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我花两年玩遍新疆 > KS噶尔:XJ唯一的AAAAA级古城景区

KS噶尔:XJ唯一的AAAAA级古城景区

    【XJKS的这座古城虽然面积不大,却很容易迷路,就像个“迷宫”】

    它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完整的“迷宫式”城市街区,城中道路交错、绿植点点,如同一座“沙漠绿洲”。

    它的名字叫做KS噶尔,位于XJ西南部,清朝的时候,这里是南疆的“政治中心”。

    【走进“迷宫”】

    KS噶尔古城的面积并不算特别大,只有3.6平方公里,远远看过去,破破烂烂的。

    这座古城就像一座低矮的山丘,房子全部都是建在“山”上,沿着山体一层一层地“推”上去,形成无序而不杂乱,错落但是有致的“KS噶尔风格”。

    古城的外沿一圈已做修整,墙壁和砖路都是崭新的,售票处、公共厕所、小卖部也都是现代化的,看不出有什么特别。

    走进去才知道,KS噶尔古城景区,被称为“南疆迷宫”,并非浪得虚名。

    景区大门口立着一幅地形图。我在之前的游记中曾经提到过,KS噶尔古城景区就像一个“乌龟盖子”,城中道路横七竖八、杂织交错。你会发现,即便你把地图拿在手里,依然不容易走出去。

    这里面很容易迷路。

    要么就是走着走着又回到了起点;

    要么就是走着走着闯进了别人的家里;

    要么就是走着走着进入了一个死胡同;

    要么就是走着走着找不到出去的路……

    当然,电子导航可以帮助我们,但它总是把我引向大路,而我喜欢去钻小胡同,因为那里有KS人“本来的生活”。去一个地方旅行,想要深度游,就是要融入当地的生活,不是吗?

    回看随手拍下的图片,发现“迷宫”的形成,源自城中建筑的布局。

    【“迷宫”里的建筑】

    这座城市的房子,有着“千篇一律”的颜色,就是那种红土本来的颜色,所以当一个外地人走在其中,身边的建筑都一个样,于是走着走着就找不到了来时的路……

    还好,KS人喜欢在门楣和墙壁的装饰上极尽功力,这至少可以分得出谁家是谁家……

    KS人喜欢把明艳的色彩穿在身上,把复杂的花纹刻在建筑上,就连古城里的井盖儿都是雕花的。这和内地这几年流行黑白简约、X冷淡风、高级灰系列的整体喜好完全不同。

    在KS噶尔古城中逛了几天,总结了以下三类建筑:

    【第一类建筑】

    是这种带有圆顶装饰的建筑,它们通常描梁画栋、雕栏玉砌,它们往往是寺院,或者比较重要的办公场所。

    KS噶尔古城里有不止一座清真寺,它们都很低调。如果不是走近了站在门口看牌子,是不会知道那里有一座寺院的,而这个时候,圆顶子就是它们的重要“标记”了。

    【第二类建筑】

    KS地区天干雨少,普通人家的房子院墙高高。这种建筑风格南疆特有。

    这种民居由一种内向式的封闭空间组成,中间是空旷的内厅,墙壁和梁沿上装饰有或简单或精细的木雕花纹、石膏打底的油漆彩绘。

    人们喜欢院墙高筑遮挡阳光,同时开小窗户透风。

    古城人的院门通常是彩色的,红色、绿色、蓝色都有。内部种着各种花草,有的还带葡萄架,土炕台上方是圆柱撑起的简朴围廊。

    KS、包括整个南疆的建筑风格大抵源自于明清时期,它们有着平的顶、木的柱、雕花的梁,装饰精细、布局讲究,这是典型的“伊式”风情。

    有的房子外墙也会依势设有砖砌的小榻,上面通常坐着安度晚年的老人。

    【旅游接待户】

    随着游客的增多,景区内开辟了一些“旅游接待户”供人参观游览,人们在这里可以了解KS本地的风俗、近距离接触KS人的生活。

    我路过其中一家,并没有走进去,透过窄窄的门缝,一眼就看到了KS的那座著名的“信号塔”,可见这家院子的地理位置和视角是非常好的。

    据说这座铁塔是KS目前最高的建筑,无论走在古城的哪条路上,一抬头就可以看到它。

    【第三类建筑】

    是沿街的铺子。打馕人家、茶馆儿,还有咖啡店,等等。它们的装饰最漂亮,建筑风格也极具代表性,最重要的是,它们可以随意被游逛和参观。

    【番外】

    KS噶尔古城里唯一的“中式”建筑,是一座仿宋的木塔,很突兀,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至今我也不知道它的用途是什么,问了一下古城的路人,说这是“观景台”,平时很少有人上去。

    站上木塔,楼下是整个的古城风光。这里可以看得到很远的地方。远处的房子高低错落、参差不齐,点缀着不同颜色的窗帘和树木。

    KS噶尔古城景区一共有四个门,一大三小。从小门进入,是距离“KS生活”最近的地方;而从正门进入,可以预定观光马车。

    有一点很重要:坐着马车逛“迷宫”,不会迷路哦(哈)。

    【XJ有12个5A景区,KS噶尔古城是其中最“不一样”的那一个】

    XJ总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这片土地有166万平方公里之大,却只有12个5A景区,其中大部分都是山、湖、林、峡谷等“天赐”的自然风光,而KS的这座5A景区,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它是一座城。

    XJ有这么多的古城和故城,它是“唯一”的那个5A,也是距离帕米尔高原最近的一个。

    KS噶尔古城,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从一个游客的角度看,它真的非常“不一样”。

    【不一样的人文】

    在KS噶尔,我看到一些不一样的铺子。

    比如这个【千年骡马店驿站】,往小了说,其实就是个古代寄放骡子、马匹、骆驼等代步工具的客栈;而往大了说,它是一段历史中不可磨灭的重要印记。

    KS这个地方,地处古代西域的中心位置,是沟通东西方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也是丝绸之路上很重要的一个“驿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各国商人在此来往穿梭,住店打尖儿必不可少。

    骡马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它在那个时代曾经一度辉煌,很多KS人都在自己家门口设置驿站。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KS人开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懂得融合和贯通的重要性,人们开始系统、悉心地将此作为一门生意来打理。

    那时的一家骡马店,往往可以传承数代人。

    在KS噶尔古城里,我还看到有【“赌石”的店铺】。

    KS隔壁的城市就是著名的和田玉产地,倒腾玉石的商人会把一块巨大原石的“皮”扒开一部分,露出若隐若现的一些精华,至于这块石头最终会“扒”出一块大玉还是一些碎玉,就纯看购买者的运气了。

    假如你对这块玉感兴趣,就可以和店家商量一个价格,然后把它搬走。

    我当时在想,这么大的玉石就放在店门口,也无人看管,被偷走了怎么办?

    我就上去碰了碰……你猜怎么着?别说偷走了,几个人一起搬,都不一定能挪得动它。

    【不一样的习惯】

    KS噶尔,这座古城里的人千百年来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生活习惯。

    它们是一种传承,也是住在这里的人们共同默守的一些不成文的“规矩”。

    比如在古城内外的小路边,我经常看到墙上钉着这样的钉子板,上面挂着一些塑料袋,塑料袋里放的是一些食物的残渣。

    这些残渣有米有面,大部分时候都是肉。

    我问和我一起逛街的维吾尔族小女孩:这个是做什么用的?

    她说,这个是喂羊的。

    大概就是自己家吃剩的、不需要了的肉渣,可以把它打包之后挂在这里,其他的人家里如果有喂养牲口,就可以领回去给自己家的牛羊熬制饲料吃,这样子。

    KS噶尔古城里经常会举行一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这里每周一都会有【升旗仪式】。升旗的流程和我们在内地参加的升旗仪式是一样的,奏国歌、目送国旗升到顶端、注目礼完毕。但是KS人的站队方式和我们是不一样。

    在KS看升旗的时候,男人一队、女人和小孩一队。男女有别,分得很清楚。

    【不一样的美食】

    此外,在KS噶尔古城里还有一家据说是“全城最好吃的”烤包子铺。

    烤包子是XJ独有的特色美食,这个包子如果想要做得好吃,就一定要用最新鲜的羊肉、肥瘦均匀,烤制的时候火候还要到位才行。

    在KS,开有很多家烤包子店,但做得好吃的其实也就那么几家。KS人中“吃货”也是很多的,他们也会“跋山涉水”横跨半个城去寻一家店、吃一顿烤包子。

    古城里的这家烤包子店每天只开一小段时间,KS人做生意就是这么“随意”,我多次路过,它经常都是关着门儿的。即便开着门,也是满员的、没有座的……

    所以你要早点儿去,要掐着点儿去,才能吃到一次。

    这家店名也不是很起眼:古老祖传烤包店。在KS这个地方,人们取店名都跟闹玩儿似的。

    我买了两只烤包子尝了尝,个人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大概是我不太会吃,据说很多名人都光顾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