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韩疆 > 第一章 战国序幕

第一章 战国序幕

    公元前362年,魏攻韩,赵。战之于浍地。魏将公叔痤在浍水北岸大胜韩赵联军,生擒赵国大将乐祚。斩首八千余级。韩,赵溃散,公叔痤乘胜而击,夺韩皮牢,皮牢守将甲乤自尽。

    韩国,新郑城。

    韩国都城,布局严谨。其韩侯所居之宫殿,位于城之中心,其势磅礴,雄伟壮观。宫殿前端为其正殿,乃韩国朝堂议事之用。

    其内文武分数列而立,众臣前七层台阶。台上上方端坐着男子,其面庞略显稚嫩,着一身深衣,头戴九旒冕冠。因韩国德行尚木,故其色偏向于绿色,服饰上条纹明晰,尽显华贵之相。

    此人便是韩国的新任国君。姬姓,韩氏,名武。韩懿侯韩若山之子,韩国第六位君主。

    而韩氏,是唐叔虞的后裔。曲沃武公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之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则以封邑为氏,故称韩氏。

    韩氏在春秋时期的晋国,不过是一个稍有实权而封地不多,爵位不高的寻常大臣。直到韩献子韩厥时,晋景公灭赵氏,韩厥其人正直,思念赵衰的养育之恩、赵盾的知遇之恩、怀念与赵同、赵括、赵穿等人幼年之情,不惜与诸卿反目,不肯出兵攻赵。其后又力保赵武重获封地。不但成为了天下闻名的忠义之臣,又获得了巨大的回报,擢升为晋国的六卿之一。

    公元前四百零三年,韩氏经历晋国残酷的家族厮杀,直到康子时,魏赵韩三家灭智,结束了晋国内部土地的分配,又经历了武子,直到景侯韩虔时,正式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

    韩国,自战国初期,便是天下闻名的大国,位于天下的腹地。却深陷于秦楚魏赵等强国的包围之中,其位置之悲,无出其右者。

    不止如此,在伐交频频的战国,韩国的存在感却是不低,无论是楚国要争霸中原,还是秦国欲要东出,魏国称霸,几乎都离不开韩国的身影。

    战国初期,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强国,又重用吴起,在河西击败秦国,设立了西河郡。韩国韩武子迁都宜阳,攻略中原。

    这原本使能与晋国争霸的秦国一蹶不振。只能偏在洛水以西、陇山以东、秦岭以北的狭小地块,苟延残喘。谁知魏国在武侯死后,上位的是好大喜功的魏䓨魏惠王,让秦国得意喘息。

    在魏武侯尚在时,秦献公借机回到秦国,趁魏武侯争霸中原的时机,改革制度、训练士卒、在成周打败魏,韩联军,秦人由此恢复了往昔的自信与拓土扩疆的热情,秦国内部各阶层的注意力也转向了对外征战。之后在魏韩赵诸国将中心转向中原,秦国也开始了东出争霸。

    秦献公二十一年,秦献公下令秦军攻打魏国,夺取秦国的故土河西之地,一直打过黄河,深入魏国境内石门,斩首六万人,取得秦国前所未有的大胜利,周显王派使者封其为伯,赐黼黻之服。

    秦献公二十三,秦军在少梁再次大败魏军,俘虏魏国将领公叔痤及和魏国太子,攻取了庞城。献公死后,秦孝公嬴渠梁继位之后,任用商鞅变法,一手酷刑,一手耕战。打的魏国抬不起头。

    又到秦武王四年,秦军攻克宜阳孤城,斩首六万。秦军乘胜渡过黄河,夺取武遂,并在此筑城。

    至此,秦国据崤、函之险,拥雍州之地。韩,魏的战略封锁全面崩盘。非但如此,韩国的宜阳之地,自韩武子迁都之后便是西陲重镇。

    宜阳城宽八里,材士十万,栗支数年。更在崤、函的出口要地,中原咽喉门户。可见战略意义非同凡响,更有宜阳矿山,是韩国命脉之所。韩国失去宜阳,南北两地不能相顾,中原门户大开,至此愈加衰弱。

    韩国的衰弱,其实也不全是因其地理位置太差,挡在了秦国出关要道。其土地的贫瘠也是招致韩国无力争霸的主要原因。韩万因功受封于韩原,便是比较偏僻的封邑。到了春秋中期,晋国家臣开始争夺晋国的城池和土地,韩贞子见韩原偏僻,又临近于秦国,不易与各家争夺土地。又因平阳之地是晋国的核心,有山川之险,沁水之利,便迁都到了平阳,才使韩氏在晋国内部站稳了脚跟。

    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相继称霸后,智伯瑶对着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道:“晋国曾为霸主,如今却被吴、越两国夺走了霸主的地位。为了使晋国重新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的土地和人口来归还给公家,我智家先拿出一个万户邑献给晋公,你们呢?

    韩康子与魏桓子听后,都因惧怕而献上了土地,赵襄子却以祖宗之地不敢私权相授的理由拒绝了智伯瑶。

    智伯瑶见韩、魏两卿拱手献地,而赵襄子竟敢抗命,勃然大怒!便命令韩、魏两家与自己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四五五年,智伯瑶率领韩,魏攻打赵氏。赵襄子自知不敌,以赵氏之力与三家对抗,众寡悬殊,独木难支。遂按简子临终之嘱,退守晋阳。以地利之险,克敌疲之短,相机再战

    智伯瑶率军猛攻晋阳数月,赵氏依托坚城,始终不克,继而改用水攻,决开汾水灌淹了晋阳城。

    大水淹没城内三版,时间长达一年。城内生活非常困苦,粮秣即将断绝。百姓悬釜做饭,搭棚而居。但决不降于智氏。但随着时间渐长,群臣中投降、外逃的思想也与日俱增;晋阳形势极为严峻。

    智伯瑶见状,得意洋洋的对着魏桓子与韩康子说道:“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

    二人表面上恭维智子,心中却暗做打算

    晋出公十六年,赵襄子在危机之时,决定采取分化瓦解联军,策反还击的对策;派丞相张孟谈暗地去见韩康子、魏桓子,以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他们与赵联合,共同对付智伯。二人心知智伯瑶的野心,三家一拍即合。

    虽然智伯叔父智果意外遇到了张孟谈,发觉韩、魏两氏可能倒戈,告诉了智伯瑶,建议速杀韩康子及魏桓子,或者以重贿收买二人身边谋臣。但是智伯瑶却不重视。

    赵襄子得知,担心事情有变。连忙通知韩、魏当即行动。三月丙午日夜,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堤官吏,突然决堤放水反灌智军。智军因忙于救水而陷于混乱。韩、魏军急从两翼进攻。赵襄子则亲率精锐从正面出城反击,大败智军,擒获智伯瑶。

    至此,晋国家卿权利的厮杀全部结束。韩,魏,赵瓜分了智氏的城邑,三家的局势大体形成。

    首先其魏氏,其封邑多在河东,是晋国的膏腴之所,其地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又被魏氏经营日久,人心皆向魏。是魏国能够在战国初期称霸的原因之一。

    而赵氏也在晋阳之战之中拿到了智氏大部分的封邑。赵氏位于北方,日夜遭到胡人的侵犯,常年备战,又民风彪悍。在分掉智氏之时,魏,韩皆不如赵氏。直到魏文侯时,国力才渐渐不如魏氏。

    唯独韩国,在晋阳之战获利最小,除去北方的平阳至汾河平原,就是大河以南的绳池宜阳等地。既没有人口稠密的地区,也没有土地肥沃的平原,更没有广阔的疆域。

    但就是如此这般的韩国,在经历烈侯,文侯及哀侯,三代君主的治理之下,国力日益增进。

    哀侯二年,韩国灭郑,迁都新郑,使韩国国力到达了巅峰。但在韩懿侯在位期间的十一年里,错失削弱魏国的机会,在魏楚等大国的包围之下,又使韩国由盛转衰。

    韩懿侯二年。浊泽之战,是韩国的一个转机。魏国大乱,任人宰割,韩赵浊泽大胜魏国,赵国欲割魏地,则二国得利。韩却欲分魏而使韩国无患,两国不欢而散,韩懿侯连夜引兵还国,魏国由危转安。

    浊泽之战后,韩国在北方仍然没有摆脱魏国的压制,于南又吞并了郑国与楚国为邻,不但成功接替了郑国的尴尬位置。在北方又与赵相邻,西方秦国相接,其位置的尴尬,连郑国都鞭长莫及。

    再说殿内的韩武,早已改头换面,不是原本的韩若山之子。而是后世的一名普通的上班族。过着朝七晚五,普通而又简单的枯燥生活。跟其他人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喜欢看点小说吧。无论是名人传记,架空小说,还有什么五代十国,左传春秋之类有关于历史的他都喜欢看。但是因为生活所迫,从事着一份与兴趣全然无关的工作。枯燥无味的生活里,只能从各类历史传记中获得那唯一的快乐。

    像往常一样,办理好租借手续,韩武拿着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返回了家中。他的房子不大,二室一厅。却是自己近十年的心血,成功的让自己在孤儿,上班族之中多加了一个房奴的称号,就是这样还为自己留下了一间书房。

    坐在书房里,韩武把带回来的天工开物放在一边,拿起了最近迷上的韩非子。可能是都姓韩,自己对这本书格外的喜欢。借来已经一月有余,但是因为其中思想太过于深邃,迟迟没有读完。

    缓缓打开书籍,无数文字映入眼帘,韩武就这样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直到深夜,眼皮越来越沉。

    突然间!地动山摇,书房急促的晃动起来,韩武瞬间清醒,知道这是地震来了。站起身来就往门外跑去。刚跑到门口,想起不对!自己的书房里大部分都是自己买来的书籍,但唯独那韩非子和天工开物是自己刚刚租借的。如果丢了,租金怎么办?于是飞快的跑回书房。

    待自己刚拿到那两本书,准备回头跑出之时,房顶在激烈的晃动中再也坚持不住,一块大石从空而落,正中自己的脑门,将韩武砸倒在地。

    在韩武最后的感觉里,仍然紧紧抱着怀中的两本书,感受着周围在不断的晃动,再也支撑不住沉重的眼皮,直到知觉全部消失……

    不知过了多久,韩武缓缓的睁开了双眼,伴随着激烈的头疼,还有的就是无数陌生的记忆,待头部剧痛消失之后,看着一身古装打扮的人。韩武懵了!

    如果说是地震,那自己不是应该在医院吗?就算自己死了,那也是应该在天堂啊。毕竟自己从小到大都没做过坏事,对不对。但是发现自己在剧组是怎么回事,难道刚才是在做梦?

    整理了一下思路,随后不顾他人的阻拦,掀起被褥就冲了出去。看着陌生的环境,以及周围穿着奇怪服饰就像拍戏一样的众人,韩武认定自己肯定是在做梦。看着远处有一处小湖,冲出那无数人的阻拦。向着湖畔就是一跃而下,随后便有了震惊众人的一幕,世子疯了!

    韩侯懿五年,世子武跃于湖畔而坠。侯闻之,令医人断,得知癔,后禁其足。

    韩懿侯六年,世子武愈,上书侯进议事殿参政,侯准之。

    [space]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