马勇这区区三万魏军就可拿下的。

    马勇走到了县衙内放着的关于襄国周围的地图,观察着地形。

    没过一会儿,被马勇看见了一处破绽。襄国因为地理位置特殊,位于平原的正中间。而往南三十里,就是滏阳河的一处分支支流。

    自古以来,强行的攻城之战无非就是几个常规办法:水淹,强攻,火攻,挖地道,偷袭五种。马勇目前因为兵力少于守城之军,就算马勇有通天彻地之能,也之能徐徐图之而不能强行攻下襄国。

    更何况,在赵雍迁都后这个襄国城对于赵国的重要性,城池还多次加固了。

    。。。。。。。。。。。。。。。。

    公元190年,5月24日,鸡泽城外,马援(统帅92武力100智力60政治66魅力77)正率军三万攻打此城。

    不过马援却在此城遇到了一员大将驻守,这名大将就是司空长风(统帅83武力106智力68政治62魅力87)。

    还是那句话,计策虽好,但是这个世界人才之多,多到你无法想象,就算穿越过来的七人不适用系统召唤,也能随时招募到一大批的人才为其效力,何况赵武灵王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本来马援攻城进展的很是顺利,就快要攻破鸡泽城门了,但是却是被司空长风给硬生生的拦截了下来。

    当日上午6时,趁着鸡泽城守军打盹的时候,马援率军杀入。

    正当马援身先士卒,亲冒矢石抢占城门之时。司空长风杀到了,看见有一员将领正在抢夺城门随即大喝一声:“你是何人,为何胆敢夺我城池!看枪!”

    马援见来着不善,以他的武力自然看出来将的武艺并不在他之下。随即只得小心应对,而一旁的亲兵和杀到城门的士兵去照顾其他的赵军士兵去了。

    眼见偷袭没用了,于是马援说道:“你爷爷我是魏国大将马援是也,如今我四十万魏国大将围攻邯郸,识相的早早归降。”

    司空长风:“我呸,无耻魏国,无故攻打我国是河道理!看枪。”

    马援一边挥动擂鼓瓮金锤抵达,一边回答道:“废话,我魏国攻你邯郸那是因为你赵国派兵进驻邯郸城,意图夺我魏国都城,我魏国岂能如你等所愿!少废话,看锤!”

    此时身处邺城的魏王李山的系统响了起来“盯。。。检测到宿主麾下大将马援与赵国大将司空长风对战,爆发技能“锤神”

    效果1:技能发动后武力+5。

    当前效果1发动,马援武力上升至105。”

    技能爆发后的,马援一锤向着司空长风的脑袋上砸去。而司空长风见状,知道这一锤不好躲,于是也爆发出了对应的技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